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中共中央
3
123456
4
法明传[2024]173号
5
九边
6
赵紫阳
7
帝国政界往事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中共中央
3
123456
4
法明传[2024]173号
5
九边
6
赵紫阳
7
帝国政界往事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附下载链接)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是时候重看《一九四二》了
Original
小滨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2022-12-09
最近很奇怪,一部老片《一九四二》火了。
十年前,《一九四二》在2012年的11月底上映后遭遇了一片差评,开分后评分低至6.1分。
那年贺岁档一片腥风血雨,前有《201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同期有陆川的《王的盛宴》,后面还有《泰囧》《十二生肖》全面夹击。
当年,观众的愤怒完全可以理解,李安的《少年派》上映七天后就再没有IMAX厅的场次,你选了有IMAX场的《一九四二》,并为此花了70块钱,结果灯光暗下来,讲的是河南饥荒的惨痛历史,看完直叫人心里郁闷,嘴里发苦。说实话,换我我也生气。
有人单纯为《少年派》不服打了差评,有人揶揄说:“小刚放弃吧,你做不成大师。”,还有人批评:“冯导,不要拍大片了,啥时候能回归群众呢?”冯小刚对质疑他的观众喊话:“太平绅士和谐淑女慎入。”
十年过去了,这部片子的口碑反转,从6.1升到8.1,也成了冯小刚个人生涯中排名第三的佳作。
今天桃就带大家回顾一下这部被导演贴牌“慎入”的《一九四二》。
这部《一九四二》改编自作家刘震云的调查体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讲的是1942年河南的旱灾导致的大饥荒。这场灾难导致三百万人死亡,一千万人流离失所。
电影的第一个画面,是一片荒芜的河南大地,土坡上就几棵稀稀拉拉的大树,一个河南口音浑厚的中年男声说道(听着像原作者刘震云老师献声):1942年冬至1944年春,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吃的问题”——这个词听上去可大可小,可在后面几件国际大事面前,却显得无足轻重。
电影由此正式拉开序幕,叙事线按参与人的身份分成三条,分别是灾民、媒体和官员,其中灾民是主线。
咱们先从官员这条线说起。这条线展示了河南的饥荒是如何从天灾变为人祸的。
大灾之年,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走马上任,上头让他为抗日筹措军粮,军头说等着粮草跟日军打仗,下面的官员则以为他是来赈灾。他夹在中间,很是尴尬。
这条线最精彩的戏莫过于李培基第一次面见蒋委员长,这场戏发生在电影的第三十三分钟,把电影的第一幕推向了高潮。蒋委员长先给李培基剥了个鸡蛋。这鸡蛋应该是挺烫手的,可李培基不敢不接。
接着,蒋开始听开始听秘书汇报工作,秘书噼里啪啦一阵输出,又是打仗又是外交,每件事都比河南的旱灾更重,一下子把来求助的李培基给噎住了。
李培基的白粥吃得很不是滋味,临走前,蒋介石拍了拍李培基的肩膀,说:“知道河南遇到了旱灾,严重吗?”李培基苦笑着说:“没事,能够克服。”
上面的隐形施压,让李培基有苦说不出,一切的一切都像在对他说:
你要懂得识大局。
国民政府可以选择,却没有选择及时救民众于水火。
国民政府心中的大局,是国际政治关系,是战争形势,人民群众的死活是放在最后一位的。
第二条线是记者,这是良心未泯的一群人。
《大公报》报道河南灾情被责令停刊,美国记者白修德深入河南撰写旱灾报道。
一路上,他的驴子被偷,相机也差点被人抢了。他回到重庆找蒋说明情况,蒋还回应:灾情是有,可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直到白修德摆出狗吃人的照片,并且在《时代周刊》上发专文,迫于即将到来的国际压力,蒋才开始决定救灾。
灾民这条线最详细,他们是乱世当中根本没得选的一群人,他们身在局中,是砧板上的鱼肉。
天灾、政府、战争,每一个都像刀子,要从他们身上剜下几块肉来。
财主老东家一家不堪抢劫,决定逃荒。路上,一家人从有米吃变成吃柴火,枪没了,钱没了,板车没了,人也没了。
逃难前,逃难后
老东家的母亲、儿媳、长工栓柱和佃农瞎鹿,一人被日军炸死,一人被日军羞辱致死,一人饿死,一人失踪。
几人的结局就如书中所说:不逃是个死,逃了也是个死,区别在于死在故乡还是客死他乡。
女人们的命运不知该说幸运还是不幸:老东家的女儿星星被卖到妓院,好歹能吃上饱饭了;没被妓院挑中的花枝被卖牛的收了,换来四升小米。
老东家一行人逃到洛阳,但洛阳并不开门放难民进城。洛阳城大年三十放烟花,老东家一双儿女都离开了他,在他的主持下,长工栓柱借着烟花娶了丈夫走失的花枝。
之后,花枝为了换一些小米留给孩子,自愿被卖牛的带走,走前对栓柱说:我
的棉裤囫囵(完整)一点,咱俩换一下吧!
同样是在金黄的草地里,这脱裤子换裤子的一幕却让人别样心酸,逃难路上家财尽散,就连棉衣棉裤也破了洞。
最后一幕,老东家在路边捡了一个亲人都死了的小女孩,两人向河南的大山中走去,河南口音的男声再次响起:十五年后,这个小姑娘成了我娘。自打我记事起,就没有见她流过泪,也不吃肉。
影片在字幕中结束,公元一九四二年,大旱,一千多万人流离失所,三百万人饿死。
片尾曲是姚贝娜演唱的《生命的河》,非常好听,为影片沉重的结尾添上一抹充满希望的颜色。
当年的观众走出电影院时,想必是非常愤怒的。
这种愤怒是姚贝娜的主题曲无法抚慰的:在贺岁档的某个夜晚,花了70块钱买了张IMAX票,结果看的是历史片,苦的不行,从头到尾只有惨惨惨,心情比过年看了《四海》还差(女主全家都去世了),很难不骂一声晦气。
当年,观众对电影的差评,很多是出于电影自身的硬伤。
院线用IMAX大屏放电影,拉高了票价也拉高了观众的期待,但影片色调极其单调,内容苦闷,明星阵容豪华但很难达到观众们对“贺岁档大片”的期望。
电影三个角度穿插叙事,出场人物众多,除了三条叙事主线,还穿插了意义不太明确的宗教线、厨子辅线等内容,第一次看的时候很容易感到混乱。
在电影上映之前宣传的两位影帝,出场不超过二十分钟。遭了饥荒的主角们,本来应该演出疲态和饥苦相,可他们脸上的苹果肌依然饱满。
还有一部分观众指出,影片的历史观不完整,对于旱灾的前因“旱灾、蝗害、黄河改道”几乎只字未提。
电影还有很多史实上的错误,有媒体撰写专文《戳破<一九四二>里的伪历史》,里面提到:《大公报》并不是因为报道河南灾情而被停刊,国民政府在白修德报道前就已经有救灾行动,对当时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有美化嫌疑,日军给灾民分发救济粮的情节也不准确。
更多差评,则来自电影之外。
有针对冯小刚个人的,也有针对电影排片的。
当时,华谊和IMAX签下了排他协议,得知跟《少年派》撞档期之后,留出了七天的窗口期。
很多人为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只能上七天IMAX鸣不平,在豆瓣《一九四二》的条目中,还有“还我少年派”的tag,还有人说:“李安和冯小刚之间隔了180个陆川。”
导演个人身上的舆论争议也不容忽视,
冯导“小钢炮”骂观众的战斗力在那一年特别强。
2012年初,赵文卓与甄子丹的骂战点燃了半个娱乐圈,火都烧到了舒淇头上——当时舒淇站甄子丹,被骂到不得不清空所有微博。
冯小刚为舒淇鸣不平,说“辱骂她的人,骂你们是畜生都污辱畜生了”。
冯小刚被天涯网友戏称是“护舒宝”,
据说现在大家常看见的“精选评论”功能也是因这件事开发的。
面对观众质疑《一九四二》有“宣传中国人人性之恶”的嫌疑时,他回应道:“你们别看我电影,你要看我觉得是脏了我的电影。”
十年过去了,这部片子已经实现口碑逆转,冯小刚想让更多人了解记住那段历史的初心也早已达到,桃还找到一些历史细节,跟大家一起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电影的历史观并不完整,但许多情节都是真实的,台词是照搬当时真人所说。
有人卖儿卖女,有人为了逃荒赶火车爬到火车顶上,从火车上摔下致使残疾的事时有发生。
开头李培基面见当时第一司令蒋鼎文要求减免筹措军粮时,蒋鼎文的说辞是:“如果农民饿死了,地还是中国的;如果当兵的饿死了,地就成日本人的了。”这段台词来自当时的官员口述,后面换棉裤的“我的棉裤囫囵一点”也有真实依据的。
现实当中的1942年,比电影中还要残酷。
首先是饥荒发生的背景。黄河改道,很多良田受灾,加上打仗征兵,河南省青壮年大多参军,劳动人口锐减,再加上大旱遇蝗灾,交通不方便,粮食想运都运不进来。
铁路系统几乎都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河南境内其他所有的路都被中国人自己切得支离破碎,以防止日本人前进”。
这样的大灾之年,政府却没有减少粮食税,因为大旱收成锐减,很多农民需要卖家具、卖牛羊补上税款。
当地掌握实权的汤恩伯手下的军队纪律败坏,正事不干,但搜刮民脂民膏是好手,日军打进来的时候,他们还在篮球场里打篮球。
他们吃喝仰赖农民,就连动物也不给他们留下。农民饲养的鸡、鸭、猪、羊多被掠走,抢走一只母鸡还要带走20颗鸡蛋。
这样严苛的税款制度,供养官员和军队过着极为优渥舒适的生活。
当时,官员招待白修德和另一位外国记者时,饭菜是:辣藕片、胡椒鸡、荸荠炒牛肉、豆腐和鱼,还有两个汤,主食有春卷、热的蒸馍、米饭和三个霜糖饼。
这种规格,就算是财主家,在灾年也是想都不敢想的。
地方官员每人每天配额4磅半粮食,当兵的是每人每天2磅,桌上有肉和新鲜蔬菜,仓库里更是堆着吃不完的粮食。
这些吃不完的粮食被卖往黑市中饱私囊,清廉的官员和教会从黑市上买来再发给灾民。
灾民们真正等到政府救济粮的时候已经是近半年后,这份救济粮不是免费的,每人几乎只能分到1磅。
没有人救济的这些日子,农民和地主吃什么呢?
在交完粮食税后一无所有的他们只能吃自己耕地的牲口,吃花生壳、泥土、石头粉和垃圾,吃刚长出来的新麦和一种叫“霉花”的毒草——猪吃了都四肢麻痹,它会让人脸部浮肿、发麻,鼻孔和眼角发黑。
很多人因为吃了不能吃的东西,患上肠道梗阻。也有人在饥荒过后吃得太撑,肠胃胀裂而死。
吃的问题绝不是可大可小,刘震云在书中提到,问自己姥娘饿死人的那一年,她却说,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到底指的是哪一年?
他还写道,这些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百姓……是最终的灾难和成功的承受者和付出者。但历史历来与他们无缘,历史只漫步在富丽堂皇的大厅。
或许历史无法记录他们,但我们可以记得他们,记得这部《一九四二》,愿历史不再重演。
参考资料
宋致新 《1942河南大饥荒》
设计/视觉:壮壮
#推荐阅读#
记住这段历史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