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34(美术馆及当代艺术)

美术馆头条 美术馆头条 2023-06-22

中博热搜榜今日发布最新一期十大热搜展览推介(美术馆及当代艺术)Vol.34”,本期推介展览为2023年1月至2月期间,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十个艺术展览。


  •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汉口馆)/合美术馆

(2022年12月28日-2023年05月31日)

2022年12月28日上午,伴随着武汉美术馆(琴台馆)的开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武汉美术馆、合美术馆协办的2022武汉双年展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隆重启幕。
双年展是国际通行的大型艺术展览形式,具有国际性、开放性、时代性、创新性、持续性等特点,多以城市为主体举办,旨在反映当代艺术的前沿探索与发展趋势,体现举办城市的文化精神和时代新貌。世界各地涌现的大量双年展,以地域上的广布性体现出当代艺术的全球性,为艺术界和举办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2武汉双年展海报

2022武汉双年展以学术标准和时代站位,邀约285位中外艺术家及团队的446件(组)优秀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科技艺术以及艺术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是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创新探索意义的视觉艺术成果一次立体性的梳理、创作与展示,体现艺术创造上“各美其美”的多彩景观,彰显艺术交流和审美上“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展现中国艺术和全球艺术的交融共通,使“艺以通衢” 这个主题成为学术内涵深厚、形式结构新颖、艺术感受度高的视觉大观

作为开馆首展,“文化样态”、“城市形态”、“创新动态”三个专题将在此展出。其中“文化样态”聚焦武汉文化发展脉络,展现武汉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记,运用对比性、交融性、汇聚性、综合性的呈现,有机表现不同文化阶段语境中的多样艺术形态;“城市形态”从城市行为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创新研究,强调运用包括视觉艺术在内的多维艺术呈现方式来透视城市与人的现时状态;“创新动态”特别强调互动性、体验性,运用数据处理、人工智能以及热成像、激光雷达等新技术,表现科技与审美结合的创新成果,让观众获得强烈参与感。

2022武汉双年展将串联多个艺术空间的平行展,开展学术论坛、美育志愿行动、艺术之旅等多场文化艺术活动,让展览“走出”场馆、走入城市生活,为公众带来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视觉艺术体验,打造“没有围墙的艺术之”。


  • chi K11美术馆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05月07日)
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5月7日,国际知名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与宝可梦(Pokémon)在中国的首次联名艺术项目巡展——《Artifacts of Indigo Plateau 石英高原的遗迹》于上海K11展出。

作为第一位获得宝可梦素材库支持的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以独特的“虚构考古学”概念和时间侵蚀后的设计,将其和宝可梦共创的动画《时间涟漪(A Ripple in Time)》中的故事呈现至现实世界,呈现了艺术家与宝可梦合作的系列创作,囊括动画、绘画、雕塑、装置等形式在内的五十余件作品,以丹尼尔·阿尔轩创作中发现结晶化宝可梦雕塑的洞穴遗址为原型,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观察这些存在于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场景和空间,观者得以在“未来”发掘出的现代物品和文化符号中一探“石英高原的遗迹”,同时在艺术与流行文化的对话与碰撞中,思考与探讨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

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的创作长期以来都围绕着 “虚构考古学”的概念展开,通过浪漫主义和波普艺术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不同文化符号永恒静止的艺术美感。同时,丹尼尔·阿尔轩也在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材料来寻找载体,进而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景象,从被侵蚀的墙壁、无处可去的楼梯,到自然凌驾于人工结构之上的景观,艺术家一丝不苟地揭示了看似迷惑和混淆期望的空间和时刻,并在他的作品中解答。在其成长过程中,宝可梦也为艺术家和大众创造出一个跨越世代的奇妙世界,此次丹尼尔·阿尔轩在与宝可梦的联名合作中,艺术家通过独特的创作,邀请观众踏上一场特别的旅行。
展览将分为“时间的涟漪”、“未来遗迹”、“出发吧训练家们”、“宝可梦未来的当下”四个篇章展开,观众将得以化身探险家,在时间的错位感中,一探宝可梦在亿万年后的遥远未来,成为化石文物后被观探的可能性。

  • 北京经开区亦城财富中心

(2023年01月18日-02月17日)

2023年1月18日,“大都东南”艺术科技展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

“大都东南”艺术科技展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30年艺术科技展”为主题,分为“水墨造象、东南盛景、时空画卷、未来纪元”四大版块,共80位艺术家、90余件原创艺术科技作品,涉及人工智能、算法动画、机械装置、脑电波艺术、数据可视化、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

北京经开区文化宣传部部长、文联主席赵雅娟在展览开幕致辞中说:“这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史以来展览规模最大、展出作品最多、展品种类最为丰富的文化艺术类展览。”

在现场的众多展品中,元宇宙概念巨幅长卷《大都东南》全球首次亮相,这幅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十年建设发展历程为蓝本创作的巨幅画卷,由董亚楠以及其他十余位数字艺术家历时八个月共同创作完成。
一幅长卷,以15米巨屏同时呈现出数字交互绘画和纸本画卷两种介质,结合中国画散点透视方法和数字动画跨越时空展现“亦庄新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被誉为“亦庄版的新《清明上河图》”。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亦庄的元宇宙。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令人惊叹,更让观众不禁为亦庄30年间的飞跃变化鼓掌点赞。
北京经开区为北京高精尖产业主阵地,整个城区已实现无人驾驶等未来城市的场景,为当地民众和关注数字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提供全方位便利。如何在这样一个底层基建已经突破了传统城市概念的地方体现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状态,是策展人王泊乔在策划展览时主要思考的问题。

展览选择的很多互动作品呈现鼓励观众化身艺术家的趋势。使用数字工具、脑电波装置和传感器在艺术家构建的平台上进行自由创作,从而模糊了观众和艺术家的身份概念,而观众的一举一动也被实时捕捉转化为不断更新迭代的数字艺术作品,展现出一幅令人振奋的艺术与科技共生图景。


  • 宝龙美术馆
(2023年01月01日-03月31日)

上海宝龙美术馆携手上海博盟文化将于2023年1月1日举办“Willy Ronis Par Willy Ronis——永恒的巴黎”——维利·罗尼经典摄影作品(上海站)展览。感谢博盟文化和法国历史古迹和影像多媒体档案馆(MPP)和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大皇宫影像中心(L'Agence Photo RMN-GP)共同支持,展览选择的作品是法国伟大的人文摄影大师维利·罗尼亲自制作的摄影艺术巅峰创作时期六册同一系列摄影集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其中重点作品还附有维利·罗尼自己的注释。

在法国经济困难的战后初期,维利·罗尼的黑白摄影捕捉了大量巴黎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瞬间,充满幽默和风趣的同时也定格了城市改变和社会变迁的踪迹。展览将通过对维利·罗尼在70余年创作生涯中拍摄的日常轶事的欣赏,发起一场对日常和周遭事物保有简单快乐和纯粹同理心的运动。在“功能性过剩,生态性不足”的后疫情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重拾对生活本身的仁慈与信念。维利·罗尼的人文主义摄影作品即是搭建社会脉络、连接情景关系的绝佳见证。

维利·罗尼以诗意的镜头语言在表现巴黎浪漫化的怀旧美学的同时,将瞬间的真实凝结于永恒,拓印成为保留历史痕迹的文献材料。展览借鉴了对维利·罗尼的复调艺术创作结构有极大启发意义的赋格曲作为场域线索,将主体意识和形式组织勾勒成叠加状态。通过人文主义摄影的叙事过程,将展览划分为轶事、戏仿、柔情、幻想四个板块,将历史记录和瞬间体验视为一个永恒的、共同的过程,让相遇和交流在时空中产生交织共振的作用。

宝龙美术馆和博盟文化将维利·罗尼摄影展首次引入上海,既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到20世纪法国巴黎人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可和上海上世纪的生活做对比,也可以让摄影爱好者了解学习大师的摄影技巧。部分重点作品的展签上完整翻译了维利罗尼本身对拍摄作品的注解包括缘由、感想以及使用的技巧。



  • UCCA Lab北京艺术空间

(2022年12月25日-2023年03月24日)

2022年12月25日至2023年3月24日,UCCA Lab携手COEXIST共凝文化于UCCA Lab北京艺术空间呈现汉斯·鲁埃迪·吉格尔与空山基中国首次双人展“吉格尔与空山基:明日迫近”。展出两位艺术家自1960年代至今创作的45件(组)作品,以对照并置的展陈形式展出各自的代表作品,对两位艺术家的共同点与反差之处展开探讨,为观众带来对明日世界的多维度想象。

吉格尔与空山基的双人展览曾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先后在日本东京和大阪展出,“明日迫近”作为两位艺术家中国首次双人展,在展览叙事、作品呈现、空间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策划,对吉格尔与空山基的创作脉络和内在联系亦进行了重新梳理:吉格尔与空山基皆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经历了以计算机、原子能的出现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世界大战与人口膨胀造成的人类生存危机,这些社会与文化变迁对他们的创作主题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次展出的作品揭示了两位艺术家独特的科幻美学背后所蕴含的丰富视觉语言:吉格尔从埃及神话符号、赛博朋克科幻和超现实主义艺术中汲取灵感,将跨越时空的美学元素组合并置;空山基则挪用并重塑了偶像图像与西方古典绘画母题。展览以三个章节层层递进展开,观众可以在每一章中对照观看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第一章“超现实探索,恐惧与奇幻”中,观众通过回顾艺术家所处时代,探究他们自创作之初的灵感与动机。吉格尔受古埃及文化艺术与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创作了诸如《小型女性头像》《生育机器》等神秘怪诞、与潜意识探索相关的作品;空山基则从诸如《星球大战》系列、《大都会》等科幻电影汲取灵感,挪用流行文化符号,创作出夺目的“机械姬”系列作品,本章节展出了其以玛丽莲·梦露为原型塑造的“金属梦露”的女性机器人绘画作品《无题》,以及首本“机械姬”系列画集(1983年出版)的封面绘画作品《无题》等。

  • 上海当代艺术馆

(2022年12月23日开幕)

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第一家非盈利的民营当代艺术馆。由上海当代艺术馆发起创办的“动漫美学双年展”始于2007年,旨在透过合作和交流展示当代艺术在动画及漫画影响下的独特美学和文化特质。2022年12月23日,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第八届动漫美学双年展将携手米菲(Miffy,Mercis BV)隆重开幕,这将是米菲首次与中国艺术馆合作的展览,同时也是米菲首次与中国艺术家进行大规模的跨界艺术创作。米菲是荷兰艺术家迪克·布鲁纳(Dick Bruna)于1955年创造的卡通人物形象,并于此后风靡全球,以其简单可爱的形象为人所熟知。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邀请了2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与米菲一起完成一场全新的跨界合作,展览将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涂鸦、交互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这不仅是对米菲形象的一次多元重构,也是米菲在中国的一次跨文化交互。

MoCA2022动漫美学双年展将米菲在历史的维度展开,并在“历史的米菲”与“梦中的米菲”的交替空间中探讨米菲形象的实与虚。自米菲诞生以来,米菲形象在迪克·布鲁纳的笔下有过多种变化,又经过多位艺术家的再创作拥有了丰富的形态。作为一个卡通形象,米菲的存在依赖于艺术家的多重创造与探索。在MoCA现场,观众将被带入米菲的另一个平行宇宙,从遥远商周时代的“米菲私家史”,穿梭到西方巴洛克时期,再对米菲进行当代设想,创造性地结合东、西语境对话方式,融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瓷器、中国传统工笔画,等等,更有新生代艺术家们利用多重媒体技术和AR体验项目为米菲创建新的3D空间。在MoCA团队的努力下,米菲将成为一个穿越于不同时空与物质、历史与人文、虚拟与现实的新形象,而在这里,观众也将见证一个不一样的米菲。


  • 成都凤凰数字艺术中心

(2023年02月21日-10月20日)

在超1000平数字艺术空间里,大量运用了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即时交互等新一代数字科技技术,打造了一个流光溢彩的山水盛境,满足广大观众对青绿幻境的满满期待。同时基于对空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展览以山水意趣的空间形象,带给大家行、游、望、居的观展雅趣,穿过一段如梦似幻的“时空隧道”,一同走进青绿山水的奇妙世界。

展览中,《千里江山图》将以动态数字长卷呈现,交替展现破晓、白昼、雨后、黄昏、月夜5种山水梦幻场景,带观众步入流光溢彩的书画幻境,感受科技+文化的独特魅力。置身山水笼罩的数字艺术空间,通过画作、造景、音乐、香气氛围塑造,构筑视、触、听、闻四感相通的立体空间。亦为热爱艺术的朋友留出互动空间,在此泼墨千里、手绘江山,与青绿山水来一次“古今对话”。

卸下数字科技赋能的华丽外衣,千年传统文化仍然熠熠生辉。北宋画家王希孟笔下的《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描绘了祖国无尽的锦绣山河,是青绿山水画中的巨幅杰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展览现场将展出故宫博物院出品长卷,1:1比例高清复刻版《千里江山图》,带观众近距离欣赏天才少年的笔底春风,还能了解历代青绿山水画作的发展历程,感受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笔墨精妙。


  •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2023年01月12日-02月28日)

2023年1月12日起,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目光再次聚焦于由“海派”引发的上海近现代美术史的百余年演变,在49米层全新推出“艺术百年·光风霁月——上海近现代美术作品展”,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上海美术家如何紧随时代发展,在创作思想、审美观念、表现技巧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和艺术创作成就。希望此展亦能够在艺术普及教育上成为了解上海美术发展史、解读经典美术作品的美学大课堂。

展览以时间线索展开,通过“海上画派引领一代风尚”(19世纪末至1949年)、“新中国美术在时代发展中更新”(1949至1977年)、“改革开放催生艺术创新精神”(1978至2021年)三个板块,以及三个专题陈列来阐述海派的缘起、形成与艺术影响。

本次展出作品200余件,从各板块的展品比重来看,“海上画派引领一代风尚”板块的展品约占展出作品总量的1/5。该板块简要回顾了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江浙皖一带书画家纷纷来到上海鬻画谋生,“海上画派”就此形成的历史。包括如“四任”、吴昌硕、蒲华、虚谷、谢之光等的作品在这一篇章都有呈现。

展览的第二部分“新中国美术在时代发展中更新”和第三部分“改革开放催生艺术创新精神”,作为此次展览的“重头戏”,首次将展示的美术史年代下限延伸至21世纪10年代,增加了改革开放以来重要历史阶段的内容,两部分展品量约占作品总量的4/5。在“新中国美术在时代发展中更新”(1949至1977年)部分,展览向观众系统展示了传统绘画的新生,现代人物画、城市山水画、农村风景画、主题性创作,以及作为对“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积极响应,上海美术家创作的既充满城市生活的烟火气,又有着高雅脱俗的艺术审美情趣的作品,成为那个时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改革开放催生艺术创新精神”(1978至2021年)部分,观众将领略到这一时期上海美术家的求新求异,突出个性。如充满着上海艺术创作空前活跃的探索气氛的“十二人画展”、“海平线”绘画联展,以及浦东开发开放推动的上海城市建设新一轮发展,所带动的表现上海面貌大变样的美术创作热潮等,都在这一板块得到了充分展示。



  • 湖南美术馆

(2023年01月10日-04月10日)

“客中月光照家山”,句出齐白石的一方印章,倾注了老人对家乡的无限感怀与思念之情。2023年1月10日,在癸卯新春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支持,湖南美术馆、北京画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协办的大型展览“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在湖南美术馆与观众见面。

展览聚集了140余件原作精品,涵盖绘画、书法、篆刻、文献等诸多品类。通过“中国长沙湘潭人”“桃花潭水深如许”“万里乡山有路通”“各有本心忘不得”四个板块,讲述了齐白石与家乡湖南的鱼水之情。这是北京画院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组织展品离京展出,就是为了让家乡人民可以欣赏到更丰富的白石之作。除了精彩的作品,展览首次推出齐白石数字艺术沉浸体验,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使观众如入画境。每一位观众都将拥有一对白石之眼,感受齐白石视角下的家山与远游、草木与鸣虫,感受他在画室中的思虑与琢磨,点染与挥毫。
《墨梅》 齐白石 116x42.5cm 纸本墨笔 1917年

此次展出的《墨梅图》正是齐白石与陈师曾二人情谊的重现。1917年,齐白石二上北京,结识了一生中重要的几位朋友,同时也逐渐融入了北京的文化圈,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陈师曾。陈师曾在《墨梅图》题诗:

“齐翁嗜画与诗同,信笔谁知造化功。
别有酸寒殊可味,不因蟠屈始为工。
心逃尘境如方外,袖裹清香在客中。

酒后尝为尽情语, 何须趋步尹和翁。”

规劝齐白石不要追随他人脚步,适时勇于变法,开创个人风格。齐白石听后,“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除却精彩的艺术作品,此次另一个看点就是首次呈现的齐白石艺术数字沉浸展。展览运用全新的技术手段与场景复原,通过“万竹山居”“五出五归”“一花一世界”“白石画屋”和“白石花园”五篇剧情,打造出一场时光的回溯,带观众走一程齐白石走过的人生之路。届时,每位观众都将变身成为齐白石,感受到白石之眼下所观察到的生命万象,因此也就更能体会这些作品生成的创作环境与故事背景。

在这里,你将走进白石老人笔下的《万竹山居》,看星斗塘波光点点,鱼虾游弋,看紫云山竹林满坡,雏鸡嬉戏。这是家山在画家心中的映射,更是齐白石梦中的理想家园。在这里,你将立于“五出五归”的巨大画卷前,看齐白石远游的路,入目的景,鉴赏过的古人书画,感受师前人与师造化所带来的的视觉洗礼。在这里,你将看到四季之间的花木生长,听枝头篱下的鸟啼虫鸣。这些鲜活的、温热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齐白石内心所热爱的,因此泼墨为画,落笔为诗,不断描绘与吟咏。在这里,你将步入齐白石的画室,在画案上挥毫书写,留下自己的作品。更能通过AR数字技术,看到画中之物拥有了生命的律动。紫藤低垂,蜜蜂飞舞,坐在白石花园展卷赏画,感受中国古人的清雅之乐。


  • 北京时代美术馆

(2022年12月20日-2023年02月27日)
2022年12月20日,《声·生》当代艺术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正式开展。展览由“声啟”、“声韵”、“声振”三个主题单元组成,邀请11位当代艺术家,通过14组艺术作品阐释声音如何承载文化,及无形的波长中所蕴藏的、超越生命本身的希望与意义。通过声音艺术、机械互动装置、光影互动体验、沉浸式视听空间、实验音乐与影像等多种前沿艺术形式,引领公众聆听“心灵之音”与“希望之声”,展开一场关于“生命”的流动与变奏。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2月27日。
第一单元“声啟”通过外部视角,以开啟万物生命的本体之声与内驱之声作为《声·生》的序曲。“声啟”向观众解释声音如何产生,以及万物如何借由原初的“物性”传递专属生命的“内驱”之力。声是自然万物的本源,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基础。“音动乎心,鱼翔于鼓”,艺术家汤杰作品《石语》,通过自然之“石”与人造之“鼓”的碰撞,敲响文明起源的共生篇章,由此唤醒观众对自然万物孕育人类文明的记忆。艺术家侯再伦的作品《过去、现在、未来》,用如同诺亚方舟的桃树、地上的灰烬、灰烬中生长的种子,对生命生存空间进行探讨,阐述了在一个无法预知与判断、充满矛盾的世界,一切又将如何在不定之中继续前行的状态。声音艺术家、音乐人李星宇用他的作品《声音盒子》邀请观众在窗前驻足,倾听他收集的自然之声、城市之音,以此重新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第二单元“声韵”从内部视角出发,探索文明在延续的过程中,如何启迪希望并传递生命的能量。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兼艺术家赵燕、视觉艺术家刘皓帆与声音艺术家小河共同创作的作品《声·万物》,采集源自黔东南的风物吟唱,将包括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歌谣、芦笙和牛腿琴的鸣奏置于源于自然的风声、沙声、水声之中,与AI视觉艺术相结合,以“看得见的声音”来展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多彩生命样貌。“鬼才”艺术家宋三土,展出《创世,大地与圆》、《花与刺》、《宇宙山》、《流浪的花朵》等多件作品,其中《花与刺》由蛋清涂抹的侗布、贵州乡野间的刺梨花与发出清脆响声的童趣泥哨等组成,其柔软、蜷缩、紧紧抱团的样子,表达出贵州当地劳动妇女团结、乐观及向上的精神情感及对生命力量的渴望。艺术家张振作品《种水计划》,以代表着贵州地貌的丹霞石作为空间的分布,通过数字交互手段及水的再视化呈现,营造了贵州在地空间与人之间通过“水源”的紧密联系,希望引发公众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科技、社会的思考。

第三单元“声振”主题将内外视角进行有机结合,回荡出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命强音。本单元以生命为核心,探讨人类文明与信仰的传承中,声音如何跨越个体生命的长度,共振出当代与传统的联接。纸做的艺术家陈粉丸带来全新作品《剪纸宇宙》,将过去十年中创作过的剪纸纹样以“树”的方式“生长、联接”在一起。跳跃的颜色、镂空的剪纸与无限的镜像,带来诗意和美的享受。艺术家郑靖的《时空回响-黔中》,结合贵州当地采集的方言童谣、坊间叫卖声与现代城市等不同声音,以儿时的镜面反光游戏,将时间与空间、历史与当下置于同一维度的声景之中,碰撞出生活与文明的共振,唤起刹那即永恒的乡愁。艺术家夏炎的绘画装置《索引》,借由20世纪80年的图书馆索引柜,希望通过“索引”的方法,建构一套能检索问题的逻辑系统,将我们当下每一刻的发生进行归纳与存储,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紧密相连。


上期榜单回顾:
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31(美术馆及当代艺术)

相关阅读:

20项指数全面采集!中博热搜榜评价体系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