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芒种|彭远文:传统媒体做短视频不能与UGC比快,要靠两大优势取胜

2017-09-04 内容成就品牌 自媒社


8月29日-30日,第六期芒种特训营媒体专场在北京顺利结课。这是特训营第一次面向传统媒体“上课”,本次“特别版”芒种训练营也吸引到了80余位专业媒体机构的媒体人全程参与。


媒体专场根据传统媒体的特点设置了不同以往的新鲜分享。两天的课程中,腾讯研究院版权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田小军、“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数据工场创始人兼CEO黄志敏、腾讯SNG社交平台部Rainbow、腾讯OMG移动产品运营中心总监周翔、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小红书公关总监梅泽亮分别带来了各自精彩的内容。


“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作为第二位嘉宾演讲主题为《优质资讯短视频如何炼成?》。在他看来,传统媒体做短视频没有办法和UGC比快,真正能够体现出优势的是专业素养,在准确、全面、增量、价值观等方面都大有文章可做。


2016年9月,“我们视频”在企鹅号上线。截止到今年8月,“我们视频”共生产了4800条视频,总播放量应该有28亿了,每周他们大概能够生产200条短视频,流量1.5亿左右。


这样的成绩让“我们视频”在企鹅号每周的播放量上多次排名第一,成为企鹅号目前唯一能够稳定保持单周上亿流量的视频号。但是,这样的成绩并不是轻易获得的,机构媒体做短视频,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才不会被“风口”抛出。



"我们视频"的定位


做短视频,首先要搞清楚定位。彭远文介绍,”我们视频"的定位,是只做新闻,不做其他。围绕定位,还散发出几个关键词。“我们视频”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手机”,因为“手机”是移动端的代名词,代表着一种趋势,从形式上有别于传统大屏视频。另外一个关键词则是“专业”,作为一个机构媒体强调专业性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最后一个是“人性”,把人的价值放在最高的位置,才不会迷失。


按照来源来划分,“我们视频”的类型现在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拿料求证,另外一种则是自拍原创题材。目前,“我们视频”的关注中心在社会突发类事件,另外,他们在人物纪实、暗访和街采等等方面也有涉足。


传统媒体如何做视频


演讲中,彭远文特别强调了“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传统媒体转型的时候会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觉得要充分利用现有人手的剩余价值,但实际上往往是行不通的。要做视频项目,一定要用专职的团队。


之所以会有这种“专人做专事”的态度,不仅是考核的问题和驱动的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几年前传统媒体流行过给记者发一个iPhone,让他们去拍视频,但骨子里仍然是文字思维图片思维,做出来的是“ppt视频”或“mv视频”。发iPhone就想让记者转型做全能记者,是不切实际的。目前为止,“我们视频”团队从文字记者转过来的只占很少一部分。


此外彭远文还认为,“我们视频”这个项目不应该承担起整个报社的转型任务,因为新生的项目没办法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最后只会被拖死。


而包括”我们视频“在内,许多视频团队都遇到过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没有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彭远文的经验是降低标准,通过实战来培训员工。在不停招人、不停实践、不断淘汰的过程中优中选优,找到相对稳定的核心框架。


另外,一个好的视频团队,团队氛围也非常重要。如果说整个团队里面所有人都是拼命干活的工作状态,员工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好的工作习惯。长此以往,人也就培养出来了。


彭远文说,传统媒体做视频,优势是专业素养和品牌影响力。做新闻短视频的时候,传统媒体有着别的媒体所没有的那一套新闻的专业素养、专业规范。比如说新京报一直强调的快、准确、去现场,还有对价值观的追求,这些都帮助”我们视频“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这才是传统媒体转型做视频真正可利用的最大优势。


如何区别与UGC?


许多传统媒体做视频时还会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社交媒体那么发达,人人都可以把视频发上去,等到传统媒体去做任何一个视频新闻的时候,它有可能已经被传播过一遍,速度上传统媒体很容易被UGC打败,这方面令人绝望。


速度跟不上的情况下,传统媒体还能做什么呢?彭远文觉得,跟UGC比较的话,传统媒体至少在以下的四个方面是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的:一个是准确,一个是全面,一个是信息增量,最后一个是伦理与价值观。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41o6qn7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比如“天鸽”台风期间,“我们视频”发了一条短视频,把朋友圈流传的视频一个一个迅速地核实到地点,做成这么一个集锦。看起来很简单,但非常麻烦。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放弃了很多视频没有用,因为这些地点没有办法核实地点,无法保证信息准确,这是我们专业媒体比UGC强的地方。包括那位大风中顶车被压倒的货车司机,也是“我们视频”首先核实到事发地点和死讯,在这样一个事实基础上,才引发后续的网上舆论关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73mw7ctc&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另外一个是全面。UGC给传统媒体提供了一个选题和线索,可能只有几秒钟的视频,甚至几张图片,但传统媒体能深入到第一现场拿到执法记录仪的整个过程,呈现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也是能体现专业素质的地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536li5tds&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还有增量信息。例如前一段时间陕西特大车祸,这个新闻是当天最大的一个新闻,人们对此有巨大的疑惑:为什么一辆大巴出事(没有起火)会死那么多人?在那个时间点的任何信息都是稀缺的,而“我们视频”马上采到了当时事发现场旁边的店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据此去猜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直接撞到了墙上,响声巨大,前三排座椅挤在了一起)。在信息充分披露后再回过头来看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当时那个时间点记者采到的这个内容,是作为一个专业机构存在的价值。



最后是伦理与价值观。比如“我们视频”团队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海南摩的司机“尬舞”的视频,但由于当时无法判断这个人的精神状态,一直没有发。因为如果他是精神病人,这个时候落点应该是精神病人为什么能骑摩的上路?如果不核实这一点就简单放出来,一方面有消费精神病人的风险,而且,这跟UGC又有什么区别?最后确定了当事人不是“神经病”,才放出了这个视频。


做视频的准则


此外彭远文还谈到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视频行业一直在争论的“短视频应该是多长时间”?


在彭远文看来,时长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长里面提供的内容拉动力是不是足够,内容的信息密度。因此,最核心的事情是内容是不是够好,能不能撑这么长时间。一个节奏紧凑且波澜起伏的视频,每一个画面大家都能认真看,并可以从中获取完整的信息,就没有必要剪短了。互联网给了内容生产者极大的自由,不必像电视台那样必须卡时长,这个时候再用一个死标准限制自己,是毫无必要的。当然,总体而言还是要短,但不必过于机械。


另外,彭远文坚持“不做平台”。他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媒体要做平台,面对的竞争对手将是腾讯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这样的“巨无霸”,在这种体量的对手面前,多少钱的投入都是不够的。作为媒体人,就是应该做自身最擅长的东西——新闻。把这一块做好了,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路径。


——  自媒社精选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