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各自有权利快乐,就是分化得好

UM心理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武汉寒意渐浓。


曾奇峰老师的地面课上,气氛却逐渐升温。


“如何解读孩子对父母的报复行为?”


“男孩十岁了,还总是要抱抱,怎么理解?”


“孩子出生后被送出去寄养,6岁时被父母接到身边,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人到中年,却没有办法和异性谈恋爱、步入亲密关系,从哪里入手探索背后原因?”


“老公总是不理解自己,怎么办?”


“和父母虽然物理距离很远,但心理上密不可分,怎么破?”


……


不限制主题,学员自由提问。问题被抛出来,曾奇峰老师一个个接住。他略加思索,追问,再思索,连续给出解释。没有复杂的设置,每天都遵循相同的流程——学员自由发问,曾老师解答;个人访谈,和一位学员所扮演的“来访者”模拟一段对话后,曾老师就“来访者”的困扰给出尽可能多的理解和诠释。


还是“曾氏精分”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一个个教科书里看似晦涩的精神分析理论、概念,就这样和生活碰触,被拆解、消化,噼里啪啦地落了地。


虽然并无设定主题,在学员们的提问和个人访谈所带出的议题中,“分化”这个关键词渐渐浮出水面,它也被曾老师数次提及——在不健康的家庭中,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分化,在象征层面相互吞噬、缺乏界限。而个体处于未分化、共生的链接中,这是许多痛苦的来源。


“什么状态说明分化得足够好?”学员问。


“各自有权利快乐,就是分化得好。”曾老师答。


分化是成长,是成为独立的自己,活出自己,而非重复他人的命运。


而精神分析就在帮助人们做这件事。


小编从前方发回“报道”,供读者一窥课程的精华内容。


1段个人访谈回放


一位总是“搞砸”订单的销售


来访者描述,她曾从事过好几份销售工作,但总是无疾而终。她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虽然老板很看好自己。每次成交前,她都很紧张,甚至心里会想着“不要成交”。来访者的很多个订单都在快要成交时无疾而终,还有在订单成交后客户又来退款的情况发生。在最后一份销售岗位上,来访者甚至开始感觉无法接触客户,会主动避免和客户接触。三个月后,她实在承受不了,就又辞职了。


来访者回忆自己在接触客户时的状态——希望自己一定要把客户搞定,但是又觉得这件事太难了。她感觉要在客户面前扮演着一个角色,但又感觉自己好像在欺骗客户,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他人的钱,所以在跟客户介绍产品时,她总感觉有点心虚,担心被识破。来访者表达,她想要能够成为一个在职场中很干练、有成就感的人,想要获得更高的职位。


随着访谈的深入,来访者也述了一些重要的童年回忆。她描述母亲“是个暴躁的人”,她经常暴怒,经常打骂、指责来访者。父亲则比较沉默、不爱说话。在来访者年幼时,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回家一次。父亲后来失去工作,创业也失败了,在来访母亲的帮助下找了一份工作。在她的回忆中,父母经常激烈争吵。来访成年后,父亲生了重病,并且希望在去世前看到她结婚生子。来访者为满足父亲的心愿而结婚。现在她和母亲较少联系,和丈夫的关系也有一些问题。


曾老师给出的几个解释


1.从常理来说似乎让人难以理解的一个现象是,订单你希望它不成交。在这个想法出现之前,你会有“做销售是欺骗”的感觉。你可能是对的。我们的确在营销时会把产品的价值说得高些。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承受这样做,但你的道德洁癖似乎比别人重,不能忍受道德瑕疵。道德上的洁癖和我们幻想有个完美无缺的妈妈有关。她必须是圣洁的、干净的,她的乳汁只有营养和鲜美。但爱是有缺陷的,比如她脾气暴躁,会指责。在职场中,对理想化妈妈的品质的要求被投射到了产品上,所以你不能承受和理想化状态不一样的瑕疵。


2.害怕领导对你失望,潜意识可能是反的,你可能就是要让领导对你失望。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用精神分析来理解是在讲意识和潜意识统一。不知行合一,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相反,这常常是我们做事情“事与愿违”的原因。你为什么想要领导失望?因为这种感觉是你熟悉的,是可控的。妈妈经常指责你,是她对你失望,你倾向于将这种关系转移到移情关系中。在潜意识层面,我对你失望和你对我失望是一回事。看起来主客体相反,但本质是一回事,失望联结了你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我是被爸爸殴打的男孩,我成为爸爸会打儿子,从被打变成主动出击,但这还是爸爸和儿子的关系,本质是施受虐关系。潜意识无法分清你我、时间。在跟客户的关系中,别人让你不失望就是买你的东西,这与你早年失望的经验不同,满足了你成功和满足的需求,你潜意识需要不成功,这是强迫性重复。


拉康学派发明了一个词——场景性移情,这个时候的移情不是针对人,而是针对场景,比如职场。爸爸有两次失败,工作是老婆介绍的,他有着与工作有关的屈辱感。在爸爸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工作跟屈辱、失败有关系。你因为爱他,或者说共情他,也需要在职场中不断体验屈辱、失败,以与他在一起。在职场中,你有点像被爸爸附体。让自己变得和爸爸不一样,会引发抛弃爸爸之后的恐惧和内疚。


这里又是关于“分化”的问题。你和爸爸完全融为一体,好像是他在做销售,而你所认识的爸爸是不会让事情成功的人,有个“手”在操控你不要成功。你要成功。当你成为自己,不被爸爸命运操控,你就是在写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重复爸爸的命运。这是精神分析要干的事情。


3.在职场上害怕成功,也可能是性压抑。有一个定律——你的任何一个自我功能的压制,都可能是潜意识赋予它性欲被满足的意义。超我对其进行打压,功能则消失。比如,阅读障碍,我每个字都认识,几个字拼成一句话就不认识了。这是赋予了理解之后的快乐以性满足的意义,某种被禁忌的性欲被满足的意义。结巴,是赋予了流利说话所带来的快感以性满足的意义。社交能力,它是复杂的能力,包含着很多自我功能。为什么不知道如何跟别人打交道?可能是我们赋予了和别人打交道以性交的意义。东西被卖出去,很多人会高兴,你可能赋予卖出去产品的高兴是性高潮的意义。你不可能在客户面前有性高潮,所以会回避见客户,诅咒订单不被签。

(注:此处的个人访谈并非对真实心理咨询场景的模拟。在真实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以这样的方式给出连续解释并非合适的操作。个人访谈仅供教学使用,不供临床工作参考。)



13个“曾氏精分”花絮


1.觉得自己不配花钱


一是对父母节俭的认同。觉得如果自己花了太多钱,就会有道德内疚感,想要自我惩罚。花钱当中还会有表演性,可以思考——当我们在花钱上有太多心思,我们是在向谁表演、糊弄谁?


二是有关钱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说,这是有关“钱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有人觉得钱意味着堕落、色情,在想象层面,花钱可能意味着买各种与性有关的东西。一位女性觉得自己各种不配,我问她,你如果做了女王会干嘛?她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想象出来,而且几乎都与性有关。我们没有办法成为有钱人,因为害怕有了钱会做出很多堕落的事情。对这样的现象,我发明了个说法——防幸福与未然,防快乐于未然。


三是关于受损与获益的问题。我维持现在的样子,谁获益谁受损?如果我变化了,我获益,希望我糟糕的人受损。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处于未分化状态。有一个女性,从农村考出去,她有很好的学历,但她不敢让自己过好日子。她会觉得,如果我过了好日子,就跟在村子里被欺负的我不是同一个人了,这种不再是自己的感觉,比所有其他任何感觉都要糟糕——我之所以在某些方面发展非常好,但心里还是不高兴,是因为我高兴了以后,隔壁的郭大爷就不高兴了。她能够感受到隔壁郭大爷的眼睛在盯着她,她如果变好,她的整个过去都会被否定。


2.担心


担心对方会变得不好,变回原来的糟糕状态,不管担心说不说出来,对对方都是一种催眠。担心表示对TA的变好的不信任。过度的担心就是催眠。担心会使得事情朝着我们担心的方向走。担心是用来替代爱的。我们会有人之常情的担心,但担心过度会有问题。


有一个朋友很担心孩子出问题,TA担心孩子去学校经过十字路口时会问题,就想给孩子换到一个更远的、条件更差的学校。我说,你过度担心了。他的回答让我无语,他说,我又没有要开坦克送他。我们担心的时候其实会有期待,会让孩子真的像我们担心的那样出了问题,然后我们就可以说,看吧,我说对了吧。爸爸妈妈有时其实更在乎确定自己是预言家,而不是在乎孩子是不是吃了大亏。这是他们的自恋问题。


3.小事上放一马


小事上放一马,是为了大事上控制。比如:你见朋友我没管你,只在你找老公时管你。我真的很爱孩子,可以为孩子去死——这是很多父母的确会有的感觉,但父母把这个感觉当真了,就会为所欲为——我都愿意为你死了,你结婚为什么不听我的?!果父母都可以为孩子死,有可能是为了在别的事情上控制孩子而没有内疚感。有的时候,意识层面为你好,潜意识层面则是另外一回事。


4.讨好


精神分析很看结果。做了一件事,你能不能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做了这件事以后有屈辱感,就是讨好。如果没有做讨好的事情并伴随屈辱感,那么你在做件事时,有没有想要做得更好的想法?这种想做得更好的想法让你不舒服?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觉,可能要考虑,这里头有着你对人际关系的控制,让自己做得更好可以作为让别人对自己好的控制手段。生活中讨好下别人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带着太强的屈辱感,或者反而让别人瞧不起自己,就有问题了。


5.俄狄浦斯冲突


俄狄浦斯期的意思是,在早年的家庭关系中,孩子(例如一个男孩),他需要既战斗又妥协,需要被训练和男人打交道,为了以后和其他男人竞争做准备。但一味地通过战争获得胜利,也会出问题,TA 还需要妥协。也就是说,第一,要赢爸爸,第二,不能赢得太厉害。如果赢得太厉害会内疚,受到惩罚,眼珠子会被挖出来。


俄狄浦斯这几个字实际上有点故弄玄虚。弗洛伊德其实可以给它起另外的名字,例如“残忍不能行”人格障碍——怕自己成长了就杀死了父母。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所有人的共同命运,科胡特却认为,只有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才有俄期的问题。


6.投射


有很多父母数学好,孩子数学也好,说明父母没有把潜意识的东西投射出来。但也有可能父母数学很好,孩子数学却非常差,这是父母把“数学不好”投射给了孩子。比如,数学100分的爸爸,他也许在教孩子时,潜意识里传递的是——为了维护父王的辉煌,你数学要差些,如果你数学和我一样好,我就没有办法吹牛了。


一个25岁的男人,门都不出,只勤奋打游戏,但他小时候不是这样,他是被投射成这样的。他如果想变成勤奋的人,就会有迎合妈妈的屈辱感,并且觉得没有完成妈妈潜意识里给自己的“做个懒人”的任务。


有些女性光彩照人,你和她在一起觉得沾光。有些同样光彩照人的女性会让你觉得自惭形秽,因为好的都归她,不好的都归你了。跟一些老师学习,你会感觉TA很厉害,你感觉自己被托了起来,有一些老师会让你觉得你永远比TA差,而且需要你赞美TA。如果我有意无意地踩你,说明我在投射我的不好给你。


7.洁癖


是因为内心有丰富的与性有关的幻想。在幻想中,所有与脏有关的东西,都被象征化为男女关系里的脏。所以对于有洁癖的人来说,可能稍微有不干净的东西存在,都会让自己幻想自己在从事会留下脏东西的性活动。比如性活动后的一片狼藉。如果满脑子都是这样的东西,超我出来进行打压,TA就会把家里搞得一尘不染。如果家里被搞得一尘不染,我们去到这个人的家里会感到压抑,我们其实感受到的是对方的性压抑。从这个反移情出发,我们可以侦查出对方是怎样的。


8.一个女人单独抚养孩子


一个女人单独抚养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象征父母双全。因为女性有男性特质。女性不仅是有养育特征的女人,也有男性一样的自我功能,比如人情练达、赚钱能力。女性有力量的部分是男性特征这个说法其实本来就有些贬低女性了。我们总说,你居然不觉得委屈,你还是个女人嘛?!你居然觉得委屈,你还是个男人吗?!都是歧视。


女性有力量的部分可以被孩子认同。我也见过很多温柔如水的父亲。假如我是独立抚养孩子的女性,假如我没有严重的分离创伤,可以允许孩子发展和他人的关系(如果有创伤,就会想办法破坏孩子的社交能力),那么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是父母双全的。当孩子能够发展和男老师、有男性气概的人的关系,孩子也是父母双全的。


9.真开心VS躁狂状态


要区分这两者:


第一,看你开心之后的状态。如果之后变成抑郁,之前就是躁狂。狂躁状态有时候可能持续几个小时,有时候持续一两个星期。李子勋说过,为了让自己不要进入太糟糕的抑郁,你就不要让自己太高兴。躁狂和抑郁是邻居,躁狂声音搞大了,就把隔壁的抑郁唤醒了。我在疫情期间要求自己不要发一条朋友圈,因为我太了解自己了,疫情一方面让自己悲痛,也有让人兴奋的部分,我担心这个兴奋让我频繁发朋友圈,我之后就会抑郁。而真正的开心之后是不会跟着抑郁的。


第二,有的人在躁狂时会没有感染力。TA超级开心,你会很冷静地看着TA。这说明TA可能是病理性的狂躁,你会想要跟TA保持距离。我认识一个很有感染力的人,我非常喜欢TA,但我和TA在一起的反移情是恐惧,害怕酒后一不小心把TA的防御给洞穿了。躁狂是对抑郁的防御,我害怕TA的抑郁可能是死亡级别的。轻躁狂是很有感染力的,病房里如果有个轻躁狂的病人,全病房的人都高兴。真开心也有感染力。


10.总是记不住东西


当我们把自己要记得的东西识别为异物,非自我的一部分,自然会产生排斥感。硬要我记住一串单词,像有异物要进入我的身体。对女性来说,这会激起异性恋排斥反应,对男性来说会激起同性恋排斥反应。


精神分析现在越来越不说“压抑”了,弗洛伊德可能会气得活过来。我们现在更多地会说“解离”(dissotiation),它的意思是把意识分为不同的板块。学习是一个储存的过程,但是所学的可能被储存到了意识的另外一个部分——你记住了,但你用另一个脑子记住了。如果当头棒喝,你可能全部都想起来了。但这个操作上会比较困难,用什么棍子,打哪个地方,都很讲究。你不是记忆不好,只是选择性记忆不好。举个例子,有个人初中开始学英文,成年以后也参加各种英语培训,但年过半百了还是26个字母都背不清楚。这背后只有一个原因,一个脑袋负责指挥TA学,但学的都被存在了另一个脑袋里。


11.父母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是不完整的“SM性行为”。所有的爱都伴随恨,爱恨像连体婴。祖辈喂孩子吃饭,觉得是爱,但喂到孩子难受,这就是爱到恨。男女之间的事情,也就是说性行为,是爱恨同时存在的,只有爱是搞不下去的。我们在这里谈论的就是本能驱力。弗洛伊德如果把力比多、攻击性都定义为本能,就显得没有动感,所以他把本能命名为驱力,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开动、动感的意味。驱力可以被理解为等于本能。打小孩是SM,实际精神分析师认为是完整的,你可能认为不是完整的,因为你把快感压抑了。


12.病理性自恋VS健康自恋


是病理性自恋还是健康的自恋,鉴别标准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东西——你的愿望能不能被你的能力实现。当你觉得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被你实现,这是健康自恋。全能自恋则是,你要当女王,还想要万岁, 这显然是不可能被实现的。


那些说你全能自恋的人,很可能是“燕雀俨知鸿鹄之志”。我前段时间看了关于马斯克的一个视频,有人跟他说,当你说你要造火箭,阿姆斯特朗都说你不可能成功。马斯克眼眶湿了,他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偶像,他们说我不能成功令我很伤心。一个行业里德高望重的人对年轻人说某个事情是可能的,TA可能是对的,当TA说一个事情是不可能的,TA肯定是错的。


13.幻想即现实


幻想比现实更重要,它和我们人格成长息息相关。比如一个小男孩的爸爸是不是伟大不重要,重要的是小男孩幻想爸爸很伟大。等他长大以后,或许他会发现爸爸没有那么伟大,但他的人格已经在伟大爸爸的呵护下形成了。这个时候的他虽然幻想破灭,但没有被创伤。


把幻想当现实,有人变强大了,有人变糟糕了。因为有些幻想是糟糕的幻想。比如妈妈不断对孩子说爸爸坏话,孩子把爸爸想象成为更坏的爸爸。孩子长大后发现爸爸没有那么糟糕,只不过是妈妈想要炫耀自己有老公才把爸爸说得那么糟糕,但这已经对孩子造成了影响。


创伤是子虚乌有的。如果有自我功能,就没有创伤。当你的自我功能运作,没有人可以伤害你。创伤的受害者也是合作者。而精神分析告诉你,你可以不合作。精神分析的任务就是把幻想和现实分开。


可能我说“幻想即现实”,有人觉得荒唐,我就是想要让你觉得荒唐。幻想不是现实。“幻想即现实”这句话是把潜意识意识化,说的是潜意识的误解。


有个人,TA面对可能与之发生亲密关系的人时有个很大的困扰,如果发微信对方没有回,TA会高度焦虑,幻想出来很多灾难性后果。但别人可能是在忙。TA会觉得对方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原则是什么?实事求是。如果想知道为什么对方没有回复,可以去追问,没有必要让自己和幻想打交道,让自己情绪超级糟糕。


把事情当成事情本来的样子看待。不要和幻想打交道,要跟现实打交道。


文字编辑:胡明


2022年- 全新起航

UM心理-咨询师实务地面课程

曾奇峰领衔培训师团队

手把手实务教学

真实探索咨询现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