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过看起来“好”的一生?

哀悼君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8-04


你能对焦到一个good吗?

在最近一档《我的青铜时代》节目中,罗翔又发出了震撼灵魂的拷问。

这句话源于主持人陈晓楠的一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竞争中面临这样的困惑:

我得赢,我需要找到非常多的可以赢的办法。以前老说我要忠于我自己,现在我要妥协非常多的事情,我要避免被淘汰。

你会如何跟学生说这些事情?


罗翔将这个问题理解为“如何过看起来好的一生”

那么首先就要定义什么是好。罗翔说:这个世界有太多好的标准,good如果加个s就是goods,成为了商品。所以我们要对焦,当你的对焦点太多了,就不知道该去哪里了。

关于什么是good,罗翔在节目里发出质问:做一切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赚钱吗?赚钱就是好医生、赚钱就是好老师、赚钱就是好演员……

在罗翔看来,这样一切职业的分工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他认为要去寻找什么是good,然后才可以去过good的一生。

要赢、赚很多钱就是好……这是当下社会流行的、也是很多人所信奉的关于good的标准。

而相比之下,每个人属于自己的good,却模糊而又难以对焦。

所以,你能对焦到一个good吗?一个属于自己的、内心真正的good?

只能对焦“赚很多钱就是好”的good,是现代人面临的普遍困境

对焦属于自己的good为什么如此难?这首先离不开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回想工业时代来临之前,人们日常生活简单且踏实,播种、耕作,收获,这些过程本身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人们可以从这些劳作中获得归属感。

每个人也很清楚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属于什么角色,该做些什么、怎么做,且这些直接关系到人们衣食生存的工作,本身就具有直观的价值。

而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当下,很多常见的工作已失去创造性,更是缺乏内在的价值。每个人像是固定程序上的某个环节,在每天的忙碌之后,却感到内心更加空虚、不满足。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无法听从本能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也无法根据传统了解自己应当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这是每个现代人所面临的困境。

困境之中,似乎只剩下了两种选择:要么从众,要么顺从。

于是,要赢、做一切事情最重要的是赚钱,也就成为如今很多人所追寻的good。但问题在于,在追寻这个good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却并不感觉到很good。

忠于自己还是与现实妥协?

破解困境,我们需要知道困境是如何造就的。

缺乏自我满足感,让我们无暇对焦自己的good

无法找寻对焦属于自己的的good,可能因为我们缺乏稳定的自我满足感。

一个人在诞生之初,父母尽可能地满足各种需求后,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但如果这个过程受到自恋性创伤,比如,父母过度无视婴儿的需求,婴儿的自豪就可能演变为“自大”。

这样的婴儿长大成人后,会一直努力获得成就感,但同时却仿佛无论表现的多么成功,终究还会感觉底气不足。

有过这样经历的人,他们或许常常也会取得令人瞩目的社会成就,但这些成就却仍旧让他们产生不真实或徒劳无功的感觉。因为他们脆弱的自我,时常需要被鼓劲。

也正因如此,他们的自体意识与外在的条件、取得的成就密不可分。

但对于一个缺乏自体满足感的人来说,无论外人给予了多少肯定,内心仍会感到空虚。

更何况,当很多人拥有终生的“铁饭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之后,如果一个人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也意味着对着对这个人而言“我是谁”已经被动摇。

当一个人全部的精力,都用来维系那脆弱的存在感,也就无暇去找寻对焦属于自己good。

这时候,赚很多钱作为一种具象的、可以直接衡量成就的标准,相比之下可以让人产生直接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很容易成为人们所追寻的good。也就造就了那些“赚很多钱就是好”的好演员、好老师、好医生……

而这也恰恰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追寻对焦属于自己的good的原因。

正如罗翔所说:“我们要去寻找什么是good,然后才可以过good的一生。你才可以避免去随波逐流,你才内心拥有一种笃定,你才会拒绝跟别人去攀比,也拒绝被别人所攀比。”

不能独立与自主,让我们只能对焦他人的good

要获得能够对焦good的能力,还需要一个人拥有良好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一个人的行为、形成和表现,是基于其早年习得的种种态度。很多时候,我们正是由于某些权威的影响,才拥有了某些信念。

我们之所以无法对焦属于自己的“good”,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寻找对焦的他人眼中的good。

无数他人的good又变成goods,赚钱就成为可以将这些goods量化、并直接展现和衡量good与否的介质。

其实,寻求经济上的独立,是一个人实现自主性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人投入工作和创造的动机之一。

赚很多钱作为经济上独立的外在显现,成为我们追寻的“good”之一,也未尝不可。

但对很多人而言,拼命地赚钱,认为赚很多钱就是好,很有可能是在取悦内部和外部的权威形象,如父母、领导等;而非是作为独立自主的外在显现。

一个人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情的态度以及对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的反应,都深受到父母的影响,取决于其如何理解早年时期父母对他的鼓励或限制。

如果一个人不能赚很多钱,可能会觉得是因为自己无能,也会因此受到家人的责备。这会让人感到自卑、没面子。

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就需要通过不断的赚很多钱来证明自己,取悦已经内化了的父母和社会世俗眼光对自己的要求。

 “如何过看起来好的一生”,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如何过“谁”看起来好的一生?

看起来好的一生,可以是过他人眼中看起来好的一生,也可以是自己心中认为好的一生;可以是过世俗环境流行的标准所界定的好的一生,也可以是遵循自己内心所笃定的指引而感觉好的一生。

当我们因为取悦他人而将赚很多钱视为good,也很容易陷入毫无意义的竞争中。

这会导致我们无法将他人视作一个完整的个体来交往。

我们无法意识到他人也可以是我们给予的对象、收获的来源,我们也无法与他人分享内心世界,在爱中互动,接交朋友,进行合作。

而如果一个人能充分发展出独立性,并因自我表达而带来愉悦感和创造力,进而奠定自尊的基础,就可以以很多方式进行创造或生产,自由地表达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感受,学到更多技能,寻找新的兴趣点,并能尽情享受其中的快乐。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得以充分认识自身和他人的价值,也能忍受挫折和打击,更容易面对自己的一切。

从而有可能去探寻到属于自己内心的good,过让自己看起来好的一生。

从新的经验中,为自己获取找寻good的能力

困境并非一日造就,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想到这里,或许会让很多人感到更加无从下手。

在节目中,当罗翔说“我们要去找寻什么是good”时,主持人陈晓楠说了一句话:“甚至一辈子都要去追寻good的目标是什么。”

这意味着:找寻自己内心的good,本质上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当我们把找寻什么是good单纯地看做一个结果时,我们便又陷入了将good变goods的轮回中。

即便我们因为上述可能的原因导致对焦属于自己的good时面临种种困境,但我们仍旧可以为自己找寻、体验新的客体关系,为自己获取对焦good的能力。

  • 当我们逐步让自己发展出对他人、对环境的信任和信念,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抱有善意;

  • 当我们可以获得健康的自尊与自爱,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便不会随意的盲从他人;

  • 当我们的内在拥有越来越多的秩序感,便也拥有更多适应和改变的能力,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找到属于自己的good。


所以,找寻什么是good,是我们每个人遵循自己内心所进行的探索旅程。

说到这里,我想起电影《返老还童》中的一段台词,或许是对找寻对焦自己内心good最好的描述了——

“只要值得,你想做什么,都不算太迟。

不要有时间限制,想做就做。可以有变化,也可以一成不变,没有约定俗称成。

可以做的很出色,也可能会很糟。

希望你做的是最为出色的、希望你能看见让你大吃一惊的东西。

希望你会有前所未有的感受,希望你结交有着不同观点的他人,希望你的生活令你骄傲。

如果你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希望你有勇气,一切重头再来。”



虐恋:痛苦是幸福的另一种形式?

2021-07-04

你的婚姻,是如何变好的?

2021-07-04

谈「两性竞争」:为什么对伴侣一边嫌弃,一边离不开?

2021-07-03

你的朋友圈里绝不能缺少这样一个人

2021-07-02

难以启齿的性教育,却藏着真正的人格教育

2021-07-01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