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帮大家鉴定一下,破冰行动到底行不行

刮大风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2023-03-18



近期我发现有一部名为《破冰行动》的剧偷偷发育。


豆瓣上两万余人打出了8.5的高分,事出反常必有妖?国产剧的春天终于来临?


咱们有必要好好说道说道。


 

     

看剧名和海报就基本能知道,《破冰行动》是一部主旋律缉毒剧,讲的是以缉毒警李飞(黄景瑜饰演)为代表的人民警察和毒贩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主旋律的影视作品从来不怕剧透,因为结局有且仅有一个:邪不压正


那么既然结局一目了然,那就只能靠曲折的剧情取胜。


《破冰行动》的剧情改编自真实的缉毒案例——“亚洲制毒第一村覆灭案“。


2013年12月29日,警方出动3000全副武装警力,对“亚洲制毒第一村”陆丰市博社村展开围剿行动。


一举捣毁以陆丰籍大毒枭为首的特大制贩毒团伙18个、制毒工场77个,抓捕182人,缴获冰毒2925公斤、制毒原料23吨。


      


数字或许不够具象化,可以通过贩毒界流传的一句俗语感受博社村的猖狂:“生意做不做,关键看博社。”


依靠宗族抱团制毒,博社村自产自销,打通了全产业链,博社村原支部书记蔡东家依靠人大代表的身份获取警方行动信息,成为毒贩的贴心小棉袄。


      


“禁止随意倾倒制毒垃圾”的标语明目张胆的贴在全村各处,小学生们利用寒暑假去帮忙剥康泰克,倒出胶囊里的粉末用于提炼制毒原材料,一个月也能挣到1万多元。


       

真是吊剧,《破冰行动》还没播出,角色原型已经落马。


有真实的惊天大案打地基,有吴刚、王劲松、任达华等演技派坐镇,再加上专为年轻人准备的黄景瑜,《破冰行动》到底咋样?


答:及格以上,完美未满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破冰行动》的剪辑师身穿品如睡裙,骚操作剪了两个版本出来。


网络版央视版各自独立剪辑、独立播放。


两个版本风格差距很大,央视版照顾电视机前的观众选择平铺直叙,网络版网罗年轻群体烧脑悬疑,本文基于网络版本。


       

有一说一,对比之前打着缉毒幌子谈情说爱的剧,《破冰行动》确实展现了一部缉毒剧该有的水平,主创也都是奔着做大做强的目标来的。


导演傅东育接受采访时表示想拍成美剧《国土安全》式的作品。


比如大反派王劲松的毒枭则参考了《教父》中的阿尔·帕西诺。


      

△大毒枭,王·帕西诺·劲松


先不管这个要求有没有达成,导演能跳出爱情,主打刑侦就已经是质的飞跃了。


△导演在跟演员讲戏


,是《破冰行动》拿到高分的重要原因。


一开篇就直奔主题,带观众去抓捕现场实地感受紧张气氛。


      


大雨、黑夜、抓捕、围堵、对峙。


村民手持器械气势汹汹,警察退守祠堂步步惊心。


警民身份调转错位,短短几分钟就让观众直面剑拔弩张。


      


僵持之下,村支书林耀东(王劲松饰)黑云压顶而来,强大的气场更是反衬出小警察李飞的菜鸡,凸显出无与伦比的戏剧性。


真敢拍,是《破冰行动》被夸赞最多的高频词。


不仅展示了嚣张毒枭知法犯法,制毒贩毒步履不停,还直接怼上警察内部的腐败问题。


被抓的小毒贩指出警局某领导至少收了三百万的贿赂。第二天,小毒贩取保候审后就无端横死,警局内部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和毒贩搏命的同时还得提防背后的暗箭,战友们的革命情谊岌岌可危。


最值得着重表扬的是,《破冰行动》面对腐败原因没有一笔带过


而是借人物之口说出了缉毒警察的艰辛:自己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家人的安全也受到威胁,还要用微薄的工资抵抗毒贩的金钱诱惑。


电视剧把人性的部分揭露出来,让观众深刻感受缉毒工作的艰难。


       

又燃又敢拍,这样的《破冰行动》完美无缺了吗?


有二说二,《破冰行动》差了一口气



作为绝对主角,《破冰行动》的戏眼在李飞身上。


为突出人物的热血激情,让李飞上蹿下跳这能理解。


但好好的警察竟然是个漏风嘴,丝毫没有保密意识,审讯获得警局内部有人受贿三百万的信息转头就告诉了好基友。


直接导致好基友一命呜呼,自己也被诬陷踏上洗刷罪名之路。


     

而警方的精力显然都用来对付毒贩了。


在追捕李飞的过程里,警察知道李飞的目的地是宾馆,也根据电话卫星定位确定了他的位置,却全然忽略李飞是个会动弹的健全人。


警方没有在他有可能经过的路线上设伏,而是直接赶到电话亭堵人,当然是无用功扑了个空。


      

△在了才有鬼哦


不过好在大家旗鼓相当,漏风嘴李飞显然也没有什么反侦察能力,双方依然顺利在宾馆会师。


飙车追逐戏依然能如期上演,真是皆大欢喜。


      


诸如此类的小缺陷略过不提,《破冰行动》最大的问题出在了节奏上面。


给我感觉是四个字:急功近利


剧情的发展跟后头有恶狗猛追似的推进,处处都是剧情点。


透露了惊天内幕的毒贩嘎一下就死了、


养鸡场枪战基友嘎一下就没了、


男主角嘎一下就从警察变毒贩了、


刚要抓捕的毒贩被达康书记一个电话定义为卧底了······


       


短短三集就充斥着如此多的信息量,这不是放慢播放速度就能消化的。


导演太想把这个真实案件拍好,但好剧需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设置几条支线来为主线服务。


小毒贩的死亡与栽赃嫁祸、毒枭内部的勾心斗角、主角李飞的身世之谜、卧底毒贩的来龙去脉、小护士和她被迫卷入的弟弟·····现在支线剧情太多太杂,反而削弱了主线毒窝塔寨村覆灭的精彩程度。

     


本该是波云诡谲,惊险刺激,但欲速则不达,一直按在观众G点上不松手,只会让观众疲惫。


张弛有度才更能让观众沉浸,欲证明实力反而暴露了自己力不从心。


     △主线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多带感


接着说,《破冰行动》另一个问题在于人物扁平


      

△破冰苏断腿三巨头


演员的演技没什么好指摘的。


任达华的港普符合他香港商人的身份,达康书记戴上了眼镜也能用眼神飙戏,王劲松的大毒枭一个挥手就有万钧之力,黄景瑜台词稍弱,但动作戏完成度很高。


但看上两集就咂摸出不对了,人物塑造黑是黑,白是白,泾渭分明


好听点叫个性突出,但实际上则是脸谱化严重,每个人物都有一个框框,绝不能越界。



达康书记警察身份执法为民,举手投足都带着正义的小香风;


王劲松贩毒就腹黑阴鸷,靠摔茶杯表示愤怒,让人分外怀念杨金水趾高气昂的模样。


       

杨金水,《大明王朝1566》中江南织造局兼浙江市舶司总管太监,前期跋扈异常,后期装疯求生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曾提出一个概念: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只向观众展示单一的面,永远一成不变。而圆形人物性格是矛盾立体,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缉毒刑侦受题材限制,只能刻画出面目扁平的角色,但当年海岩在《永不瞑目》里,让青春大学生肖童逐渐堕落,再自我救赎。


从禁毒先锋到瘾君子,最后舍生取义,这样刻画出的肖童就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无间道》里的群戏,既有警察卧底在漆黑中坚守的自我怀疑,又有黑社会卧底经过多年的警察生涯后说出,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黑与白的界限无限模糊,但角色的立体感直追5D。


       

人性经不起推敲,但优秀的刑侦作品需要去展示人性,让每一个角色都立得住。


我们很高兴有一部这样的作品面世,更希望它的质量精益求精,如今剧集播放即将过半,期待接下来回归主线大放异彩。



不点在看,你在隐藏什么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