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拯救男人上瘾的女人,后来婚姻都怎样了?

刘丹红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4-28
点击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免费看曾奇峰&武志红1小时对谈

完爆宁静、张雨绮,狼性姐姐“蓝盈莹”以91分成最大黑马(点击)



1.

对拯救男人上瘾的女人


这是第三次了,舒琴发现她先生瞒着她欠下了一大笔债务。起先,她发火,追问先生欠的这笔钱是哪里来的。先生闪烁其词,她越听越火,头昏脑涨,四肢无力。


她看了看银行里的存款,结婚三年,没有存下几毛钱,一阵羞耻和愤怒涌上心头。前段时间才好不容易替先生把借来还赌债的钱给还上。他发誓说再也不赌了,那诚恳的样子,让她信以为真。还没缓过来一口气呢,这又冒出来一张欠条,昏天暗地地压下来。


先生犯错后,总是变得很顺从,一副知错就改的样子。上次,他主动提出以后把工资全部上交,还当她的面联络之前借钱给他的亲朋好友,向他们打招呼说以后千万不要借钱给他了,因为他现在要戒掉赌博这个毛病,请大家一起监督他。



闺蜜早看不下去了,劝她离开。她撕心裂肺哭过一场,连离婚的说辞都想好了,见到他之后,看他摆出这般诚意,她又狠不下心来。闺蜜都气翻脸了,怒说她不可救药。


她总觉得就这样丢下他,那他也太可怜了,于心何忍。结婚头一年,他们俩异地,他工作压力大到崩溃,跟女同事有过暧昧龌龊之事,被她发现之后,她就刻意冷淡他了。后来她又有点自责,婚姻出了问题,自己却当了个逃兵。


她对于这几年由于把精力都投入工作而疏忽了丈夫深感歉意,她觉得自己之前太容易放弃的想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所以她认为自己这一次不能当逃兵了,应该再努力一点点,再坚持一下,帮助他克服困难,戒掉赌瘾。


“在这艰难时刻不能丢下对方,夫妻就应该同甘共苦。”妈妈总是这样跟她说。自己的爸爸也是个小有名气的赌徒,从小家里就弥漫着这样的气氛,爸爸在牌桌上“叫嚣”的时候,妈妈还没有从工厂的夜班回来。



她自学了一点心理学,跟先生讲赌博对家庭幸福的危害,费尽口舌教导他自控力的重要性。还帮他制定了一套计划,首先是财务方面,其次是工作方面,规划好了工作转型的路线。她自己工作辛苦点,多接几份兼职,咬咬牙这债还是能还上的。这样想的时候,她对于改造男人,共同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又燃起来了。



2.

病态依赖共生关系的写照


舒琴和她先生,乍一看上去,像是一对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夫妻,实际上他们的关系是病态的依赖共生关系,至少不是健康的相互滋养的关系。


在依赖共生关系中,其中一方往往具有成瘾问题,比如网瘾、毒瘾、赌瘾、酒瘾和性瘾等等,这些问题让他对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行动力瘫痪,变成一个依赖于别人照顾和看护的人。


关系中的另一方则依赖于“被依赖”的感觉,成为了“拯救者”。在这样的依赖与拯救的游戏中,一方对自己的人生越来越不负责任,而另一方则在管控和照顾对方的过程中,替代承担责任,由此体现自我价值感。


“成瘾者”和“拯救者”天然地相匹配,彼此形成的需要也十分稳固,关系紧密,但其实深陷其中的两人一点也不感到幸福快乐,如同痛苦漩涡中互相纠缠一样。



电影《魅影缝匠》正是讲述纠缠于依赖共生关系中的两个人。


生活于上流社会的雷诺兹,在一次偶然的乡村度假中结识了服务员阿尔玛。他们一见钟情,雷诺兹把阿尔玛带回城市一起生活。投入工作的雷诺兹是一个古板挑剔冷漠的人,他对她越来越疏冷,阿尔玛感觉他们之间激情不再,自己不再被他所需要。


有两次偶然的机会,阿尔玛发现雷诺兹失意或内心脆弱的时候,会精神萎靡地躺在床上,失去所有的行动力,此前冰冷的刺都收起来了。她发现他这个时候最容易亲近,像一个婴儿那般渴望母亲式的完完全全的照顾。


“好景不长”,当雷诺兹恢复健康时,她又重新体验到那种不被需要的感觉。往后他们发生一系列激烈的冲突矛盾,阿尔玛找到了极端但对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十分有效的应对方法:为了让雷诺兹变得虚弱需要她的照顾,她在雷诺兹的食物里加入了一种有毒性的蘑菇。这种蘑菇不会致死,但会使人发烧呕吐,虚弱地躺在床上。


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阿尔玛端来有毒的食物,并委婉地向他吐露真相:“我需要你静静地躺着,无助,脆弱,毫无保留,只有我来帮助你,然后我想让你重新坚强起来。”


《魅影缝匠》剧照


雷诺兹并没有拒绝,而是以一种心领意会的口吻说:“吻我,我的女孩,在我生病之前。”


《魅影缝匠》剧照


至此,观众大概都猜到了,服毒后变得虚弱的雷诺兹满足了自己婴儿式的爱欲,而阿尔玛得到了“被需要”的极大满足。他们的关系需要以一方下毒,另一方甘愿服毒的方式紧密缠绕,得以维持下去。


他们走此“捷径”,绕过了共同面对现实的痛苦磨砺,避开了在现实中建立真正的相互理解与支持的关系。其实,这是一种悲哀,彼此在病态的需要中,维持着虚假的关系。



3.

如何停止不断爱上错的人?


①探究自己被 “错误吸引”的本质,识别出歪曲的信念假设


在临床咨询工作中,我有遇到与舒琴类似的来访者,当我请她讲起童年生活时,发现她的这种竭力拯救落魄男人的欲望或倾向,其实是她与父亲关系的强迫性重复。


在她的童年记忆里,下海经商的父亲总是闷闷不乐,母亲爱打扮爱交际,一天到晚见不着人。作为长姐的她不但要照顾弟弟,还要兼顾起照顾爸爸情绪的角色。


小的时候,她就学会了以父母的感受来定义自己,能替父亲分忧解愁,她就是个好孩子,如果不能,她就是一无是处。


在童年里,她连当一个孩子的基本权利都被剥夺了,她的父母把自己成年人的责任无情地压在了她弱小的肩膀上,让她不得不承担起“小妈妈”的角色。



这种被迫与父母颠倒角色的孩子,情况比较普遍。起初,他们会一力承担起所有责任,接着因为力不从心而产生负罪感,继而加倍努力来试图挽回颓势。


无法使父亲振作起来的遗憾驱使着她无止境地想要作出弥补,长大后她屡屡“选择”落魄的无责任无底线的男人,她把他们作为父亲的替代来照顾,以减轻她的负罪感,获得自我满足感和存在感。


儿时经历让她形成了一种稳固但歪曲的信念,就是“只有不断付出,我才有价值”。只有把这样的信念识别出来,在现实中去接受检验,并寻求其他体现自我价值的替代方式,这才有可能使这种歪曲的信念得到动摇。


②停止盲目付出


像故事中舒琴那样的女人往往以“好女人”的人设活在大家的眼光中,“无私”地牺牲自己,去拯救另一方。


她没有想到的是,“好女人”人设所谓的“奉献与帮助”正把她引向毁灭。一直跟在男人后面收拾残局,只会助长对方的不负责任,做出越来越多荒唐的事。她就像一个跟在小孩背后“擦屁股”的大人,而对方的心智水平已退回到懵懂无知的孩子的程度。


她需要学会在对他人奉献时,有所保留,学会尊重自己的权利、需要和情感,意识到盲目付出不是美德。


③学会课题分离


对于在关系中纠缠不清,责任边界模糊不清的伴侣,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会“课题分离”。


这些伴侣最主要的烦恼是: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把别人的情感当成自己的情感,又把自己的需要当成别人的需要。


所谓课题分离,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理论,指的是: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那就要分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各人负责处理自己的课题,不干涉别人的课题,也坚决不让别人插手自己的事。这是自我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


判断一件事是谁的课题,有一个清晰的准则:看看这件事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



处在依赖共生关系中的“拯救者”,比如故事中的舒琴,她要努力去看清楚自己“被依赖”的需要的背后动机——减轻童年的无力感和内疚感的痛苦。


然后把注意力转回自身,面对自身的课题。停止通过“付诸行动”去寻找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


有可能的话,在咨询中去集中梳理对父母的怨气,尝试去回忆一下最初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所体验到的那种无能感,以及因情感上遭到遗弃而产生的深刻感受,去接纳那样的感受的存在,宽慰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与自己的内疚感握手言和。


把依赖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归还”给他们,让他们面对自己的课题而不插手,这是让他们重新拾起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和热情的必要一步。


记得庄子的那一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讲的是泉水干涸,两条鱼靠彼此吐出的口沫维持生存。庄子说,不如各自到大江大河去更自由。


对于纠缠于痛苦中的两人,如果能够彼此放手,放弃执着,回归自然,这或许于他们是一剂清凉解药。


注:案例细节均已进行虚构化处理


作者:刘丹红  心理分析博士在读,执业心理咨询师。心是一座庭院,不要让其荒芜。热爱以咨询和写作耕耘心灵的花园,致力于协助女性成长,学习爱与幸福。



重磅新课来袭

购买长按扫码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完爆宁静、张雨绮,狼性姐姐“蓝盈莹”以91分成最大黑马

2.天津夫妻AA制30年:鸡蛋都要标号防盗,钱物可以A,感情能A吗?


最近有些小伙伴来问

怎么收不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

最近微信改版了

喜欢我们公号的小可爱们

好不容易遇到我不想失去你

打个星标⭐不错过


动图操作如下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