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是怎样炼成的?
前段时之间,傅首尔在奇葩说的一番有关“渣男”的言论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她的话共情到了很多在感情中曾被“渣男”虐过,深受“渣”之苦的女孩。
其实,这并不是“渣男”第一次上热搜了。“渣男”在近几年似乎逐渐变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隔一段时间就会引发一轮讨论。
那么,到底何为“渣男型人格”?“渣男”又是如何炼成的?
如果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观察这个群体,会发现“渣男”这个标签这背后其实隐藏了个体深刻的背叛、逃离和攻击的动力。
最初的规则
经典的精神分析里有个“超我”的概念,是人格中道德与规则的部分,超我是个体人生早期在和父母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有些家长可能会比较严厉,甚至用暴力的方式让孩子屈从于各种要求,或是利用父母的身份,对孩子施加道德的压力。有位男士回忆起小时候难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他经常听到的话是:“我是你爸,你就得听我的。”这会让这位男士的超我非常严苛且具有惩罚性。
当他长大成人,在与权威或者规则相处时,那种来自早年的压力就会袭来,如果这种压力过大,让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潜意识就会屏蔽超我的部分,好让个体获得某种自由,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让人在紧急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冷静。
但由于童年的经历,一些人在遇到这些关于道德和规则的情况时,会变得异常警觉。潜意识总是担心被攻击或惩罚,所以会全部将其压抑起来,让自己无法感知到。
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果父母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边界,完全“散养”孩子,使得孩子并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超我。在这些孩子成人后进入关系时,他们可能就不会受到“束缚”。这不仅仅事关亲密关系里的忠诚问题,还事关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亲密游戏
除了在子宫里的时光,刚出生的婴儿还会和母亲有段亲密无间的日子,在这个阶段,理想的状态下,母婴之间彼此心意相同,妈妈能敏锐地感知到孩子的需求,并予以满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宝宝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秘密,开始学会说不,有了边界,但因为各种原因,有些母亲无法接受这样的“分离”,她们总是企图不断的突破孩子的边界,去窥探或是操控,想要和孩子再次进行融合。
从某种角度讲,这对孩子来说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会让长大成人后的个体在关系中对亲密十分敏感,只要感到对方和自己情感上的贴近,就会下意识做出推远和拉开距离的行为,比如通过争吵、指责,或是通过让自己逃离到游戏和工作中来推开对方。
但只要两个人相恋,这种亲密是避免不了的。而如果超我比较“松散”,那么他很可能就会从一段关系跳到另一段关系,通过不停的换人,来避免情感上的卷入,或是只发生性关系,在情感上不接近。
这种对亲密的恐惧,使其无法建立起长期而稳定的感情。
红色警戒
当父母的行为不可预知时,也就是说,在高兴的时候对孩子很好,心情不爽的时候,就将负面的情绪倾泻到子女身上,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个体,他们在成人后可能会非常能够察言观色,在关系中会根据对方的表情,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和想法,这常常会导致自己出让边界。
这样的男性也会在关系中极度警觉,只要两个人的互动发生细微的变化,就如临大敌,开始进行负面的解读。
这常常让他进入“战或逃”的状态,就好像遇到危险的猫,不是开始警惕地嘶吼,就是准备离开现场。只要在关系中某句话或者某个行为使其感知到不对劲,他就会开始语言攻击,指责或是回避。
而如果他觉得情况很安全,对方也展现出温柔和美好,他也会迅速的进入甜蜜状态,甚至会对另一半很好,但背后那根绷紧的弦始终在保持警戒状态,只要解读到危险的信号,就立即切换状态。
在童年时,即使父母的情绪不稳定,他们也没有办法反抗,但成人后拥有了力量,就可以在关系中展开攻击,在甜蜜状态时压抑的种种情绪也会倾泻而出。
双重限制
被回应、被看到的需要,从出生时就在母婴之间流动,当妈妈观察到婴儿想要得到安抚、喂养或是排便的时候,如果可以满足他们,宝宝会表现得非常愉悦,内在的人格也在这种互动中成长。
如果孩子的需求常常无法得到回应,孩子为了适应这种缺乏回应的环境,或者甚至要不断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去迎合外界的需求时,“假自体”就逐渐形成,当进入关系时,个体往往也会下意识的使用这个“壳”去和对方互动。
作为恋人,如果不断回应他们的这个外壳,会导致他们潜意识里巨大的愤怒,就好像婴儿没有被看到,开始握紧拳头大哭那样。这些怒火有时候会因为超我的限制,无法表达出来——因为相关情绪可能被解读为不好的,对关系是有破坏性的,内在的这股能量则可能会导致自我攻击。
如果超我的部分没有那么稳定,或是被压抑,这种暴怒就会直接倾泻到爱人身上。他们攻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能是在琐事上的指责,或是情感隔离,以及背叛等等。这些攻击会让对方受到伤害。
在关系的互动中,即使他们内在真实的一面能够被回应,由于这部分真实的需要长期被压抑,会处于一种非常原始的状态。而且这些需要,在他们早年可能是被父母回应为是不好或是不重要的,他们早年对父母的那些原始的、复杂强烈的情绪,也会被投射到对方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的“渣”,是一种报复和攻击。
如何识别渣男
1. 对规则的态度
在观察儿童游戏的时候,可以看到孩子对规则的态度,有的小朋友会严格的遵守,有的小朋友则可能会寻找里面的漏洞,或是悄悄试图去跨越那条“红线”。当然,也有的小朋友会明目张胆对抗规则。
想要识别对方是否“渣”,可以去觉察对方和规则相处时的态度。
他的越界举动是否频繁?他是否长期无视规则?并且在越界时毫无压力?
有位女士的男友和朋友一起创业,但男友每天回来都说要如何把对方的钱先骗回来,让其进行配合。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这位女士应该在心里亮起红灯。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时候他的超我过于严厉,他会将其投射出去,对另一半有许多道德和规则上的要求,但对自己却没有这样的规定。所以,你可以观察看看,他是不是很“双标”。
2. 在亲密中的“推拉游戏”
在电影《心花怒放》中,徐峥扮演的是位撩妹高手,在和某个女人缠绵一夜后,他在早晨醒来,发现对方不仅给他煮了碗面,里面还放了鸡蛋。这位情场浪子的第一反应是逃跑,因为他感觉对方认真了,怕被黏上。
这里的精髓是对距离的控制。这样的“渣男”只要感到情感上贴近到一定程度,就会立即通过各种方式拉开距离,如果感到离得有点太远,又会通过技巧让关系再近一点,但始终无法保持稳定的状态。如果对方一再要求情感的亲密,他们就会立即出逃,或者跳到另外的关系中去。
这对渴望美好爱恋的女性来说,会是一种比较折磨人的模式。
3. 突然“变脸”
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有些情况确实是触碰到了另一半的痛点,或是之前积累的矛盾在琐事上爆发,那么双方可能会有突然的情绪转变,相互指责,这其实是关系中正常的冲突。
但如果对方存在长期的、频繁的“变脸”现象,也就是说前一秒还好好的,但下一秒就因为某句话或者某件事,甚至是某种感觉,突然改变状态,或是自己总是需要小心翼翼,因为不知道那句话就会诱发对方的怒火,也不清楚甜蜜的时光可以持续多久,就需要警惕了。
当对方频繁做出破坏关系的行为,其实就要考虑到他是否有存在深刻的不安全感。
4. 超理性外壳
假自体的特点,是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去符合外界的需求。在关系中,有假自体的个体也倾向于回避他人的感受,这会让两人的恋爱缺少那么一点体验感,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
但真实的自体总会在某个瞬间想要得到表达。作为他们的另一半,你会非常惊奇地发现,在他那些成熟甚至睿智的外表下,居然这样原始或“幼稚”,这是超理性外壳下非常“感性”的部分。
这个区域不易被察觉,但又企图被看到,没有回应会激起最原始的暴怒,被回应后,作为理性的成年人,那种深刻羞耻感同时来袭,如果没有稳定的超我,种种情绪就会导致他们去攻击自己的爱人。
但并不是每一位被假自体包裹的男性都是渣男,所谓的“渣”,是在超我、依恋关系以及个人后天经历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特人格。
亲密关系的质量也是两个人互动的结果,我们自己潜意识散发出的信息,也会影响或诱发对方的各种反应。
我们也许无法预知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但可以选择不断成长,最终遇到那个能给彼此温暖、滋养、成熟的爱的另一半。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