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男也好女也好,我只知道我钟意你”


编辑:判官

作为男生,你有没有一瞬间对睡在你上铺的兄弟,有一丝超出社会主义兄弟情的时刻…
 
作为女生,你有没有想过某个时刻,牵起的是另一个香香软软妹子的手…
 
作为非异性恋者,你有没有过一次,对异性动过心…



早在1959年,比利·怀尔德就曾在爱情喜剧电影《热情似火》中用滑稽化的剧情和“没有人是完美的”给时代留下了一个有关性别流动的问号。



而在1994年,张国荣则用“男又好,女又好,我净係知我中意你”这句台词为未来填上了一个句号。



这部由陈可辛执导,曾志伟制片,张国荣、袁咏仪、刘嘉玲主演的爱情片《金枝玉叶》,凭借浪漫动人的爱情喜剧故事,和全套明星阵容,赢得了三千万票房的暑期档冠军,并位列当年香港十大卖座片。影片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多个提名,最后袁咏仪和主题曲《追》分别拿到了影后和最佳歌曲。
 
而这部电影直到现在都还在为人称道的,除了至今不过时的标准类型片故事架构和多首经典配乐外,最主要的是这部影片的性别观念也太超前了。



沿用了比利·怀尔德在《热情似火》中利用性别外观的异化来制造喜剧效果,《金枝玉叶》的人物关系与喜剧效果也同样建立在袁咏仪饰演的女主角女扮男装成为音乐公司男新人的设定上。
 
顾家明一手捧红了玫瑰,二人本身又是恋人关系,然而随着玫瑰的走红,顾家明与她的感情反而转淡。林子颖是玫瑰的超级fans,为了追星她女扮男装参加顾家明的“男新人”海选,意外打败一群男子中选。走进顾家明和玫瑰生活后的林子颖,不仅发现了两个人之间越近分崩离析的感情关系,还分别与两个人产生了意外的感情。
 
基于“女扮男装”这个设定,《金枝玉叶》营造出了多重的性别流动关系。
 
张国荣饰演的制作人顾家明以为自己爱上的是一个男人,刘嘉玲饰演的女明星玫瑰则以为自己移情了另一个男人而那个男人是基佬,而袁咏仪饰演的追星族林子颖本身是喜欢女性的玫瑰,最后又爱上了男性的顾家明。



顾家明在认识到自己对林子颖产生感情时的纠结是处于社会常态下的一种必然反应,但此时本身作为异性恋者的顾家明在只知道林子颖是男性的情况下,依然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最终顾家明决定向林子颖表白的时候也是不知道其本身是女性的,因此虽然故事最终还是走向了异性恋的结局,但实际上反而加强了对流动性别取向主题的设计。
 
在这个故事里,性别与性取向最终成为了一种无足轻重的东西,没有什么是正常与不正常。顾家明只是知道他爱林子颖。



影片对香港的娱乐产业进行了一番展示,又因为娱乐产业内本身对于性向的无所谓态度,展示出了一种非常平和的性别观念,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任何一个性别和性取向是被异端化处理的,反而由角色真实而有趣的各色人格串起来发自内心的幽默。
 
这也是为什么时隔二十多年,影片依然能够让一大批观众共情的原因。



这样由女扮男装、男扮女装而产生的爱情故事,在中国的传统叙事里并非是仅此一家,戏曲与小说故事中《女驸马》《白面郎君》《软玉屏》《梵王宫》《西楼会》《花田错》《儿女英雄传》《四声猿》《金花记》《怜香伴》都有“换装”的情节存在,而这一类故事中,也是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梁山伯与祝英台》。

 
有关于梁祝故事的记载,可以一直追溯到南北朝,在晚唐时期就有祝英台女扮男装游学相识、梁山伯早逝、祝英台投坟的故事框架存在,到了明代则又引入化蝶等传说色彩满足了中国观众对HE大团圆的期望。这个故事通过千年来的流传,不断丰富其故事情节,衍生了多种艺术形式,在日韩等东亚文化区亦有传播与发展。
 
梁祝故事本身就富含极浓郁的平权主义色彩,祝英台假扮男装进入本身在古代独属于男性的学堂,并反对封建父权指配的婚姻为了追求自我的愿望不惜赴死,是属于那个时代最激烈的女性抗争方式。而这个爱情悲剧的情感内核,则更有一层是现代人的全新理解。
 
那就是梁山伯到底是什么时候爱上祝英台的,他爱上祝英台的时候,是爱上的男性祝英台还是女性祝英台。



1963年,大导演李翰祥在邵氏电影公司推出了史上最经典的一版《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个版本由越剧戏曲电影的走俏而来,邵氏公司发掘出戏曲电影的商业属性,开展了“中式歌舞片”——黄梅调电影的规划。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让“黄梅调”风靡全国的作品。


影片一经推出就火遍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所有华人地区,创下港台等地当时最轰动的票房记录,收获了金马奖及亚洲电影大奖等多项大奖,被李安誉为中国电影美术造诣最佳的电影,影片对古代街道、屋宇和“十八相送”对山水场景设计极大的影响了后来的古装时代片。

 
而影片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选择了当时还在出演方言电影、名不见经传的女演员凌波主演“梁山伯”一角,搭档著名的古典美人乐蒂主演的“祝英台”。



黄梅调电影男主角由女性扮演的传统即由此而来,后来叶童主演《新白娘子传奇》等剧集的形式也是借鉴了这部电影。



女演员扮演男主角,而女主角则是男扮女装,双重的性别外观异化给电影的性别观念胧上了一层传统又现代的面纱。


而故事的中途,
祝英台表示自己的耳环痕是因为小时候庙会扮“观音”,梁兄回了一句“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宗教上“男生女相”的菩萨形象,与此时扮演女扮男装的女主角和女扮男装扮演的男主角,相映成趣。


李翰祥也在暗示了
实际上梁山伯对祝英台动心的时候,依然认为祝英台是男性,直到师母对梁山伯揭开真相时,梁山伯才知道自己的纠结是“一向没当这好手足女子”。
 
而被当代影迷奉为经典的一版《梁祝》,则是与《金枝玉叶》同样于1994年推出的徐克导演版。



这一版本可谓将“梁祝”素材中的性别观念挖掘到最深,也将“梁祝”的悲剧性挖掘到最关键。
 
徐克的《梁祝》,非常细腻地勾勒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学院中由“不打不相识”到“忘形时搭膊自由一面退开”,再到“暗里很享受却怕讲出来”的全过程。



将原本戏曲故事中未仔细拓展的梁山伯内心世界做了一次全新的勾勒,将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感情发展脉络和“虚”“实”性向理论互相对照,完全显明地展示了这个传统故事中的同性倾向。



而影片最大胆的设定则是将原本的马文才、四九等角色删去,重新塑造了一个“亭望春”的同性设定角色,这个角色首先是典型的青春校园类题材里的校霸形象,同时他又追求着梁山伯,后来又移情祝英台,但他始终认为祝英台是个男性。



通过亭望春这个角色的前后情感变化,更加突出地展示了梁祝之间的感情,是完全摒弃与超脱了传统性别和取向观念的。
 
而这一版《梁祝》的悲剧性也更是体现在了性别观念上。



故事设定在一个以东晋为基础的架空时代,士族与门阀压榨着底层百姓的阶级跨越渠道,而父权为了保证自己的尊严与地位,并不怜惜女性亲属的生命与情感。


徐克用一种非常的形式来展示混乱社会里的性别观念,电影中的男性家长,为了与士族交好,每天沉溺于护肤与化妆,最后反而因为铅粉中毒而容颜越来越恐怖,并在将女儿许配给更高阶级的利益时,要求全家人化妆,但在正常人眼里亦仿佛失去血色的鬼魅。


而祝父更要求已经泣血的女儿用更厚重的白粉来掩饰掉脸上的血色,保证自己的利益交换顺利。
 
影片也重新塑造了祝英台的母亲这一角色,祝英台的母亲小时候也如祝英台一般女扮男装上学堂并与自己的同学相恋,最终却臣服于门第礼教,放弃了自我的幸福且认为祝英台可以和自己一样臣服。


最终祝英台用自我的牺牲,对这样从方方面面对女性压迫的传统社会进行了一次抵抗,用生命扼杀了父亲与母亲在士族观念下的幻想。

 
《梁祝》作为最体现中国浪漫主义精神的传统故事素材,多年来一直成为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不断焕发新生,而其中的内核,则是千百年来女性与性少数群体不断面对社会压力的抵抗。



在中国的传统叙事中,对于性别观念的不同理解和对性少数群体的生活情态的塑造非常之多,《红楼梦》《金瓶梅》《怜香伴》《姑妄言》《聊斋志异》等作品中都有涉及。

在当代的娱乐现状里,其实同样可见一斑。
 
凌波通过“梁山伯”一角爆红后,就有大批女粉丝环绕,可以说是电影与明星产业以来中国第一位“国民女老公”。



凌波主演的电影片场,不少第一代“私生”混入片场围观她的“俊朗潇洒”,金马奖为她特设“演员特别奖”来褒奖她不区分男女性别的表演魅力,甚至被称为60年代华语电影一姐,李丽华、林黛、乐蒂等女明星的声势都远不及凌波。
 
而包括林青霞、袁咏仪、杨采妮、刘嘉玲、张国荣等等演员都曾塑造过经典的中性化形象角色为人称赞,在内地的选秀中,自李宇春、周笔畅始,到近年的杨芸晴、刘雨昕、陆柯燃等人,都依靠中性化的外形令粉丝着迷,而针对男明星的“泥塑”“老婆”也更是一种全新的追星风格。
 
伍尔夫说过,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令全世界都会着迷的人,也都会具有介于两性之间的独特魅力。


 
至于爱情,更何必在乎传统的观念,你所爱的,不应当只是你眼前这个人吗?
 
梁山伯可以为了祝英台至重病而亡,祝英台可以为了梁山伯赴死;杜丽娘只是在梦里见到柳梦梅便相思至离魂,又何曾想过假如现实中的柳梦梅会否不是一个男人。
 
然而千百年后的现实,却还需像梁祝那样爱,唉!

设计/视觉:NOMA



#推荐阅读#


勇敢爱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