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照片:你为什么不能自然而生动

赵戎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4-29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转过来”,咔嚓!


画面定格,他放任而深情地笑着,全抛一片心。


在弥散高防御的人际关系里,若想要求得一张自然生动的照片,似乎只能“乘其不备”。若等得对方立定站好,美妙的神态如东湖树丛里见人的松鼠,就那半秒钟,还不够打开镜头盖,或者摸出手机,它就消失无影了。


有一次中级班下课,我举着镜头对准从楼梯往上走的曾老师,曾老师没有躲,伸过头问:你为什么喜欢拿相机。我呆了一会儿,没回答出来。



1.

长长的镜头是什么


东湖湖边,天转为灰青。风开始大了,脚趾很冷。


我反坐在绿道边的长椅,用一个长焦镜头,拍我想看而看不清楚的“人与人之间”,


小孩在滑板车上飞驰,单脚蹬啊蹬,不时回头看后面的大人;

情侣吵架,男人靠近女人躲开;

穿裙子的姑娘先捡树叶夹在书里,然后把鞋袜脱了捏脚趾;

婴儿在小车里踢打哭闹,推车的女人见了,把婴儿从小推车里抱起来,爸爸把婴儿举高高,婴儿不哭反笑。

一个男人蹲在地上用木棍和蚂蚁玩;

穿校服的小女孩撕树皮;

一个老爷爷指导两个老奶奶压腿,对带耳环盘头发那个老奶奶教的手把手,对穿运动衫的老奶奶只动嘴。


摄影/Akira Oozawa


镜头就像一个偷窥器,藏身于它的身后,肆无忌惮,名正言顺。


如果现在再来回答曾老师那个问题,我会说:可能是喜欢偷窥,满足控制的愿望吧。


别人在明,你在暗。


所以,面对镜头,我们躲避,或许是一种生物级别的,对于“被盯上”本能地躲避。



2.

“被盯上”会怎样


对于街拍这种事,有的人会大方看向镜头,甚至昂首阔步,希望被记录下来;有的人却是能躲就躲,刻意避开镜头涉及的范围。


工作室的丁晶和易肖小姐姐,几乎很难挑出她们正常的照片,张张黑照。她们经年累月地编辑着公众号的后台,大家却从来不曾见过她们的俏模样。易肖说:可能镜头对我十分不友好。丁晶说:我应该是怕自己的不好暴露在大家跟前吧。


我说:难道不是怕自己太好而出现在镜头里吗?

丁晶楞了一下神,哈哈大笑。


想起很多年前当记者的时候,在学校里做采访,所有的小孩子都伸着脑袋想要挤进镜头,让自己的脸出现在画面里,争先恐后,唯恐落下;


而成年后的我们,遇到类似场景,通常都离得远远的,生怕自己入境,或者抢了镜。好像我们怕被看见一样,要雪藏自己,才觉得安全。


摄影/Akira Oozawa


那种“被看见”“被镜头盯上”的背后,是对“被重视”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若是从小不曾获得过如此“该得”的目光,养育者面对孩子对目光的需要,总是打压和回避,我们在长大以后处在相同环境里时,就会如坐针毡,如立剑林。孤身一人面对无数个不明来意的“关注”,还是躲起来,比较合适。


我们避开了恐惧,同时,也完美避开了成为耀眼的星星



3.

黑照最怕被谁看见


“这个拍得太丑了,删掉删掉……”这句耳熟能详的自我否定的背后,到底是被怎样的一个客体评判着?


“这么丑的照片,你最怕被谁看见?”除开工作关系,许多人会回答害怕被半生不熟的人,或者自己喜欢却没那么喜欢自己的人看见。因为很熟的人,什么样子没见过,太陌生的人,跟自己也没太大关系,恰恰是关系居中的那群人,在遥远的“他处”,如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我们对自己的审判。我们在为这一群人,塑造自己的模样。为一群没有回应,不知去向,关系模糊的人,塑造自己的模样。


我们不能肆意做自己,竟然不是为了我们最在意的人


如同小时候,最好的东西要留着送礼。送给谁,不知道。


世间有些逻辑就是这般荒唐,却不知何时起,变成了做事的原则。


还有一个提问是:你猜这些你在意的半生不熟的人,他们是更希望看到你天天状况百出,囧事频发?还是更愿意看到你每天惊世容颜,沉鱼羞花?


答案我不知道。



4.

如果拍照被象征化


举着相机的时候,被精神分析的同行们无数次地比喻成过“性器的勃起”,有口难辩,辩也是狡辩。


性的本身是交融是创造。你看一本书,投入其中,文字内容摄入你心,它也是交融,幻化新的理解,是诞生;你看向一汪湖水,想要纵深跳入,此时你跳不跳,身心都已交付,依旧在交融。湿了身,一个新模样的你,是大自然的创造;你看向镜头,镜头也看向你,此时彼时,互相占据对方,依旧是交融。产生新的照片,艺术作品,难道不是创造......



百口莫辩,就不再辩。


于是,下次再面对镜头,若是不能反抗,就好好享受吧。



5.

如何在镜头里不僵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夜里抓过青蛙。只要用手电照住它,它就不会动了。据一些野外摄影师也讲过,许多动物,你用强光摄住它,它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乖乖立在原地,一动不动。


或许我们面对镜头,都有这样的无措,僵在那里,卡在那里,不知道对方要怎样,更不知道我们会在对方的视角里呈现得怎样。


不知道,我们便想要知道,想要控制。扳住对方手腕是可以的,但扳不住对方的想法。


如果,面对镜头,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会怎样看向你的摄影师,怎样看向他手中的镜头。


摄影界,有一句名言,把你的摄影对象看做你的情人,一定能拍出好照片。这句话,我想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情人”只是众多角色的一员,而且,这句话只说了摄影师对被拍摄者。


这句话的完整版,应该是:镜头是客体,可以投射为你的任何人。再看向镜头,你是如此丰富。


我们被拍,我们更可以引导拍摄。

我们被对待,我们更可以引导关系。


作者:赵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RECOMMEND推荐阅读


1.够了,别再给我讲大道理了

2.小心被你的梦想吃掉

3.旅行不是炫耀和逃避,而是生命本身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