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报喜不报忧:是他的懂事还是父母的失败?

欧阳翼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4-29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1.

那些不可以告诉大人的事~


前些天,女儿跟我说,她有个秘密想要告诉我,但我要保证一定不可以告诉别人。我再三保证以后,她终于告诉我,她认识的一个女孩子最近花了好几千块钱玩游戏!她说,一定不可以告诉那个女孩的父母,因为那个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我当然答应了下来,但是让我完全闭嘴,那是不可能的——这个孩子,或许有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她需要花钱玩游戏来满足自己,而这正是她需要得到大人帮助的地方。


这几天我正在考虑该如何跟这个孩子的父母聊聊,结果今天竟然听她妈妈说:他们从别的途径知道了孩子花了很多钱玩游戏。我第一反应就是跟这位妈妈说:你一定不可以打骂孩子!这位朋友说:还用你说!你当我学心理学这么多年白学的?我老公知道以后第一反应就是偷偷地跟我商量:你是孩子妈妈,你去跟孩子聊聊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真的?钱从哪里来的?怎么花出去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当然需要对孩子做一个引导,然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到这里,我就闭嘴了。我朋友学心理学很多年,很显然,她有足够的力量来处理这件事情,我不必担心这个孩子了。



2.

或许有些家长会值得孩子信任?


那天回到家,我就此跟女儿聊了半小时。女儿之前觉得,如果那个女孩子花这么钱的事情让她的父母知道了,一定会有一个很糟糕的结果,这个女孩会被很严厉的责罚。


然而,我告诉她,那个女孩的父母面对这样的问题是有智力的,他们作为成年人,在思考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该如何处理才会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至于打骂,那似乎没有出现在父母的备选项里。


这个事实跟我女儿的认知似乎有很大的差别。在我的眼里,这个差别,决定了孩子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会不会把她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如实地告诉父母,或者在某些关键时刻向父母求助。于是我用她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例再跟她加强了一下。


图源《小偷家族》


我知道小区里曾经有孩子偷东西、偷钱被父母严重的惩罚,生活中孩子的行为被道德标准化,被上纲上线,被责罚,这样的事情也非常常见。所以女儿认为类似的事情不可以告诉父母,有她的依据。然而,我想要告诉她的是,或许那不是全部。


女儿有个好朋友,曾经在某一段时间里突然爱上了偷拿别人的东西,并从中获得快感——并非家里经济紧张导致的匮乏感,而是家中二胎的到来导致她被父母忽视。这样的行为,孩子当然知道是不符合社会道德的,在孩子的概念里,如果父母知道了必定会有严重的责罚。然而最后这件事情被老师和家长知道以后,家长的态度,似乎并没有孩子一开始以为的那么糟糕,当然有批评和责备,但是她的父母通过与孩子深入的交流后,很快发现了对这个孩子的忽视才是导致孩子行为失当最根本的原因,于是在批评和行为引导的同时,给予了更多地关注和照顾。在这个过程以后,这个孩子变得比以前更加阳光,跟父母的关系也更加的和谐,即便是已经进入青春期,都没再发生之前发生过的亲子之间剧烈的冲突和矛盾。


女儿知道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我今天借用一下这件事情,和女儿做了一个更深入的沟通。


我问女儿:最后你的好朋友的父母对待她的态度有没有一开始想象的那么可怕?女儿想了想说:没有,她妈妈更加关心她了,所以她现在在学校的状态跟以前差不多,我们之间关系很好,老师同学也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对她另眼相待。我问女儿:那么这样的事情要不要告诉大人?女儿思考了一会,说道,还是要告诉的。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下一个内容:你在你将来的人生里,会要遇到很多的事情,会有很多很糟糕的事情,可是妈妈今天希望你明白:或许最糟糕的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并不如你想象那么可怕,而说出来,向父母,或者周围的人求助,会比自己一个人独自承担的选择更好。


我告诉女儿最近两条新闻:最近一个月里,连续两个女孩子在广西涠洲岛失踪,一个19岁刚结束高考,一个22岁是名女教师。其中19岁的那个女孩留下了遗书,而那位22岁的女教师被人看到在海边独自哭泣。我们至今都不知道真相是什么,然而无论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有一点不可否认:这两个年轻的女孩子,在面对某些重要事件的时候,都没有选择和自己的亲人共同面对,而是选择了独自去面对。


所以,我跟女儿谈,要学着信任父母,信任大人,如果遇到糟糕的事情,要跟父母说,一起来面对。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是你永远的后盾,无论什么时候都支持你,爱你。或许爸爸和妈妈在过去没有处理好一些事情, 但是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你的朋友的父母能做到的,我也会努力去做到。女儿说:好的,我明白了。



3.

为何会报喜不报忧?


我和女儿之间的这个沟通还算顺利,我相信女儿在将来遇到事情的时候,会学着权衡要不要找我们帮助,她或许会从此开始学习报喜也报忧,试探着看我能否给她,她想要的结果。


然而,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是: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都对自己的父母报喜不报忧?为什么过去我自己就是对我的父母报喜不报忧?为什么我的女儿在最初也会认为糟糕的事情不可以让大人知道?


还有,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自杀以后,父母无法想象自己的孩子竟然会自杀?


我逐渐地从这些孩子们身上看到,或许,那些报喜不报忧的孩子,并没有从他们的父母那里,或者他们的生活中得到报忧的勇气。



周末我行走于小区里,经常会看到小孩在玩耍中摔倒,或者受伤。很多老人,甚至年轻父母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甚至,我也经常看到孩子被责骂。这样的责骂,背后其实是父母或者老人的恐惧:因为担心孩子受伤,担心这样的事情会导致孩子身上不可挽回的糟糕后果。因为这种恐惧的背后是不可控的结果,所以他们试图控制点什么,或者说抓住点什么,让自己多一点安全感。于是他们试图预防这样的事情的发生,给孩子各种告诫,要小心,要注意。


然而意外仍然会发生,在看到孩子没有遵照要小心注意的嘱咐,以至于发生了摔倒、受伤的事情的时候,大人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对孩子的愤怒和指责:明明告诉你要小心了,怎么还是这么不小心!也或许,大人之间还会互相指责对方没有尽到看护的责任。


于是,在年幼的孩子心里,摔倒、受伤、生病这一类的事情都是很糟糕的事情,会导致父母对自己的指责,或者大人之间的互相指责。渐渐地,如果没有人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或者甚至还有人指责孩子,你怎么可以又摔倒受伤生病了,孩子会把大人的情绪认为是自己导致的,进而对于把自己的糟糕情形呈现给父母,产生了畏惧。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会报喜不报忧,因为报忧是要被惩罚的。而等到他更大一些,或许已经忘记了早年的经历,包括惩罚的经历也会淡忘,然而报忧不被接纳的感受,会永远存留于他的潜意识深处,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左右他的决定。


如果那个受伤、闯祸、生病的孩子没有被责罚,而是被接纳和被包容——就像我之前说的那个爱上了偷拿别人东西的女孩子,她在父母的帮助下,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她从这件事情里学会了信任父母,并慢慢地信任整个世界,她会在将来遭遇艰难的时候找到可以依靠的人,而不是像涠洲岛的那两个女孩子一样把自己送上绝路。



4.


为什么孩子很难跟我们交心?为什么孩子会报喜不报忧?或许我们该问问自己做错过什么,或者我们该做点什么来补救,或许我们该直接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你和接纳你,无论你是“喜”还是“忧”。


关于这个部分我能够给出的建议如下:



❶ 如果可以,在孩子受伤、犯错或者任何我们觉得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的时候,冷静一分钟,心里默数60秒,思考一下除了对孩子发泄怒火或者愤怒之外,那些情绪的背后是什么?


如果是关心或者心疼孩子,那就直接表达关心和心疼,不要让怒火把孩子给吓坏了;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❷ 如果我们的确无法在当下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妨在事后向孩子道歉并解释那些情绪的来由。


我们确实永远都无法给孩子一个纯净、完美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解释我们的初衷,至少让孩子知道,那些属于父母的情绪,不是孩子的错。让孩子知道,暴怒的背后是恐惧和担心,会让他们能够面对并理解未来世界里无数的不友好。


 如果有一天孩子装作无意说起他的同学或者朋友犯的错误和失败,不要讽刺,不要否定,不要嘲笑,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试图分析和理解他人的错误和失败,并且让孩子也试着去理解自己的同学和朋友。


有了这个基础,当父母能够理解别人家的孩子时,孩子会慢慢知道,如果将来自己犯了错误,或者遭遇挫折,父母也能够理解并原谅自己,甚至支持自己。



RECOMMEND推荐阅读


1.旅行不是炫耀和逃避,而是生命本身

2.小心被你的梦想吃掉

3.月子,才是中国式婚姻的照妖镜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