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JAMA最新报告:不接种,患麻疹和百日咳风险增加

2016-03-24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 知识分子


  


早在公元10世纪,中国人就开始通过接种天花以获得自身免疫抵抗病毒。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发现挤牛奶的女工通常不会得天花,于是他开始用牛痘给儿童接种,这算是人类最早的疫苗。数百年来,疫苗给人类带来的福祉显而易见。


近来,中国爆出的“上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的事件则让疫苗接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美国在60年前也曾因脊髓灰质炎疫苗事件发生过疫苗危机。尽管此后美国联邦政府对疫苗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和测试,美国社会还是有许多父母对通过疫苗接种预防疾病心存疑虑,甚至丧失信心,近些年“反疫苗运动”在美国社会呈上升趋势。


麻疹和百日咳都是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传染性疾病,2000年的时候,美国已经宣布消灭麻疹,但是,2014年12月,美国加州爆发麻疹疫情,近百人确诊麻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不接种麻疹疫苗的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原本是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却在医学条件更为发达的今天爆发。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尤其是科学家的思考。近日,美国著名科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对众多研究和报告进行分析发现,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充分的美国人,在麻疹和一些百日咳爆发事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项研究通过比较发现,拒绝疫苗接种与那些疫苗接种充分的人相比,拒绝疫苗接种与麻疹和百日咳风险的增加相关。


在这一研究中,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研究者Saad B. Omer及其同事对延迟、拒绝或豁免疫苗接种与麻疹和百日咳流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查。


从2000年至2015年,美国接种、未接种人群麻疹爆发情况。图片来自Phadke et al. 2016


Saad B. Omer和同事搜索了自美国宣布麻疹已被消灭(2000年1月1日后)以来美国麻疹爆发的医学文献,以及自美国百日咳发病率达到最低点(1977年1月1日后)以来的地方性和流行性百日咳爆发的医学文献,以及在推迟疫苗接种或豁免疫苗接种情况下评估疾病风险的研究。


研究显示,18项已发表的麻疹研究描述了1416个麻疹病例(年龄范围在2周至84岁;178例的年龄不到12个月),其中超过一半的病例(57%)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历史。研究人员发现,在970个有详细疫苗接种数据的麻疹病例中,有574例疫苗接种不充分。尽管这些病例有接种的条件,但有71%出于非医学原因而未接种疫苗。例如,有42%的人未接种疫苗是出于宗教或哲学上的原因,而非因为医学上的禁忌症。


研究人员搜索到的32例百日咳爆发的报告涉及到10609例有疫苗状态报告的个人(年龄范围为10天至87岁)。在美国5个最大规模的疾病流行事件中,24%-45%的患者没有接种过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充分。然而,有数起百日咳爆发事件也发生在有接种百分比更高的人群,这表明他们的免疫力在减弱。有9个报告(它们描述了12次爆发事件)对没有接种疫苗的病例提供了详细的接种数据;在8次这样的爆发事件中,患者中有59%至93%的人没有接种过疫苗,而且是故意不接受接种的。


“这一综述对疫苗实践和政策具有广泛的意义。例如,推翻家长拒绝给他们孩子接种疫苗决定的根本性理由的力量和正当性清楚地证明,对孩子维持不接种疫苗状态的风险和伤害是相当大的。相似地,通过强制接种疫苗以防止对他人伤害的、限制个人自由的任何重要理由是对这些风险和伤害的性质与幅度的一种理解。然而,拒绝接种疫苗的风险的定义还不完善,而拒绝疫苗接种和通过疫苗可预防的疾病间的关系或兼具人群和疾病特异性。” 该研究的研究人员表示。


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的Matthew M. Davis博士则评论说:“在不具备以社区免疫力最大化为目标的集中式基础设施的条件下,高度可靠的疫苗覆盖在美国仍然是富有挑战性的。”他认为,如果针对对美国人群有威胁的新兴疾病(如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研发出疫苗,公众可能会认为美国目前复杂且多样化的疫苗接种系统会发挥天衣无缝的组织功能,人们希望疫苗安全、有效、且能及时得到,并希望其产生的免疫力持久。“目前遭遇的麻疹和百日咳爆发的挑战提供了一个机遇,这个机遇可以让我们去开发并评估各种方法以达到前所未有的疫苗接种覆盖水平、限制免疫力减退、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童和成人等患上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几率。”Davis说。


参考文献:

Association Between Vaccine Refusal and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view of Measles and Pertussis;JAMA. 2016; 315(11):1149-1158. doi: 10.1001/jama.2016.1353


(JAMA文章报告摘自Eurekalert!,详见)


(责任编辑 陈晓雪)



近期热文

饶毅:双头连体姐妹,背后有怎样的科学?

动图说疫苗 | 保障安全,冷链创新不可少

“梦魇”病毒寨卡凭什么上“头条”?

前沿 | 中国学者发现遏制肿瘤新途径

王立铭专栏|燃烧吧,棕色脂肪!

耶鲁校长苏必德:情商并非通向完美世界的钥匙

多子女家庭,老大更聪明?

从《疯狂动物城》到中国的“地域黑”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关注请加微信号:the-intellectual或长按下方二维码。投稿、授权事宜请联系:zizaifenxiang@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