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听话,才能活

李文瑶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11-15




三个女儿的故事


最近在《公主走进黑森林》里读到了一篇格林童话《费切尔怪鸟》,其中的隐喻非常有意思,我对它们有一些自己的联想。


故事内容大致如下:


有一户人家有三个女儿。有一天,一个巫师伪装成一个可怜的老人,把这家大女儿骗到了自己的城堡。城堡非常豪华,巫师告诉大女儿:


我要出一趟远门,给你所有房间的钥匙,你可以进城堡里面除了一个小房间的所有房间,我还给你一个蛋,你要好好保护,寸步不能离身。


巫师走了,大女儿在城堡里尽情玩耍,她很想去那个小屋子,但又担心巫师会发现,于是她小心翼翼地带着蛋,用钥匙打开了那个小房间,但房间里恐怖的景象让她震惊:里面全是装着血和尸块的盆。因为吃惊,手里的蛋不小心掉到地上,沾上血迹,而且这个血迹怎么也擦不掉。


巫师回来之后,他就发现这个蛋上面有血迹,就对大女儿说:你违反了我的规则,所以你得死。然后他就把大女儿给杀了,放在小房间里面。巫师用同样的方法他骗来了二女儿,也用同样的方式把二女儿杀了。


当轮到小女儿的时候,这个女孩并没有按照巫师说的做:她先把这个蛋放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然后再去小心翼翼开了这个小门,当她发现恐怖的景象以后,就默默退出来了。


当巫师又一次来检查蛋的时候,看到蛋上没有血迹,接下来,他对小女儿说了一句最让我震撼的话:现在我不能控制你了,我要听命于你了。


到这里,主体故事已经结束了,剩下的情节是这个女孩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不仅自己活着回到家里,还复活并救出了之前遇害的姐姐们。



不听话,才能活


这故事其实讲透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终极的困局:你听话还是不听话?你听自己的话还是别人的话?


听话不听话,不仅包括听父母的话,还包括听老师的话,听朋友的话,听专家的话,听领导的话……所有的这些指令、劝告、理论、观念,我们到底要不要听?


这个故事就通过隐喻,给了一个极好的回答。


世界上有没有完全听话的人?


没有。


完全听话的只有机器和程序(在没有出bug的时候)。


不听话,突破禁忌是人的一个本能和本性。


在《圣经》中,突破禁忌是偷吃禁果,而在这篇童话里,禁忌就是那个不允许被进入的小房间,它象征着每个人原初的渴望和欲望。限于现实条件,可能不得不受到遏制,但几乎每个人都渴望着突破,渴望着“不听话”。


只要是人就有不想听话的种子,但是很多人既做不到完全不听话,也做不到完全听话,就会处于一种“半妥协”的状态:被恐惧和欲望驱使,听一半,不听一半,就像前面两个姐姐。


她们都选择了去开那个房间的门,这遵循自己的渴望,不听话,但是她们又同时选择了把蛋随身携带,这是不敢完全违背,是听话。


这样好像更安全,更稳妥,两头都占着,但其实这种感觉很撕扯,反而让人惴惴不安,没有确定感。


小时候我妈因为觉得我太矮,课桌太高,怕读写时影响视力,给我弄了一个小方凳,让我垫着坐,但我却很为难,因为我不是坐最后一个的,我垫上去就会影响后面同学看黑板,同学会对我有意见。


但妈妈说的话,我又不敢不听,于是我在上课的时候,心惊胆战地拿出小板凳来,刚悄悄地塞屁股底下,就听见后排的同学在小声说:看,她怎么能这样啊!还垫凳子。


我立刻羞愧地把凳子拿下去了,并且心中埋怨我妈妈:就是你!让我被同学议论!


很多年以后我明白了,其实我当时自己的需求的是在同学们中间有好人缘而不是所谓的“保护视力”,后者是我妈妈的需求,而我就在自己的需求和妈妈的需求中左右为难。


小时候不敢不听妈妈话,是因为我们被植入了一个“不听话就会死”的铁律,这是真相吗?


这个童话故事妙就妙在:前两个姐姐的故事,让我们看起来以为惩罚的是不听话,可是读完小女儿故事,我们才知道原来惩罚的是被欲望驱动盲目“不听话”,又被恐惧驱动“太听话”的“纠结人”。


其实你可以,既满足自己,又不被灭,只要你发挥智慧,彻底决定“不听话”。



我们要听谁的话?


也许我们要问:巫师是“坏人”,他的话当然不要听。那“好人”的话要不要听?“正确”的话要不要听?


巫师,他是一个拥有很多资源,也可以给你很多资源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控制你禁锢你,甚至要“灭了你”的人。把条件抽象出来一看,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


是的,这就是很多控制较多的家长、老师、领导等权威的形象:他们也会给你一些好处和资源的,但同时又对你有很多要求和限制。


这种关系让人十分矛盾和痛苦:因为我们一方面想得到资源,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想被控制。


所以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一个人的时候,意识上也许会比较全面地看待他,但内心会把他感知为一个“巫师”,可憎又可怕。


在我们小时候,或者力量比较薄弱的时候,会一边恨这样的人,一边又不得不做一些“听话”的妥协,或者对他们有一些让我们不舒服的道理和指令奉为金科玉律。但我们会逐渐发现,他们的那些金科玉律很可能只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某种私欲,而跟我们能不能活下去并没有什么关系,反而需要别人“听话”也许意味着他们离了别人不能活。


一个较少对他人进行控制的人,不会给人这样的感觉,或者说,当一个人变得不那么具有控制的气息,就不会让我们潜意识识别为“巫师”,那么他的话要不要听?



听自己的话:主体性和创造性


我们当然可以去听取利用那些我们自己觉得有帮助的话。


但这个操作,本质上不是“听那些好权威的话”,而是“听自己的话”。


所有别人的话,都要经过自己的选择、处理,认定那是真正符合自己需要的,再吸收。整个过程和“觉得别人有道理就听”的区别在于“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这个故事当中,“主体性”的体现就是小女儿决定把蛋藏起来,而“蛋”就是“创造性”的象征。


“主体性”,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自己主动追求欲望满足,为自己做决定并且负责。


如果说去探索禁忌房间的举动只是一种原始欲望驱动的“不听话”,那么把蛋藏起来这个举动才是一个人真正有意识“不听别人的”,而是使用自己的智慧去达成目的的开始。


蛋,有诞生,创造的寓意,把蛋藏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意味着创造力应该被好好的保护,而不需要经历被控制扼杀的现场(带血的房间),它才得以保全。


当这个巫师看到象征着创造性的蛋没有被玷污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女孩已经获得了主体性,保全了创造性,他已经无法控制一个如此有力量的人,反而只能臣服于她。


最近有位朋友特别苦恼于工作中到底是要听上司的还是自己的,她很想听自己的,但同时又觉得上司是前辈,比她经验更丰富,所以应该听上司的,她一直在苦苦纠结,直到有一天,她听了上司的,最后却发现,这个决定是错误的,给工作造成了损失。她终于领悟到,不论上司经验再丰富,自己再认可对方,也不能说他所有决定都是对的,都是符合自己工作情境的:自己的路,归根结底,只能自己决定,自己走。别人的意见,哪怕是来自再大的权威,也只是仅供参考,自己才是那个对所有意见具有终审权的人。


童话里的小女儿,听自己的,好像一切顺利,没有一丝风险,现实里,我们听自己的,也许最需要的是承担“可能会错”的勇气。


但即使是“错了”,你仍然会“活下来”,这不仅仅是指也许你可以从错误中成长,而是说,听自己的,你才是你,你才是作为一个独立而自主的人存在于世间。


这,才是真正的活着。


编辑 | Anny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