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互联网的焦虑:下一步抄什么

2017-02-16 十万新青年都在 志造美

志造美

致··执于美好向往的··新青年

“始于志,从于智,止于质”的思行逻辑

“美、艺、智、学”为主题的格调生态圈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分享平台


荐:志造美    文:PMCAFF产品社区(www.pmcaff.com)

在中国,看一个产品成不成功有一个方法,就是看大家愿不愿意抄你,这个角度来看今日头条,那简直是太成功了。

从左到右依次是大众点评,UC头条,WiFi万能钥匙,手机迅雷

今天在中国,我们有无数个「今日头条」,无数个「支付宝」,甚至无数个「微信」,反观美帝,为什么很少出现大家一拥而上去再搞个Facebook、搞个Twitter、搞个PayPal?

本文试图从产品创新的角度阐述背后的一些原因,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一、渗透率越高,留给对手的机会就越少

除了日活月活,市场渗透率这个指标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用来判断是否该切入一个市场以及模仿一款产品到底还有没有机会。

近日美团被曝光出在南京开展了打车业务,一开始我们是搞不明白的,不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柳青在去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的发言上看出一些端倪。柳青说滴滴的目标并不是从3800万出租车行业里找市场,而是看到了渗透率仅有1%的市场空间,中国城镇人口有8亿人口,每个人一天出门一次到两次,所以8亿人每天出行大概是13亿次左右,大概是在11-13亿次左右,用滴滴现在提供的1400万次出行除以13亿次,这个渗透率也就是1%。

渗透率较低的情况意味着行业的发展潜力也会更大。而美团点评拥有用户近6亿,日订单量超1300万单,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超1.8亿。这个时候去抢这块市场也不能算是冲动之举吧。

美团打车页面

反观Uber,早在2014年就覆盖了美国55%的人口,旧金山的出行市场渗透率也达到了15%,所以Uber剩下的对手也就是只有Lyft了,Sidecar、Flywheel、Via、Curb这些恐怕都不够打。从这点上来看,可不是我们中国的产品经理没事找事干,美帝的产品经理可能很多时候想干也找不到合适的战场。


二、中国To C的产品经理早已不比国外差了

从四大门户到BAT称霸的时代,一路狂飙的都是以To C的产品为主,美国Top50企业榜中的科技公司呢,有很多像IBM,Oracle,Cisco等这样以To B业务的公司。

此次的创业浪潮中,中国很多产品在模式上已经慢慢开始被硅谷「抄袭」,创新孵化机构Y Combinator每年会举办两次Demo Day,用来展示美国一些优秀的创业项目,不过2016年秋季的一场Demo Day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因为「仿佛进入了2014年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我们随手举两个例子:

家政服务平台Miso确定这不是中国玩剩下的家政O2O?一款叫做simbi的产品,定位是一个共享经济平台,这难道不是一个豆瓣技能交换小组就能搞定的事情吗?

所以其实你看,在To C的领域,国内的产品在创新上已经不逊于国外了,大量的To C产品和对To C产品深入研究的产品经理们共同造就了微信、支付宝这样的超级App,以及App Store里数不清的山寨应用。


三、习惯抄袭带来的后遗症

中国互联网过去20年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值得骄傲,不过前10年(从94年北京有了第一个局域网一直到2004年左右),中国是以全盘抄袭的方式度过那段时期的,虽然催生了很多本土化体验极为优秀的产品,但是也留下了后遗症,大家的版权意识非常淡薄。

如今的明星产品「今日头条」又何尝不是以这种方式起家的呢?早期以低廉的成本抓取各大媒体的优质内容,繁重的事都交给机器干了,等到各家和其清算版权的时候,头条的广告营收完全就可以来覆盖高昂的侵权成本了。


四、早期的QQ邮箱是个非常平庸的产品

美国的产品团队做决策是相对更理性,基于数据说话,按理这个一个好理。可惜有的时候中国的产品决策并不基于太多数据的事实,比如近年来代替乔布斯被奉为产品经理之神的张小龙老师在第一年开始做QQ邮箱项目时的经历一度成为互联网行业的负面教材。

当时他们是这么做的呢,一个字,抄。不仅仅是抄微软的Hotmail噢,流程管理,研发设计方法论统统抄上去,结果产品变成了什么样呢?

后话就不说了,QQ邮箱坚持打磨迭代下成为了腾讯内部唯一一个七星级产品,但用张小龙当时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平庸的团队用了一些非常平庸的方法去做出来一个非常平庸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曲折生长在技术驱动,数据主导的美帝互联网公司很少会发生,因为一旦判断数据不靠谱,产品也就在某个时段夭折了。


五、中国产品经理的「黄埔军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在对比了一些中美互联网产品差异的同时,也发觉中国从抄袭,到微创新,现在又回到了同质化严重,创新乏力的阶段,从这两次腾讯的一些动作大概就能看出一些问题,张小龙亲自抓的小程序沉寂的要比我们的想象的快很多,付费阅读项目也变成了马化腾亲自上阵督促。中国产品经理的「黄埔军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以把握用户需求为天职的产品经理们是怎么了?

互联网电商从业者龚文祥在微博上发表评论称:

这个世界已经没有无所不能的神人,如最近张小龙与马化腾亲自抓的项目,基本都将以失败而告终,当然无损于他们2人的伟大。如张小龙亲自抓的小程序项目已经失败,马化腾亲自抓的黄金红包与付费订阅号,前景也不会乐观。这个变换的移动互联网世界,已经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试错。

虽然这番评论不能完全断言产品的失败,但至少能够引起更多产品人的反思,很多成为了CEO或者高管的产品经理因为身居高位就慢慢远离用户了,一味地模仿功能成为了常态,忘记了产品经理永远应当是最贴近用户的人,也许只有回归用户,创新才能够不断延续下去。




志造美

致··执于美好向往的··新青年

“始于志,从于智,止于质”的思行逻辑

“美、艺、智、学”为主题的格调生态圈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分享平台

独立思享

智趣人文

商经新知

美学造物

文创影娱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往期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思享
新知商经
文娱
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