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救护员的伙伴|假人安妮的故事

2017-12-10 南医红会 南医红会


几乎所有的初级救护员都是从“复苏安妮”开始学习他的急救技术。提到心肺复苏术,不少人马上会想起假人“安妮”。但是,为何这具假人不叫玛丽、爱丽斯或珍妮,偏偏要叫安妮?

 



先来看看传说中的安妮长什么样吧


接下来

正文来啦

塞纳河边的轶事

      这件事得回到法国巴黎说起,19世纪末的某日,塞纳河畔浮出一具投河自尽的少女尸体,对于这样的溺水事件,一名花季少女的生命就这样流逝了,总是让人们心痛不已的。


       好在,少女虽然脸部浮肿,但似乎面带笑容,让一件恐怖的命案,平增许多浪漫的想象空间。也让人们对于少女的死有了一点安慰。当时无名的尸体会被放在巴黎停尸房中,以便亲人朋友们认领。


       当时执勤的验尸官对这位年轻姑娘表示心痛和惋惜,但同时又被这个年轻姑娘脸上的表情吸引了。那是一张毫无痛苦痕迹的脸,相反,这姑娘脸上有一种神秘的似笑非笑的表情。验尸官特地把她的面部表情做了石膏模型保存了下来。

      不久,位于塞纳河左岸的mouleurs石膏模型工作坊开始出售这个面具石膏,并且受到巴黎艺术家们的追捧。这个姑娘的表情被视为创作灵感的来源。无论是作家、画家还是雕塑家,大家都试图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编织“溺水蒙娜丽莎”背后的故事。很快,这个无名的姑娘出现在了几乎所有巴黎画室的墙壁上。


      问题是,少女总要有个名字,否则故事便不够“写实”。也不知为何,“安妮”这个名字最后广为众人所接受,成为这出戏剧的女主角,并在人们的口中传播,最后竟然传遍整个欧洲!


心肺复苏术与急救假人的发明

      当时有位外科医师Peter Safar(彼得·沙发)的女儿,跑到海边戏水而不幸溺毙,在现场却没有人会急救,痛失爱女后,这位医生很难过,于是决心发明这项救人的技术。


      1958年,“急救之父”Peter Safar医师,在挪威发表了革命性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却苦于没有对象可供练习,因为活人的肺部充满了空气,和一般停止呼吸的人是不一样的。

现代心肺复苏术之父

这位就是彼得·沙发(Peter Safar)(1924年4月12日--2003年8月2日),捷克裔奥地利人,医生,被誉为“现代心肺复苏术之父”。


      随后他联系到挪威一个小有名气的玩具生产大亨Asmund Laerdal,邀请他制作一个CPR心肺复苏假人,用来模拟急救场景、培训急救技巧。恰巧Laerdal本人几年前曾经遭遇过自己的儿子差点淹死在河里。当时儿子看似已经冰冷的身体从河里被拉出来并且接受心肺复苏的场景历历在目。

      Laerdal很重视这个急救假人的制作,他很快完成了整个身体的制作,但却在头部的制作的时候犯了难。考虑到女性假人对参与CPR培训的学员可能更有亲和力,Laerdal想用女性的面容来作一个头部模型。但是怎样的一张面容既能代表“意识不清”需要救助的患者,又不会太狰狞,对培训产生负面的影响? Laerdal猛然回忆起他曾经在自己爷爷奶奶的房间里看到过的一个石膏像。


      没错,后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那个石膏像正是我们之前说的“溺水的蒙娜丽莎”。Laerdal灵机一动,想到了塞纳河畔的浪漫故事,安妮于是成为假人的“代名词”,迄今被叫了近半个多世纪。


安妮的“进化”

      最早的安妮,只有半身而已,因为CPR只需要上半身;但是,随着医学进步,临床医学也需要模拟腹腔、四肢相关的急重症,来训练学员,于是,全身、一比一的安妮跟着问世。

      后来Asmund Laerdal和儿子一起专注于医学假人模型的制作,成立公司经营至今。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现在Laerdal的业务已发展至全世界,在超过20个国家设有销售公司,当中包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是全球最大的急救设备及医学模型生产商。


      “溺水的蒙娜丽莎”并不是真的叫安妮,关于她的真实身份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并且对于她当时是否是真的溺水身亡也有质疑的声音。部分法医鉴定学专家认为,一般溺水身亡的人都不会看起来如此的健康、祥和。


      不过不管真相如何,感谢这个“塞纳河畔的蒙娜丽莎”为复苏安妮的制作带来了灵感。让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拥有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图文|网络来源

编辑|袁恩雨 季鑫旭

审核|朱天欣  倪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