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评论》2021年第1期
目录及内容提要
黄海洲 徐 高 李雪松 高善文 伍戈 郑联盛 罗志恒
刘仕国 宋泓 高凌云 石先进 周学智 臧成伟 张宇燕
王勇
曹远征
张明
倪峰 傅梦孜 唐永胜 王勇
庄贵阳 朱仙丽
詹晓宁 李婧
中国建设印度洋方向蓝色经济通道:基础、挑战与应对
王瑞领 赵远良
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十四五”时期全球与中国经济展望与对策黄海洲 徐 高 李雪松 高善文 伍 戈 郑联盛 罗志恒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近期联合组织了“‘十四五’时期全球与中国经济展望与对策”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重大关注问题,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宏微观影响、疫情后的全球经济前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的政策重点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刘仕国 宋 泓 高凌云 石先进 周学智 臧成伟 张宇燕
在逆全球化现象汹涌之际,科学测度世界开放变局和探究各经济体开放潜力是必要的。本文简要阐释对外开放的概念和对外开放理论的构建思路,提出经济开放度U型演进假说,从外贸外资角度概要分析对外开放的合意性并构建测度129个经济体对外开放度的指标体系。结果显示,自2008年以来,世界开放正处于大变局之中:美国的对外开放度呈缩小势头,但中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逆势扩大开放,缓解了逆全球化现象。展望未来,中国对外开放潜力巨大,仍能为扩大世界开放做出积极贡献。 “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十四五”时期,面对新的国内与国际形势,中国产业升级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应当如何分析与应对?中国各级政府、学术界以及国内外市场投资者都非常重视这些问题。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视角,首先分析中国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同步进行的四个结构性过程、外部“三明治”压力以及内部“垂直结构”带来的挑战,然后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说明如何根据禀赋结构识别本地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强调政府因势利导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保障市场发挥有效的资源配置作用,最后阐述了中国产业升级面临的关键挑战与四个重要的新机遇。大国模型下的金融开放及主权货币国际化的思考
区别于一般经济体,超大型经济体因占全球GDP和世界贸易比重高而使其货币具有国际货币潜质。发挥这一潜质会使超大型经济体金融开放呈现为不同于传统理解的新路线,形成从属于本币国际化的新安排。本文从这个角度讨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及挑战。关键词:大国模型 金融开放 蒙代尔—克鲁格曼三角 主权货币国际化新冠肺炎疫情会显著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吗?—— 基于美国次贷危机后特征事实的分析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位于震中的美国政府出台了史无前例的巨额财政货币救市政策,引发了各界对美元国际地位的疑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至今,美元国际地位不降反升,直接原因在于: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快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元资产的吸引力高于其他发达国家金融资产;美元指数总体上在波动中上升。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包括美元与美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有助于美国将危机成本与救助成本全球化,以及美联储通过双边美元互换协议增强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基础设施。本次疫情后,美元国际地位可能再度不降反升,理由包括:疫情同样重创了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疫情结束后美国经济可能率先反弹;未来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有望继续强化美元与美国国债的避险资产地位;美联储主导的双边美元互换机制在疫情暴发之后再度得以扩展与强化。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美元 储备货币 双边美元互换拜登时期中美关系前瞻
《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近日联合组织“拜登时期中美关系前瞻”研讨会。与会学者就拜登时期美国政策走向、中美关系前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2020年美国大选结果如同“夹生饭”,拜登新政府外交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增强,但调整将是缓慢和渐进的,中美关系将有限改善。由于美国国内全面分裂加剧,中国塑造中美关系的能力增强。但中美关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于两个非常有特点的大国由于在国际体系中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的发展变化,相互依赖网络中的博弈将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主线。《欧洲绿色协议》:内涵、影响与借鉴意义
《欧洲绿色协议》是迄今为止欧盟在气候变化领域出台的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它是一份全面的绿色发展战略文件,几乎涵盖了所有经济领域,旨在将欧盟转变为一个公平、繁荣的社会,以及富有竞争力的资源节约型现代化经济体,其目标是至2050年欧盟温室气体达到净零排放并且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欧盟通过绿色协议,从理念、战略和政治上重新占据了全球领先的制高点,这不仅在战略层面影响中国的选择,而且在具体政策措施层面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应该与欧盟相向而行,共同携手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关键词:欧洲绿色协议 碳中和 气候变化 边境调节碳税 生态文明全球境外工业园区模式及中国新一代境外园区发展战略
作为特殊经济区的一种,境外工业园区是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兴载体,也是对外绿地投资的一种产业集群模式。它对规避保护主义壁垒、开拓跨区域大市场、推动投资国产业的国际布局和集群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全球境外工业园区建设的整体情况,通过200家境外工业园区案例表,对境外工业园区进行定义,并根据驱动因素、开发模式、发展动因和管理模式进行解析。境外工业园区建设面临地缘政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传统挑战和国际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及投资竞争激化、传统竞争优势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中国发展新一代境外园区,应明确政府引导定位,建立科学的境外园区评估体系和园区产业链的盈利模式,注重管理模式的输出,加强与东道国经济的前向联系,建设新一代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并将部分园区建成大规模突发事件海外应急备用生产基地,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价值链区域化、本地化和分散化的趋势。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特殊经济区 境外工业园区 全球价值链中国建设印度洋方向蓝色经济通道:基础、挑战与应对
印度洋方向蓝色经济通道建设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海上合作设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建设印度洋方向蓝色经济通道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具体表现为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各国日益深化的经济合作、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各国较大的蓝色经济合作潜力以及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存在的合法性。同时,蓝色经济通道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大国之间的地缘争夺增加了蓝色经济合作的难度、各国不同利益关切制约蓝色经济合作的深度以及治理机制供给不足阻碍蓝色经济合作的效率等。应对挑战的策略包括:以“海上示范港口建设”为抓手推动民心工程建设;按照“精准识别、优化领域”的原则深化蓝色经济合作;以“现有治理机制”为突破口推进蓝色经济治理机制变革。《国际经济评论》2020年第6期(第150期)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