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启蒙思想家严复 :一个有价值的普通人

2016-03-29 老多 知识分子


严复(1854.1.8-1921.10.27)。图片来源:Wikipedia


前言:

严复是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以后第一任校长,可是校长没做几天,他就走了。他并没有做出过啥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但他是让我们从腐朽的中国,腐朽的思想里走向现代文明、现代思维的人。他做了一个有担当的中国男子应该做的事情。严复先生是作者老多最尊重的一位中国人,作者所著《贪玩的人类2——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的第一章就是写严复先生的,今天把这一章拿来与读者共享。


文 | 老多


达尔文伸着脖子坐在英国军舰“小犬号”上,在大海上游荡了5年以后,他发现了一件大事。20多年后《物种起源》发表了,在这本书里达尔文隆重推出生物演化理论。这可吓坏了千百年来坚信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基督教徒们,于是群起而攻之。这时一个人豁地站起来,大声喊道,达尔文是对的!他是谁?他就是自称“达尔文斗犬”的赫胥黎,1892年赫胥黎在牛津大学作了一次演讲《进化论与伦理学》。没过多久,这篇讲话稿被一个在英国留学的海归翻译成了《天演论》,“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 but the one most responsive to change”这句话被他翻译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也唤醒了沉睡几千年的华夏雄狮。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图片来源:Wikipedia


我们的穿越就从19世纪中期,准确的说是1854年开始。

 

这一年中国出了两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什么事情呢?第一件事是珠海人士容闳,那年他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这个已经灌了满肚子洋墨水儿的广东仔没在美国多呆,一溜烟儿跑回了祖国。第二件事是那年的1月8日,福建侯官一个小山村里,有个男孩儿出生了,他的名字叫严复,严几道(1854-1921)。这是两件小事,小到几乎没人知道,那大事呢?


广东仔容闳回国以后,立刻开始了他艰难而又漫长的“留学幼童”计划,十几年以后的1872年,一群拖着大辫子、脚蹬布靴、懵懵懂懂的少年,作为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登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这件事可不小,后来中国许多著名人物,比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复旦大学开创者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出自这批留学生。那个福建侯官出生的小男孩严复、严几道呢?几十年以后,他成了一个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非同凡响的、普通人。


1为什么说严复是启蒙思想家?

  

什么叫启蒙思想家?咱们中国,自古就有老子、孔子、墨子等等一大堆圣贤,这么牛一国家,还需要谁来给俺们启蒙?中国确实很牛,可老子、孔子和墨子这些大圣贤们都忘了教俺们老百姓一件事儿,啥事儿呢?发展科学技术!结果科学技术让西方的洋人占了先。所谓启蒙就是把已经在西方发展起来的科学以及先进技术和思想带进中国。


这件事在严复以前就没人玩过吗?确实已经有不少人在玩,比如大明朝有一个跟洋和尚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的徐光启老先生(1562-1633);还有写了一百卷巨著《海国图志》,比严复大整整一个甲子的魏源,魏默深老先生(1794-1857);另外还有直接开工厂,造洋枪造洋炮的洋务运动,这些都对中国起到了很大启蒙作用。


不过严几道和他们玩的启蒙不太一样,前面的那些学者和洋务运动玩的是所谓“以夷制夷”。啥叫“以夷制夷”呢?就是把洋人的技术,洋枪洋炮赶紧学来,用洋人的洋枪洋炮去对付洋人,跟现在说的“山寨”差不多。可严复觉得光山寨不行,他觉得不但要学洋人造坚船利炮,同时还要学习西方的思想,啥思想?哲学思想、民主思想、科学思想,这一下严复、严几道先生就成了西方哲学和科学思想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和启蒙者。照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慈的说法:“他是认真地、紧密地、持久地把自己与西方思想关联起来的第一个中国学者。”[1]

 

1840年,大清朝曾经无敌天下、骁勇善战的几万八旗子弟被几千个扛着洋枪洋炮的英国佬给打败了,受到屈辱的中国人突然惊醒,魏源先生一百卷的《海国图志》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写的。


《海国图志》是一本介绍世界地理的书,是应林则徐的嘱托而编著。虽然是一本世界地理书,但魏源在这本书里还教给大家许多怎么对付洋人的战法。他在第一卷《筹海篇》写道:“攻夷之策二:曰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攻夷。”[2]啥意思呢?他说,攻打洋人的策略有两种,一个是调动洋人的仇敌攻打洋人(这些仇敌还是洋人,比如让美国佬打德国佬),另一个是学会用洋人先进的技术去攻打洋人,这就是后来大家都知道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段子。


接着不服输的中国人为自强而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没过多久洋务运动不但把洋枪洋炮、架着加农炮的铁甲巡洋舰学来造出来了,也把其他好多外国的洋玩意儿,比如洋火、洋纸、洋伞也都学来造出来了。


可那时候中国人对洋人其他方面,比如科学思想、教育制度怎么样呢?还是没当根葱,基本属于不屑一顾。包括魏源这样的学者,还有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那样的洋务派人物,他们还是把尧舜、孔孟之道视为最高境界,还是喜欢玩“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这样比较务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传统的铁杆粉丝。可这时候怎么会冒出个严几道来呢?这可能和他出生的地方多少有点关系。


2家乡福建侯官与塾师黄少岩
  

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自称是南方人或者北方人。中国的南北方和美国当年南北战争时期南北方的概念完全不一样,这里所说的南北方只是把居住在中国长江两边的人,做了一个大致的区分,政治观念、宗教信仰还有民族精神毫无区别。比如那时候无论南方人或北方人,男人都留根儿大辫子,女人都裹小脚儿,私塾里念的书也都是“人之初,性本善”。


不过,虽然都是大中华的一部分,长江两岸的自然景色还有老百姓的生活习惯,确实还是有不小的区别。严复的家乡福建就和北方中原一带的景色完全不一样。


福建侯官是现在福州市的闽侯区,属于武夷山东南的闽浙丘陵地带。太平洋上温暖潮湿的海风穿过重峦叠嶂,吹进山谷,让这里的山山水水变得十分秀丽。崇山峻岭之中,古木参天,流水潺潺,小山村周围摇曳着一片片翠绿婆娑的竹林,在如此优美环境下生活的人也多少会带点儿浪漫的气息。当一个身材瘦小,却又古灵精怪的小伙子,欢笑着跑在竹林之间,追逐光着小脚丫的小妹妹,和满脸冒着傻气、大个子的北方憨娃,在一片满是烟尘的黄土地上追赶野蛮女友的感觉肯定大不相同。所以尽管都属于中国文化传统,气氛却会有些不一样。于是这个美丽动人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不太一样的小伙子还有学者。


就像牛顿、爱因斯坦并非生来就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一样,严复也不是一个天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小时候和那时所有的孩子一样,是做好了面壁十年、苦读诗书,然后考取功名的一切准备的。那时候读书和现在不一样,现在读书的目的就算也是为了将来混个差事,高中毕业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将来的理想,去考不同的大学。比如想当舰长就去考海军指挥学院,当大法官就考政法大学,想做个盆满钵满的大商人,就去读财经大学,要想将来混个中科院院士当当,那起码也得读北大或者清华。


可严复小时候没这些,那时候想混个武状元就去习武练拳,想当文状元的就去私塾里听老先生给你讲诗书,所谓诗书的内容除了四书五经,就是来自古代各家圣贤的经典。而且老师只让你摇头晃脑地背诵各家圣贤的诗书,背不下来就要挨手板,至于圣贤写诗写书的时候在想什么,关于思考这件事老师不会教你,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读诗书能读出“黄金屋”,能读出“颜如玉”,也能读出启蒙思想家?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不过严复能从读诗书的书呆子变成启蒙思想家,就是因为他在福建闽侯这个美丽动人的地方,碰上一位比较邪门儿的老师。

 

美国学者史华慈曾对宋明理学有一段评论:“据认为,朱熹和王阳明的后继者所关心的,仅仅是从他们自己头脑中杜撰出来,然后用儒家经典加以解释的空洞词句”,而对后起的考据派则认为,“考据派起初以顾炎武等人为代表。这一派提倡注重现实,即往往标志着各地思想新动态的现实。他们主张从事实中寻找真知(实事求是)。但是,这里说的事实并不是佛朗西斯·培根感兴趣的事实,而是有关中国文化传统的史实。” [6]他说顾炎武的事实是琢磨古代圣贤心里在想啥、想干啥,虽然还不算现代意义的事实,但比起张载老先生多少落了一点地。

 

接着说严复。生活在大地方、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比如京城或者咸阳、开封、南京府这些大城市里的书院、私塾里读书、教书的文化人儿,都各自抱着汉学、宋学、桐城派或者考据派某个先贤的大腿不放,很少有人想起来去玩兼容并蓄。生活在边远山区,却又美丽如画小山村里的乡下学者们,也许觉得反正也不会有啥大出息,于是各家都去看看,都去玩玩,严复碰上的就是这么一位在当时非正统的、比较邪门儿的老师。


严复10岁的时候,父亲为他请来了一位塾师,这个塾师通晓各家理论,而且比较赞成顾炎武,他玩出一套宋学、考据派并重的论点。所谓并重就是博众家之采、兼容并蓄,不但读宋学,同时还玩顾炎武的汉学,而且写文章玩的是桐城的风格。


虽然这位老先生只教了严复两年就去世了,但他这种治学态度和方法却对严复的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们看到黄少岩(严复的塾师——作者)为他12岁的学生规定了学习宋、元、明三代杰出思想家的处世态度和思想倾向的任务。思索一下,就会发现,严复后来对斯宾塞宇宙论的形而上学体系和对穆勒逻辑归纳法与经验主义所抱有的同样热情,正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老师糅合‘汉’学与‘宋’学价值的苦心,……。”[7]什么叫“对斯宾塞宇宙论的形而上学体系和对穆勒逻辑归纳法与经验主义所抱有的同样热情”呢?其实就是兼容并蓄,斯宾塞和穆勒是两个风格不太一样的哲学家,斯宾塞很严肃,玩社会学、法律,穆勒是个自由主义者,反对宗教专制,崇尚自由。不过史华慈这里只说了宋学和汉学,其实严复还是一个非常地道的桐城派,严复比他说的更能兼容并蓄。


3船政学堂初探西学


严复原本也是想苦读诗书,然后考取功名。可他的命不好,恩师死了以后不久,父亲也没了。父亲是当地挺有名的郎中,所以老爹活着的时候家里生活还算不错,他死以后家里没钱了,严复那时才12岁。而他的少年时代,正是曾国藩、李鸿章等玩的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地兴起的时代,就在严复老家不远的福州马尾,一个叫做船政学堂的洋务学校刚刚鸣锣开张,船政学堂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海军学院。发起和掌管学堂的船政局大臣沈葆桢是严复的同乡,也是他父亲的好朋友,在沈葆桢的举荐下严复来到船政学堂读书。


那个时代,进船政学堂读书,不像现在考上海军学院那么风光。不但如此,那时不学儒家的国学而去上什么洋务学校是一件非常没面子的事情。为招揽人,船政学堂不但免学费,还每人每月发给三两纹银以补贴家用。不要钱还倒贴?不去白不去!于是严复来到船政学堂。船政学堂分造船学堂和驭船学堂两科,造船学堂用法文教学,驭船学堂用英文。由于严复入学考试考了个第一名,第一名有资格选择上哪个学堂。他选了后者,也就是用英文讲课的驭船学堂,没想到,这个选择改变了严复的一生,也造就了一位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15、16世纪以葡萄牙人为首的欧洲船队,绕过好望角漂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登上了中国广东的海岸,大鼻子蓝眼睛的洋水手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人面前。一开始是大鼻子洋水手,接着是蓝眼睛的洋和尚。洋和尚的到来除了让中国老百姓知道世界上还有个和咱们孔夫子、如来佛一样受人尊敬的大圣人耶稣以外,还让大家看到了好多以前从来没见过的玩意儿,比如世界地图、自鸣钟、望远镜等等。洋和尚高兴地把这些玩意儿演示给大家看,于是,一个叫“西学东渐”的时代开始了。从此中国人开始逐渐了解西方,认识西方人。


只是这种了解和认识开始中国人并不是很情愿,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把洋人叫做蛮夷之人,洋人带来的自鸣钟、望远镜这些玩意儿都叫做奇技淫巧。什么叫蛮夷之人呢?蛮夷之人就像非洲或者南美洲亚马逊丛林里的土著,还是用树叶遮体、茹毛饮血,不认识字、没文化的野蛮人。那啥叫奇技淫巧呢?《尚书》云:“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什么意思?《尚书》批评商纣王很荒唐,就知道泡妞讨女人喜欢,所谓“奇技淫巧”就是讨妇人喜欢的小玩意儿,比如小手饰、头发簪子,还有耍猴戏之类的雕虫小技。对洋人如此态度,还会有几个人想诚心诚意地去了解洋人,学这些蛮夷之人的科学技术呢?

 

不过此时的西方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股“中国潮”正在那边蓬蓬勃勃地兴起。已经会玩科学,会造坚船利炮,这么牛的欧洲人怎么会想起玩“中国潮”呢?欧洲的“中国潮”是怎么来的呢?这事儿的开始,和从中国贩运到欧洲的各种商品有关,比如来自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和漆器等等,这些商品通过葡萄牙和其他国家的商船运到了欧洲。


不过有人可能会问,最近这些年才兴起玩古玩收藏,难道那时候欧洲就开始收藏中国瓷器了?其实不是,那些商品本来并不值钱,可因为是千里迢迢,花了大半年的功夫从中国运过去的,开货运公司的老板挣的就是运输费,结果那些本来不值钱的商品在欧洲价格就比中国翻了好几倍。这样的商品一般老百姓肯定买不起,能买得起中国商品的基本都是官僚、贵族、有钱人。于是一些洋人,尤其是开工厂挣了钱的暴发户,他们以拥有一两件中国的丝绸裤衩或者瓷尿壶为荣。于是买几件具有异国情调的中国商品以示炫耀,这样的风气逐渐在欧洲扩散开来。而且这个风气愈演愈烈,后来好多欧洲的王公贵族还争着盖中国式的园林,布置中国房间,演中国戏,开中国舞会,中国潮就这样烧起来了。不过这些都是有钱有势的洋人对表面中国现象的附庸风雅,除此之外,真正的中国文化也确实传播到了欧洲,这个任务是那帮来中国传教的洋和尚和长期居住在中国的洋人完成的。

 

当17世纪初,以耶稣会为首的传教士不断进入中国以后,他们在给中国带来“西学东渐”的同时,也把大量中国的书籍带回了欧洲,并翻译成各种欧洲人能看明白的英文、法文啥的。这些书不光有《金瓶梅》这样的黄色小说,或者《醒世恒言》、《二刻拍案惊奇》等神怪故事,其中还包括了像《论语》、《中庸》、《大学》和《易经》等大量儒家经典,当然也包括老、庄的道家等其他各家圣贤的书籍。此外,像利玛窦那样的传教士,他们还把大量描写中国各种情况的书信寄回了欧洲。当这一切充满异域风情又不失强大文化传统的东西出现在大鼻子蓝眼睛的洋人面前时,自称天底下最先进的、傲慢的欧洲人一下子惊呆了。


在这股“中国潮”中,虽然大家都在赞美中国,但洋大人们对中国的态度却各有不同。一部分人是出于对中国那些漂亮丝绸、精美瓷器和古玩,以及中国的小桥流水还有文人的儒雅风格赞赏不已。于是不假思索地把中国奉为太阳底下最伟大的国家,对当时中国的一切都趋之若鹜,一时间中国成为这些洋大人学习、模仿和追求的最优美的对象,争当中国的铁杆粉丝。


而另外一些人却不完全是这样,他们是谁呢?这些人是当时欧洲正在兴起的另一股风潮的领航员,他们就是所谓启蒙运动中的一些学者。啥是启蒙运动,历史书上有很多解释,不过历史书上基本是用一些抽象的名词堆起来的,看不太明白。而且更不会有多少人,尤其是洋人在评价启蒙运动时会说,这其中是有中国的功劳的。怎么回事呢?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产生了近代科学,此后科学飞速发展,接着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来了。这一切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机器代替了手工作坊,以前欧洲最高的建筑是教堂,如今工厂的烟囱成了最高建筑,而且越来越多。但是那时欧洲各国的天下归皇帝、教皇还有贵族,纺织厂的老板说话不如贵族地主管用,科学家说话不如红衣大主教管用,专制统治和宗教思想极大地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也越来越严重。


于是在17、18世纪像狄德罗、伏尔泰这样的学者出现了,他们在思考着,并且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博爱一个个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民主思想便纷纷产生了。接着又发生了推翻皇权的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实行的文官制度等等,最终整个欧洲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这些就是所谓启蒙时代发生的事情和结果。


而这一切又与当时欧洲出现的“中国潮”有着极大的联系。


比如启蒙运动领袖,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他读了孔夫子和老子等中国圣贤的书,深受孔夫子宣扬的仁、义、礼、智、信,还有老子《道德经》里尊重自然,讲究道德等观念的启发,他认为孔子和中国哲学家是真正相信道德,摒弃迷信的,欧洲的皇帝和教会不但不讲道德,而且相信迷信。


而英国在1731年开始实行的文官制度,也是对中国科举制的一种批判的借鉴,“在中国,一个人如果不是个真正有才能、有学识的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官吏,亦即一位君子或有能力胜任政府中任何职位的人。”这是一个英国人说的,所以孙中山先生曾经说:现在各国的文官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文官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还有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茨,二进制是他的发明,不过当了解到《易经》里的八卦时,他非常谦虚地这样说,我的二进制算不得发明,只不过是伏羲原理的再发现(当时他们认为《易经》是伏羲的作品)。[8]


这些学者和对中国附庸风雅的洋大人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们不是一味地赞扬和崇拜中国,在认真地研究了中国以后,对中国当时落后和虚弱的情况他们也看得十分清楚。


还是那个伏尔泰,他被认为是最喜欢中国、对孔夫子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人,可他在谈到中国落后的情况时说:“在科学上中国人还处在我们二百年前的阶段;他们跟我们一样,有很多可笑的成见;就像我们曾经长期迷信过符咒星相一样,他们也迷信这些东西。”[9]他甚至说:“人们要问,既然在如此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如此先进,为什么他们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为什么在中国,天文学如此古老,但其成就却又如此有限;为什么在音乐方面他们还不知道半音?……欧洲科学在三百年里的进步,胜过中国在四千年里的进步。”[10]欧洲这些启蒙学者就是以如此理性批判的态度去了解和认识中国的。

 

不过那时的中国,除了染上英国人运来的鸦片烟瘾的人越来越多,却从来也没发生过什么欧洲潮,更没人用理性批判的态度去研究欧洲。中国的态度开始是拒绝来自西方的一切事物,当知道洋家伙很厉害以后,又觉得该学,学来干啥?学来对付洋人。至于洋家伙背后包含了什么科学思想没有人去思考和关心。


另外,当大家知道欧洲的“中国潮”时,又为此感到沾沾自喜,没人理性地对待这种文化的相互影响,而是夜郎自大地认为欧洲所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源其实都是来自中国,大喊所谓“西学中源”,而最早用理性思维去看待西方思想的人就是严复。

 

严复之所以会成为中国最早一个用理性思维看待西方的学者,完全得益于少年时代那个塾师黄少岩先生的教导,先生教他从朱熹、王明阳那里学会了思辨的方法、从顾炎武那里学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从顾炎武那里知道了何为匹夫之责。


除了治学态度、心中的理想,严复还是一个心中充满好奇,不顾习惯的羁绊,心无旁骛地去探寻、去玩的大玩家。所以严复和他同时代另外一位大师,戊戌变法的第一推动者康有为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他们都是为了达到国家自强的目的,康有为变法的理想是把西方的先进思想与儒家传统撮合在一块,创立儒教,康有为对儒家以及传统还抱着希望,为了不脱离传统他琢磨出一套洋为中用的办法。可严复觉得传统已经烂透了,他想另起炉灶,全盘西化,玩得比康有为雷人多了。

 

如果不是心里装满好奇大问号的玩家,一个只读过之、乎、者、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中国书呆子,肯定不会对船政学堂里用英文讲的,来自西方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比如算术、几何、地质学、天文学,还有外语等有多大的兴趣。而且那时给学生倒贴钱的船政学堂是一个科举以外,入不了正统的学校,更没人逼着非要得高分。可是严复在船政学堂5年的时间,所有课程成绩都是一流,可见这些新知识对他充满了强烈的吸引。5年以后严复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那时他19岁。由于受到沈葆桢和洋教头的赞赏,毕业以后他进入北洋海军,成了大清朝北洋水师的一个水手。


他先在福建船政局制造的“建威”号巡洋舰上实习,第二年上“扬武”号巡洋舰服役,4年的时间里他随军舰游历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海域,巡洋舰还访问过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槟榔屿等地,如此广阔和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严复这个满脑袋问号的大玩家眼界豁然开朗,于是,一个全新的使命悄悄落在了这个青年人的头上。


4游学英国的学者


严复留学的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图片来源:Wikipedia


1873年恭亲王和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等洋务派大臣,奏请皇上选派优秀人才赴英法深造,四年以后这个奏请终于被批准了,于是一批留着大辫子的中国留学生到达了法国,这其中就有严复同学。严复在法国上岸以后,被送往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接着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在英国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学习了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和海军技术、海战公法等各种课程。由于去英国以前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所以严复在英国的学习可谓如鱼得水,按史华慈的话说严复虽然不是这些留学生中的“翘楚”,成绩显然也是很棒的。


不过在英国这些专业学习和训练,都不是严复可以成为一个启蒙思想家最根本的原因,他学的这些知识,受的这些训练,也许能让他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学家,或者战无不胜的海军上将,但他全都不是。真正让严复成为启蒙思想家的原因是“与富强的东道国相比,中国那极其不能令人满意的整个现状不可避免地把他的注意力引向专业之外的普遍问题。”[11]什么是专业以外的普遍问题呢?那就是西方为什么比中国强,洋鬼子们到底强在哪里。

 

严复在英国留学,一共只呆了两年多。这两年严复小同学可忙坏了,课余之时这个还留着大辫子的留学生,钻进大街小巷,睁大眼睛观察英国佬的生活,他还溜进法庭,装模作样地旁听庭审过程,其实他是想知道英国佬到底怎么给小偷流氓判罪。放暑假他买张船票横渡英吉利海峡,跑到法国去了解法国大革命在那里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他想知道啥是共和国,啥是君主立宪制。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钻进图书馆,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像一块掉进水里的干海绵,在知识的海洋里贪婪地吸吮着,他读过的书包括当时著名思想家和科学家,比如亚当·斯密、达尔文、赫胥黎、约翰·穆勒、斯宾塞、孟德斯鸠等的著作。这些经历,这些观察、探索和大量的阅读,还有对“专业以外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才是造就严复这个中国近代伟大启蒙思想家的根本原因。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严复观察、思考和阅读的书籍,恐怕是现在留洋10年以上的留学生想都不要想的。如今留学国外,去洋插队的孩子,主要的目的基本是为将来找个好工作,挣大钱,就算也是个好好学习的乖孩子,一般都喜欢在课余时间周游欧洲,几年下来,书读了几本,毕业论文写得如何不知道,在微博、微信上关于各国名胜的游记肯定写了一大堆。


严复不是,他虽然也是个心无旁骛的玩家,可挣大钱他不敢想,周游欧洲列国到死他也没去玩过。在欧洲的两年,除了英国他只去过法国,也不是去玩转法国,坐在塞纳河边悠闲地喝咖啡,偷看美女,他是去观察大革命在法国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因为他心里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寻找国家富强的秘诀。


严复的一生,经历了近代中国几次疾风暴雨式的动荡时期:中日甲午战争、庚子之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还有张勋复辟等。那时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革,革命家、爱国者还有各种投机分子都曾经在那个时代大显身手。1878年,也就是严复出国留学后的第二年,国父孙中山也到达檀香山,开始了5年求学和造就资产阶级革命理想的经历。


1878年,严复、萨镇冰等中国第一批赴英留学生与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师生合影。图片来源:英国严复文化教育基金会


不过,严复这个在英国学习和掌握了大量西方知识和思想的人,没有就此产生推翻清朝皇帝的想法,虽然在甲午战败以后他也曾大声疾呼:“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12]并为戊戌政变中死难的六君子鸣不平,可他却从来不是一个行动家,更不是革命家,他到死都只是一个读书人,学者。不过他留下的,却不比任何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少。


他一生翻译了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的著作,其中有赫胥黎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耶方斯的《名学浅说》(Primer of Logic);亚当·斯密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斯宾塞的《群学肆言》(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穆勒名学》(A System of Logic);孟德斯鸠的《法意》(The Spirit Of Laws);甄克斯的《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等,这些著作几乎把当时西方所有的先进思想,包括进化论、经济学、逻辑学、民主自由思想、社会学等第一次用中文展现在中国人的面前。


当严复趴在桌子上翻译各种西方书籍的时候,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尽管严复不是一个革命家,但他留下的书籍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著名革命家和学者都从严复翻译的这些书籍中受益,这其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胡适、鲁迅、孙中山、陈独秀和毛泽东。


5对中国科学进步的贡献

 

现在关于严复一生的经历可以在很多书或者网络上读到,比如史华慈写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还有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不过如今他在人们心里留下的,多数都是一堆资料性的概念,比如中国近代著名启蒙学者、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复旦公学第二任校长、国立北京大学首任校长,慈父、鸦片烟鬼,还有袁世凯、张勋复辟的乏走狗等等。


另外现在大家对严复的了解,也就是他作为一个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贡献,多数是他在西方政治体制、哲学、社会学、自由民主思想和教育等方面,而对中国在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起到的启蒙作用却不常被人提起。


那么他究竟对中国的科学进步有过什么贡献呢?从前面罗列的,严复翻译的各种西方书籍中可以看出,赫胥黎的《天演论》是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起码是具有自然科学方面内容的书。因为赫胥黎这只达尔文的斗犬,在这本书里其实就是在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只不过他又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探讨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且他是极端反对当时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而兴起的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严复用这本《天演论》,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几个纯粹的中国文字和中国语言,把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第一次带进了中国。


严复翻译这本书不仅仅是逐字逐句把赫胥黎的书翻译完了事,他还在书中写下了大量的旁注,用他自己的理解又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了一番解释和论述,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这样评论:“严复翻译《天演论》,其实并不是翻译,而是根据原书的意思重写一过。”[13]


严复在《天演论》的旁注中描述和讨论了大量的科学思想,比如关于科学精神他写道:“学问格致之事,最患者人习于耳目之肤近,而常忘事理之真实。如今物竞之烈,士非抱深思独见之明,则不能窥其万者一也。”[14]这些桐城派的古文就是没张爱玲的言情小说容易看明白,几道老先生的意思是,搞科学研究最怕的就是只看到肤浅的现象,“习于耳目之肤近”,而忘了去探索事物的真谛,“忘事理之真实”,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如果没有独到和创新的思想,“抱深思独见之明”,那你看到的还不到万分之一,“不能窥其万者一也”。这里严复给我们描述的,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天天在唠叨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所以这些话不但在100多年前的19世纪,穿越到21世纪的今天也都挑不出半点毛病。

 

还有一段翻译,严复也写得十分精妙和富于哲理:“道每下而愈况,虽在至微,尽其性而万物之性尽,穷其理而万物之理穷,……”[15]“每下愈况”出自于《庄子》,是东郭子问庄子道究竟在哪儿的时候,庄子说的一句名言。而严复却把这个“每下愈况”用在解释科学方法上了。他这里所谓的道,其实就是自然万物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可以“每下而愈况”的,也就是可以把事物分解为更小的单元,于是“虽在至微,尽其性而万物之性尽,穷其理而万物之理穷”,只要研究和认识了每个小单元,那么整个事物也就可以尽其性,找到事物的规律了,穷其理。


这其实就是严复对科学中还原论思想的描述。我们知道,还原论是一种科学上很常用的方法,比如现代生物学把生物从一个完整的个体分解到了细胞、分子、DNA水平,物理学把物质分解到了分子、原子、原子核里的质子、电子,甚至更小的轻子、夸克,然后从对细胞、DNA和原子、质子、电子的研究来了解事物整体的规律。

 

不仅如此,在严复的《天演论》里还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史知识。从古希腊的泰勒斯开始,一直到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许多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以及进化论产生的前因后果等,都被严复生动地描述了一遍。严复在《天演论》里写的这些旁注,简直可以集成一本相当完整的通俗西方科学史。

 

严复翻译这些洋人的著作,虽然用的都是古文,但他的古文读起来十分地流畅,文采飞扬,用字极其精妙。这除了他是个桐城派以外,他在翻译这些洋文书籍的时候,还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信、达、雅。信就是忠实于原著的思想,达是语言通顺、易懂、规范,雅更是讲究文采和流畅的风格。所以严复在为翻译某个外国字时,经常是“为一名之立,而旬月踌躇”,竟然会为“一名之立”踌躇琢磨一个月!真不愧一个玩文字玩到极致的桐城派大家。“桐城气息十足,连字的平仄也都留心。摇头晃脑的读起来,真是音调铿锵,使人不觉其头晕。”这是鲁迅说的。

 

严复作为中国的一位启蒙思想家,应该说是极为称职的,从他翻译的《天演论》可以看出,他已经看到和认识到国家富强究竟来自哪里,现在我们都知道无论何种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社会制度和先进的教育方式,都依赖于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切的基础。对此显然严复已经非常清楚,所以他把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成《天演论》,不仅仅翻译了赫胥黎所描述的进化论,严复还以自己对西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为大家讲述了科学思想以及西方科学的整个发展历程。

 

严复对后代的启蒙、启发和影响,也可以从鲁迅的评论中看出来:“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篇便道:‘赫胥黎独处一室,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朝花夕拾 锁记》)


6一个有价值的普通人


严复(后左二)参与1906年归国留学生考试(严复三次考进士皆名落孙山,但于1909年被清廷赐予文科进士)


严复和大家一样,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的个人生活多数时间是不得意的,虽然学富五车,可由于他上的学都属于旁门左道,不是科举仕途,所以回国以后得不到朝廷的重视。


从英国回来以后他在母校福建船政学堂做过教习,所谓教习虽然属于一种学官,可无品无级,和穷教师没啥区别,后来又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做过总教习,还是个吃粉笔末的,1889年“报捐同知衔”,就是花钱买了“同知衔”,委任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同知衔的会办虽然是个五品小官儿,但却是个副职,1890年严复好不容易熬到了正职——总办,可因为和李鸿章大人意见不和没过多久就不干了!


没做过多大的官,也没挣到多少钱的严复,他的后半生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翻译上,后来除了一点微薄的薪水,基本靠版税勉强度日,不得意的生活让他染上了鸦片烟瘾。


在惨淡的生活面前,严复也许期待过也抱怨过,但是有一件事他从未放弃过,那就是用他的学识拯救贫弱的、正在受人欺凌的祖国的理想。晚年他回到家乡,1919年想序译穆勒的《名学》,却因严重的哮喘病未果。1921年10月,这位老人乘鹤西去,结束了他平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临走前立下遗嘱,内列三事:

1、中国不必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判。

2、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

3、两害相权,己轻群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不要试图去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努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严复已经过世将近100年了,个人来讲,严复确实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成功,不过,他带给我们关于西方政治制度、哲学、自由、民主、人文主义思想、教育制度、以及进化论、科学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他不但把世界带进了中国,也让中国人走向了世界。


如今,在我们享受着现代科学所带来的一切好处的时候,最好别忘了,曾经有一个叫严复的普通人,一个有价值的人。


参考文献:

[1](美)本杰明·史华慈著《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0

[2]【清】魏源撰 《海国图志》 长沙 岳麓书社 2011

[3]【宋】张载著 《张载集正蒙 太和篇第一》 北京 中华书局 1978

[4]【宋】张载著 《张载集正蒙 參两篇第二》 北京 中华书局 1978

[5]李济著 贾士衡译《安阳》 台北 国立编译馆出版 1994

[6](美)本杰明·史华慈著《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0

[7](美)本杰明·史华慈著《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0

[8]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9]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10]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11](美)本杰明·史华慈著《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0

[12]严复著《天演论》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

[13]严复著《天演论》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

[14]严复著《天演论》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

[15]严复著《天演论》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


原载《老多的书房》,《知识分子》获授权刊载;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内容略有修订。


(责任编辑 邓志英)


近期热文

人才“帽子”满天飞 ,乱了人心误了青春

真实的雨人:何来超强记忆力?

文特尔:两次成功合成新生命体的科学狂人

专利纠纷未解,张锋与Doudna同获“小诺贝尔奖”

饶毅:双头连体姐妹,背后有怎样的科学?

耶鲁校长苏必德:情商并非通向完美世界的钥匙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关注请加微信号:the-intellectual或长按下方二维码。投稿、授权事宜请联系:zizaifenxiang@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