淌过时间的河:摄影师见证文革、9·11、汶川地震 | 谷雨影像
▲1968年7月16日,黑龙江哈尔滨松花江畔,下水前读一段毛主席语录。
编者按
76年的人生历程,经历多少起落浮沉和聚散离合;60年的摄影生涯,见证多少沧桑巨变和物是人非。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大多数的记者是世界上不安分的观察和记录者,他们看到这个世界的不足,看到人和地方的不完美之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保留下来。”摄影记者出身的李振盛用手中的相机面对历史:“不管自己做了什么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要以反思的心态去回首往事,不拔高、不回避、不掩饰、不推诿,这样才能留下真实的历史。”
时间的河
作者:李振盛
01 25 此前,在《光圈》杂志的访谈中,李振盛谈到:“在我半世纪的摄影生涯中,东西方两位摄影大师对我产生过深刻影响,一位是中国的吴印咸,一位是法国的卡蒂埃-布勒松。前者告诉我‘摄影记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人,还应当是历史的记录者’,这一教诲成为指引我用照片为历史存真的原动力。后者在文革时成为我暗中学习与仿效的范例,他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指导我一生的摄影实践。”图为1965年6月27日,黑龙江阿城县民兵比武场,谁说女子不如男。
02 25 李振盛坦言:“说实话,我当年是在冥冥之中,感到应当把这些场景记录下来,将来会有用的。但究竟有什么用,心里一点数都没有,更没有想到这些照片会走向世界。当时我只是意识到,必须将这个时代记录下来。我并不知道我做的事情是为了革命,还是为了我自己,或为了将来。我只知道必须用相机作为记录工具,尽可能多留下一些历史碎片而已。”图为1966年7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人民体育场,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大会。
03 25 1966年9月13日,黑龙江哈尔滨人民体育场,风云岁月。
04 25 1966年10月1日,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大直街秋林公司,国庆17周年大游行。
05 25 1966年10月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激情燃烧的岁月。
06 25 1966年12月10日,黑龙江阿城县阿什河公社,小两口装饰新房。
07 25 1967年4月27日,黑龙江哈尔滨北方大厦广场,批判走资派大会。
08 25 1967年7月8日,黑龙江宾县,船上开起批判会。
09 25 1968年4月16日,黑龙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代表大会上的虔诚者。
10 25 1968年4月28日,黑龙江哈尔滨人民体育场,五岁小女孩成为全省学毛著代表。
11 25 1969年,李振盛也遭到了批判,他有两年的时间是在中苏边境的一个柳河五七干校度过的。他把底片用油布包好,藏在他家的地板底下。图为1969年7月19日,黑龙江哈尔滨空军某部起飞前读一段毛主席语录,确保飞上蓝天不迷航。
12 25 1972年9月5日,黑龙江逊克县,北大荒知青割畜草。
13 25 1975年7月23日,黑龙江阿城县玉泉公社,五万农民观看芭蕾舞剧《白毛女》。
14 25 1976年2月16日,黑龙江亚布力林业局虎峰山林场,知青女民兵。
15 25 1976年2月16日,黑龙江亚布力林业局虎峰山林场,女知青伐木归来。
16 25 1976年6月25日,黑龙江黑河引龙河农场,照相师傅下乡来 。
17 25 1977年1月28日,黑龙江亚布力林业局子弟小学,雪地上的足球赛。
18 25 普雷基谈到:“我不知道在摄影史上是否还有哪个单独的摄影家,能够把如此长期发生的连续事件涵盖性地拍摄下来。李振盛以这样的凝聚形式展现出了那些事件,而且它是仅有的纪录。我希望在李振盛的摄影集出版之后,会有其它一些可能留存下来的影像资料浮现出来。有的时候摄影能够激发观念思考,并且连带钩沉出新的资料。”图为1980年5月28日,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幼儿园,祖国山河美景真好看。
19 25 【香港回归】1997年6月30日,英国青年脸上画着中英国旗欢庆香港回归。
21 25 李振盛的报道具有某种特殊的东西——独特的视角。从英国国旗的下降,到中国国旗的升起,他拍摄了该重大事件从头到尾的各个阶段。他还抓拍到末代总督彭定康乘车离别港督府,官邸的英国国旗叠好放在他膝盖上的镜头,这张照片在当年中国新闻摄影大赛中获金奖。图为彭定康离别港督府。
22 25 【美国“9·11”事件】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楼遭恐袭。
23 25 20世纪是个精彩纷呈的世纪,也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动荡不安的世纪。从一个人影像的“独幅电影”到史诗般的全景影像,李振盛的摄影家身份后面总隐藏着电影摄影师的影子,他被誉为“隐于摄影家背后的电影摄影师”。当他被问到是否遗憾或后悔没有成为一名电影摄影师和导演时,他表示无悔也不遗憾:“我把在电影学院学到的电影摄影手法,创造性地应用到我的摄影作品里。与其做一名即使在中国都没人记得的电影摄影师或导演,还不如像我现在这样做一名给世界留下影像遗产的知名摄影家。我为中国人民真实地记录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影像,为全人类奉献一批珍贵的历史碎片。我为此感到欣慰。”时光如水,洗去喧嚣。这是一条他自己的河,关于他淌过的时间河,也是我们的河。图为2001年9月15日,美国纽约,世贸大楼千疮百孔。
24 25 汶川县索桥村王金云老汉抚摸自家门牌痛说地震灾难。
25 25 2008年5月19日天安门广场为汶川地震罹难者降半旗。
淌过时间的河
文/成都影像艺术中心
76年的人生历程,得经历了多少的起落浮沉和聚散离合。
60年的摄影生涯,得见证了多少的沧桑巨变和物是人非。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大多数的记者是世界上不安分的观察和记录者,他们看到这个的不足,看到人和地方的不完美之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保留下来。”摄影记者出身的李振盛则用着手中的相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历史:“不管自己做了什么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要以反思的心态去回首往事,不拔高、不回避、不掩饰、不推诿,这样才能留下真实的历史。”
20世纪是个精彩纷呈的世纪,也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动荡不安的世纪。
从一个人影像的“独幅电影”到史诗般的全景影像,李振盛的摄影家身份后面总隐藏着电影摄影师的影子,他被誉为“隐于摄影家背后的电影摄影师”。当他被问到是否遗憾或后悔没有成为一名电影摄影师和导演时,他表示无悔也不遗憾:“我把在电影学院学到的电影摄影手法,创造性地应用到我的摄影作品里。与其做一名即使在中国都没人记得的电影摄影师或导演,还不如像我现在这样做一名给世界留下影像遗产的知名摄影家。我为中国人民真实地记录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影像,为全人类奉献一批珍贵的历史碎片。我为此感到欣慰。”
时光如水,洗去喧嚣。
这是一条他自己的河,关于他淌过的时间河,也是我们的河。
感谢李振盛先生,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去共同感受曾经流逝的岁月带给我们的乐章。
关于李振盛
李振盛,1940年出生于辽宁大连,1963年毕业于长春电影学院摄影系,黑龙江日报社做记者20年,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新闻系执教15年。后整理文革时期的照片出版《红色新闻兵》,被评为“世界最佳摄影画册”。2013年,李振盛荣获被誉为摄影界中的奥斯卡奖——露西摄影奖第11届纪实摄影杰出成就奖,成为露西奖十多年来获奖的首位华裔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