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老太太,凿开了中韩两国间的冰山

合成风马牛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2024-04-07

编辑:脑蛋黄

 

中韩之间的影视交流,已经处于寒冬地带好几年了。

 

但仍有一个渠道没有彻底封霜,那就是手机里的表情包。


或许你不知道罗文姬是谁,但一定看过这个调皮的老太太,不信就翻翻手机,她的表情包绝对躺在里面。

 

 

不久前她又一次出现在中国观众的公众视野,是因为那部空降院线的《哦!文姬》。


或许并无太多人在意,但也算挺重磅的消息,毕竟匆匆6年,内地只上了这一部韩影。

 

这次翻牌了响当当的罗文姬,可有什么暗示?

 


《哦!文姬》是去年9月份的“旧片”,豆瓣评分7.3,始终没得到什么关注度,更谈不上有多好的口碑。

 

但因为有罗文姬奶奶撑屏,倒也不失可爱。

 

 

片中罗文姬饰演一个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退化成需要呵护的小宝贝,不记得儿子和孙女,一哭二闹三上吊是常态,可就是这样的老太婆,竟然可爱到了观众。

 

她会趁着孙女睡觉剪头发,嚷嚷着爬到大树上上吊自杀,拔冰箱插头,拔孙女的呼吸机,家里闹完闹警局……在单纯和愚蠢之间无缝切换。

 

 

但毕竟是文明社会,面对让人操心的长辈,整个世界都在退步妥协,而罗文姬凭着往日累积的人气,把荒谬氛围整个撑满,原来“奶奶”也可以不苦情,甚至游手好闲,怼天怼地。

 

其实仔细分析影片本身的话,会发现有两大内核驱动着影片故事的推动。

 

一个是“悬疑”,孙女被车撞,巨婴儿子满世界找肇事凶手,总之不买醉不鬼混了,学啥不学王力宏,要做就做真男人。

 

 

但影片的破案逻辑那叫一个幼稚,可见编剧也就是从类型片里抠砖的水平,根本架不起一部影片。

 

这时就需要第二个内核救场,也就是“亲情”。

 

 

它抓住了合家欢电影最擅长的套路,看起来搞奇情,搞探险,最后解决的还是几代人心里那点过不去的坎儿。

 

罗文姬疯归疯,她的爱是无私的,被赶出家门也要给儿子摘樱桃吃,这是不容戏谑的“东亚正统价值观”,也是套路催泪的根源。

 

 

我们都熟悉这种“唯心”击败“唯物”的逻辑,只要有爱和亲情在,奇迹可以泛滥成灾。

 

母亲变老之后沦为弱势群体,她需要被理解和包容,但总是遭到劈头盖脸的指责,可她不离不弃,把对后辈的爱修炼成“超能力”。

 

 

东亚家庭最喜欢供奉这种超能力,因为在我们的价值观里,无私付出是道德高尚的体现,这套东西有点老旧,却非常有效,哪怕是年轻人也会买单。

 

《哦!文姬》绝非最好的韩影,但因为与内地院线片的平均质量相持平,便不存在威胁性。

 

更重要的是,该片有着五毒不侵的体质,它既是商业片、喜剧片,也是合家欢,哪怕按照内地现今审查制度的条条框框,也是雷点全无。

 

或许可以这么理解,《哦!文姬》不过是一个两国之间的“破冰信号”,有没有观众,根本不重要。

 


其实限韩令的解除,从今年初就开始了。

 

2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韩国放送公社(KBS)签署了合作协议,随即一部积压数年的中韩合拍片《我爱喵星人》定档3月,中途又被撤档,这波迷之操作很让人费解。

 

 

回想影视行业被“限韩令”狂殴的2016年,那真是遍地残骸,历历在目。

 

虽不曾有过白纸黑字的中央文件,但“限韩令”确实有轮廓有血肉,毕竟家国大义永远大于一切。

 

 

此后,中韩合作的项目一个接一个地流产,已制作完成的合拍片被无限雪藏,爽子都没了,但她和李钟硕合作的《翡翠恋人》仍旧是头发丝都没看到。

 

而国内对引进韩国影视剧的审查制度也是更加严格,所以这几年,我们能看见买了版权并重新改编的国产片,但原版还是无缘内地市场。

 

 

在不见天日的冷静期里,被砖头砸个正着的内地影视公司骑虎难下,只能认栽。

 

但对于观众,感触更多的还是遗憾。

 

比如当年那部爆火却没能在内地上映的《釜山行》,曾一度是热点话题,但我们没办法参与。

 

 

为了避嫌,买了韩国版权的综艺集体换名,来内地发展的韩国艺人越来越少,韩国籍艺人微博账号受限,还有韩星在节目中被打码,总之那时舆论声音最大的八个字是“赶尽杀绝,大快人心”。

 

对于韩国影视行业,失去中国市场确实很痛,这一刀砍下来,四大韩娱公司的市值猛烈缩水,韩国艺人也没办法来华大笔捞钱了,更棘手的是,短时间内,他们根本无法找到中国市场的替代品。

 

 

总而言之,不过是三个步骤,各自疗伤,就地取材,东山再起。

 

没有韩流干扰的这些年,内娱确实站起来了,但因为种种众所周知的因素,内娱制造偶像、玩弄粉丝经济的手段怕是比韩流热还变态。

 

而且因为缺少良性竞争,内娱给自己搞了一大滩舒适圈,光圈钱,内容稀烂。

 

 

反观韩国,艰难求生也是真的,难得的是仍然保证着高质、高频的输出标准。

 

毕竟“韩国制造”无法像我们一样,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自产自销,它终归要依靠向外输出文化产品来盈利,于是充满挑战的环境反倒带来了斗志。

 

随着国外流媒体平台的崛起,韩国制造把目光转向了全球市场,从此有了新的着陆点。

 

 

奉俊昊连拿金棕榈和奥斯卡,在好莱坞撑起一片天,今年《鱿鱼游戏》的大热也是莫大的鼓舞。

 

接下来,他们可能有更远的路要走,而且整个韩国影视产业也会随着磨炼而不断升级。

 

无论如何,这条路是闯出来了。

 


毫无疑问,罗文姬是韩国人心中的“国民老太太”,越老越招人稀罕。

 

其实中国观众对她也并不陌生,开播于2006年的《搞笑一家人》足有167集,是当年引进韩流里的中流砥柱,给许多内地观众带来了心灵依托。

 

 

只要打开电视机,就可以跟着这家人一起哭一起笑,这种陪伴不仅满足了情感需求,也塑造了我们的家庭观。

 

有些观众每隔几年就会重看,把这部剧的温暖段落装入人生,刻入基因。

 

 

虽说亚洲家庭是类似的,可罗文姬却独一无二。

  

她永远接地气,永远乐于为晚辈和家庭付出,你嫌弃她,却又离不开她,最后只能爱上她。


“罗文姬”并不会随着潮流的迭代而过时,如果把她的戏份剪成百来段短视频,做今天的网红大V未必是难事。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她成为中国观众和韩国观众的“文化共识”,毕竟面对她的纯真和质朴,确实不需要什么不共戴天的民族矛盾来泼冷水。

 

其实,这些年罗文姬也获得过更大的成就。

 

在电影《我能说》里,她饰演一名慰安妇,演严肃戏份毫不逊色,英文台词也能拿捏到位,最终凭借罗玉粉一角横扫该年韩国三大电影奖项。

 

  

相较之下,《哦!文姬》的上映证明了一个猜测,重点不是老艺术家的个人成就,而是我们急需她能够代表的形象符号。

 

《哦!文姬》无疑释放了两个信号。

 

一个是老年人的凄惨处境,比如患上老年痴呆症,像烂电池一样被社会抛弃。

 

 

另一个是正能量的暗示,即“我们终将与父母和解”,说白了就是“春晚范儿”。

 

你哭一哭,我哭一哭,都是做儿女/父母的错,再搞家庭内部分裂可就是不懂事了。

 

很明显,选这部影片不只是为了“中韩建交30周年”,还是一次试图规避所有敏感源的类型片试水。

 

 

疫情之后,观众已经被生活折磨到对一切题材失去了兴趣,不过还有最后这条底线可以戳一戳,比如变老的父母、分裂的自己……

 

如果戳准了,底线就会变泪腺。

 

毕竟一年前“李焕英”大破50亿的票房佳绩不是偶然,它扎扎实实地告诉投资人,想赚票房就别玩虚的,走个心不丢脸。

 

  

回到“限韩令”本身,所以为了家国大义,中国观众难道要守身如玉,都不看韩影韩剧吗?

 

众所周知,文化产品一向是非常兼容的东西,其实“韩国制造”从未真正失去中国观众,该看的人还是会看,只是渠道复杂,需要兢兢业业的搬运工。

 

 

目前,韩影韩剧如果想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限韩令这些年,腾出来的地盘都被自己人填满了,市场格局也已形成。

 

事实上,拆掉“那堵墙”比建墙要难得多。“韩流”究竟能进来多少,取决于当下的管控,再加上疫情带来的冲击,更多人还是会持观望态度,谁也不想做第一个阵亡的人。

 

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韩流重新在内地生根发芽,冷战是真的,仇韩氛围愈演愈烈也是真的,目前不过是“限韩”,但有些极端网友却不满足,他们希望“禁韩”。

 


 

有些追着韩国爱豆的粉丝,甚至会有虽然爱豆哥哥姐姐生为韩国人不是他们的本意,但我永远憎恨韩国人。国家大可封杀他们,我追星我自己想办法这种自动"高觉悟"。


当然,韩国网友也根本没改掉“文化偷窃”的老毛病,偷完了还要死鸭子嘴硬,反咬中国人抄袭,这种事儿常有。

 

 

但摸着良心说,类似的事两边都干过。"搬运工","汉/韩化师"们步履不止,只有保持高尚道德的喷子们在网上左右互搏。

 

反正关闭国门的这些年,最大的坏处就是“没办法讲理”,成天因为“我抄你,你抄我”的事情打架,分不出胜负不说,只是便宜了抄顺手又赚差价的小人,因为你追责的成本太高。

 


不是说缺了韩流是什么要命的事,可但凡回想这些年渐序消失的一切,总有些很纯粹的美好之物被一并丢弃了。

 

其实不必否认,我们的确有过“好时光”,限韩令之前,韩国制造曾为中国观众带来心灵的滋养,那时候大家都不太想打架斗殴的事儿。


无论如何,遗憾就是遗憾,限韩令就算彻底解除,我们都不会“真正”回去了。


设计/视觉:大老师




#推荐阅读#




“限韩令“限制了什么?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