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200人火线增援,助力宁波六大核酸检测基地高速运转

此次镇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宁波市卫生健康委从各区县(市)抽调了近200位检验人员支援宁波六大核酸检测基地,以加强核酸检测力量。

每次大规模核酸检测报告及时出炉的背后,都有着这些检验人员同心协力、不舍昼夜的付出。



“战士”们的后勤保障一定要做好

从各区县(市)抽调的检验人员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核酸检测基地。


“我们这个实验室有2000多平方米,是市区最大的。最多的时候有300多位检验人员一起奋战。现在来自省内其他地市支援的检测人员已经撤走了,剩下的是220多位来自宁波各区县(市)支援的和本院的检测人员。”国科大华美医院医学实验部主任张顺介绍,这个实验室目前可达到日检测10万管标本的能力。最近实验室根据任务安排,已累计已完成近18万管、约94万人次的核酸检测任务,检测准确率100%。

准备进入实验室的“大白”们


宁波市第九医院的戎春荣是个95后,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她是第一次参与这样大规模核酸检测的任务。“来国科大华美医院支援一个多礼拜,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医院的后勤保障非常给力,不管我们多晚走出实验室,盒饭永远是热热的。”戎春荣说,有些同事生活用品带得不够,比如拖鞋、洗衣液,甚至指甲剪等,但无论多琐碎的要求,只要提出来,医院都会尽快解决


从实验室出口到休息室有一段几十米的路,为了防止刚走出实验室只穿着单层工作服的检测人员受凉,医院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一趟趟把长款保暖羽绒服从休息室搬到实验室出口,只为让所有检测人员一出实验室就能穿得暖暖的。



配合越来越默契,效率越来越高


来自余姚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吕银杰从12月7日起开始支援国科大华美医院实验室,今年年初他还曾支援过河北石家庄的核酸检测工作,在那里待了23天。因为有过石家庄的抗疫经历,他很快适应了近期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每次进实验室前我都不敢多喝水,早上也会适当少吃一点。”吕银杰说,上早班的时候每次要到下午2:30以后才能吃上午饭,但这个时候常常都已经饿过头,也不觉得饿了。


国科大华美医院医学实验部的黄左安也有着去北京支援抗疫的经历,他说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很年轻,平均年龄30出头。“有些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同事一下子接触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会不适应,有时候大家聊天的时候说着说着突然发现对面没声音了,原来是落泪了。”


黄左安说,虽然压力很大,但大家团结一致,相互鼓励,通过这些天的磨合,效率越来越高,每天完成检测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我们最近一个班次(6小时)就检测了1万管标本,很有成就感。”吕银杰说。



最希望检测结果全阴,疫情早日结束


12月7日起,北仑区人民医院第十六党支部书记、检验科副主任邵洲杰带着20人的北仑区核酸检测实验室支援队来到宁波市第一医院增援。


队员陈恒超的“北仑8分钟”速度被小伙伴们津津乐道。面对海量标本,陈恒超往生物安全柜前一坐,连续拧开一个个盖子,戳上枪头吸取每一个标本,接着盖回每一个盖子,然后再打掉每一个枪头。虽然操作过程不算很繁琐,但要保证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不出差错,防止交叉污染则需要高度的精神集中。全副武装的全套防护装备,不仅会给操作带来不便,更让人闷到全身湿透。在这样工作环境下,陈恒超完成一板(大约90个标本)的加样只需要8分钟的速度,助力实验室快速高效出具核酸检测报告。



在这20人的小队中,女同事占到了80%,家里的孩子普遍都还很小。邵洲杰说,工作再累再苦队员们都扛得住,这是责任和使命,就是大家都挺想孩子的。特别是女队员,和孩子视频时,往往忍不住落泪。


正如吕银杰所说,虽然遇到阳性结果的时候,大家都会为自己抓捕到了病毒而感到兴奋,但是全部阴性的结果更让大家感到开心。每个人都希望疫情早些过去,回家好好陪陪亲人


End



作 者:孙美星 王颖编 辑:曹  歆
责 编:孙美星来 源:宁波市健康传播中心



亲人陆续感染的年轻爸爸、不停道歉的确诊老人、胡子能编辫子的通宵王……镇海64份流调报告背后的故事让人泪目


宁波发放新冠肺炎中药“预防汤”47万余袋!中医药治疗率100%


更方便了!宁波市民核酸检测结果查询方法进一步优化

   请点击“在看” 

让更多人获得健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