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争议:新冠病毒能否通过气溶胶传播?

汤佩兰 知识分子 2020-02-12
pixabay.com

撰文 | 汤佩兰责编 | 陈晓雪
●     ●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否有气溶胶传播?近日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一问题,专家们说法不一。
2月9日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19场新闻发布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顺清介绍,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1] 在当天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气溶胶传播和粪口传播的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多数病例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史 [2]
而在前一天,即2月8日下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转述卫生防疫专家看法: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主要途径。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3]
2020年1月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明确指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01

新冠肺炎气溶胶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2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通报一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称其住在确诊病例楼上,同时 “无本市外出史,未接触过发热病人,未到过农贸市场,无野生动物接触史” [4],由此引发网友对新冠肺炎能否通过气溶胶传播的讨论。
气溶胶(Aerosol),又称气溶胶、烟雾质,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颗粒物质则被称作悬浮粒子,其粒径大小多在0.01-10微米之间,根据其生成原因可分为自然形成及人为形成两种。常见自然形成的气溶胶包括雾、霭、火山灰、灰尘等;人为形成的气溶胶常见成分有硫酸盐、黑碳、烟等 [5]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 在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冯录召解释道,“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也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例如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时。” 他还提到,多数病例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史。
确实,2月3日达拉特旗通报回应表示,经疾控部门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新增确诊病例与首例确诊病例一家有接触史 [6]。也就是说,这一案例并非是气溶胶传播的例证。
而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于病毒传播途径的描述,除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外,新补充了“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在8日发布的《试行第五版 修订版》中,该表述并无变化 [7]
虽然这一表述提示气溶胶传播途径尚待明确,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2月5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称,该条意在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在进行如气管插管等操作时注意采取空气隔离措施,如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提醒实验室检测及研究人员在进行样本操作时应该更加注意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和自身防护 [8]
那么,在病房或对病人进行插管操作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算是气溶胶传播吗?
一名感染科主任医师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表示,传播途径到底有没有气溶胶传播,还要进一步研究明确,目前已明确的传播途径,我们给它切断,阻止疾病传播,目前不要纠结临床操作的时候它可不可以形成气溶胶,因为都有防护措施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院、国际气溶胶学会秘书长曹军骥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时也表示,毒气气溶胶的传播主要在封闭空间和半封闭空间,而在大街等开放空间一般没问题,原因在于毒气气溶胶在空气中会“失活”和容易稀释,毒气浓度降到安全限度以内 [9]
02

气溶胶传播与风向、病原的特点等条件有关


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邓巍巍在涉及气溶胶时空传播途径的撰文中提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发生的马流感传播事件。没有马与马的近距离直接接触,但仍发现很多马被感染,该案例提示感染区域与风向也密切相关 [10]
2019年12月26日,甘肃省卫健委发布通报发生的一起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也与气溶胶在风向作用下传播有关。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士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含菌发酵液的废气排放形成含菌气溶胶,经风向传播,人体吸入或粘膜接触产生抗体阳性,兰州兽研所出现累计181例布鲁士菌抗体阳性的学生和职工 [11]
对于风向传播的情况,上文提到的感染科主任医师分析,要使气溶胶影响到周围空气,使人通过呼吸就可以感染的情况,是与气溶胶中病毒的量以及病毒的生存能力,气溶胶的范围,沉降程度等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流行病学专家宁毅也撰文提到 [14],长距离的空气传播(气溶胶)要具备的条件基础包括:临近有数百例发病者的聚集,呈聚集性污染传播;风向、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利于这样的传播。
2月9日,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专家组组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周新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说, “不能脱离具体环境和禀赋浓度来谈病毒传播和致病的问题”。他表示,气溶胶的有效传播对浓度和环境的要求十分 “苛刻”,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对这种传播方式有任何恐慌 [12]
同为冠状病毒的SARS病毒是否存在气溶胶传播自然也得了关注。
2003年,香港淘大花园SARS暴发导致321人感染和42人死亡。《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针对此案例的研究显示了SARS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扩散使得很多家庭感染 [13]
另外,2003年《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对某综合性医院3~4月收治和医院感染的SARS案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后发现,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但同时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 [14]
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 Chad Roy 和 Donald Milton 在2004年的一篇文章提议 [15],在对SARS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行评估时,根据病原通过气溶胶传播并导致疾病的能力进行分类可能更为实用。他们将气溶胶传播分为了三类:一类是以结核菌为代表的,仅依靠空气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专一性传播(obligate),一类是病原的自然感染有多重途径,但以气溶胶传播为主的偏好型传播(preferential),还有一类是病原在特殊条件下、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机会型传播(opportunistic)。该文章指出,对于淘大花园案例的当前分析显示,SARS至少存在机会型的空气传播。
美国疾控中心(CDC)认为,这一概念框架可以解释为何主要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病原,也偶尔存在空气传播的情况 [16]
对于未知或可能的传播途径的担忧,尤其是在发生了严重的疾病却没有很好的治疗策略时,往往会导致极端的预防策略。因此,美国CDC指出,推荐的预防措施可以随着流行病学定义的变化和有争议的问题的解决而更新。
03

如何预防是关键


上文提到的感染病主治医师表示,“目前感染的途径来讲,还是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要把这两点切断掉了,我们先把病毒防控了,至于很多细节的问题可能都是后面的,有一些实验跟进才能够解释。”
2月8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官方微博表示 [17],“最佳证据表明,病毒经飞沫传播。而飞沫较重,难以在空气中漂浮。但此飞沫是一种新病毒,我们将继续监控让任何可能的传播方式。”
虽然很多专家表示,气溶胶传播需要考虑特殊条件,是否为密闭空间、气溶胶中病毒的含量等,但公众依然很关注空气中是否含有冠状病毒,能否开窗通风等问题。
在9日的会议上,冯录召介绍,新冠病毒通过咳嗽、打喷嚏、讲话等途径,传播距离短,一般是一到两米,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因此在正常的通风条件下,空气中不会含有新型冠状病毒。他建议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这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
他同时强调,咳嗽、打喷嚏时候用手绢或纸巾、手肘遮住口鼻,防止飞沫喷溅更远的距离,另外与他人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从这个角度讲,一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防护措施采用正确的佩戴口罩,足以保护公众不被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健康报》采访时表示 [18],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密闭环境中佩戴口罩,勤洗手,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李太生在采访中表示,普通民众不必过于担心,主要注意飞沫和接触传播,所以去公众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一定要记得佩戴口罩、勤洗手。
1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布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强调,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 [19]
而对于医务人员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建议写道:(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20] 参考资料:

[1]https://m.weibo.cn/2803301701/4470165922530376

[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879587

[3]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354469704163983618?_wb_client_=1&_wb_client_=1

[4]http://wjw.nmg.gov.cn/doc/2020/02/02/286100.shtml

[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0%94%E6%BA%B6%E8%83%B6#%E6%B0%94%E6%BA%B6%E8%83%B6%E7%9A%84%E7%A7%8D%E7%B1%BB

[6]http://www.dlt.gov.cn/dltzc2015b_80397/xwzx/jrdlt_80488/202002/t20200203_2580890.html

[7]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2/d4b895337e19445f8d728fcaf1e3e13a.shtml

[8]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5426.shtm

[9]https://mp.weixin.qq.com/s/NXZvl93u61K3ID15RH7JMA

[10]https://mp.weixin.qq.com/s/AkfsH3N8S5KG8i8d8D1-Fg

[11]http://wsjk.gansu.gov.cn/single/10910/80993.html

[12]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08896

[13]Yu, ITS, Li, Y, Wong, TW, Tam, W, Chan, AT, & Lee, JHW等. (2004). Evidence of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0(17), 1731-9.

[14]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acab0435fb957cd5318947a18e7f9386.html

[15]Roy, C. J. , & Milton, D. K. . (2004).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communicable infection — the elusive pathwa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0(17), 1710-1712.

[16]https://www.cdc.gov/infectioncontrol/guidelines/isolation/scientific-review.html

[17]https://m.weibo.cn/5078700027/4469647938184097

[18]https://mp.weixin.qq.com/s/jYK50ePb8hymGBoNb9CGgQ

[19]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31/content_5473401.htm

[20]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1/b91fdab7c304431eb082d67847d27e14.shtml


制版编辑 皮皮
童朝晖:来自一线的临床笔记(一)
为何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还能康复?

气溶胶:新冠病毒的超长时空传播途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知识分子网站“聚焦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