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关于“许多父母逼孩子死读书是因为懒”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
起因是一个来自高考大省,一路从高考到考公务员被父母pua死命学习的优+生,毕业后才发现通往成功并不只考试一条路,人生其实有太多的可能性。
因为死读书、考高分是公认的最简单、最容易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至于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发现人生道路的更多可能性?也许对于父母来说,太麻烦了。一是作为父母,我发现自己也有很多“懒”,看了这个帖子,内心似有不安。二是父母本身就是有局限的,特别是站在现在看过去,局限会被放大。于是我想,我们不评价孩子或父母的对错,但如若能从这些观点中扩大意识范围,将目光和行动真实的投注到当下,也许会有新的视角和收获。一个80后来访者向我说起记忆中的儿时胸前总挎着一把钥匙,独自照顾弟弟的情形。他讲到生炉子烧饭,因为贪玩烧坏三个饭锅。他内心满是羞愧和不安,因为烧坏锅意味着爸妈要再花钱买新锅。他忆起爸妈的忙碌,家,似乎只有他们的匆匆身影。
他从小最大的愿望是爸妈有好多钱,不用那么忙,有很多时间陪他和弟弟。长大有钱了,他每年给爸妈好多钱,然而他发现他们已无法停下来。尽管忙碌不再能创造更多价值。只有忙碌,才不用面对他们渴望又拒绝的、不熟悉的亲密……父辈们受其成长所限,多数面临着外在和内在的双重匮乏。不管现实中多勤劳,情感和心理上却是“懒”于、疏于照顾我们的。想必你了解了懒的所指。那我们看看当下社会父母的懒。孩子貌似被很多人照顾,有着丰厚的吃穿不愁的物质基础,但一出生就“被打”着快乐成长的幌子,背负家长的期望上路了。且看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得想学区房,大一点就想兴趣班、特长班、补课班,再大一点,精品班、提分班、考前冲刺班,一对一还是小班、大班跟学?要思考孩子零基础,是跟着大一点的孩子上,还是跟着小一点儿的上,跟大的上,跟不上会不会打击自信心?跟小的上,会不会上学后跟不上同学,被人瞧不起?现行教育体制下,孩子们每天被送往公司上班,接受绩考,晚上回来要加班。周末休息换个地方上班,继续绩考。白天忙了一天,下班回家准备吃食,晚上要陪孩子加班,孩子不休息自己也不能休。周末做车夫,接送孩子从一个公司赶往下一个,假期虽给安顿好了,每天担心其上班状态……如此,每天疲惫地跟跑,孩子苦,父母累,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思考自己和孩子?孩子对电子产品的热爱,对性的困惑,对玩伴的情感需求,想要被老师、同伴认可的渴望,父母了解多少?面对他们和你说喜欢上了同性朋友,想要纹身,不想再上学了……有多少家长能忍住自己的着急,不给建议、不评判?现实的内卷造就着跟跑的父母,因为他们的内在满是他人的标准、世俗的要求,没有自己。正因此,在应对现实的高焦虑时,他们只能转嫁给最弱的孩子。而成绩是唯一能抓得住的东西。为此,父母们做出他们认为最勤快的事,甚至剥夺了孩子基本生活技能。比如让孩子只学习。然而在孩子眼里,他们仍是懒的。孩子们想要情感、心理上的关注和支持仍是缺失的。他们懒在,从来没有真正的思考过,孩子到底想要什么。而这一切,也许源自他们自己内在的被忽视、没有真正地被看到。父母的懒也许是不想面对自己
一个来访者描述孩子小时为了事业把孩子送走抚养,等再接回来时孩子已经大了。她无法忘记孩子和她分开时的小小模样。她经常不自觉地把眼前已经长大的孩子当很小的孩子对待养育。很明显,这是在弥补成人自己的缺憾。已经错过了孩子小时候的养育,如此下去,也许当下的孩子也要被错过了。《小欢喜》中,几个有青春期娃的家庭,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和娃对着干的。有的是妈,有的是爸。一言不合就把家长关在门外。青春期的孩子是边界树立时期,管得多,管得细,家长是主体,于孩子就是侵犯。家长在和眼前的孩子对着干时,心理年龄一定不超过这个孩子。换句话说,当情绪向孩子共生时,已失了成人位置了。带着这样的觉察,作为家长还会执念于一定要让孩子顺从吗?有多少家长,用几年了的方法不好用依然不反思、不觉察,继续用,把亲子关系搞得异常紧张。《小舍得》中米桃是被公认的“天才”,是不上补课班的第一名。承载着实现家族跃层的重任,被家人拼命地往补课班里塞。田雨岚从小和妈妈四处逃荒,后来妈妈重组家庭,条件虽变好,却寄人篱下。这让她内心脆弱敏感。她认为只有靠自己挣来的才踏实。于是孩子的成绩成为她要牢牢抓住的东西。米桃在父母高焦虑期盼中,压力越来越大,成绩下降,被迫回乡。田雨岚逼迫孩子学习,压得孩子完全没有喘息空间,孩子严重心理抑郁。南俪早年对孩子素质教育,因不停被凡尔赛孩子的学习成绩,被迫鸡娃,孩子无法适应突然间地快节奏,躯体化症状频现。不难看出,每个父母都要管,学好学不好都要管。换个说法,没有冲突也要制造冲突。细想,此冲突并不属于当下的亲子关系,只是契合了家长的某些内在。是内在没有修通的冲突外化进入亲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外乎是将自己内部的问题转换成现实中的某个人罢了。成长于冲突肆意的家庭,带着没有修通的内在作了父母,是没有办法享受家庭的和谐、亲子间的安宁的。因为冲突才是熟悉的、安全的。孩子小时,父母是天,孩子会拼命压抑、隐忍自己,迎合父母。当进入青春期,生命成长使然,他们为主权而战。事关生死。他们选择正面迎战。对此,父母如果不管还好。管了,内在冲突随即激烈地进入亲子关系。当卡在自己内在的未修通中,懒,源自不自知的止步于向内探索。作为家长总是要调整自己跟上孩子的成长步调的。如此,孩子真正需要被帮助的部分才更有可能不被忽略和错过。
有个爸爸讲过女儿的一段成长经历,孩子喜欢看日本动画片,一个假期,500多集的动画片,一口气把已经播过的200多集都看了,此后就是一周演一集。孩子们有个动画片的圈子,因为等不及,就自己根据剧情动手编剧。这样一段特殊的经历,让孩子开学后,每天晚上的作业早早完成,余下的时间不是动手编剧,就是看动画片、画画。意外的收获了孩子的口语和绘画。孩子在爸爸的支持下,后来就读于日本最有名的动漫大学。他懒在不去管孩子的手机,作业,看几百集的动画片,不去管节约出来的时间去做些成人看来有用的事,比如孩子学习成绩极其一般,没让孩子去学文化知识。然而,他不懒,他内心知道孩子的喜好,尽管他不喜欢漫画,不喜欢日本。但他选择支持孩子画画,支持孩子去日本。其实所有做父母应该掉的坑,他也都掉过的。因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以为在把自己做得最好的部分给孩子。不可否认我们同样是局限的。也许父母的懒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懒是对孩子的保护,因为如果不懒,可能会将更多创伤带入亲子关系;懒里藏着对孩子的信任。懒,就是允许,允许孩子背叛……对孩子的情绪、心理需求懒得对着干,多一些涵容,抱持。身为父母,是安于带着过去的不安,继续懒下去,还是直面内心的痛苦,修通内在,活出真实的自己。身为孩子,是一边认同,一边评判父母,无意识地活在和父母的关系中。还是有意识地背叛、成长。
作者:么利华,二级心理咨询师,UM心理主笔,心理讲师,热爱精神分析,愿意将精神分析传播进行到底,不让梦想和野心裹足前行。公众号:利华心理
关注我,关注儿童青少年,不迷路~⬇⬇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