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打造世界名片』?宋志平对话精彩实录 | 附视频+文字

2017-05-29 中国建材集团

昨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我为实业代言『打造世界名片』节目,宋志平董事长受邀参加节目录制并分享实业故事。下面,小料与您一起分享节目全程视频和完整文字实录。


节目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08zxzq5g&width=500&height=375&auto=0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演讲实录



『打造世界名片』我为实业代言

宋志平


实业很重要,我们离不了

水泥是最实的实业,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今天在火车博物馆,刚才听了刘化龙董事长的故事,可能大家还在想火车的事情,但是你看这博物馆,包括大家坐在这里,基础是什么呢?都是在水泥上面。


中国建材集团是全球的水泥大王,全世界每10吨水泥,中国建材集团就提供1吨,不光是水泥,新型建材石膏板也是,全世界每用3张石膏板,中国建材集团就提供1张,这说的是量。


(中国建材全球水泥工程分布图)


今天要讲中国的世界名片,其实中国建材集团不光是全球最大的建筑材料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水泥设计、研发、安装、服务的大型供应商。近十年,全球水泥的大型装备,中国建材集团提供了65%,这是个天文数字,一共在75个国家建了312条线。大家看中国这么多的工业,这么多的大型装备,但是像水泥装备在全球这么普及,市场占有率达到65%的,中国建材集团是排在前面的。


大家其实不太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伟鸿说我们是隐形冠军。水泥也是一样。前几天见到王健林,他说好像你的水泥30多年来价格一直很平稳,我说不是很平稳,而是很便宜。30年前我们一吨水泥的价钱要高过煤炭三倍,30年后的今天,我们水泥的价钱是煤炭价钱的三分之一,煤炭是我们水泥价钱的三倍。


可能大家很难想象,我们现在水泥到底是什么样的价格?我举个例子,大家老说衣食住行,现在应该是住行衣食,大家关心的房子是什么做的?水泥和钢筋。赵传有一首歌唱到,我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但是大家看,水泥在房子里的成本是多少呢?每平方米用的水泥的成本是60块钱,而你的房子每平方米可能是几万块钱,水泥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我讲的意思,一是水泥行业是我们离不了的,二是水泥是实业里最实的产业,他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全球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业

水泥工业已经在中高端水准上



我们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迈向中高端,指的是整个的工业水平,但是水泥工业已经在中高端的水准上了。



最早的时候水泥叫洋灰,是进口的。后来我们开始搞小水泥,大家有印象,到处冒烟的是水泥厂。后来我们开始搞大规模的水泥线,大概三十年前,我们做了日产2000吨的大型水泥线,当时觉得不得了。二十年前我们做了日产5000吨的水泥线,非常高兴。十年前,我们做到了日产万吨的水泥线,现在全球一共有30多条万吨线,中国建材集团提供了其中的20多条,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水准已经到了中高端。现在全世界都在买我们的水泥装备,不只是那些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用的都是中国建材大型的水泥装备。


我们总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说中国人的骄傲,不光是说我们做的小产品、日用品的大量出口,还有我们的重型装备、大型装备,刚才说到我们的高铁,我们大型的水泥装备、玻璃装备、新型建材装备,其实全球现在已经离不开我们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已经成为一张名片。


打造世界名片非常不容易

水泥工业40年达到技术领先,“走出去”也很辛苦



其实做成全球名片非常不容易。我们水泥装备能做到这样的水准,也是不容易的,刚才我讲到30年、20年、10年,其实中国建材集团有10个研究院所,有两万余名科技工作者进行攻关,经历了40年的时间,我们才能发展到这样的成绩,所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生产水泥有三个主要装备:第一个是磨,是磨石灰石;第二个是窑,要烧;第三个是辊压机,把烧好的熟料再磨成粉,变成水泥。水泥成套装备太大,一个房子都装不下,今天我带来了两个道具。旁边这个叫立磨,是个大的立式磨机。立磨是欧洲人长期以来垄断的技术,我们一直做不了,一直靠进口。但是十五年前中国建材集团攻克了这个技术,现在基本上全球都采用中国建材的立磨。后面这个道具是辊压机,目前也是这样,这是大型滚轧机,每小时能够达到370吨。关键在于这些装备都是节电型的,比国际上的设备节约30%,因为中国的电费高,所以节电非常重要。


中国装备在国际竞争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有两条:一是我们的装备技术水平在中高端,非常好用;二是性价比高,同样水平的装备,我们的价格一般低过欧洲、低过美国30%,这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好、价钱不贵。


(图为纳吉兰项目)


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不容易。我们在沙特纳吉兰省有一个项目。纳吉兰离沙特首都利雅得还有一段距离,要坐飞机去,而工厂离着省会还有200多公里,从省会开车到工厂要三个小时,下车后你一看,周边全是戈壁滩和沙漠,荒芜人烟。关键是夏天很热,太阳一出来能达到50度的高温,空气一对流,沙尘暴就来了。在那儿一站,我觉得这不是到了火星吗?我们的工人怎么办的呢?几个集装箱先运过去,集装箱里的东西掏出来,里面有个小发电机开始发电,工人就住在集装箱里。就是从那个地方开始做起,我们做成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水泥厂,真的不简单。


有时候我常想中国“走出去”真的很辛苦,打造这张名片是不容易的。我刚才讲,两万多名科技人员40年一直埋头苦干,干出了今天这样的技术,这么多人“走出去”在海外施工也不容易。


打造世界名片,不仅要硬实力,还要软实力

中国建材走出“三原则”赢得人心


当然,“走出去”创造名片,我们不光是凭技术、凭辛苦,我觉得还有一点,还要赢得全球客户对中国名片认可的心。


(图为土耳其项目竣工仪式现场)


比如我们在土耳其有一个德国海德堡公司的项目,他买了中国建材集团的成套水泥装备,我们去做总承包。过去我们是连建设一块儿干,但这次我们把建设让给了当地一家公司,我们只做装备的安装。这个项目投产的时候,我在现场发表了一个演讲,我说我们中国公司走出来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为当地的经济做贡献,第二个原则是和当地的企业友好相处,第三个原则是给当地人民做公益事业。这三个原则一提出来,当地媒体和社会就大为称赞。


(图为在赞比亚建设的学校和医院)


再比如我们在赞比亚投资建设建材工业园,我们投了150万美元在工业园旁边建了学校和医院,当地没有好的学校,也没有好的医院,我们在工业园之前先给他们盖了学校和医院,当地高兴的不得了。


我们“走出去”打造名片的过程中,既需要硬实力、真家伙,我们的东西要好,还需要软实力,中国人的亲诚惠容,我们的儒家文化的精神,也是“走出去”长期的需要。我们不光要解决我们产品好的问题,还要解决外国人能接受我们中国人的问题,产品好、人好,我们就能真正“走出去”。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现场照片




猜你喜欢

节目预告 | 28日今晚21:50央视2套对话播出『打造世界名片』,宋志平“为中国实业代言”,讲述实业故事!

大咖聚集央视峰会“为中国实业代言”,宋志平谈振兴实体经济应抓好四大转型(附实录)

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 宋志平:国际产能合作是共赢,绝非输出落后产能

宋志平:打造“一带一路”新优势

风雨十五载 | 宋志平:坚守实业 虽苦犹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