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区域不平衡才是基础教育短板

言咏 经济观察网 2018-08-23

导读:优质教育资源在各区域之间的分布极不均衡,教育强区和弱区之间的差距太大,这是北京基础教育的短板。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作者 |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 言咏



又到四五月之交“幼升小”信息采集季,每年这个时候,家长们都敏锐地关注着政策。尤其是北京,这两年学区房价格一直“高歌猛进”倒逼教委在入学政策上做出了相应调整,每年都有些“新意思”。今年也如此,四月下旬市教委发布《关于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之后,各区相继跟进,一时之间“多校划片”、“租房入学”成为话题。


我倒是更关注文件中关于“市级统筹”的表述。去年这个时候,“市级统筹”首次被写进市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提出“两三年内城六区新增一批优质学校;支持城六区帮助远郊区一批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在城近郊区、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密集地区新建一批优质学校”。这意味着北京将从市级层面统筹促进区域间教育资源布局均衡。在今年的政策中,相关表述则是“在保持2017年入学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加大市级统筹力度,巩固成果、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推进改革。”


优质教育资源在各区域之间的分布极不均衡,教育强区和弱区之间的差距太大,这是北京基础教育的短板。一个数据是,北京超过七成的市、区重点小学,分布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四区。究其历史原因,一方面是城市扩张的速度赶不上教育资源发展的速度,十多年前北五环外还是人口稀少的郊区,如今已是人口稠密的“城区”了。


另一方面,也与早年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策略有关,导致中心城区资源过于集中。如今,北京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已成共识,疏解中心城区功能与人口也是政策之重,但如何让新城具有吸引力?如何吸引人口?这就需要促进公共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向相对均衡发展,因为基础教育具有较强的行政垄断性,受制于区域壁垒,市级统筹尤为重要。


近年来,北京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举措,比如,在教育资源供给上实施集团化办学,在中考政策上通过市级统筹加大弱区生源考入强区优质高中的机会,但是,这些举措的力度还不够。目前北京还是各区内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的举措更多,像“共享教师制度”只是打破校际壁垒在区域内流动;通过直升的方式对强校弱校进行洗牌重新搭配,也是区域之内的均衡举措;中考招生层面涉及人数更多的“名额分配”,也是优质高中面向本区一般初中的招生倾斜。这些举措相比于前者,更容易实施和操作。


是的,没有绝对均衡,但很多人认为即便是相对均衡也很难实现,因为优秀的学校是有历史积淀的,就算在政策倾斜下空降师资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成就名校。这话没错。但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问题或许可换成,如何让优秀的资源在现在的教育弱区生根发芽,假以时日它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一所好的学校需要聚集好的老师和好的生源,对于教育弱区来说,留住好生源非常关键,这就需要让重视教育的家庭对未来有好的预期。如今的现实是,这样的家庭大部分在幼升小阶段都换房进城了。


因此,即便很难,即便需要更长远的时间,补足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未雨绸缪的家长都是从政策中嗅出导向,从而引导他们的预期,左右他们的选择。好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好生源相结合,才有可能真正改写一个区域的整体教育版图。希望教育弱区能在政策带动下形成良性循环,只有这样,北京未来才有可能朝向更健康的“多中心”发展。


(本内容系经济观察报独家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关键词,洞察近期深度热文


 养老金|抢人大战|企业减税

海南楼市|雄安龙头房企|上海“日光盘”  

战地记者|网红咖啡|北京划片入学

港股改革|台湾经济|钢铁预警|港股独角兽

关注经济观察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