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6期
目录及内容提要
盛松成 张承惠 彭文生 张晓晶 张礼卿
陆铭
郭楚 倪峰
郑伟
陈卫东 钟 红 边卫红 郝 毅 李梦宇
毛捷 韩瑞雪
徐康宁
白 洁 苏庆义
杨娜
熊爱宗
中国金融开放的形势研判与风险预警讨论
新发展格局确立开放下的金融新思维、金融开放是对“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中国已基本退出对人民币汇率的常态化干预,中国利率市场化已接近完成,金融的进一步开放要警惕短期资金大量流入和人民币过快升值问题,提高中资金融机构竞争力,加强国际货币协调并减少冲突。美国财政赤字货币化为未来埋下通胀和美元贬值的隐患,人民币可能会在振荡中逐渐升值。诊断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下的增长与波动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黄金律和空间均衡出发,指出了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扭曲和空间错配问题。过度依赖投资曾经导致中国经济在2008年之前的短期高增长,但也造成了结构性扭曲,成为2008年之后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的原因。因此,中国经济近二十年的增长与波动不是通常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周期。与此同时,2003年之后一些区域发展政策虽然发挥了缩小区域间差距的作用,但也导致了严重的空间资源错配。本文指出,地方政府追求的只是局部的短期的增长,而不是全局的长期的增长。未来中国需要通过改革来纠正扭曲和释放制度红利。
特朗普执政以来的美国外交奉行单边主义、物质主义和孤立主义,这种风格转向可以用权力这一概念予以解释。特朗普的权力观具有高度的物质主义、个体主义特征,他认为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美国最重要的权力源泉,不重视所谓“软实力”和其他观念的影响力。从权力的生效机制角度来看,特朗普重视武力的威慑效用但谨慎使用武力;特别强调双边、即时对等的利益交换机制;基本上放弃通过投入物质资源对他者进行改造。这种权力战略的正面影响是美国通过战略收缩能较快地促使其个体物质利益回归;负面影响则是美国由于过于自利而导致其结构性权力遭到显著削弱。如何平衡个体主义权力和结构性权力的建设是美国战略家的当务之急。中国应当警惕美国将其提升了的个体实力转化为结构性权力的动向,并找到破解应对之道。美国关税重置计划之背景、影响与中国的应对
美国所谓的关税重置是指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关税重置谈判,采用威胁的手段逼迫其他WTO成员降低关税,否则美国将打破关税约束,单方面对其他成员提高关税。美国对WTO关税体制的不满由来已久,其当前的平均约束关税税率要远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低于其他重要经济体。关税重置可能成为美国退出WTO的替代选项,其国内民粹势力很可能积极推动重启关税谈判,以此来协调美国国会内部针对WTO的意见分歧,并在某种程度上达到退出WTO的目的。如果美国在WTO推动关税重置谈判,那么会对全球、美国和中国的经贸格局造成重大冲击,在全球层面引发WTO成员之间的巨大分歧,加剧当前的WTO危机,引发多边贸易体制的重构。在美国层面,这标志美国贸易政策的重大调整。在中国层面,可能引爆新一轮中美贸易冲突,加大中国被部分国家联合围堵的风险,但同时有助于降低中国部分贸易伙伴的关税水平。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摸清家底,准备应对预案;二是争取朋友,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三是倒逼改革,助力自身发展;四是积极有为,加快自由贸易协定方面的布局;五是顺应形势,发展数字经济。国际基准利率替代适用性分析与商业银行的应对
国际基准利率改革将对各国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客户带来深远的影响。目前,各国拟采用的新基准利率与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体系存在较大结构性差异。一是新基准利率将由各国独立发布,导致不同货币存在不一致性;二是新基准利率均为隔夜利率,暂不具备期限利率;三是新基准利率都是无风险利率,不包含信贷风险溢价。新基准利率与LIBOR的隔夜利率利差分析显示,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波动性高于LIBOR,且数值普遍高于LIBOR;英镑隔夜指数均值(SONIA)与LIBOR的利差相较SOFR更小,且改革后的SONIA数值普遍高于LIBOR。新基准利率与LIBOR的期限利率利差分析显示,远期定价SOFR比复合SOFR波动性小、利差小,且普遍低于LIBOR;远期定价SOFR的1个月期限定价效果好于3个月、6个月期限。针对基准利率替代改革,商业银行应积极跟进监管及市场最新进展,及时梳理自身敞口,做好充分应对的准备。关键词:基准利率替代 利差分析 利率结构 商业银行应对中国公共债务的风险在哪里?—— 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公共债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债务风险不仅威胁财政可持续性和金融稳定,还影响国家主权信用,是经济平稳发展的重大隐患。中国公共债务的风险水平究竟如何?学术和实践层面对这个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评估中国公共债务风险。从机构范围和金融工具两大维度界定公共债务统计口径;再分别从总体水平和债务结构进行考察,采用赤字率、负债率、长期负债能力、债权结构和层级结构等指标评估中国公共债务风险,并使用比较先进的计量分析方法检验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公共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地方公共债务占比远高于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的长期负债能力持续减弱,中国公共债务的风险主要来自地方政府举债。鉴于此,本文进一步分析日本和意大利的地方公共债务管理经验,对中国公共债务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深化中国地方公共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公共债务 地方政府举债 债务风险 国际比较正确鉴史而知兴替:“广场协议”的真实影响与教训
“广场协议”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经济关系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也是分析中美经贸关系经常触及的一个关键话题。尽管已有很多文献涉及,但仍需从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为立体的角度加以深入研究,还原其真实历史,分析其中真正的影响与教训。35年后看“广场协议”,尤其要回答,当年日本为何积极主动配合美国实施日元升值计划,造成日本经济由盛而衰的众多原因中是否有美国因素,以及中美两国之间有无可能出现类似于“广场协议”的合作机制或妥协机制等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特殊的美日关系是导致日本主动参与“广场协议”的主要原因;日本经济后来进入“失落的年代”的根源虽非出自“广场协议”,但美国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因果逻辑之外;由于时代和国家意识不同,中美之间不大可能出现新的“广场协议”。《美墨加协定》:特征、影响及中国应对
《美墨加协定》(USMCA)是特朗普政府高度重视的自由贸易协定,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重谈得来,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生效。本文旨在总结USMCA的文本特征,思考USMCA区别于NAFTA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原因,讨论USMCA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USMCA 进一步提升了国际贸易规则水平,体现了实体性规则与程序性规则的深度融合,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比如意在强化区域价值链、体现单边主义倾向和“美国优先”理念、淡化发展议题、具有“规锁”中国的意图等。美国社会对全球化认同感的变化、技术发展与产业变革、中美力量对比变化、自贸协定利用率低下等都是特朗普政府建立USMCA规则的原因。USMCA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有限的负面影响,并将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外部环境。本文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关键词:美墨加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毒丸条款 美国优先中国和欧盟在非洲的竞争与合作:“安全—发展关联”视角
欧洲大国凭借特殊的历史联系,通过援助、贸易投资、直接干预等方式介入非洲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促使欧盟与非盟等机制对接以“软联系”方式参与非洲事务。中国倡导在尊重非洲国家主权与独立的前提下,经济上平等互利共赢、安全上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维护非洲的和平与稳定。以“安全—发展关联”为分析框架,将经济发展动力和国内安全环境作为指标,可将非洲国家分为四种类型。“发展优先”和“发展优先、兼顾安全”类型中,在以自然资源为发展动力的非洲国家,中国和欧盟趋于竞争。以外来投资为主要发展动力的非洲国家,中国和欧盟合作的可能性更大,此类国家国内较为稳定,主要借国际机制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和欧盟易实现合作。“安全优先”“安全优先、兼顾发展”类型中,因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若在联合国、非盟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维护非洲的和平与稳定,则中国和欧盟可实现合作。此类国家国内安全形势欠佳,主要以自然资源为发展动力,中国和欧盟在发展议题上趋向竞争。中国和欧盟可通过认知调整、制度对接等方式在非洲两个议题中增进合作。关键词:中国和欧盟关系 非洲事务 安全—发展关联 安全优先 发展优先新冠肺炎疫情下世界卫生组织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凸显了加强全球卫生治理的紧迫性。作为全球卫生治理的核心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在领导和管理、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外部性管理、全球团结动员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在防控全球疫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此次疫情也暴露了世界卫生组织应对全球卫生挑战的一些缺陷,例如,个别国家合作应对疫情的政治意愿不足,部分国家违反世界卫生组织规则特别是《国际卫生条例(2005)》且规则的执行不到位,世界卫生组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相对欠缺,以及相关资源长期不足等。为进一步强化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国际社会应将全球卫生问题置于国际议程中更为重要的位置,为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应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积极推动各国遵守与执行《国际卫生条例(2005)》,不断提升全球防控疫情能力。
《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5期(总第149期)
《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4期(第148期)
《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3期(总第147期)
《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2期 (总第146期)
《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1期 (总第145期)
《国际经济评论》征稿启事
《国际经济评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