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拍出“盲”系列的导演,没想到因为一条朋友圈火了

辉色自由人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2022-07-27

编辑:脑蛋黄


最近,有条朋友圈火了。
 
 
从这张图里可以看到,说这话的人是导演李杨。
 
说起李杨,你可能很久没有听过他的名字,或者有人根本不认识他是谁。
 
但只要列出他执导的电影作品名字,国内国外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没错,他就是拍出了“盲”系列电影的那位李杨。
 

 
李杨确实很不合群,甚至有些另类。
 
中国电影圈向来讲究论资排辈,1959年出生的李杨按理说年龄已经接近第五代导演,但是他经常与所谓的第六代导演并肩作战。
 
而李杨在接受采访时,却否认自己身上的标签,他认为标签只是人为的区别,自己并不需要这种标识。
 
他的这种另类也带入了对电影创作的理念。《盲山》《盲井》这两部电影的出品不仅仅撼动了中国电影圈,也震撼了许多观众的内心。
 
李杨拍摄的首部电影是2003年上映的《盲井》,剧本改编自小说《神木》。
 
影片讲述了在私人小煤矿做工的农民唐朝阳和宋金明一直通过套近乎将打工无门的外地农民认作亲人带到煤矿做工。然后在井下工作时制造“安全事故”将“亲人”杀死,随后两人一唱一和找矿主私了,以此谋取死者赔偿金的故事。
 

 
两人作案多起,配合起来天衣无缝。
 

 
这天,两人在火车站盯上16岁的懵懂农村少年元凤鸣后,故技重施帮其办了假身份证,更名后,元凤鸣“成为”宋金明的侄子。
 

 
二人带着元凤鸣来到另一家小煤矿打算故技重施,但在矿上做工期间,元凤鸣的好学与淳朴常令老二宋金明想起自己正在念书的娃子,于是生出恻隐之心,迟迟不肯下手。
 

 
最终,宋金明良心发现,在矿井下用镐头砸死了唐朝阳,自己则留在了即将爆破的矿井下,让元凤鸣逃走,完成了自毁赎罪。
 
2007年,李杨导演带来了另一部“盲”字开头的电影《盲山》。
 
《盲山》故事围绕着一名女大学生白雪梅被人贩拐卖到法盲山区,多年后被解救的故事。
 

 
女大学生白雪梅在找工作时,被装扮成医药采购公司员工的人贩子骗至中国西北某个偏僻山村采购中药,结果一杯水喝下肚,她倒床昏睡。
 
人贩子和买方家属交易完成(导演客串)
 
醒来后,医药公司的同事和经理全部消失,白雪梅的身份证和钱包也都不见了。
 
瞬间,她意识到自己已被卖给当地人,准确地说,是被当地一位40岁农民黄德贵买来做了老婆。
 

 
第二天,一早上黄家就开始操办婚宴,这里有一个十分荒诞的平行镜头。
 
屋里,白雪梅被黄家人绑住四肢,捂着嘴扔在床上;屋外,黄德贵与村民们一一敬酒。
 


 
李杨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多次运用了“窥探镜头”,婚礼这天,被绑在床上的白雪梅就像一只案板上的待宰羔羊,全村人就像一群眼冒绿光的饿狼。
 
随后,白雪梅多次想方设法地逃出去,但是每一次都是被黄家人和村民逮回去。
 
有一次几乎已经逃上了县城里的大巴上,结果还是被拽了回去。
 

 
就这样,在村里呆了几年后,白雪梅产下一个孩子,使黄家对她放松了警惕。白雪梅在初中学生李青山的帮助下,和父母取得了联系。由于村民的阻挠,与父亲一同而来的两个警察无法救出白雪梅。
 

 
某日深夜,警察和家人将白雪梅救出,但她的孩子不得不留在那个闭塞的山村里。
 
其实在李杨导演的"盲"系列中,每部电影中“盲”这个字都有着双重含义。
 
盲,在中文里有这样两种解释,1. 瞎。2.比喻对某种事物不能辨别或者不懂。
 
一方面,《盲井》里,“盲”代表着数百米深的矿坑里的黑暗世界,矿井下,环境是黑的,煤矿也是黑的。《盲山》中,被大山包围的村庄和村民,生活在的闭塞的环境中,他们是“盲”的。
 
另一方面,两部盲系列的电影中,两个靠杀死矿工的谋取赔偿金的兄弟俩,买女大学生当媳妇儿的黄家人以及协助犯案的村民们,他们的对法律的认知也是“盲”的。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现实主义电影应该是无聊的。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似乎就是一滩几十年不会起波澜的水坑,聚焦这些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艺术加工总是迷人的,平平无奇的路边摊只要加上剪辑和配乐,就足够掀起一部分人心中的涟漪。
 
可你从李杨的电影里却能看出一种粗粝感,过于真实以至于显得可怕。
 
因为这种“盲”类影片甚至不需要艺术加工,只需要支起一个镜头对准一个点,记录本身就足以构成令人毛骨悚然的素材。
 
《盲山》里的农民们在支招黄德贵如何控制被拐的白雪梅时,他们说:
 

 
仅仅用一句简单的台词,就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山村里“女性等于生育工具”“买媳妇不犯法”。
 

 
这个村子里,村民们都合理的认为光棍娶不上媳妇,想要传承香火,那就花钱买媳妇;在他们看来女性只是一件商品,一分钱一分货。
 
同样的观点,有一位知名作家也说过。
 
他在2016写了本书叫《极花》,在被问到关于书中的人物设定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这个村子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消亡了”。
 


要知道,贾平凹和李杨的家乡相隔并不远,年龄也差不多,为什么两个人对待这样一件残忍的事情,有着天壤之别的看法,也值得让人深思。
 
给予加害者不适当的同情,不应该叫做客观,是漠视一个完整生命的冷酷。
 

 
较真,甚至有点二,是李杨的性格,他曾对着镜头坦言“如果要我说话,我只说真话”。
 

 
今年62岁的李杨从小就和电影结缘颇深,父母都是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优秀的演员,耳濡目染下的李杨梦想成为一名导演。
 

 
如果把李杨的经历做一个时间节点的划分,可以提取出两个坐标点:36岁、44岁。
 
36岁以前,李杨有一段极其疯狂的求学经历,为了成为一名导演,10年读了四所大学,从中国到德国。
 

 
在1995年从德国科隆影视传媒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导演系毕业,获得传媒学硕士学位。可以说求学期间的李杨在不断摸索着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导演。
 

1987年在西德留学的李杨在柏林墙前合影

 
在求学期间的李杨分别在德国拍摄了两部记录片《妇女王国》,主要记录了摩梭族的走婚制;《欢乐的绝唱》主要记录了哈尼族的喜庆葬礼。
 
在他看来,做为一名导演,或者是一名艺术创作者,应该有一种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后来李杨在1996年,为抗战50周年而创作了纪录片《痕》。
 

 
电影就是李杨的表达工具。
 
2000年,41岁李杨决定回国成为第五代导演黄建新的副导演,在剧组实践的机会,积累经验。
 
回到北京定居的他,平时没事就会去图书馆,寻找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无意中看到了作家刘庆邦描写煤矿生活的中篇小说《神木》,决定要把这个小说翻拍成电影。
 
 
李杨将人性里最基本的对立善与恶,用写实的手法展现给了观众,所以我们能在《盲井》里自甘堕落的农民唐朝阳和仅存一丝善念的宋金明,也能在《盲山》中看到法盲村民,和心有正义但性格软弱的乡村教师。
  

 
“盲”系列电影就像李杨在电影中的窥看视角,记录了一些无法被观测到的地方——现代社会的盲区,或者说是人性。
 


李杨也因为《盲井》得到了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一时间名声大噪。
 

 
他认为这些电影将人性恶的一面展现出来,是给社会大众一个警示,要警惕那些隐藏在社会中的人性之恶。
 

拍《盲山》的初衷

 
李杨是个疯狂的导演,一个骨子里刻着“真实”的疯导演。
 
为了拍出《盲井》,将剧组设在矿场上专门去矿上和工人们下矿,一同体验生活。
 

最后一次下矿拍摄
 

在矿井里给演员王双宝说戏
 
为了拍出《盲山》,亲自走访那些曾经被拐卖的妇女,甚至会接触一些人贩,采访和收集大量的真实案件。
 
《盲山》的拍摄地点选在了陕南的一个山村里,有个角色叫郑小兰,这个演员是真得从四川被拐卖到这个山村里的。
 

 
李杨认为只有做足资料调查,不管是采访、案例,用这些真实的细节才能构思出一个真实的剧本。
 
 
而创作者如果没有足够的调查,直接去揣摩一个“客观”的角度,那将只是一个极其狭隘的角度。
 

 
李杨是一个抱有远大理想的导演,但真正去实践这些理想时,眼前的困难是一重又一重。
 
最初拍《盲井》时,李杨自己投资,虽然国际上获了大奖,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国内无法上映,成为“地下电影”,加之盗版光盘泛滥,拍完最后还欠债。
 
但是李杨并没有就此退缩,或者妥协。为了筹钱拍摄一部电影,先是李杨拉投资,投资商中途撤资。
 
然后找周围亲戚朋友借钱,李杨的好友兼投资人郭宇宽自封“史上最穷投资人”,无条件支持李杨。
 
最后李杨自己接活儿往里砸钱,打开李杨导演参加的作品中,你会发现他担任过《致青春》的艺术指导,徐克《智取威虎山》的编剧等。
 
当资金解决了,还要一遍又一遍的审查,这也是从“地下电影”转为“地上电影”的必经之路。
 

 
2007年《盲山》的结局有两个版本,内地版是白雪梅被解救成功;另一个版本结局则是白雪梅看到自己父亲被自己的“丈夫”殴打,抄起菜刀砍了过去。
 
删减、修改对于任何一个导演来说都是极其痛苦的,相当于是在自己倾注心血的作品上拉一刀。
 
在推出两部盲系列之后,2018年,他拍摄了盲系列的第三部《盲·道》,背景放在了全国流浪乞讨儿童以及背后的儿童买卖市场。
 
 
故事聚焦底层乞讨儿童,讲述了昔日著名歌手赵亮因为酒驾害死自己女儿,出狱后沦为靠装盲人骗爱心为生的混子,后来通过救助一名被犯罪集团利用的盲人小女孩来实现灵魂救赎的故事。
 
而这一次,那个曾经拍出《盲井》、《盲山》的导演李杨并没有获得鲜花和掌声,票房也一般般。
 
网友甚至毫不客气批评他,向市场妥协,怎么拍出了烂片。
 

 
也有网友表示能够理解李杨导演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社会底层这个现代文明无法触及的盲区。
 

 
但是更多的网友则是直言不讳道认为他十年磨一锈剑,李杨不再是那个李杨了。从男人、女人、再到孩子,李杨的《盲·道》没有前两部“盲”来得那样直击心灵。
 
李杨在《一刻Talk》的访谈里承认,要让这个电影能跟观众见面,就必须妥协。
 
而妥协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失去本味。
 
当然,我们未曾能知真正的缘由,但李杨能在这个时候,发朋友圈说不再追究《盲山》的版权问题,也许能看到:
 
李杨一直是那个李杨,他从未改变,他打心底里没有妥协。
 

 
引用资料:
《一意孤行:李杨自述》——李杨
盲道导演李扬专访:《盲山》《盲井》后第三次不合时宜——冰点周刊
面对面 | 李杨: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义务讲述这段历史——扬子晚报
【一席】李楊:電影是現實的一面鏡子
一刻talks |专访导演李杨:从《盲山》《盲井》看人性的善与恶
一刻talks |《盲·道》导演李杨:流浪儿童,多年来一直放不下
资料:影片《盲山》幕后花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设计/视觉:壮壮




#推荐阅读#





视而不见为盲‍‍‍‍‍‍‍‍‍‍‍‍‍‍‍‍‍‍‍‍‍‍‍‍‍‍‍‍‍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