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吵架,应该避开孩子吗?

刘晓凡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12-20


知乎上,有位网友发现自己和丈夫吵架时,孩子缩在角落里一动不敢动,于是她向大家求助:


“父母吵架,应该避开孩子吗?”


其中,评论区点赞最高的回答是:


“肯定要避开呀,孩子还那么小,会被吓坏的,甚至还会导致心理创伤!”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不需要,只需要在吵架以后和孩子解释清楚就好。


而在日常生活中,每次吵架都避开孩子,可能不太现实,毕竟两个人针尖对麦芒的那个瞬间,不管是什么场合,怒火都会控制不住倾泻到对方身上。


可这样也难免会伤及无辜,甚至是把孩子牵扯进来。


所以,父母吵架的时候,到底应不应该避开孩子呢?


那就需要先了解,在中国的家庭中,吵架普遍出现的几种模式。


压抑氛围中的暗潮涌动


当父母用愤怒的表情,看向婴儿时,他们会敏锐地感知到这种情绪,可能会开始大哭,或是放下手里的玩具,不再咿咿呀呀。


成年人的世界也是如此,去观察那些闹别扭的情侣,或是彼此怨恨的夫妻,虽然没有吵架,但还是可以从微表情或者肢体语言上,了解到一些信息。


有时候即使对面的两个人在强颜欢笑,但还是可以嗅到某种暗潮涌动的气氛。


这几乎是所有人类共有的能力,可以感知到彼此的情绪,而孩子这方面会更敏锐一些,因为他们要依靠父母生存,感知到照料者的变化,然后调整或应对。


所以,即使父母不争吵,彼此压抑的情绪,也会通过某种方式传递出来,这是无声的冲突。


有的孩子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会变得小心翼翼,对“负面”的表情特别敏感。


导致成人后只要对方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就会立刻回避或是开始讨好,企图“修复”关系,就像小时候想通过自己的好好表现,来修复父母的关系那样。


但这个过程,常常会压抑自己,让出自我的边界。


无声的冲突,是未完成的冲突,会让整个家庭系统始终处于某种紧张的状态,为了表面的和谐,让每个人都很难受。


拉帮结派中的“人质”绑架


有位男士说话的声音经常很大,就像要和人吵架一样,原来在他小的时候,父母总喜欢在孩子两旁相互指责。


为了父母不再冲突,他总是提高音量,试图让爸爸妈妈安静下来。


所以,后来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出现“不和谐”的苗头,他就会感到非常紧张,大声讲话,让所有人都闭嘴。


在部分案例中,父母在吵架的时候,喜欢让孩子站队,有些情况是有意识的。


比如父亲和儿子说,长大后不要娶妈妈这种类型的女人,不会幸福,来让儿子站到自己这边。


还比如有的母亲把女儿偷偷拉到一边,说妈妈什么都没有了,然后抱住女儿哭,这其实是潜意识地在邀请孩子加入自己的阵营。


还有一些夫妻吵架闹离婚,把孩子叫出来让其做出选择跟谁,或是相互对对方的人格,进行侮辱,怒意还会蔓延到两人的父母身上,甚至开始摔东西,产生肢体冲突。


这些情况对孩子伤害是比较大的。


因为他们不管如何选择,都要背叛父母的一方,不是被深刻的内疚感侵袭,就是陷入某种“僵化”的状态,让自己不做出选择。


于是,在他们成人以后面对冲突时,往往就难以保护自己,停留在旋涡的中心,没有任何行动。


有的孩子即使做出了“站队”,还是会无意识地认同了另一方父亲或母亲经常被攻击的“缺点”,来维持对爸爸妈妈的“忠诚”。



暂时消失的父母角色


还有些争吵牵扯到了家庭系统里的某些动力。


比如某位女士看见老公和女儿很亲近,就感到有些吃醋和不满,因此争吵了好多次。


这里面其实存在着深刻的女性俄狄浦斯期冲突,所以作为孩子,也会在潜意识层面受到影响,然后在和家庭中不同角色和人格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部分。


然后,成年以后,就会导致婚姻关系里,有许多潜在孩童般的需求。


这些常常是童年和父母相处时,被压抑的部分,在新的关系中投射出去。


当对方没能满足时,来自于早年的愤怒、羞耻或是屈辱感,也同样会造成冲突。


我们要清楚的是,当夫妻争吵的一刹那,父母的功能会突然消失,父母们这时候就像个孩子一样,在要求对方必须要做些什么。


此时作为他们的子女,就好像突然“失去”了爸爸妈妈一样。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发生,子女会无意识地进入到家长的位置,变得“成熟懂事”,去接纳或者缓解父母的情绪。


有些情况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外界连接,因为自己要依靠的人,并没有进入角色。


这种类型的争吵,会把孩子被动卷入到冲突之中,他们潜意识为了保持家庭系统的平衡,不得不暂且放下自己人格恰当的成长轨迹,去满足另一部分的需要。


其实,吵架或者冲突也是一门“艺术”,这是关系中无法避免的部分,那么如何去做,才能对孩子的伤害最小,甚至带来积极的结果呢?


冲突的艺术


1、吵架就是吵架


在婴幼儿0-5岁这个年龄,夫妻的冲突最好要避开孩子。


因为这时候的争吵,宝宝们更多地只会感受到父母某种强烈的情绪,并感到恐惧,这些早年的情绪印记,常常会成为不安全感的来源。


他们的认知功能还未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使事后和宝宝们解释,争吵带来的冲击,也不容易被安抚。


而在5岁之后的年纪,父母在某件事的观点、生活的琐事或是家庭内部分工等情况,产生的冲突,是可以让孩子看到的。


让他们能够完整的体验到,从冲突发生到解决的整个过程。


可以先去看到,孩子在见到父母吵架时的情绪,并尝试鼓励孩子表达,也告诉他们,之前的冲突是爸爸妈妈自己的原因,现在已经解决,并且告知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让整个争吵可以画上完满的“句号”。


2、解除绑定


当在孩子面前,发现对方开始对自己进行人格上的侮辱时,要立刻停止沟通,并说明原因。


这也是象征性地帮助子女建立边界,当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这些早年的印象,可以保护其不会再次受到伤害。


有时候父母发现自己在发生冲突时,需要和孩子进行绑定,需要觉察到这一方面是和对方在那个时刻断了连接,需要另外的关系来安抚。


也可能想企图建立某种联盟,可以在冲突中获胜,并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或是潜意识担心对方和孩子的连接更紧密。


无论是哪种情况,父母都需要知道,此时孩子不再是孩子,他们需要变成另外的角色,去完成某种任务,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发展。


部分家庭,在冲突后,完全放弃了和对方的沟通,转向和孩子的连接,不是把另一个人排除在外,就是双方相互争夺孩子的注意力,并且相互给自己的子女灌输对方的错误和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深度的个人成长之外,如果有什么可以迅速使用的方法,那就是觉察本人的相关状态,把孩子放到原本的位置上去,让夫妻二人的冲突,在彼此之间进行。


3、回到秩序


在亲密关系中,有很多需求是非常原始和“幼稚”的,当这些需求受挫,个体往往也会做出很多“幼稚”的反应。


有的成人会直接坐到地上像孩童般大哭。后天的教育可能会阻止相关的画面,但还是可以从语气、感觉和行为中,嗅到这样的信息。


比如,有位中学生在网上求助,就说父母吵架起来就像小孩子一样,不听劝,询问应该怎么办。


这就是父母的功能在吵架的时候失效了,或者是某一方的的功能一直没有在线。


相关类型的冲突,最好先要避开孩子,花些时间,等待双方都恢复到恰当的状态。


当然,在实际的生活中,争吵其实已经是平时积累的结果,孩子难免卷入其中,暂时的回避,是为了两人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下,能够展示出平时被压抑的部分。


另外,关于离婚、重大的财务问题,最好不是用争吵的方式,让孩子知道。


家长吵架,可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种创伤,很多成年人在回忆童年父母相互攻击的画面,依然感到非常痛苦。


但这种张力及其强大的冲突,也会起到良性的影响。


孩子在这种冲突中,安全感会受到破坏,但也会发现关系最真实的部分。


所以,当双方的怒火再次指向对方时,也许是让子女们成长的又一个契机。


作者 | 刘晓凡   编辑 | 花花


为啥有人喝水就行,有人却要靠奶茶续命?

2021-11-23

父母的这三种行为,容易养出低自尊的孩子

2021-11-22

父母子女成“仇”真相:你以为的爱,80%都是错的

2021-11-21

吃屎吧,我的孩子!

2021-11-20

没有好好长大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父母

2021-11-20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咨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