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伤会打破生活是可预测的信念

UM心理师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12-20


深耕计划持续督导中,本期督导是Jeffrey老师,来自美国主体间学派


* 本期督导内容来自深耕计划(第4期)第一学年,经过改编,隐藏了来访者的个人信息,督导文章主要用来交流与学习。



创伤如何影响了生活的可预测信念?

 

创伤会影响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假设,如果你小时候就经历了很严重的创伤,你就觉得所有糟糕的事情都会在你的生活中发生。我知道大家都经历过创伤和丧失,就好像我的来访者说:“最近,我发现尿里有血,担心自己患了癌症。”创伤会影响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创伤会减少我们对生活的信念,没信心生活会以预计的方式发生。

 

创伤如何影响了生活可预测的信念呢?我有过和性侵受害者工作的经验,他们总对我说:“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重来,我希望一切可以正常。”我和他们说:“你的生活的确会因为被攻击这件事情而改变,但这不是说你以后的生活不会好了,你有可能会在这个事后变得更强,但也因为发生了这件事,未来你会变得更加小心。你的未来可能会更好,因为你意识到有一些坏事可能会发生。”作为咨询师我们要理解,那些有过创伤的人很希望过去的生活重来,但他们确实不能再拥有以前的生活了,不过你也知道疤痕会比普通的皮肤组织更强,同时,创伤会打破生活是可预测的信念

 


“害怕做错事”是来访者人际关系的模式

 

很多精神分析的理论都是线性的,比如弗洛伊德提出的,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克莱茵提出的,偏执分裂位和抑郁位。主体间性认为每个人的关系模式都是独特的,比如在和父母、祖父母、老师,互动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没有系统的阶段。

 

这个来访者很害怕做错事,她害怕做错事,并不是因为其内在“对错”的标准,而是她没完成他人对她的期待。“害怕做错”是她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模式,她说自己错的时候是对他人的顺从,她内在也有愤怒,但不能表达出来,也不能描述对他人的失望。当来访者说,我不能犯错。咨询师可能会问,“你能说说你所说的犯错指的是什么吗?”咨询师这样问就能细化来访者的感受。我感觉来访者想说的是,遵从自己的想法,对我来说很困难,我害怕和他人冲突。这个来访者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很难描述自己对他人的失望。

 


来访者担心被他人抛弃

 

这位来访者有很多丧失的经历,“被抛弃的危险”在她心中占有特别靠前的位置,她很担心别人知道了她是谁后抛弃她。来访者和儿子的问题是,来访者没办法给儿子制定规则,虽然她儿子还很小,但她很怕一旦给儿子制定了规则,儿子就会抛弃她。

 

来访者经常因为别人的愿望而顺从,她很想让别人开心,但她自己并不开心,因为她不知道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让自己开心。再来说说来访者的自尊,她是否觉得自己是可以被爱的呢?这位来访者因为经历过很多丧失,她很难在别人的目光中感觉自己是被爱的,她也很难感觉自己是可爱的。所以她通过顺从的方式,让他人对她好,让他人来爱她。举个例子,很多人会因为伴侣很爱自己而结婚,但不是自己很爱伴侣,这就好像你结婚的原因,是不想让很爱你的人失望。

 

来访者不喜欢和老公呆在一起,但又受不了一个人的孤独,这是治疗中很常见的现象,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不是因为对对方有“积极的爱恋”,而是因为“避免孤独”,这种对孤独的恐惧会决定他在关系中的行为,而一个人需要有一定的自尊才能够独处,并且让自己在独处中平静下来自我安抚。我不知道中国女性是否有很大的结婚压力,然后因为压力来做咨询,我以前有一些来访者他们24岁左右,刚开始一些朋友结婚了,后来周围的人都结婚了,他们就觉得自己也需要结婚,就好像结婚不是为了找一个适合的关系才去结婚的。

 


如何帮助来访者保护自己?

 

我们如何帮助来访者学会保护自己呢?你可以试试这样对你的来访者说:“好像保护自己对你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小时候你经常觉得自己要被抛弃了,妈妈的愤怒让你恐惧,这样的经历使你觉得保护自己不是一件正当的事,你更多想的不是怎样保护自己,而是怎样不让对方生气。这让你没办法学会保护自己。”

 


来访者觉得自己从来不迷人

 

来访者觉得自己从来都不是迷人的女人。我可能会问她:“你觉得迷人的女人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你缺少了哪一部分?你对自己的看法是什么?”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希望被认可,同样这需要他们感觉到被爱,他们才能感觉到自信,显然来访者没有得到过这种带着爱的关注。主体间是非常注重背景和环境的。当来访者说,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迷人的人。她的意思是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因为我没有被爱,所以我好像不够迷人。她觉得不迷人是自身的属性,而不是因为环境塑造的。

 


如果治疗师不在最好的状态怎么办?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不在最好的状态,或者我们出现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很多咨询师都会陷入到一种情景,觉得我不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实际上我并不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答案,因为每个咨询师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质,但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主体间的角度会怎么做?

 

我首先会为此承担责任,“你说到一半我打断你,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会不会让你感觉到受伤?”如果来访者说没有受伤,这是他正在顺从。我会说:“我打断了你,你可能感觉这个行为很粗鲁,如果你感觉到不安或难过我都可以理解,刚刚在听你说话的时候,我感觉非常痛苦,但我意识到我应该更关注你的感受,而不是我的感受。”

 

主体间更强调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互动,所以咨询师可以冒点险把自己带进来,甚至可以承认自己犯错了,“我当时有一些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但我也意识到应该理解你为什么会感觉到不安和难过。”主体间给了大家更多的灵活性。

 

最后,将Jeffrey老师解说的羞耻和内疚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送给大家:

 

感觉内疚不是一个不健康的体验,比如,你约了朋友一起吃饭,但因为有事给忘了,想起来后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糟糕的事,下次一定要联系这个朋友请他吃个饭。内疚是对自己做的事情感觉失望,因为你对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所期待。比如,你去餐厅吃饭觉得服务员工作很辛苦,你会给他们多留一些小费。内疚是你对自己的事情感觉失望,因为没有满足自己内心为人处世的标准。

 

当我们做父母的时,也可以利用内疚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比如,在我儿子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机场,旁边经过了一个非裔的美国人,我的儿子就指着那个黑人开玩笑。后来,我把他拉到一边说,“你这样做真的不好,我们表面上看上去不太一样,但我们总体上是一样的,你这样做真的很糟糕,很伤害其他人。”我想让我的儿子感觉内疚,这是一种健康的内疚,但有时候我们也会制造出一些没什么用的内疚。比如,父母会对小孩子说:“你去亲一下你的外婆。”小孩子不想亲。家长就说:“你应该去亲一下外婆。”这时候小孩会感觉到内疚,但你也要思考一下,你给他制造出来的这种内疚是想让他发展,还是你想让他去讨好某个人?

 

羞耻是一种更有力的情绪,羞耻是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糟糕的人,而不是因为一件事对自己的失望,羞耻是一种对自己的恨,“好像我不值得活着,不应该出门,不应该上学,不是一个好的咨询师等。”羞耻是一种很深的感觉,有指责的味道,不是对一件事失望,而是想杀死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活着,羞耻会深入一个人的灵魂。父母们经常习惯用两个词,“总是”和“从不”,他们对孩子说:“你从来都对你的小伙伴不好,你从来也不友善。”当父母在说这个词的时候,说的就不是一件事,而在说一种性格,这会让孩子感到羞耻。

 

 *本期督导老师:Jeffrey Trop(美国) 洛杉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荣誉教授;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研究所培训督导分析师和教员;主体间学派资深精神分析培训与督导师


 *文字编辑:李姝婷    责任编辑:Anny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