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批00后,来到了史上最难就业季

张良计 2022-10-16


2022年,教育部统计的毕业生人数——1076万,这个数字首破千万,创下历史新高。


虽然年年都有“最难就业季”的说法,但全球疫情影响、工作岗位缩减、毕业人数空前,还是让第一批“00后”迎来了真正的“最难就业季”。


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多年职场人的处境也并不轻松,大厂频频传来降薪、优化、裁员、项目整体叫停的消息,有的人经历几个月的求职好不容易收到Offer,又收到HC(headcount,岗位)消失的打击。


遭遇困境,被外界打乱了常规的工作节奏,或许正是一个反思工作与职场的重要时机。


“我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什么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工作?”


“如果我就是不爱上班,怎么办?”


“大城市这么卷,是走是留?”


……


今天,我要为你推荐一本特殊的职场书,《职场真话:认清自己,看懂市场,选好工作》。这本书用访谈体的形式,通过40多个职场实例,聊了那些我们长期或忽视、或误解的职场真相。



作者薛毅然是人才发展专家,在人力资源领域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历,面试过12000多人,深度访谈过2000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也曾经为2000多位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职场人提供过一对一职业发展咨询。


另一位作者陈舒扬是独立内容顾问。在她客观犀利的提问中,这本书金句频出,时常让人感到醍醐灌顶:


越成熟的公司,工作越像“搬砖”。


“工作狂”,不一定真正爱工作。


安逸的代价,可能是没完没了的心烦。


工作、生活界限模糊是事实,关键看你能接受的程度。


这本书,句句都是真话,送给每一位在职场“卷”“躺”平衡中艰难求索的人。



.......... 01 ..........


人和职业之间,不一定像拼图那样严丝合缝。


书的开篇有这样一个案例,从毕业开始做了7年销售工作的女生小A来做职业咨询,说自己再也不想做销售了,想转型做薪酬管理。


这是出现职业倦怠的人常有的反应,不仅想离开自己现在的岗位和公司,甚至否定所在的行业,希望永远逃离、再无交集。



面对这种情况,咨询师通常会感到很无力,就像看到一个人手里有一杯牛奶,但他说:“我就是不想喝这杯牛奶。”而他现在除了牛奶,又什么都没有。


他可能以后会有,但职场的评价标准就是如此“冷酷无情”——付出时间和劳动,完成工作任务,获得相应的报酬。


职业转型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并不是考一个证,或者觉得自己擅长做什么,就能转型成功的。


如果没有相关经历,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拿什么去和那些有专业背景又有从业经验的人竞争呢?


薛毅然说,她能感觉到小A仿佛特别希望从她口中听到:“你的确不适合做销售,所以你做得特别痛苦,那就别做了。”


但事实上,小A做了多年的销售工作,每年都是顶级销售员,能说她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吗?


人和职业的关系,不像拼图那样严丝合缝,每个人就只适合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岗位上工作。


比方说根据咨询沟通,薛毅然发现小A有三个很明显的特点。


第一,她特别拼命,她能成为顶级销售员,是因为每天工作到差不多晚上10点或11点,能拼是她的优势,也可以说只要不是她特别不擅长的事,多年下来,她都能做得不错;


第二,她对解决难题、钻研本身有非常大的兴趣,比如行业里别的公司的情况她都摸得很清楚,所以她才能够更好地去说服潜在用户,并且可以给潜在用户提供很多有用的建议;


第三,她很有韧劲,这个特点对做销售工作也有帮助。我们都知道,做销售都有追单,没有韧劲的话,可能就追不成。


有这三个特点,小A做其他的工作,可能也会做得不错。转型并非全无可能,但问题的关键是谁愿意提供这个机会。


虽然面对小A的职业转型诉求感到有些无力,但薛毅然还是给出了她的建议:“如果非要一跺脚去干别的,不是不可以,可以去看看自己的人脉中有没有人可以帮你推开一扇门,给你一个机会。”


另外,综合来看,其实小A并不一定是不喜欢现在的销售工作,而是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状态。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 02 ..........


把爱好当职业,不是每个人都行。


有些人虽然工作多年,但也会说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


其实,我们喜欢和擅长的事情跟社会分工之间,并不存在很明确的对应关系。书中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小伙子喜欢画画,去参加艺考,学了与设计有关的专业,毕业之后他最有可能获得工作机会的就业方向,一个是做设计师,另一个是做培训机构的美术老师。


他很享受画画这个过程,但真的去做设计师,当“甲方虐你千百遍”的时候,最后做出来的那张设计图,可能自己看了都想吐。


去当美术老师的话,就是天天跟学生打交道。如果是教艺考生,就是告诉他们怎么画能够拿高分;


如果是教小孩子,教创意美术之类的,那就要不断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他是一个不太愿意跟人打交道的人,就算再喜欢画画,也可能不喜欢这份工作。


一个人发现自己喜欢画画,很简单,但是画画本身不是工作。爱好与专业,专业与职业之间,都不能直接划等号。


因此,对于还没进入职场的人,比方说高中生在选专业、报志愿的时候,最好从一开始就问“我以后更可能去干什么”,而不是“我喜欢学什么”。


工作有很多种,但归根结底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跟人打交道,一类是跟事打交道。根据这个分类方法,人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有一类人,天生就倾向于专业路线,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很倔、爱钻牛角尖,也不太会来事儿,包括跟别人说话是比较直来直去的,在专业问题上得理不饶人,有的时候还会顶撞上司。这些人一般不愿意在人际交往上花费太多时间。


还有一类人,天生喜欢张罗事儿,会安排别人干活。


这样的人上中学也好,上大学也好,可能更愿意参与一些社团活动或者当一个小领导,能够跟学校的领导、老师打成一片。这样的人天生喜欢做需要搞定人的事。


第三类人,就是专业工作也还行,在人际交往上,虽然没有那么八面玲珑,但是也不差。


前两类人比较典型,第三类人在书中有个有意思的例子:



小I是做保险的,特点是有个人英雄主义,就是她不愿意管人,也特别挑人。


她做保险工作时,自己的业绩很好,但是我们知道保险公司里每一个人的收入是跟个人业绩和团队业绩挂钩的。如果只做个人业绩,团队规模就上不去,其实她挺吃亏的。


但是她现在的团队规模也不小,有一二百人,而且没有一个内勤,这是很少见的。


因为保险公司团队一旦壮大之后都需要内勤去打理内部的事情。小I是怎么做到的呢?她有三四个关系不错、综合能力很强的合伙人,她就让他们去管下面的员工,她平时只对接这三四个人。


对产品的解读、对营销技能的培训,她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有时候她更像一个“专家”,同时她的伙伴们又非常认同她。


所以,小I虽然自己不喜欢带团队,但是她能找到一种方式让团队运转下去。


在职业成长之路上,早日找到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明确自己是哪一类人,十分重要。



.......... 03 ..........


主动失业找方向,也可能还是找不到。


近年来,主动失业变得比以往更常见:


有些人在工作太累或者迷茫找不到方向时会主动裸辞;也有些人在换工作的间隙会选择gap year(间隔年),有的甚至会间隔更长时间;还有大量的全职妈妈,为了照顾孩子离开职场几年。


薛毅然在咨询中遇到大量这样的案例,其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流高校硕士毕业的Y女士,毕业之后的两份工作都在外企,工作比较忙,后来她生孩子休产假,有些关于个人发展的想法,想突破一下自我,就把工作辞了。


在主动失业的那两年,她不是很确定是否做全职妈妈,但也学了各种各样的课程。


她去找薛毅然咨询时是想重新回到职场,一方面是孩子上幼儿园了,不用她天天围着转;


另一方面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报各种才艺班的学费实在是不低,光靠老公一个人的收入去支撑,有些捉襟见肘。当然也不完全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薛毅然说:“人总是这样,工作的时候想辞职,不工作的时候又想找工作。”


但是根据她的情况,重回职场并不容易。


她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好像不错,很多这种背景比较优秀的人会觉得自己辞职之后再找工作不是难事,其实不一定。


比如说Y女士之前在外企的工作经历,相当于在一个比较细分的领域做比较专业的工作,说实话,这样的岗位在市场上的空缺没有那么多,而且如果是初级的岗位,企业更愿意招应届生或者更年轻的人。


这一类人是比较容易失业的——所处的行业过于小众或者以往的工作内容太过单一,个人也不是那种适应能力足够强、什么都能干的。


对这样的人来说,一旦失去一份工作,找下一份工作就会变得不容易。


最后,薛毅然给她的建议是:可以接一些零活儿,比如说翻译点儿东西,或者进入朋友的公司从不受限的岗位上重新做起,以她的能力应该很快能成长起来。


但是,这样的机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获得。



.......... 04 ..........


回家乡安逸,也可能意味着没完没了的心烦。


北上广深大城市太“卷”,家乡生活成本低、压力小,家里人甚至还能帮忙安排安稳的工作,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了回家乡。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Z毕业后原本在某市银行做柜台类的工作,干了没多久觉得没意思,再加上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她就回了老家。


回老家之后,她跟很多人一样,也是依靠父母在当地的关系找了一份工作。可想而知,之后也是被催婚,她跟大部分人一样在两三年之内结婚了。


她生了个孩子,又离婚了。她说其实孩子出生之后自己就跟前夫分居了,但因为父母不支持她离婚,所以一直拖着,拖到最近才正式办了离婚手续,而父母现在还期待他们复婚。


她现在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不用坐班,也比较闲。如果说她面临什么压力,那也不是工作和经济上的。她也想找一个人结婚,但找到满意的并不容易。


家乡的生活固然安逸,很多人在这个诱惑下回去了,但后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薛毅然讲到:在大城市,个性突出一些没什么问题,但在小城市,人情世故能够拎得清、玩得转,是混世界的“标配”。


个性突出的人,为了安逸回到家乡,可能会遇到不少麻烦。另外,在三四线城市,职业转型可腾挪的空间十分有限。


也有人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H是一个在上海某新兴品牌快消品公司工作的姑娘,也是在某个小城市出生,在上海工作、结婚,但是没多久就离婚了,原因是她觉得她老公太不上进了。



H是那种有野心、有抱负的人,她本来是想拽着她老公往前走,但她老公觉得你怎么有那么多想要的,现在的生活不挺好的吗?两个人越走越远,在还没离婚的时候就分居了,她自己搬出来租房子住。


H说自己有段时间特别焦虑,没有安全感。从她的父母包括老家亲戚的角度看,她在上海结婚了,挺好的,非得离婚,从有房子又变成没房子了。


她找薛毅然做咨询的一年多后跳到了一家新公司,独立负责一个内部创新项目。这个项目非常有挑战性,也适合她的特点:“爱拼才会赢”。


在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的问题上,如果你非常讨厌被小地方的那种人际关系裹挟,希望拥有更丰富的视野,那可能是适合待在一线城市的。另外,在三、四线城市,收入的增长空间相比大城市,其实是比较有限的。


每个人个性不同、追求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这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的分别,重要的是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千万不要“既要又要还要”。


在这本书中,薛毅然也提到,“职业发展不是生活的全部”,幸福的意义是多元的,是可以自己去构建的,不一定要用钱去衡量,也不一定需要很多钱来支撑。即便在工作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快乐,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有趣的事,过得更自在一点。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要走出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这本书,如推荐序中赵昂老师所说:


没有框架,却涵盖了你可能遇到的所有职场问题;没有讲道理,却把发展智慧藏在一个个案例起伏发展的脉络里;没有提供工具,却让人不经意地学会如何在自己的职业场景中实践应用;没有故意抓人眼球的金句,却让人忍不住反复阅读。


希望书中的职场真话,能让每个人都获得与以往不同的看职场、看工作、看自己的视角。


今天文章的最后,也欢迎大家对于找工作的话题踊跃留言,我将在评论区选出10位幸运读者,免费赠送这本《职场真话:认清自己,看懂市场,选好工作》。



想要购买的朋友,也可去去当当网上搜索,现在正热销中。


以上,共勉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