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哪些中国纪录片入围?丨谷雨推荐
前段时间,IDFA公布了今年的入围名单。这一次至少有四部中国导演的影片入围了不同单元,这其中既有CNEX最新监制影片《塑料王国》,也有曾获得第六届CCDF最佳提案奖的《摇摇晃晃的人间》。本文介绍了这四部进入终选名单的佳作。文章转载自CNEX纪录片。
第29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
哪些中国作品榜上有名?
文/CNEX纪录片
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DFA)创立于1988年,是欧洲最大的纪录片电影节和纪录片市场,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纪录片电影节之一。自1988年开始,每年从世界范围内约3000部影片中选出大约250部优秀纪录片进行展映,为世界范围内的导演,制片人,买家,投资人和观众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本次入围的中国作品有《塑料王国》、《摇摇晃晃的人间》、《中国梵高》、《俺爹俺娘》。
1
《塑料王国》
(Plastic China)
导演:王久良
入围入围竞赛单元最佳新晋纪录片
IDFA Competition for First Appearance
出品方:CNEX视纳华仁纪录片基金会
联合出品:北京泰岳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影片介绍
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旧塑料进口国。废旧塑料回收产业给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带来了制造廉价商品所需的原料,可同时也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灾难。故事就发生在一个有着30多年废旧塑料加工历史的沿海小镇。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塑料垃圾构筑了影片主人公——依姐,童年生活的“王国”。美国的报纸、法国的矿泉水瓶、德国的玩具,等等所提供的海量信息构成了依姐对于外部世界最初的想象。12岁的依姐早在4年前就应该入学,那时她的父亲承诺等打工赚了钱就送她上学。一晃4年过去了,这期间依姐不断地做着抗争,她的命运如同这个边缘化的产业一样变得不可知……
▲《塑料王国》剧照
导演简介
王久良,1976年出生于山东安丘。200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2008年创作有关中国传统鬼神信仰的系列摄影作品。2008年开始北京周边垃圾污染状况的影像调查,至2011年完成《垃圾围城》系列摄影作品和同名纪录片。
2
《摇摇晃晃的人间》
Still Tomorrow
导演:范俭
入围 竞赛单元最佳纪录长片
IDFA Competition for Feature-Length Documentary
出品方:合一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影片介绍余秀华,一个农村女性,从小患有脑瘫,在2015年成为中国最有名的诗人。她写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强烈的情感与欲望引人注目。20年前,余秀华的母亲将懵懂无知的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陌生男人,这段形同陌路的婚姻成为她一生的疼痛和遗憾。余秀华写诗,试图与自己的命运对话,写残缺的身体,写她对真爱的渴望。随着余秀华的成名和经济上的独立,她想通过离婚来重新掌控自己的命运,结束这段没有爱的婚姻。然而她的老公强烈反对离婚,她的父母和儿子也并不支持她。更糟糕的是她的母亲被检查出患有肺癌,余秀华面对的阻力越来越大,她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吗?
▲《摇摇晃晃的人间》剧照
导演简介
范俭,纪录片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作品曾入选柏林电影节、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釜山电影节、香港电影节、加拿大Hot Docs纪录片节等。关注时代巨变下人性、家庭的故事。范俭导演的纪录电影作品主要有《摇摇晃晃的人间》、《吾土》、《寻爱》、《活着》等。
3
《中国梵高》
China's Van Goghs余海波/余天琦入围全景展映单元
Panorama
出品方:深圳市世纪映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影片介绍
《中国梵高》讲述世界最大的油画复制工厂 - 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农民画工,在多年复制西方经典油画之后,如何面对现实、对面自我、道德、艺术追求的多重选择。 《中国梵高》记录了大芬画工转型的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难、挣扎,绝望与希望,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碰撞与妥协。大芬画工的转型同时映射了21世纪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转型中的复杂与矛盾,也批判了当代主流艺术圈的排他性,和社会赋予艺术价值的荒诞性。
▲《中国梵高》剧照
导演:
余海波,摄影家、导演。深圳职业摄影师协会会长,《深圳商报》图片总监。曾获中国摄影金像奖,作品《中国大芬油画村》获第49届世界荷赛艺术类二等奖,被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等收藏。1979年参军并在浙江(今中国)美院版画系随张怀江先生学习。摄影作品《远古的梦》获1985年“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赛”最高奖国际和平杯,超现实主义作品《在幻想锁链的彼岸》获1988年第15届全国摄影大展“个人艺术风格”大奖。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摄影系,纪实摄影作品《西藏》、《通途》、《音乐冲动》、《城市的扩展》、《地球村》等多次获奖并在国内外展览。2005年-2015年深圳《吾城吾乡》摄影年展主策展人。著有《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深圳》。
联合导演:
余天琦,纪录片制作人、学者。河南出生、深圳长大、留英多年、游走世界。现任上海交通大学- 美国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教授。研究纪录片、影像与记忆、业余家庭影像、散文电影。余天琦获剑桥大学社会学硕士,伦敦西敏寺大学获得电影博士。纪录片《梦寻深圳》(2007)获英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评委最高奖,入选探索频道新锐导演计划,录像作品《关于家的记忆》被DSLCollection收藏,曾参与制作BBC纪录片China’s Capitalist Revolution (2009) 。
4
《俺爹俺娘》
My Father and My Mother
导演:焦波
入围全景展映单元
Panorama
出品方:焦波光影(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摄影师焦波用30年的时间拍摄自己的父母,留下了上万张照片和数百个小时的录像。珍贵的影像记录了两位世纪老人及家庭儿女的生活细节,平凡中流露出不平凡的亲情与爱情。《俺爹俺娘》摄影散文集和同名影视作品曾经感动无数读者和观众。为了纪念父母诞辰一百周年,焦波投入更多的情感和更多的思考,以更加平实更加细腻的视觉语言,为大家带来一部与往不同的《俺爹俺娘》。
▲《俺爹俺娘》剧照
影片介绍
焦波,著名摄影家。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南开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影像代表作品有:为父母拍摄30年照片和5年录像,以《俺爹俺娘》为名的影展、画册、纪录片、散文集等系列作品,在社会上影响巨大。焦波收汶川地震6个孤儿为徒,教他们摄影摄像,并跟踪他们5年拍摄,成就影展、画册、纪录片和摄影散文集《亲吻春天——俺和俺的地震孤儿》等系列作品。2012年,焦波在沂蒙山区拍摄一年完成纪录电影《乡村里的中国》,并获得中国电影华表、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等十余个奖项。
除了上述四部影片,陈思毅、徐若菡的《人民医院》也通过本届CCDF获得了IDFA的pass,据悉导演也将奔赴IDFA为成片获得更多机会。
另外王小帅导演的《My China》入选IDFA Forum(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