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的中国科技评价制度改革 | NSR专栏
7月5日,科技部举行《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新闻通气会。图片来源:www.scio.gov.cn
撰文 | 程津培 李晓轩 徐芳
● ●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科技影响力快速提升,举世瞩目。例如,近年来中国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2007-17年的十年间SCI 论文累计发表数量及引文量均已居世界第二,等等。但是人们也看到,中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以数论文、专利及人才“帽子”等为标志的量化评价的制约,这种过度量化的评价导向已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生态。由此,中国科技评价处在迫切需要转变发展道路的关键时刻,即抑制过度量化评价倾向、发展更加关注科技质量的评价制度和方法,以保证能够有更多原创性科学与技术的突破性成果产出,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事实上,改革科技评价业已成为中国科技界、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共识。我们前不久完成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98.2%学者认为改革评价体系“有必要”和“非常必要和紧迫”。
同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科技评价改革的探索已在中国陆续开展起来。一批处于优势地位的科研机构或高校是科技评价改革探索的核心力量。如,中科院于2012年即提出“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研究所评价体系并通过引入国际专家开展评估工作,北大、清华、上交大和南京大学等高校针对整个创新链中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科技活动,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分类评价尝试。这些探索发挥了重要的排头兵作用。同时,中央政府部门最近也颁布了一些新政策来规范各种评价活动。目前,改革的两个主要动力源——政府和科学共同体有必要加强合作互动,以寻找最有效和可操作的方式,使这项改革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比如,可采取如下调控措施推动评价改革:(i) 大幅度减少政府直接操作的与财政资源配置相挂钩的各种评价活动,(ii) 弱化以至逐步取消政府机构设立的人才头衔及相关计划,让用人单位根据需求自主决定用人政策,规范人才市场,(iii) 减少政府设立的科技奖项等。
中国需要探索建立与国家和科技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科技评价体系,并在国际科技评价制度的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从国际上看,科技评价也是很多国家多年来面临的巨大挑战。过于注重论文数量、期刊的影响因子等量化指标而非科学研究本身,这一趋势已成为国际上的普遍问题。各国政府也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意识到其对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负面影响,但均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中国完全有可能在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上先行一步,找到一条在评价导向上既注重科学质量与卓越又注重国家经济社会影响的新型道路,为促进全球科学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中国力量。中国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自2003年以来,我们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对问题的根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有了丰富的理解,二是中国科技界已经就解决该问题形成高度共识,三是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了改革评价制度的良好的政治基础。最近在两院院士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郑重发出了改革科技评价的号召。当然,我们需要充分理解科技评价改革是一件极具挑战的大事,不能孤军奋战。中国需要和全球科学界同仁一道建立起全球化的科技评价治理体系,相互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挑战。
中国,作为科技评价改革不可或缺的先行者,在重振良好学术生态的道路上正在稳步前进。
程津培为清华大学基础分子科学中心主任,李晓轩为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徐芳为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
英文原文2018年7月31日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原标题为“Science-evaluation reform on the road in China”。NSR是科学出版社旗下期刊,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知识分子》获NSR和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刊发该文中文翻译。
NSR专栏往期文章精选:
“隐形斗篷” “地毯斗篷”:挑战光学定律的超构材料
专访童文:5G将成为物理世界的神经连接网
制版编辑 | 皮皮鱼
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知识分子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