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志平讲《再造卓越》:企业为什么会衰落,衰落的企业如何东山再起|附视频&实录

导语

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上海第一财经等多个平台首播总裁读书会: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讲《再造卓越》: 企业为什么会衰落,衰落的企业如何东山再起。他通过《再造卓越》这本书,结合做企业的案例,提醒所有企业家:强者恒强并非世间法则,任何企业都有可能随时面对危机;要提前发现危机,解决危机;当危机到来,绝不放弃。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


播预告:

  •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 :首播周六19:30   重播下周一 8:19 16:20

  • 中国教育电视台 :首播周六一频道 17:35   重播周日三频道11:55

  • 上海第一财经:首播周六10:00   重播周日 15:50



 节目今明两天都有重播,小料也送出福利,将昨日播出的视频和文字实录分享给大家,可以适时往下翻哦 ↓


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767j05n2i&width=500&height=375&auto=0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实录

主持人(大伟):总裁读书会,分享大智慧。现场的同学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总裁读书会,我是主持人大伟。


马云曾在《赢在中国》有一句精辟点评,“所有的创业者,都不要只听那些成功专家的话,要多花点儿时间研究研究别人是如何失败的。的确,在我们的身边的很多企业家经常把这些成功的典范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然而却很少花时间去研究企业是如何走下神坛的。


而今天,我们请到这位重量级的嘉宾,他将带着一本书告诉大家,这些优秀的企业是如何失败的。当然,这位企业家也非常重量级,通过大屏幕我们了解一下。


【VCR:十年,他让中国建材营业额翻了100倍,四年,他让国药集团营业额翻了五倍,并把两家企业带入世界500强。他是每个月都读一筐书的人,密密麻麻做满笔记。他连续六年获《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殊荣,他是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他被学界称为“企业家中的思想家”、“中国的稻盛和夫”。宋志平出境:我是宋志平,是中国建材集团的董事长,书海无涯,我们一起在读书的过程中去享受幸福和成功。】


有请宋志平先生!您好,宋总!


宋志平:您好!


主持人:欢迎您再次来到总裁读书会的现场,算上今天应该是来这儿分享第三本书了吧。


宋志平:是第三本。 


主持人:很多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企业家朋友都喜欢分享成功学,但是据说您今天带来了一本别人是如何失败的书?!


宋志平:是的 ,《再造卓越》。


主持人:我们经常听这样一句话,说这个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但是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这失败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难道它们有规律可循吗?


宋志平:是有规律的,而且也有如何从失败再东山再起、再成功的规律。


主持人:太好了!大家都非常的期待,接下来有请您开启今天的总裁说!


总裁说


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再造卓越》,其实这本书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叫吉姆·柯林斯,也就是《基业长青》的作者,他后面又写了《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是他讲的一个成功的故事,是讲了18个企业,它们是如何成功的,是讲百年老店、高瞻远瞩的公司。《从优秀到卓越》是回答了怎样从平庸的公司变到一个卓越的公司,在《基业长青》里边,他选择了18个案例,都列为了高瞻远瞩的公司,但不幸的是到2009年的时候,他写这本书的时候,这18个公司其中有是11个公司黯然失色,就出了问题。当时在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像雷曼兄弟、房利美等等这些公司都轰然倒下,他又推出了这本书叫《再造卓越》!


【VCR:《再造卓越》是一本研究企业如何失败的书,是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继《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之后的又一力作。为什么那么多卓越的公司难以基业长青?一个陷入衰落的企业又该如何自救?吉姆·柯林斯直面这些问题,认真分析了11家从辉煌到衰落的企业,并总结了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那么,作为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的宋志平,他读完这本书,又会有哪些读书心得呢?


这本书讲了什么呢?就讲了这11个公司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倒下?而有一些公司从来不放弃。如果我们简单地说,它是研究失败的一本书,所以吉姆·柯林斯说他这本书不是写的很多公司的光荣史,而是写的很多公司的黑暗史,他也写了它们失败之后,如何翻盘,能不能翻盘?其实作者是想说,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强者恒强,这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它庞然大物,但可能已经开始衰落,只是它自己没有完全意识到。我们可能就是在每一个时刻都应该看到我们自己的问题,同时有了这些问题也不可怕,我们应该怎么来改变自己,怎么能应变,来重新振作起来。这本书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一本消极的书,是一本很积极的书。是要透过这些分析,让我们怎么能够东山再起。


对于公司的衰败,他讲有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就是狂妄自大。他认为一个企业获得一些成功,但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对成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放弃了最初的价值观和管理准则,认为自己已经无所不能,那这个时候就会狂妄自大。这让想起了我在2012年,获得经济年度人物时,郭鹤年老先生在台上讲的一段话,他说我们常讲失败是成功之母,实际上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就是成功了以后要特别的小心,因为成功了往往失败就开始了。所以这本书里他讲为什么狂妄自大?他忽视了成功是多个因素构成的,他只想是因为有神一样的领导,做出了一个英明决策,所以成功了,就开始狂妄自大。这往往是一个卓越企业坠落的第一个阶段。


  • 第二阶段就是盲目扩张。因为他觉得很成功,无所不能,什么都想试一把,就会盲目扩张。这本书里讲到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有一个定律。他讲了三点:一是企业的衰败往往是因为企业在扩张过程中,人力资源跟不上,就使得我们很多的岗位没有称职的员工,这个企业会衰败。 二是衰败并不是因为没有机遇,而是因为机遇太多,就想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它衰败了。三是企业的衰败并不一定因为它不创新,这个企业创新能力很强,只是因为它战线拉得过长,哪都想做,产业链也拉得很长,所以它就归于失败。所以我们从现实中也会看到,很多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会盲目扩张,那大家说为什么会扩张呢?这本书里也告诉了大家,盲目扩张并不简单完全是因为这个企业,它往往受到了压力。什么压力呢?资本市场的、华尔街的压力,因为华尔街希望你的业绩越来越好、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但是实际上企业不见得能做到,所以企业就要用不停地扩张,去扩张它的业务收入,去支撑它的股价,但总有一天它支撑不下去了,就轰然倒下。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个人英雄,它要做到世界第一,它定了一些盲目的目标,它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它在盲目的扩张,这是它的第二个阶段。


  • 第三阶段就是漠视危机。什么叫漠视危机呢?实际上经历第二个阶段之后,这个企业已经遇到问题了,因为盲目扩张、摊子铺得过大,所以已经危机四伏了。或者一些问题已经不断地出现,按下葫芦起来瓢了。但这个时候领导人怎么想呢?他就会把这些困难、遇到的问题,归结到客观环境的问题,最近这个情况是怎么回事?最近金融有压力、最近市场不好等等,他找了很多客观的理由,而不是自己进行认真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他会漠视危机,他认为熬一熬就过去了,他认为天塌下来高个子会顶着,这个时候他不是正确地对待这个危机,他采取了鸵鸟政策,把头埋起来。那漠视危机就使得这个企业进一步的恶化,很快又到了第四阶段。


  • 第四阶段就是寻求救命稻草。因危机出现了,怎么来解决呢?他就往往是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就想象能不能请一个空降兵,来一个能力无比的首席执行官,来解决这个困难。能不能这个时候做一场重大重组,来修正财务报表等等,他就会找很多很多的方法来救命。这个时候其实恰恰需要的是回归到他最初的核心价值观,回溯到他最初的管理原则,就是当年是怎么成功的,好好地去想一想。但他因为危机了,遇到困难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慌乱了,慌乱中就去抓救命稻草。


  • 第五阶段就是被人遗忘或频临死亡。无声无息、被人遗忘,或缴械投降或完全放弃。


吉姆·柯林斯讲企业的衰败往往是这五个阶段,也可能不是这五个阶段都发生了,可能发生了几个阶段,跳越了几个阶段。他讲其实企业衰败,这五个阶段有的经历了三十年,很长的时间。但有的只经历了五年,很短的时间。像大家知道雷曼兄弟,几乎是一夜之间倒下的,所以他讲企业的衰败,这个事情可能随时都会发生,或者我们很多企业,今天看似强大,但是衰败已经开始。所以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失败呢,就是说我们要爬上一个山头,可能需要十天的时间,但是我们从山上掉下来,只需要十秒钟。


【VCR:通过宋志平先生的分享,我们了解了卓越企业如何走向衰落的五个阶段,即使再强大的公司也有可能面临一夜之间轰然倒下的危险。那么当企业面临危险,企业领导者该如何应对?本书的案例该给我们中国的企业带来哪些启迪呢?


当然这里面他也举了几个好的例子,就是那个从不放弃的例子。一个例子是IBM,大家都知道IBM其实也损失过很多钱,它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但是IBM的郭士纳来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但郭士纳这个人并不高调,而是低调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他调整之后,这家公司又重返了卓越,所以他写了本书《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就即使像IBM这样的一个大象、一个巨无霸企业来讲,如何让它跳起舞来,这是他举的一个例子。

 

他还举了一个纽克公司的例子,是美国的钢铁公司,也经历了这种衰败到崛起,它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我觉得就是说,它不光讲了这个好的企业会失败,同时它还讲了最好是前三个阶段,如果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都还有救。如果到了第五个阶段,那就没有救了。当然他说你深陷第四个阶段的时候,就寻求救命稻草的时候,那个阶段你可以放弃,不要寻求救命稻草,而是说秉承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能够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所以它不是一个消极的研究失败的书,它实际上是告诉你,世界上没有强者恒强,任何企业都可能倒下,但同时它告诉你倒下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了问题

你要及时的补救,是有补救的方法,并不是没有。你还可以奋起,还可以扭转乾坤,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它就很有意思。


这本书不厚,很薄,中文字也不到二十万字。我们在读过他过去的《基业常青》,读过他的《从优秀到卓越》之后,更应该读一读《再造卓越》这本书,很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很多企业也成了巨无霸,这对我们国家来讲,非常非常地重要。



我最近总是讲,其实做企业重要的是三句话,也是受这本书的影响。


  • 第一句话是稳健中求进步。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想进步,但是你首先要做到稳健,当然你也不能光稳健,说我止步不前,你还得去进步。所以一个企业,最大的矛盾是什么呢?我们企业家永远平衡的是发展和风险之间的矛盾,不发展是不可以的,但发展又得关注风险。不然的话,会轰然倒下。所以要稳健中要求进步。


  • 第二句话是发展中求质量。发展中你如何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而不要萝卜快了不洗泥 、这本书里就讲了很多例子。就在发展过程中,你怎么保持你的质量第一、保持你的客户原则等等。他讲到了倒金字塔,倒金字塔指的是什么呢?我们要把质量和客户放在第一位,我们的领导在最底端。


  • 第三句话是变革中求创新。我们任何企业,如果一成不变的做企业也会失败,但是我们的变革,一定是循序渐进的。


稳健中求进步,发展中求质量,变革中求创新。这也是我想来想去想出的三句话,今天也送给大家。相信不光对在座的,不管大家是做大企业的、中小企业的,不管是企业家,还是我们普通的企业干部,都是非常非常之重要的。


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宋总的精彩分享


书友汇


主持人:总裁读书会,分享大智慧。接下来进入我们今天的《书友汇》环节。首先欢迎今天的对话嘉宾,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王玲教授


【VCR:王玲,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创新与创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组织变革与决策等领域的研究和咨询。本次做客总裁读书会,她对《再造卓越》这本书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


主持人:刚才听了宋总跟我们分享《再造卓越》这本书,我想问问王教授,是什么时候接触到这本书的?


王玲:《再造卓越》这本书,我是三年前读到的,它跟之前的两本,包括《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推出的时间顺序是不一样的,但它其实是对应了企业发展的三个过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这个企业一般好、足够好,然后它要变成一家卓越优秀的企业,所以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多参考《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第二个阶段就是这个企业已经变成一家非常好的卓越的企业,它怎么去不断地维系,这就是和《基业长青》这本书是相对应的。然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已经到了卓越的状态,但是在发展的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衰退,怎么再一次东山再起、重振雄风。所以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这本书。吉姆·柯林斯教授本来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管理学的教授,所以今天也是非常荣幸,能够和宋老师一起来讨论这本书。


主持人:但今天要谈到的这本《再造卓越》,实际上它是谈巨头怎么倒下的,很多创业者特别是初创企业的朋友说我现在的企业还没升上去,现在看如何倒下的,是不是有点儿早?


王玲:像刚才宋老师提到的,它跟成功学的书不一样,它讲的是失败的经验教训,如果一个企业家,按照成功学去做,即使是每一条他都能做到,他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如果是失败的书,只要有一条你符合,你肯定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影响你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我觉得这样一本分析、反思的书,作用会更大一些。


那从这本书本身来讲,就是格林斯他在讨论这个过程中,他有很多的总结经验。我看到有一些是对于新创企业,同样是有这种适用性的。比如说他在这里边提到两点:就是说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忽视你自己的主营业务,不要忽视你自己的竞争对手。


那为什么这两点很重要?包括他在用词的时候特别小心,他用的是忽视,而不是说放弃或者怎么样。主营业务关系到你的一个核心的发展的方向,所以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第二个不要忽视你的竞争对手,这个很有趣,因为对于现在来讲,整个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三体》里边有一句,特别有名的话叫毁灭你的与你无关,就这种跨界的替代你的竞争者,你根本不知道它在哪里,但是它反过来会颠覆你这个行业。所以这里边像这样的一些观点的东西,它是从失败的案例里总结出来的。但对我们的新创企业,同样是有启发作用的。我不知道宋老师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宋志平:刚才王老师讲得非常好。这本书它里面看起来是研究失败,包括失败之后再怎么崛起,其中举的例子很多都是美国的大企业,对于我们正在崛起的中小企业,也是很有意义的。


刚才王老师讲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大的逻辑是一样的,比如说这本书里讲先人后事。我们要做企业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人,才能做这事。像中国建材也是这样,这么多年来,我老讲在寻找痴迷者,寻找企业家。寻找痴迷者和企业家,比寻找产品和技术还重要。产品和技术就放在那儿,其实是有的,但如果没有好的职业经理人,没有好的痴迷者和企业家,即使有再好的技术和再好的产品,我们仍然可能会失败。


比如刚才王老师讲的主营业务,这本书里叫主飞轮,他讲的就是我们一个企业里边要用最大的力量来转动我们的主飞轮,就是我们要把我们自己的专长、自己业务的这一块,要把它加大力度。比如像这样的一些原理,相信它不光对于大企业、卓越企业,对于小企业、中小企业和成长中的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都是我们做企业的一些原理。


记得我小时候读过《神曲》这本书,其中它有一个序言里边有一段话,就说你看犁地的农民,不能只看到这个农民,要看到旁边还有一个死神,在紧紧地追逐着他。所以我们做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因为我们摆脱不了风险,我们走多快,风险也走多快,甚至风险有时候走在我们之前。我们在做企业,不管做中小企业还是做大企业,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一个阶段,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风险。就在我们旁边和我们只有一步之遥,所以这本书提醒我们,从来没有强者恒强的这样的道理,即使今天最强的企业,也要思考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你。前不久我去华为,和任正非同志聊天,我说街上有你不少的书,他说哪一本呀?我就说了说这几本,他说你不要读了,我给你几本都是真实的描写华为的。我看其中有三本是讲华为的价值论的,还有一本就是市场上畅销的《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


王玲:田涛老师写的 。


宋志平:就是田老师他写的这本书,任正非把这本书送给了我。我想这可能是任正非的真经,也就是说即使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即使像任正非,可能大家都觉得他做6000亿的收入、几百亿的利润、几百亿的税收,但任正非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什么呢?他会不会倒下?何况说我们做一些中小企业呢?做企业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忘记了风险,永远不要忘记我们随时都可能倒下,这本书不光是给卓越企业提供的,给我们每一个做企业的人,都是一个提醒。这很重要!


主持人:谢谢,说得非常好!


【VCR:从两位嘉宾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再造卓越》这本书中的案例就像是一面镜子,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提醒和借鉴的意义。那么,依照书中所总结的经验,当一个企业开始走下坡路时,会释放出哪些可以察觉的信号呢?


主持人:其实看似这五个阶段,好像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够感知到,但实际上我想说的是,比方说第一个阶段狂妄自大了,很少有哪个企业家说,我现在就认识到自己狂妄自大了,就这种东西怎么量化?怎么让大家提前感受到?


王玲:其实要自检的话是比较难的。就是一个人要认知自己,是非常难的。这里边有很多原因,有一些原因可能就是你不想去认识自己,包括这个狂妄自大也是。那还有一种,从心理学上面讲叫承诺升级,它是什么含义呢,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做下一个决策的时候,永远会认为我上一个决策是对的,所以我的下一个决策,实际上是基于上一个决策,去进一步补充它,这是另外的一种狂妄自大。那么再怎么去检测的话,我觉得有第一个就是自检,就是像这本书里头提到的很多点,就是你对于主营业务的这种态度,还有你的关键岗位的能人的这个比例,你怎么去安排,这些都可以作为自检。那还有一种方法可能就是他检,就是你可能请外部的外脑的这些人,来帮你做一些检查。


宋志平:如果我们简单去说,在狂妄自大的时候,我们会说什么样的话呢?我们会说我们这个企业,因为有了我,因为我做了什么样正确的决策,所以这个企业成功了。如果你听到了这样的话,这个企业大概进入了狂妄自大了。那么在盲目扩张的时候,这个企业会说什么呢?这个企业会说我们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挡住我们的步伐,我们可以进入到任何一个领域,这个时候他会有这些豪言壮语,这个企业大概就进入到盲目扩张阶段了。因为没有人会挡住它。


主持人:其实很多我们在座的,很多的商学院的同学,包括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很多都是初创型的企业,这个时候怎么量化我们的盲目扩张?有没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自己意识到,这个时候的扩张实际上是盲目了?


王玲:我觉得扩张它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横向的扩张,一个是纵向的扩张。那横向的扩张可能就像你刚才提到的,把我原有的这个模式,不断地去复制它,那因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标准的话,相对来讲,这个时候的风险我是能把控的,成功的概率是大一些的。那如果是纵向的这种扩张,可能会要去跨越上游和下游,去整合更多的资源,那这个时候对于一家中小企业来讲,它有没有这个能力,可能这个时候所蕴含的这个风险会更大一些。


宋志平:其实我们企业是要扩张的,但是这种书中讲的是盲目的扩张。什么叫盲目的扩张?就违反了自己的战略,没有目标,同时不能量力而行,我们以前老讲想一口吃个胖子,像这种扩张就是盲目的扩张。


大家知道马云做淘宝网,其实马云2000年的时候就做网络,经过了那么长的时间他才成功。所以肯定不是说一下子就成功。我们在发展过程、在扩张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地做到,就是在整个的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不要简单地求快、要求稳,要慢工出细活,要一步一个脚印。


像我做企业将近四十年,我的体会是如果你把一个企业想做到一定的规模,或者想做到你觉得不错,大概就需要二十年时间,如果你想把它做得比较优秀,大概需要三十年时间,如果你想把它做到卓越、极致、世界一流,你大概需要四十年时间。


这四十年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说不是算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大家知道上市公司北新建材,它做石膏板,一个极普通的产品,现在做到世界规模第一,去年也做了23.4亿的税后利润,在深交所是一个绩优的股票。像我的另一家公司叫中国巨石,是做玻璃纤维的,也是一个很窄门的企业,也做到全球最大规模,在上交所上市,去年做到了20亿的税后利润。两家公司都做成了绩优股,其实这两家公司到今天,能做到这样,都经历了四十年的历史。


【VCR:两位嘉宾都深入分析了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入衰落的过程,那么,当企业发现已经进入衰落的后面阶段?是否只能坐以待毙?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有复苏和崛起的可能?


主持人:那这个过程当中有人问了,那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实现再造卓越?这样的企业基因是什么?这些管理团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是我们最需要的?


王玲:如果是从团队这个角度,我觉得有两个字“士气”,它具体表现有很多方面,比如说在这个团队里边,就是每个人的这种责任感、责任心,还有这种信息的传递,我们讲就是美国企业的这种管理经验,它最大的一条就是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这种管理,然后在责任的分配方面,它也是高层、中层和基层,它都有一个责任的分配,那么这里面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信息传递。往往是这种下基层的这种信息,它如果一旦不能往上传递的话,可能这个企业就出问题了,我们说它这个不再健康了、有疾病了,所以就是有很多的这样一些表征。其实总体来讲就是我刚才讲的两个字,就是整体的这个士气,你看到它是在往下行的,这个时候它可能会有一些影响。


宋志平:说到士气,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之好,也很精美。他说即使再困难的时刻,你都应该昂起你正义的头颅。也就是说,其实困难是客观的,我常常给部下讲,困难是客观的,说你困难,他困难,大家都困难,只是你不知道别人的困难;第二就是最困难的时候,困难快过去了,你不要自暴自弃;第三句话是无论什么困难,你都要用你的努力去克服,而不是在那消极地等待。那这么多年来,其实一旦遇到困难了我就问大家,你们还记得我如何看待困难的那三句话吗。这本书里用了更好的词,比我的词好,再困难你都应该昂起正义的头颅。他说,这就是成功!


王玲:非常赞同宋老师的观点,这本书它翻译的中文名字叫《再造卓越》。其实从英文的本意来翻译,后面有个副标题叫决不放弃。所以这个也是我想怎么去鼓励自己的士气,就是决不放弃。


主持人:谢谢两位的思想碰撞特别的精彩!


商学院


主持人:总裁读书会,分享大智慧。接下来进入到我们商学院的环节,看看我们商学院的同学,有哪些问题要问?有请第一位同学。


提问:宋董事长您好,王教授您好!书中提到了称职员工,他具有六项基本特征,而其中一项基本特征是说,这个员工一定要对这个公司和公司的业务充满热情。我想提问的就是宋总您个人,是否时刻充满着热情,而这种热情又是如何造就的呢?


宋志平:你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不光做企业,做任何一件事情,人都应该是充满热情,或者是说满怀热忱地去做。回想起我自己做企业也快四十年了,大家有时候问我说,宋总你还在做企业,我说还在做呀,做四十年,从二十多岁现在做到六十多岁,其实有什么东西在支撑着呢?就是这个热忱加上责任,我用这个来支撑着自己,不光是你自己,你要用你这种热情去来感动大家。


我在北新建材当厂长的时候,那个时候工厂一度揭不开锅,我那时候去做的厂长,每一天我上班去的时候,就要照一照镜子,不是我看自己是不是漂亮,是看自己是不是在微笑,因为我希望站在员工面前,或走过他们的身后,要给他们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我到国药集团去也是一样,我到国药做的第一场演讲,给大家讲的是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那场讲话打动了大家,国药的五年,他们的销售收入从360亿到了2500亿。所以,人生最最重要的就是心底里的那种精神,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所以我为什么跟你们说这本书,它讲昂起正义的头颅就是成功。我们没有人不遇到困难,所以在困难的时刻,特别需要激情。所以这本书,就你刚才讲那六个特征里第五项特征,就是要充满激情、充满热情。


提问: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有一个问题是这本书当中有一句话,叫做一家卓越的公司,它的消亡往往是因为机遇太多,而不是没有机遇,请问老师这句话怎么理解?以及当我们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时,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判断?


宋志平:机遇大家都很喜欢,但是你得衡量你自己,到底你在哪方面有优势?

这个机遇适合不适合你?如果它不适合你,即使是机遇你也应该放弃,不是所有的机遇你都要试一下,我们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专业化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能力、财力、精力都只能做有限的事情,我们能把有限的事情做好,对一个企业来讲已经够了,很少有企业能够多元化开展的,但多元化开展也有成功的。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讲,我们还是主张专业化的,要看好自己专业化的那些机遇,要抓住它,非专业化的有一些机遇,那是让给别人的。做企业来讲,一方面你需要坚守,另一方面你还得抵抗诱惑,每个机遇都是诱惑。如果一个企业领导人,他抵抗不了诱惑,他觉得每个机遇都要去做。最后他有限的应该抓到的机遇反而会丢失了。我是这么理解的。


提问:宋董事长好,王教授好。我想请问一下王教授,对于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如何选择一家有前途的企业,从哪些方面能看到这是一家卓越的公司?


王玲:非常好的问题。但是也是对我来讲是有难度的,刚才这个宋老师他分享了非常精彩的他的这个经验。其实我觉得这里边可能总结有两点吧,就第一个就是有这个谦虚的领导者,第二个就是有一个共治的这种制度和文化在这个企业里边。那这个刚才提到的这两点,其实反馈回来就是换位思考,我们去选择一家企业的时候,怎么去认知它,这里面可能就是认同是最重要的。就说你认同这家企业,包括它的文化、它的一些机制、它的制度。那你说如果我怎么去预测一家企业是否会成为一家卓越的企业,我觉得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就是说在进行职场选择的话。那这个认同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你有了认同,你才会去融入,才会去包容。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


提问:宋董事长、王教授好!我的问题是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大概的意思是如果官僚规矩开始侵蚀自由和责任感之后,公司开始染上平庸的病毒这句话。公司的规矩制度和自由之间,它们该怎么平衡?


宋志平: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其实公司的活力,来源于一个自由民主的制度,让大家都能够畅所欲言,让大家热爱这个公司,让大家有积极性。同时公司的干部们要都充满责任感,包括一把手要以上率下,有这样的一个文化。但是如果一个公司它是官僚主义了,它带来的结果是这个单位一言堂,不允许别人说话,甚至有坏消息,大家也不敢说,也不敢报告给领导。在这样的一个公司里边,就会是一个言路封闭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一定会衰败。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有一些切实可行的那些规范和制度,关键是制度是个底线。我们在制度之上,还得提倡我们的员工能够自由、活泼地去思考,为公司献计献策,让每一个人都热爱公司,每一个人都像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来热爱公司。最终公司才能够前进。


主持人:感谢嘉宾的精彩分享,节目最后借用本书当中的一句话,爬上一座高山也许需要十天的时间,但是跌下来仅仅需要十秒钟,登顶固然成功,但是对于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如何安全的下山才更为重要!总裁读书会,分享大智慧。下期节目再见! 



猜你喜欢

读书会 | 什么是德国制造,什么是工匠精神,宋志平深度解读《隐形冠军》(视频+文字实录)

读书会 | 宋志平: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中国企业家》杂志专栏文章 | 宋志平:从管理到经营

《英才》杂志封面文章 | 宋志平:中国建材的华丽转型


10部大片全方位解析中国材料工业


点击图片查看工业大片解析领跑世界的力量,以及水泥是个好东西系列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