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8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经济

为什么说,投资要学习中国大妈?

张良计 2023-08-01 12:55 Posted on 上海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奥派投资》。

这本书证实了“中国大妈”这个群体在投资上的智慧,我觉得很有趣,在此分享给大家:

中国大妈的投资类型,按照优先顺序,可以分成两大类四大块。

中国大妈学习邓小平,先求稳定,稳定压倒一切;再求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第一块投资

中国大妈不欠钱多攒钱,是对的。

首先,手上要有足够多的现金。现金是通俗的说法,就是马上可以拿到手且马上能用的活钱,可以是活期存款,可以是不超过三个月的短期存款,可以是货币基金。

中国大妈精打细算,从不过度消费,不会刷卡透支,不会贷款购物,想买啥有钱再买,发了工资能存多少就存多少,能多存一点就多存一点。现金是氧气,欠的债务有时能一下子勒死你。

事实证明,遭受疫情的突然打击,封闭在家,工作停了,甚至工资也停发了,但是你各种各样的支出一分也少不了,这时你才发现:老妈平时多存钱是对的。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那是那些男人才会做的傻事,中国大妈才不会干,手上随时都有足够的钱。

投资理财关键的第一步是——攒钱。你要投资,就得先有钱。所以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既是投资的前提,也是投资过程中最耗费时间的步骤。想想,高考只有两三天,但是学生们为高考准备了三年。交钱买房一天就能搞定,但是要攒够买房的钱需要多少年?

《奥派投资》是怎么说的呢?

要攒钱,需要三步:

攒钱三步走的第一步——花钱要节俭,控制不必要的消费。

你都花光了,还怎么攒钱?要攒钱,你得节俭,不能乱花钱。

巴菲特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巴菲特在纽约时开的车,车牌就是节俭(THRIFT)。巴菲特平时不洗车,哪天一下大雨,就赶紧开车出去溜一圈——老天爷免费洗车。巴菲特爱买过期杂志。现在巴菲特90多岁了,早餐还是吃麦当劳的汉堡包,住的还是1958年买的老房子,当时花了3.15万多美元,折合人民币20多万元,住了60多年,还在住。

学巴菲特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节俭,不断积蓄资本。这一点中国大妈和巴菲特太像了。

攒钱三步走的第二步——不要欠债。

有时遇到事了,非借债不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能不借债绝不借债,不得已借了债要赶紧还掉。无债一身轻,欠债可能会要了你的命。有些年轻人禁不住诱惑,贷款提前消费,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些消费贷款的利率相当高,有的真称得上是高利贷了。中国大妈会劝你,“孩子,这事不能干”。

本书第八章说,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人们使用消费贷款,而且提出严重警告:“任何背负债务的人都不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投资活动。对这类人的行动建议只有一个:尽快偿还债务!”

巴菲特极度厌恶负债,能不借钱尽量不借钱。巴菲特在公司所有人手册第7条原则中说得非常坚决,宁可少赚钱,也不会多借债。

有些人做生意会加杠杆,做股票投资会加杠杆,就是通过借债融资来扩大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做对了,会成倍放大收益,但是做错了,会成倍放大亏损,让你的财富一夜归零。

巴菲特(2010)警告说:“我们小学三年级时就学过了,无论之前积累的一连串数字有多大,一旦乘以零,一切都完全归零;有些人在2008年重新学了一遍这个教训。历史告诉我们,太多时候杠杆会产生一切归零的结果,即使运用杠杆的人非常聪明也照样一切归零。”

攒钱三步走的第三步——存钱。

第八章囤积那个小节谈到了货币囤积,说得俗一点,就是多存钱,要存够一年不工作也够你日常生活开支的钱:

“流动性储备至少要能够应对自己一整年的支出。如果一个人还没能建立这样的储备,那就无须进一步考虑投资的问题。”

“罗兰德·巴德尔曾推荐对投资资金进行以下划分:把投资资金分为三份。当周围的一切都平和稳定时,使用第一份资金;对第二份资金的使用必须足够谨慎和保守;第三份资金只能在拉响‘红色警报’的时候使用。”

巴菲特(2014)说得更加直白:现金是氧气。

“现金对企业的意义,犹如氧气对个人的意义:氧气存在时,没有人会注意到氧气;氧气短缺时,所有人都只想着氧气。”

巴菲特说:我们在任何时候账上的现金都至少保持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 400亿元,一是有急事时马上可以救急,二是有重大投资机会时马上可以出手。巴菲特经历多次重大危机而不倒,而且能从危机中抓住机会迅速出手,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好多企业现金流中断,结果有再多资产也没用,不能马上当钱花,这才明白巴菲特说的真对:现金是氧气。

流动性压倒一切,稳定压倒一切。这是中国大妈和巴菲特的共同人生智慧。这是保命的事,而不是多赚几个点利息的事。

第二块投资

中国大妈小钱多买黄金,是对的。(个人认为,小钱以万元为单位。)

现金量足够支撑你一年的开销就行了,持有特别多的现金只会贬值,最稳妥的保值方式是买黄金。

手头有了足够的现金、足够的积蓄之后得想办法买点黄金,因为纸币是靠不住的。

你想想,二十年前你小时候父母带你吃一碗面多少钱?

现在吃一碗面多少钱?

再反过来看,二十年前你小时候一百块钱能买到什么?

现在一百块钱能买到什么?

你就明白物价上涨了多少,现在的钱多不值钱。

现在拿太多现金的是傻瓜,拿太多活期存款的是傻瓜,拿太多长期存款的更是傻瓜。利息赶不上物价上涨。古往今来,公认最保值的还是黄金。所以中国大妈有了一些小钱就买黄金是对的。

有时适当买些黄金饰品,既保值,又美颜,一举两得。

我二十多年前到上海工作,就给老妈买过一个金戒指,才80多元一克。

结果发现,我当时买的东西中就数黄金最保值,而衣服、鞋子、家电,现在一分钱也不值。可惜当年买的黄金太少了。

早知道当时就不会为了一时追求流行买那些容易贬值的东西。向中国大妈学习,多买些黄金,多买些金戒指、金项链。

在投资组合中适当配置一些黄金是有益的。本书第九章这样说:

“大部分研究认为,黄金能够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减少投资的波动性。尤其是在极端动荡时期,这种功能更加明显。大部分研究建议黄金配置占个人总财富的5%~10%。鉴于目前所推行的货币政策,我们会把这个比例再往上调。”

但是存再多存款,买再多黄金,也赚不到多少钱,存款保证生活稳定,黄金保持价值稳定,但是黄金不会生黄金啊。

稳定压倒一切之后,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三块投资

中国大妈大钱买房子,是对的。(个人认为大钱以百万元为单位。)

中国大妈最热衷的是买房子。

我个人一直嘲笑,公司同事那些做了妈妈的、准备做妈妈的,都只知道买房子,自己有钱就赶紧买房子。儿子要结婚,中国大妈买房子;女儿要结婚,中国大妈催着先买房子。

看看上海的房价从每平方米一千多涨到十几万,事实证明,中国大妈买房子,太对了。

曾经每平方米价格不到一千块的房子摆在我面前,我身边的中国大妈拼命抢,我却……我错了,中国大妈抢房子,是对的,太对了。

我老婆劝我早点买房子,我妈劝我早点买房子,我周围年纪大的女同事也劝我早点买房子,可是……我错了,中国大妈是对的。

买房子,买房子,还是买房子,不管房价涨多少,大钱攒得差不多了,都要优先买房子。

我翻译过《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位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也劝投资人有钱先买房,买好房子之后,有余钱再做股票投资。

巴菲特本人也认同,长期来看能够跑赢通胀的只有两大类资产:好房子和好股票。事实证明,长期跑赢通胀的只有房产和股票这两大类资产。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会买一套房子用来自住。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房子升值多少,都会一直住到老,所以买这套自住的房子其实只不过是一项耐用消费品投资。

房价再涨你也不能把房子卖了,因为你还得住啊(本书第八章也说到,从狭义的奥地利学派视角来看,当前许多被称为投资的活动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投资,很多只不过是消费决策,比如投资购买自住房产,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中国大妈解决了住房问题,过上小康生活之后,重点转向投资,主要是投资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这是中国大妈一生最主要的投资。

在教育好孩子的前提下,有些中国大妈进一步拓宽视野,开始转向长期最有升值潜力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

第四块投资

中国大妈中钱买股票是对的。(个人认为,中钱以十万元为单位。)

有了足够的存款,又买了一些黄金保值,房子也买了,贷款也还得差不多了,甚至还完了,这个时候又有些长期不用的闲钱,买点股票和基金长期持有,是对的。

大多数人60岁退休后平均还有二三十年的寿命,所以我们的养老投资至少20年起步,而从20年投资期限来看,两百多年历史统计数据表明,股票投资是长期升值幅度最大的资产,远远超过债券,也明显超过房地产。

可是选股太难了,基金经理都难以战胜市场,业余投资者想要战胜市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可能做到。

所以自己选股投资不如买基金。但选基金经理也挺费劲的。如果闭着眼睛买的话,可以买些代表整个市场的指数基金,反正这样能达到所有基金经理选股的平均水平,绝对不会出大错。

这是巴菲特唯一多次公开提出的投资建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个人理解超过90%),最好的股票投资策略就是持续不断买入代表整个股市的指数基金。

事实证明,听巴菲特的话就对了。数据表明,最近15年,美国股市极少有基金经理能够战胜市场指数。

以上这些内容,全部来自于投资人刘建卫老师阅读完《奥派投资》的感想。‍‍‍‍

现在这本书已经在当当网上开启热销,对投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搜索购买。

最后还是老规矩,在今天文章评论区发表你的感想,我将随机抽取10位幸运读者送出这个本《奥派投资》

祝大家阅读愉快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