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北京市委荣膺中央统战部表彰:“科技小院”不一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团结报团结网 Author 蒋天羚
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大会上,民盟北京市委“科技小院”项目荣膺中共中央统战部“社会服务优秀成果”表彰。“科技小院”项目发起人、民盟北京市委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得知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动。
“科技小院”承载“立地顶天”梦想
出身农门的张福锁从小在农田里长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极深的感情。20世纪80年代,张福锁赴德国留学,开展植物营养学研究。学成后,他婉拒留德工作机会,毅然回到祖国。在德国学习时,张福锁深刻认识到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从没有想过留下来,我要回到祖国,为中国人的‘饭碗’做点事。”
张福锁在一线工作中发现,受农业生产者专业知识不足、信息和资源缺乏、服务支撑不够等因素影响,科技进步难以转化为农户的生产力和农民收益。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决心做一些事情。2009年,张福锁带领团队成员来到河北省曲周县,建立农村“科技小院”,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仅用一年时间,他就利用早晨、晚上和冬闲时间将面对面的农技培训覆盖全县全部342个村。
“科技小院”给曲周当地农业带来的变化也是实打实的——白寨“科技小院”通过研究和推广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在增加农户小麦玉米产量的同时,还节约了肥料和机械成本;王庄“科技小院”带领农民生产优质麦种、生产石磨面粉,大大增加了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后老营“科技小院”通过研究西瓜嫁接技术、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动了当地西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随后,张福锁团队的“科技小院”在吉林梨树、陕西洛川、广西金穗、福建平和、四川龙蟒、内蒙古杭锦后旗等地渐次成立。一直到现在,他所带领的团队师生每年300多天扎根农村,为农民朋友提供科技服务。
如今,全国已建立480家“科技小院”,覆盖135种产业体系,示范面积100余万亩,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这些“科技小院”与63家合作社和37家企业开展合作,推广应用技术5.6亿亩,实现增产增收和环境保护共赢,为脱贫增收、转变发展方式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王迎朝在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科技小院”与村民一起收获油葵。受访者供图
2018年5月,在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牵头、民盟北京市委支持下,北京市首家“科技小院”在密云区西邵渠村成立,具体负责驻村服务的仍是张福锁院士带领的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延伸阅读(请点击以下微信标题打开全文内容):
“科技小院”解技术之“渴”
几年前,北京市门头沟区白虎头村遭遇产业转型,以往赖以生存的煤矿被关闭,一些老百姓没有活干。大家正为生计发愁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农业专家抓住白虎头村的优势资源金丝小枣,历经三年,通过农业科技帮助当地更新了枣品种,品质提升,产量也大大增加。白虎头村支部书记宋福强连连称赞:“还是专家的办法好!知识就是力量啊!”
在北京市通州区军屯村“科技小院”,结合军屯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和林下经济发展需求旺盛的特点,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小院专家们引入食用百合营造林下美丽景观,发展林下食用菌、中草药和蔬菜提高林地收益,2021年又打造了军屯村林下中草药观光科普区。据不完全统计,林下经济和村里共享农场共吸纳约30名村民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增收约2万元。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冲向记者介绍了绿色生产技术对京郊农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例如,门头沟黄安坨村“科技小院”推广高效、无公害、低残留的新型绿色农药,实现农药施用减量40%以上,苹果亩产增加近2000斤;蚯蚓粪有机肥替代技术相对于农户常规施肥,可使生菜产量增加42.9%,可溶性蛋白增加129.6%,叶绿素含量增加105.9%,维生素C含量增加59%;采后保鲜技术可帮助水果在硬度保持、糖度保持、口感保持上表现出色……
从土壤采样到有机肥施用,从高效栽培技术到落果延长技术,从运输保鲜技术到网络平台销售,处处都体现着科技的力量,而这些技术,又恰恰与农民增收、农业绿色转型和乡村振兴紧密相关。“村民们就盼着借助科技的东风,实现产业腾飞。”王冲说。
“科技小院”赋能美丽乡村
“以前我们在其他地方帮扶,专家一走,一些技术也跟着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副研究员黄杰说,“现在,村民遇到技术问题,随时到小院里面去寻求帮助。专家在服务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还要带着品种和技术助推当地产业发展。这种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模式有助于我们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不只提供专业生产技术,“科技小院”的专家还在延伸优化乡村产业链、倡导文明乡风方面花了不少心思。
近年来,民盟北京市委、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积极参加北京市各民主党派支持门头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8+1”行动,千方百计为拥有明清古居、自然生态未经雕琢的白虎头村引进精品民宿资源。这些民宿采用“企业+村集体+村民”的合作方式,使三方获益。值得一提的是,村集体分得的收益资金被用来整修街道,购买果树苗,照顾孤寡老人及无劳动能力的村民,一个良性发展的乡村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如今,白虎头村“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乡村景观,已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京西精品民宿旅游示范村。
为改善村容村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在“科技小院”工作之余,还在村里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试验,引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每到重大节日,学生们举办文艺活动,宣传传统文化,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此外,“科技小院”经常与当地党组织合作开展活动,促进小院建设与文明村、文明镇建设实现有机结合,共同打造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新亮点……“我们做‘科技小院’的初心就是想通过科技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让他们过得更幸福,环境变得更漂亮。看到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幸福感增强了,我觉得很自豪。”王冲说。
“当初建立‘科技小院’,是想通过农业科技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些年来,看着不少包括北京民盟盟员在内的统一战线成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百姓家,我由衷感动,由衷感佩于统一战线的强大力量!”张福锁说。
团结报2月10日2版
来源:“团结报”微信公众号,略有修改;部分图片来自民盟北京市委社会服务部和互联网
推荐阅读 ▶ 民盟北京市委参加北京交通广播喜迎冬奥专题节目录制 ▶ 感知冬奥 | 吴为山:形塑奥运精神 问道中华文化 ▶ 民盟北京市委赴门头沟区开展新春走访慰问活动 ▶ 感知冬奥|民盟盟员董瑞参加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活动 ▶ 民盟北京市委向您拜年啦!请长按二维码
关注北京民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