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发布!总经济达335.85亿

城市光网 2023-10-28


日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完成2021年度全国演出市场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发布《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简称《报告》)。


据了解,今年的报告聚焦区域特点和分类市场,立足演出产品消费实际,以平均单场票房排名、年度票房及场次综合排名、演出热度城市排名等多维度呈现文化演出领域现状。



01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同比增长27.76%
《报告》以行业数据为基准,以企业调研为补充,全貌呈现北部、华东、华中、华南、西部不同区域演出市场表现及演出产品需求潜力,并基于业内主要票务系统和剧场上报数据,对包括话剧、音乐剧、儿童剧、戏曲、舞蹈、音乐会、演唱会和音乐节、相声、脱口秀在内的主要艺术门类市场分类盘点。


《报告》显示,2021年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335.85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比增长27.76%,与2019年同比降低41.31%。其中,演出票房收入140.2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83.11%,与2019年同比降低30.00%;演出衍生品及赞助收入22.06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13.80%,与2019年同比降低40.94%;政府补贴收入(不含农村惠民)88.57亿元,与上年同比降低39.15%,与2019年同比降低39.16%。

《报告》统计,2021年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演出场次排序前10位的分别是:上海、北京、江苏、四川、重庆、浙江、天津、广东、陕西、河南;2021年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演出票房排序前10位的分别是: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四川、重庆、山东、天津、陕西。
综观全国区域市场特征,根据演出项目的场次、票房收入等数据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排名前10位的地区占全国市场份额比重超过65%,演出市场地域分布仍存在不均衡发展。

△2021演出消费者不同年龄段占比

《报告》统计显示,2021年演出市场消费主力是18岁至39岁的年轻人,在购票用户中占比达76%;购票人群中女性消费者数量明显高于男性,占比为66%。根据三年连续的数据监测显示,95后、00后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02
 话剧最受欢迎的演出类型
2021年全国主要演出类型(不含农村演出、娱乐演出)演出场次共计18.97万场,与上年同比增长248.07%,与2019年同比降低3.75%。从演出类型来看,旅游演出场次为7.48万场,占比为39.43%;剧场类演出场次11.44万场,占比为60.31%;大型场馆和户外演出0.05万场,占比为0.26%。从艺术门类来看,话剧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演出类型,演出票房和场次分别占剧场类演出30%和14%;小型、沉浸式音乐剧演出场次和票房收入较2020年增长显著;舞蹈、脱口秀等类别借助综艺节目向线下引流成果显著,票房收入、观众人数明显增长。
2021年全国话剧演出总场次1.61万场,票房收入23.89亿元,平均票价257元。年度话剧热门题材为“红色”和“悬疑”;在艺术类型方面,喜剧仍是最受欢迎的类型,占全年话剧项目总量的12%。全年话剧演出市场小剧场、新空间项目数量占比为52.93%,票房收入占比为28.79%。

2021年戏曲演出场次已经超出疫情前2019年的数量,票房收入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2021年全国戏曲演出总场次1.79万场,票房收入7.69亿元,平均票价112元。2021年最受市场欢迎的戏曲类别前5名是:昆曲、京剧、越剧、沪剧、豫剧。


2021年脱口秀市场全年商业演出场次1.85万场,票房收入3.91亿元,比2019年增长50%以上。脱口秀大部分为驻场演出,单场人数不足百人,平均票价100元以下,巡演的项目平均票价约为300元,演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成都、重庆、广州等中心城市,演出场地涵盖专业剧场、小剧场、演艺新空间等各种类型,演出灵活度高,受疫情影响较小,全年场次月平均分布稳定。


03情防控向好后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报告》还发布了2022年演出市场趋势。分析认为:疫情防控向好后有望迎来市场快速增长。从市场供给情况看,原创剧目大幅增加,部分头部项目巡演场次计划近百场,有票房号召力的作品将有效带动市场快速恢复,可预期2022年剧场演出将继续迎来一批高质量的原创舞台作品;从消费需求看,2021年三季度起多地局部疫情较长时间压抑了消费需求,可预期在疫情有效控制后有望迎来市场的快速增长。演出市场恢复发展依赖于各地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政策,各地要加强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为市场稳步恢复提供基础条件。


新空间、沉浸式等新业态热度持续上升。一方面,依托演艺新空间等非标准剧场,话剧、音乐剧、儿童剧等市场涌现出更多沉浸式项目,不少沉浸式演出逐渐形成自有品牌,带动持续消费。另一方面,依托个性化场地,沉浸式演出和剧本杀、密室等娱乐项目加速融合,沉浸式娱乐演艺、沉浸式旅游演艺受到更多投资者关注。


IP运营、跨界联合受到更多关注。2021年IP资源的深度利用在舞台、影视、网综之间实现互联,同一剧目的IP深度开发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在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下,2022年将有更多机构关注演艺IP的价值外延拓展,以“演艺+展览”、文创、高清放映、出版物以及与商业机构、制造企业联名打造衍生产品等多种方式,拉动文化消费升级,探索舞台艺术市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04
 拉动新一轮产业内需推动技术创新
目前受疫情的影响,原本演出市场份额较重的上海、北京、广东的演出场次大幅取消,市场影响较大。但低风险地区的演出市场迎来了小高峰,文化需求也推动了演出市场快速下沉到二三线地区,甚至县级地区亦开始增设小剧场或演出场所。在广阔的中国土地上,演出市场依旧非常可观。


尤其是在疫情向好时,消费群体被压抑许久的心最终得到释放,或许会形成“报复性”消费,livehouse、音乐节、小剧场、巡演等类型演出项目大受欢迎,让人们开始自由自在地舞动、释放。
届时,演出市场快速增长的背后,势必会带来新一轮产业需求。谁又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呢?那无疑是与时俱进、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现在沉浸式演出是消费项目的热门项目,随着消费者的变化,下一轮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呢?作为产品的制造者,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文化产业新业态,演出类目的演变、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经过多个阶段的演变,发展到当前的沉浸式体验和环幕投影等另类呈现方式的新娱乐体验,未来舞台演出会结合持续更新的产品、科技以及数字技术,行业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创新。
疫情虽难,机遇仍在。当年的演出市场快速增长,带来红利的同时导致一些企业专研产品的心开始浮躁,容易放缓了产品的研发和把控。而疫情的放缓期给了企业“内功修炼”的机会,不妨趁这段时间沉下心,创新产品技术,看到市场用户需求,在疫情后市场放开的时候,才能一鸣惊人,在市场上能可为,有所为。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文旅之声及网络,如需转载或有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号:snowwhiteche)~

END



本文编辑 | hjy
投稿、合作 | cxf@urbanlight.cn

推荐阅读 💡

招标项目| 近期四大超千万道路照明工程招标

打破“文化苦旅”的局面,沉浸式文旅应该如何运营?

重磅:行业首个国际跨界艺术家交流平台Art Lab上线

沉浸视野| 全球十大沉浸式新媒体艺术作品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