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奇峰:性与关系,生命被激活的程度

曾奇峰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8-04
学点儿精神分析7.10—7.16 No.41

性与关系:生命被激活的程度


亲密关系的基本规则是什么?亲密关系说到底是二人游戏,所以我们现在谈论的是游戏规则,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爱其所是,而不是爱我所愿”。展开来说,意思就是我爱的是你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希望的你的样子。

当你遵守这个规则的时候,就会发生以下事情:
你放弃了对对方的改造,对方会觉得被你接纳;不改造对方,也让你处在自由的状态中,你们的关系也不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你不会把对方过度理想化,所以你不会失望;你也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投射给对方,所以能够分辨清楚你和对方的边界;等等。

我见过的很多亲密关系中的冲突都跟违背这个规则有关。我们用两个例子来看看这个简单的规则的具体应用。


先说男人这边。在亲密关系中,男人喜欢跟女人讲道理,这被认为是一种很傻的行为。为什么?因为违背了这个规则。你爱的是这个人,就要接受她这个人的特点这一事实。这话听起来是废话,但这个提醒对绝大部分男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跟自己的爱人讲道理,就像跟自己的朋友、同学、同事讲道理一样,这是想把爱人往外推,没有“爱其所是”。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的是情感联结,你一讲道理,你跟她的情感联结就断了。如果人在亲密关系中总想推广大道理,那彼此的亲密感受也将越来越稀少。讲道理是判断对错这个级别的行为,是心理发育停滞在4岁之前的表现。

我想到一个老段子。婚姻关系中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妻子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妻子错了,参照第一条。

如果你还是不明白这一点,那就想象一下:当你对妻子表达亲密举动时,她跟你讲一通道理,你感觉会如何?

男人要讲道理其实可以跟机器讲,它们只按“道理”(程序)行事,但时间长了,男人又会嫌弃机器没情感。


再说女人这边。

男人在亲密关系中,最害怕的是唠叨。女人过度唠叨,是她的人格发展还部分停留在婴儿期的表现,也是没有“爱其所是”的表现。你的丈夫是个成年人,肯定不会完全按照你的逻辑行事,所以你会越来越失望,他因为不能满足你,也会觉得越来越挫败。这个关系的走向就堪忧了。

我爱那个本来的你,是件很有激情的事情,会惊喜不断,虽然有时候也会失控;爱那个如我期望的你,而你恰好又完全符合我的期望,是一件非常没意思的事情,不信你去工厂定做一个如你所愿的娃娃试试。

性和关系,以及生命被激活的程度,在经典精神分析框架里,性心理的发展几乎等于人格的发展。所有与快乐、顺畅、亲密、兴奋、激情、美好有关的事情,底层都是性的愉悦(力比多的满足)。所以,性的压抑,就是生命力的压抑。


有人问:人格层面的性压抑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不是现实层面的压抑,比如没有性对象和性生活,而是一个人即使像皇帝一样此时此地有很多性对象,但只要看一眼,就会知道他是那种人格变态的人,因为在他性心理发育过程中人格被扭曲了,这就叫人格层面的性压抑。简单地说,就是过去的性压抑导致的人格扭曲。

我们现在说说性活动本身与生命被激活的程度的联系。这真的很简单,想象两个完全不同的画面就可以了。

一个画面是:一男一女,上床,关灯,盖上被子,没有语言交流,一阵波澜起伏后,结束了,睡觉。

另一个画面是:柔和的灯光,煽情的背景音乐,玛瑙色的红酒,雪白的床单,细语调笑,各种助兴的用品……不需要我再啰唆,你已经明白生命被激活的程度差异了。


再说说事业。

如果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事业中有更实在的颜如玉。力比多升华之后,就变成了建功立业的力量。功成名就之后的快乐,本质上是一种扩大化的力比多满足。我知道这里需要厘清一下性心理发展的思路。

相对婴儿而言,成人那里不可能有新鲜事。成人的性,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当年弗洛伊德就琢磨这个事情,他发现婴儿也有性欲,他们的性欲集中在嘴巴周围。受老天眷顾,婴儿一出生,嘴的功能就相当强大成熟,这是吸收营养健康长大的天然资本。这个时候,食欲和性欲是通过一个器官满足的。

随着婴儿慢慢长大,食欲和性欲分开,性欲逐渐转移到排泄器官上,或者说,这个阶段排泄器官就是性器官,排泄行为就是性行为。而排泄是需要高度控制的事情,一个人人格中与权力斗争有关的内容,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定型了。极端的情况有两种:父母如果在与孩子排泄有关的事情上过于严厉和焦虑,孩子可能会变得强迫,这是顺从父母的表现;或者变得过于散漫,这是对抗父母的表现,这都是排泄控制期的创伤。追求完美的父母容易制造孩子这个阶段的创伤。

上述两个阶段的创伤,都会在人格层面留下印记。


孩子小便之后,会本能地用手或脚把小便散开,以便他的小便能够占据更大的位置,这是小便在代表他本人占据更大的位置,这也是成年人攻城略地的雏形。婴儿吃奶意味着占有,把外在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排泄物扩展意味着让外界的更多东西都沾上自己的味道。

成年人在事业上挥洒自如和功成名就,是婴儿性欲充分升华的表现和结果,只是不再有乳臭或大小便的气息。原谅我把一件美好的事情说得有点不美好,如果一切都是美好的,那真的不用这么分析了。需要分析的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对追根溯源上瘾;另一种是出现了问题。

对于上面说的两个性活动的画面,也许有人会说,差别不就是有钱没钱吗?但这样说太表面了。真正的原因是:力比多在事业上的充分释放导致了有钱。当然,也许最恰当的答案是所谓的循环因果:力比多释放,导致有钱;有钱可以使力比多更充分释放,转移到事业上就更成功。

你还可以想象一下,第一幅画面里的男女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可能是什么样子。说简洁一点,事业成功是力比多升华后充分释放的副产品。


再说人际关系。

性关系是关系的一种。潘绥铭教授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性的问题,从来不是性的问题。意思是别的方面出了问题,投射到性关系上,性就出了问题。而最重要的“别的”关系,就是早年跟父母的关系。

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和维持一些有滋养的人际关系。普通的人际关系,表面看起来是没有性的意味的,但是,深层地看,还是跟性有关。友谊是性关系升华之后的表现。同性之间的友谊,是同性恋升华之后的表现。
当一个人超我过于严厉,连一般社交中隐藏的与性有关的内容都被打压的时候,这个人就连一般的社交能力都丧失了。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宅男宅女,就是这样被自我囚禁在家里的。

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很多激情奔放、各种能力超强的人,本质上,他们就是少有性压抑的人。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都清楚地知道,升华了的力比多的满足并不违背现行的道德和法律。


而那些情感平淡、各种能力都被削弱的人,本质上是性压抑。这样的人,生命没有被充分激活。可悲的是,的确是有很多人在生命还没绽开的时候,就面临枯萎了。

还有个问题:性成瘾者是生命被充分激活了的人吗?回答:不是。他们的性行为并不完全受健康的自由意志支配,更多的是一种补偿行为——补偿其他方面的挫败感,也是一种强迫性行为——机械地从事着性活动而缺乏爱作为基础。同时也可能是一种在健康上、法律上、荣誉上和财务上的自我毁灭行为。他们不是在激活生命,而是在限定生命,让力比多投注的范围变得狭小了。

最重要的性器官,不是在两腿之间,而是在两耳之间。两耳之间就是大脑。精神分析就是针对大脑里发生的各种心理过程做工作,以激活它的功能,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各个功能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内耗。


独立抚养者面临的问题

“单亲妈妈”这个叫法有问题。从生物学上说,现在还没有克隆人的技术,所以任何已经生下来的孩子都是双亲,而不是单亲。心理上的很多东西也是受遗传影响的,即使出于各种原因造成父亲缺席,孩子仍然会受到父亲基因的影响。所以,“单亲妈妈”应该改为“独立女性抚养者”。另外,单亲爸爸或者说独立男性抚养者也越来越多。

下面我就从八个方面来谈谈独立抚养者可能面临的问题。

● 你未完成跟另一半的“分离”。
这种分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离婚、另一方因病去世等。这些原因最终都导致一个相同的结果,就是你需要独立抚养孩子。

如果你在心理上没有完成跟对方的分离,就肯定会影响跟孩子的关系。有些独立抚养者可能会说,我不觉得“那个人”对我还有影响,但这是意识层面的,潜意识层面的影响可能仍然存在。比如,你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跟以前有点不一样,就有可能是未完全分离的表现。

一个关系的结束,需要充分“哀悼”。哀悼是清楚地确定某种丧失已经为既定事实,这可以消除潜意识里这个关系还在的幻想,使自己能够轻装上路。哀悼仪式有时候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仪式可以非常个人化。比如,在纸上写一段文字,然后烧掉;找一个闺密聊聊;去一个对你们有意义的地方住几天;跟心理咨询师谈谈;等等。

充分哀悼后的状态是:你可以全力以赴活在当下,活在现在的关系中。总的来说,一个人哀悼的能力几乎等于自身成长的能力。


 过分向自己的性别身份认同,产生自我压抑之后的委屈感。

莎士比亚说:“脆弱,你的名字叫女人!”这句话不知道催眠了多少女人。个体的以及文化层面的一个荒诞的歪曲认知,就是把能力本能化,意思是某些能力只有女性才能有,另外一些能力只有男性才能有。比如,女人强大做人、雷厉风行地做事就不女人了,男人买菜做饭带孩子就不男人了,这些现象表面上已经有很大改变,但潜意识层面的改变却并不大,尤其是女性潜意识向弱小认同这个方面。

人不可以没有信念。在独立抚养孩子这件事情上,有一个健康的信念:你一定可以很好地胜任这件事情。如果你不能胜任,那只有一种可能性——你压抑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或者说,你把这个能力外包给了你潜意识里幻想的一个男人。

本来可以轻松愉悦地完成的任务,却做得太艰难、太痛苦,也是你压抑了各种能力的证据。或者说,你赋予快乐地带孩子以不负责任的、轻佻的意义,而艰难和痛苦的过程能够给你某种道德上的优越感。还有,自我压抑后,做一点小的事情都会觉得委屈,这种委屈会通过攻击孩子来补偿:你让我委屈了,我也得让你委屈委屈。

再重复一遍已经讲过的内容:健康的男男女女都是雌雄同体的。一个有点女汉子气的女人,几乎可以肯定会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

一位非心理学的老师总结过一句话,胜过心理学家的千言万语。她说:养育一个健康孩子的妈妈,应该是粗心而阳光的。粗心,对应的显然是男性的“愚笨和麻木”;女性的“无微不至”,随着孩子的长大,愈加清晰地成为母亲和孩子关系中矛盾的根源。


● 跟孩子不能分离。

养孩子的过程,是母亲逐渐退出的过程。如果母亲有未愈合的早年分离创伤,孩子的成长就会激活她的创伤,她就会用各种自己不能觉察的方式阻止孩子成长。
父亲的功能是在母亲和孩子之间“插一脚”,避免母亲跟孩子关系过近。母亲跟孩子关系过近,会导致孩子成长变慢甚至不能成长。成长在任何意义上都意味着心理上离妈妈越来越远。对于独立抚养者来说,外在的“插一脚”没有了,这个任务就要自己来完成。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相当于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但对于一个成长得很好的人来说,这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人清楚自我边界。

● 用跟孩子的关系替代其他关系。

你可能以对孩子负责的名义,中断自己跟他人的友谊,放弃自己的爱好,全心全意只跟孩子在一起。潜意识里,这包含一个“交易”:你的孩子也只能跟你玩,不可以有自己的“外交”空间。这种跟孩子没有“留白”的关系,会极大地妨碍孩子的社会化。

 用悲情感动自己。

人是容易对悲情上瘾的。悲情包含潜在的自我崇拜,并且也要求孩子对自己崇拜、感恩和顺从。持续被悲情感动的母亲和孩子,智力处于压抑状态,双方都可能部分丧失应对现实的能力。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随时都要警惕自我感动、感动别人和被别人感动。因为感动的同时是智力剥夺,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和不可告己的目的。


● 把对自己的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

你放弃对自己的期望,让孩子满足你的期望。孩子立即处于两难境地:满足你,他就丧失了自我;不满足你,就攻击了他最爱的人,从而会产生强烈的内疚,即自我攻击。

 建立新的亲密关系中的低价值感,以及隐藏对孩子的敌意。

独立女性抚养者会认为,在找男朋友这件事情上,自己的竞争力不如单身女性,这种低价值感会导致对孩子产生怨气,觉得是孩子欠自己的。

其实,这种低价值感跟孩子的拖累没什么关系。低价值感的人,随便找个什么理由就能证明自己的低价值,孩子只是随手拉来的一个理由而已。

一个男人真爱你,或者你觉得自己值得被爱,这个男人不会太在意你有没有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我见过几个例子,独立女性抚养者把有孩子转变成优势,打败了单身女孩。这种胜利所依靠的,是绝不自我攻击的彪悍人格。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你自己认为找一个男人是抛弃自己的孩子。你把这个想法投射给孩子,认为孩子不同意你再找一个人。投射的过程是这样的:你跟孩子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过度小心翼翼,或躲躲闪闪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都是你自己不确定的表现,孩子几乎本能地会觉察到你自我拒绝的那部分,然后代表你的这部分对你说“不”。相反,如果你温和而坚决地表达你的需要,孩子就会欣然同意你的想法。

你去发展自己的亲密关系,最终也符合孩子的利益。简单地说,三个人玩比两个人玩的舞台更大,这为孩子以后飞向星辰大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自我成长的放弃。

你认为成长是孩子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事情。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成长都是终身的事情。你压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放弃了作为独立个体活着的价值,把自己仅仅看成孩子的保姆、厨师、司机、警卫员等,由此积累的怨气会变成对孩子的敌意,可能时时处处向孩子发泄。



以上文章选自曾奇峰老师新书《曾奇峰的心理课》

现在,就有这么一个工作坊

从性出发,谈论、学习性

用性和心理学的知识

带给你新的认识和成长

TRAVEL

曾奇峰老师说:李晋伟是我认识的最好的性教育工作者和性治疗师,没有之一。


UM心理-醒来课堂


性与亲密·探索自我—重庆与你有约
一个人去旅行,是保留了一份想要艳遇的幻想~一个人有性的欲望,是TA活着的最高级别的证明!
8月 重庆-等你来-



 今日互动话题 

#你有性的困扰吗?
*温馨提示:我们将选出最精彩的留言进行专栏推送,让你的需求和故事,让你的见解与分析,更好地被大家看见~所以,如果不希望被公开,那么请在留言后,备注匿名即可。我们收到暗号后将不会精选,并且在制作专栏推送时,以匿名方式刊登,你可以尽情留言倾诉或分析。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性工作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