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父性侵案”细思极恐的细节:跟孩子谈性,多了是“性虐待”,少了也是

MISS蔷薇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8-04

点击↑ 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女性困境缩影“金智英”:别让孩子成为你的另一半(点击)



1.

多了是性虐待,少了也是


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高管性侵案”,大家应该都知道。


据报道称,14岁的李星星被养父性侵长达几年之久,这起案件引起了很多网友的不适,还勾起了一些人早年经历的性创伤。


其中有一处细节值得关注:


根据权威媒体描述,“刚满14岁的李星星拿到手机,在百度上查询‘下体疼痛的原因’,弹出一个医生诊疗的对话框,看头像是一位医生奶奶。李星星告诉医生发痛的起因。”


在这个过程中,李星星一来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二来在陈述不适时,连生殖器官的名称都叫不出来,只能含糊称之为“下体”。


暴露出来的是性知识的严重匮乏。


李星星事件并非个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性侵数据显示:2015-2018年,全国法院审结猥亵儿童案11519起,平均每天超过7名儿童被性侵。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大片空白,以及家长对“性”讳莫如深、如临大敌的态度。


一位网友分享了她的一段痛苦经历:


小时候,她被班主任猥亵,一开始只是搂搂抱抱,蹭蹭脸、拍拍屁股,她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代表着什么,虽然觉得不舒服,但也没有反抗,于是班主任越来越大胆。


有一次,她实在没忍住,鼓起勇气告诉妈妈:老师的小鸡鸡好大。


妈妈情况都没完全搞清楚,就恼羞成怒地责备:你小小年纪怎么这么不要脸?


令她羞耻不已,再也不敢多嘴谈及此事,直至小学毕业那天,她被班主任强奸了,成为她此生的噩梦。




一般而言,儿童性虐待是指成年人利用未满16周岁的儿童获得性满足,造成儿童身心创伤的现象。


但还有一种“性虐待”,更为隐形和普遍,危害性也更强:阻止孩子与“性”打交道,让其生活在“无性环境”中。


正如曾奇峰老师所说:


“逼着人吃东西把人胀死了是虐待,不让人吃东西而把人饿死了也是虐待。”



2.

被投射的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的“性剥夺”,实则是对自己性焦虑的防御。


一个朋友说:


有一次,读幼儿园的儿子回来问他:爸爸,我从哪里来?


他犹犹豫豫、支支吾吾了半天,用隐晦含糊的表达加上各种比划,大概描述了一遍受孕到生产的过程。



儿子若有所思:哦,我听强强说,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我比他好多了。


朋友一边感慨自己不如人家父母机灵,一边懊悔不该太早和儿子讨论与性相关的话题,担心他“早熟”“学坏”。


更不用提直接使用“阴道”“阴茎”“子宫”“睾丸”“精子”这些专业词汇进行科普教育,光是从脑海里冒出来,就立马被羞耻堵住了出口。


性被认为是坏的、肮脏的,因而谈论性被认为是羞耻的、淫荡的,这个观念通过所在环境的各种明示或者暗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了一种“文化禁忌”。


但同时,性作为一种本能,和吃喝拉撒一样,又难以回避,弗洛伊德甚至将“性本能”视为人的基本动力。


因此,被道德“超我”极力克制的原始冲动,激化了性焦虑,人们变得难以启齿、谈性色变,再把这份焦虑投射给孩子,主要表现在:


把儿子养成“老公”的你,有多累?(点击)


①剥夺孩子获得性知识的权利


比如,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性教育读本《珍爱生命》,因使用生殖器名称、直观图示,被家长质疑尺度过大,又因普及“性别平等”“多元价值观”,被某些自媒体指责宣扬同性恋、不婚不育,最终被迫下架。


然而,这套书根据《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本土化创作而成,做了大量文献工作,且经过了九年严谨的教学实验,受到国内外性教育专家的高度认可,本以为能填补国内儿童性教育的空缺,却仍以遗憾收场。


还有上文提到的网友妈妈、我的朋友和幼儿园家长,都或多或少在回避这个敏感话题。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思琪被老师侵犯后,有这样一个片段:


思琪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这背后传递出来的集体“性焦虑”,无意中成了孵化“性虐待”的一个温床。




②防范孩子与异性交往


曾奇峰老师在《幻想即现实》中提到过一个案例:


一个女孩,由于父母传统保守,从小被禁止和异性交往,家里的报纸、电视、书柜,全是“消毒”过的,和男同学一起玩,会遭到严厉批评。


在她心目中,性需求=不要脸。


女孩长大以后,面临严重的情绪抑郁和社交问题,尤其是与异性相处,紧张、脸红、出汗,完全无法开始一段正常的恋爱。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接收到的“性暗号”,或积极或消极,都由大人投射而成。


而利用孩子的羞耻感,去防御自己对性的无知和焦虑,这种“自私”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3.

旁门左道里的“性”


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大概率就会走偏,找到另外的出口,来满足好奇心和发展中的性需求。黄网和A片迟早是要被找出来的。


一项调研显示,现在的孩子接触到他们“人生中第一部A片”的平均年龄是11岁。


色情材料里的性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其中充斥着的暴力、歧视和大量错误的性爱观、价值观。




在某次国内针对性教育普及程度的大学生匿名访谈调研中:


一位女性提及,她从初中接触色情片,由于受到误导,一直认为做爱就是女性对男性的一种无条件服从和配合,根本谈不上自己的感受。


而一位男性则表示,他的第一次性经历,完全仿照A片里进行,直接、粗暴,还有各种辱骂,因为他从视频中习得的是:无论我怎样做,她都是非常享受的。


色情材料是成人世界中,更为原始、低级、复杂的欲望投射产物,有些与现代文明相背离,甚至涉嫌犯罪。


本就性知识匮乏的孩子,又被神秘的“性禁忌”强化了潜意识的暗示,刺激了逆反心理和探索欲,就像潘多拉的盒子,诱惑着一个个小彼得潘。


而一旦进入“旁门左道”中耳濡目染之后,将对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一方面,可能诱导青少年性犯罪。


有数据表明,在每年发生的强奸案中,青少年犯案率占1/5,而2005年发生在我国浙江地区的青少年性犯罪中,不满16周岁的青少年高达56%。


“接触色情制品”便是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可能会形成扭曲的性爱观、性别观。


比如在一些A片中:哪怕是强奸、虐待,女性总是享受的,能达到很多次高潮;不需要前戏、准备,直接进入激烈性交;交媾时女性总是露脸,而男性总被打上马赛克;女性的感受是不被讨论的,拒绝被认为是“欲拒还迎”。


独立情色导演Erika Lust在TED上发表演讲,认为符合以上特征的,是“不道德、不健康的A片”。


而低劣的色情材料被孩子内化之后,对今后的婚恋乃至一生的幸福都有害无利。



4.

性是愉悦的


做好孩子的性教育,先要纠正自己的性观念。


美国医学博士大卫.鲁本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从阴茎到阴道的七寸之旅,我们也都曾经在母亲的子宫中生活过二百八十天,所以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为我们曾经旅行和生活过的地方而感到困惑。


从狭义来说,性是愉悦的,它会带来极致的身心感受,性也是神圣的,它是两性之间爱的融合,孕育生命的起点;


从广义来说,性是有价值的,它让孩子理解性别、尊重性别,形成更加包容、多元的价值观,也更加了解、悦纳、爱惜、保护自己的身体,性又是美好的,因为它为人的一生提供持续的动力。


性不肮脏,肮脏的是观念。


把儿子养成“老公”的你,有多累?(点击)



一个女性朋友,尝试着给孩子读儿童性教育绘本《小鸡鸡的故事》。


读完之后,女儿眨巴着眼睛,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明白了!男孩子比我多了一个小鸡鸡!叫阴茎。


她怔了一下,没想到这个在她看来难以启齿的词,就这样被女儿说出来了,愉悦、轻松、单纯。


她说,那一刻才发现,原来孩子和性知识都是纯洁的,不够纯洁的是她。


正确的性观念,能有效缓解性焦虑,自己先与“性”大方、自然地相处,减轻对孩子的投射火力,性教育才能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开局。


可能很多家长还会担心:孩子会不会了解越多越好奇,或者性早熟,跟着去模仿和尝试?


关键还是在于引导。


孩子的性需求发展是分阶段的,在每个阶段提供合适的、积极的性知识引导,满足与其年龄相称的性愿望,就是一种滋养,而不会“早熟”。


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需要恰到好处的“投喂”,这是孩子拥有强健体魄和人格的前提。


*配图:韩国电影《熔炉》


个人公众号:广目蔷薇(vlook7232)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阿娇“自曝”童年创伤:再有钱再成功,也填补不了缺失的安全感

2.把儿子养成“老公”的你,有多累?

3.你的孩子受伤时,有人爱他吗?

4.父母在等孩子说“谢谢”,还是却在等父母说“对不起”

5.男人对婚姻的幻想,不只是性

6.没被稳稳爱过的人,才会这样折腾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