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湖畔读大历史 | 什么是大历史? ——《时间地图》读书会纪实
Copyright © 本文系「瑶湖畔读大历史」第五期新书读书会纪实,文字及图片均由瑶湖读史工作室出品,如需转载,请在本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
瑶湖读史
读大历史
关注
什么是大历史?
——《时间地图》读书会纪实
本期读书会大合照
多雨的春天总是带来许多惊喜,瑶湖的校园里,绿柳拂水面,红花逐青草。学子们三三两两,或结伴同行,或孤独漫步,或行色匆匆。2018年4月21日本来是一个周六,却因为一场考试,校园也似乎比往常都热闹。而热闹不限于此,瑶湖读史工作室筹划已久的「瑶湖畔读大历史」第五期新书读书会暨两周年庆典如约而至。本次读书会邀请江西师范大学社团联合会共同主办,于是就有了“书香四月”的名字。
人们都说,读书,情怀最重要;「瑶湖读史」则坚持有态度有温度。江西师范大学名达楼的3320会议室想来早就有了温度,浸淫着浓浓的「瑶湖读史」读书气息。这天一大早,「瑶湖读史」的小伙伴们就在这里做准备,等待嘉宾、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我们每一个人都相信:坚持必有益处。
是的,我们坚持读一些好书,读大历史,也读一些给我们启发的新著。最近,我们一直在谈“大历史”,所以,我们选择了大历史学派创始人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的著作《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十分感谢中信出版集团,感谢“见识城邦”,感谢马晓玲女士的慷慨赞助,赠阅十册《时间地图》。
阅读书目——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
在「瑶湖读史」的两周年,我们要感谢的人太多,这已经在前天“两周年”的推文里予以了表达。学校许多同仁关注、支持,学院大力支持,深表感谢!我们也感谢张艳国副校长的长期关注与支持,原本这期的读书会由他导读,因临时公务缠身,未能如愿。虽然临时有变,但读书热情不减,师生三十余人共聚一堂,传播学院CBR也在现场观摩指导。
实际上,「瑶湖读史」不论是读书会,还是公众号,抑或读史活动,一直都走在前面,不断创新。本期读书会也进行了改造与提升,导读+对谈的模式,希望以更高层次的对话为来参加的学生带去丰富的观点和方法探讨。实验性的尝试总是既让人期待,又颇多担忧,读史人是真的想呈献一场学术饕餮。从最后的效果来看,可圈可点,现场情况兹录于此,供各位参考,或有遗漏,各位读友不妨买来《时间地图》互为参详。
开场白
现场认真观看导读视频的师生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时间地图》的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在TED关于大历史的演讲视频,展现大宇宙观、大历史观。
导 读
导读者:
杨长云
理解大历史
——读《时间地图》
记得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对于世界史,试着站在月球来看地球,这时候,世界就是圆,我们看到的世界史就是全球史。斯氏《全球通史》发展了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主张摒除“欧洲中心主义”(虽然未完全做到),从全球的角度重新审视世界的历史。而在大历史观这里,人类却“无立锥之地”,甚至找不到在宇宙中的一个恰当的位置来看130亿年以来的历史,它是自大爆炸以来的历史——宇宙的历史、地球的历史、生物圈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对此,我们人类需要想象力,去想象我们不可能看到的那个空间及其历史。这样的历史,人类看起来都无法完全地驾驭,它大到无边,大到无法用确切的时间来限定。所以,我们命名为“大历史”(Big History)。
大卫·克里斯蒂安所著《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是一本怎样的书?
一、焦点逐渐缩小
《时间地图》从宏观的结构和广袤的时间尺度开始,六部十五章,从宇宙的起源特别是“大爆炸”讲起,焦点逐渐缩小,从宇宙、空间到一个星球,然后是一个物种,最后讲述这个物种的历史。
二、创世神话
读《时间地图》,从“大爆炸”产生万物开始,物体与能量不断地运动,在运动中分裂和聚合,产生热量、消耗能量,这一过程,让我想到中国的创世神话——女娲造人。
《时间地图》重视起源故事的讲述。
三、跨学科的知识学
从《时间地图》的叙述文字及其文献来源可见,克里斯蒂安对宇宙学、古生物学、天体物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进行了综合。读《时间地图》的谱系,实际上也在读人类不断认识宇宙、地球、自然、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国家的知识谱系。大历史既是关于宇宙万物的历史,也是关于人类认识宇宙万物的历史。没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上的认识,大历史也无法产生。虽然大历史反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划分,但是,所有的这些学科都成为大历史的知识基础。
四、大历史为什么产生?
大历史为什么产生?我想,一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必然会有一种历史综合;二是历史研究的碎片化;三是全球史、跨国史、生态史无法满足对宇宙万物的历史叙事;四是对历史学科的怀疑论,或者说历史学科在当下的不妙地位,使得历史学家极力想要“扳回一局”,就像克里斯蒂安在其所撰《大历史是什么?》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我时常在想,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是否能够看到重新安排大学的校园,不是将科学置于一端,将人文科学置 于另一端,而是你将发现一个致力于‘历史科学’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天文学家、古生物学家、进化论生物学家、核物理学家和历史学家能够并肩工作。”野心真大!
五、交换、网络和体系
《时间地图》在全书的组织上并不是没有主线,实际上从“大爆炸”产生星体,以及能量转换,星体之间组成相互作用的网络,构成星系、星云等,关于能量交换、发展网络、形成体系等,不仅是宇宙中星体的运行特点,也是生物圈、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特点。万有引力的存在,引申为人类社会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形成的不同的引力中心和网络枢纽。这实际上对沃勒斯坦等人“中心-边缘”学说的发展。
六、秩序与失序
作者引用物理学的术语“熵”,表明一种无序性与混乱度。这也是对人类遥远的过去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七、关于欧洲中心论
目前来看,许多著作都试图脱离“欧洲中心论”,或者说“去西方中心”。在论述引力中心和网络枢纽里,认为中国处于非洲-欧亚大陆边缘,所以落后。然而,英国同样是在边缘,为何获得技术创新的机会?实现工业革命,成为近代强国?
八、道德诉求
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学者有自己的情怀,他们潜在道德诉求是什么?
九、大历史是什么?
最后,我们还是需要给大历史定义,但是,留给大家去定义吧。
对 话
刘劲松
书评应“先批后评”的原则,着重用批评的眼光看待此书。此书在表达均衡性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此书的时间跨度有130亿年,而在作者对于时间尺度的划分上却不够均衡,相对来说更侧重于后面的几百年,难免有厚今薄古之嫌。此外,由于作者本身专业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在文献材料的选取上无法进行更多的突破,对宇宙史等一系列知识更多地建立在他人的研究学科之上,倘若这些理论被推翻,那么克里斯蒂安的某些观点就丧失了依据。
张小忠
新生事物必然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仍应给予鼓励与期待,我从“如何定义大历史”和“如何书写大历史”和“如何看待大历史的创始人”这三个问题对本书进行一定的解读。 “大历史”是在“何为历史”这个问题基础上的延伸作品,界定什么是大历史,其实就是在重新在界定什么是历史的内涵。其次,从书写的方法与价值取向的角度分析大历史。就方法而言,我赞同杨老师的观念,大历史的跨学科与传统意义上的跨学科不一致。较早提出跨学科的年鉴学派所跨的多为人类学、地理学等,但是,克里斯蒂安运用大数据、网络资源等书写大历史,据此可见,如何在数据化时代重新理解人类历史,是克里斯蒂安的宏大抱负。同时,克里斯蒂安有着清楚的道德倾向——审慎的乐观,强调历史的不确定性并负责地讲述未来。最后,虽然大历史提出了一种新视角,但是从克里斯蒂安将自己置于较低的位置,仍保有传统史学工作者的谦逊姿态,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还是一位传统史家。
李争伟
我根据克里斯蒂安另一本著作《大历史:万物与虚无之间》谈一点想法。克里斯蒂安著作最大的好处在于其提供了一个新的观点,将各个学科联结在了一起。而本书的贡献就在于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特别是在解释“为什么全世界都有创世神话”这一问题上。克里斯蒂安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地位与兴趣,将我们所知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如此,从中学教师的角度来说,大历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材料。
温海波
本书的优点有四。首先,拉伸了时间的尺度,带来了时间上的冲击感,需要重新考虑历史问题。其次,本书也体现了普遍史的回归与宏观思考。再者,体现了自然史与人类史连接的努力的趋向。此外,“大历史”使历史走向了更多的大众,让更多的公众接受了历史。总的来说,最大的感受还是其拉伸了时间的尺度,为历史学带来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于本书的不足。第一,在本书中,人已经不再成为历史的“猎物”,仅仅只是通过所谓的“能量流”、“复杂性”、“集体知识”等理论解释人类历史或是宇宙史,描绘出一部缺少了人类情感与信仰的线性时间地图,这是缺乏解释力的。第二,在史料的起源与运用方面,本书存在着潜在的历史硬伤,且并未引用(忽略了)所在领域的重要著作而直接吸收了其思想。第三,如此过于宏大的叙事,在细节方面有很多处理不当之处,比如关于有无文字世界的叙述不够全面。而且,这样的做法无法体现历史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几点疑惑之处:1.大历史的定义。克里斯蒂安的大历史与中国学者们提出的“大历史”区别何在?联系何在?2.追问大历史、宏观史、微观史——对中国历史的学术启发何在?3.“集体知识”与“集体表象”或“集体心态”有何异同?
张小忠
(回应):本书在初读时会认为其是编年体的写作模式,但在仔细阅读后便能发现,克里斯蒂安是运用了比较、整体的方法在特定点上进行比较。因此,本书并不是纯粹的编年史的观点。而关于温老师提到的史料起源与运用问题,可根据西方史学史中的几个案例进行比较与解读。
徐欣蕊
根据本书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克里斯蒂安的描写将历史不断地聚焦,最后落于人类的所在位置,也恰好印证了此书撰写的目的——使人类能够更好地确定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对于“历史过程的认识”及“史学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谈及了本书的特别之处。在历史过程的认识方面,克里斯蒂安拓宽历史研究范围——从时空起源处作为历史的发端,并提出对整个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即历史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结构的变迁过程。而就史学研究方法而言,克里斯蒂安也有两个特色,一是将人类看作为一个整体,去民族、国家,二是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蒋玉琪
我按照年代的顺序方法阅读了本书,并根据本书内容整理了一条时间线。《时间地图》虽不是如《全球通史》、《世界史》一类的详尽通史,但给了我们一个“大历史”的视角,在读完此书后,我们看待历史的视角将会有所转变。在本书中,我主要关注了“人类起源”、“创世神话”等部分,并就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解说。虽然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非常渺小的角色,但同时也创造了伟大的历史。
张欣怡
我大体谈下自己的感受。此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体现了历史学者的宏大视野,“大历史”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眼界愈发宽阔。此外,克里斯蒂安虽不能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详尽地融入到一本书中,但却为各个学科构建了一个整体的历史框架,使其成为具有普世价值、能为公众所接受的知识体系。同时,《时间地图》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渺小,世间万物不过只是弹指一挥间,这也体现了历史学人的宽广胸怀。
雷志伟
此书分为了两部分——宇宙的演变以及作者试图用大统一的理论来描述的人类历史。但由于所涵盖的知识太过庞杂,导致其在细节上出现了不少问题。本书的贡献主要在于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观念。
杨长云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大历史?各位读者知道吗?
附 语
在横幅上签名留念的师生们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瑶湖畔读大历史」第五期新书读书会在意犹未尽的精彩讨论中结束。同时也拉开了本次活动的第二个序幕——「瑶湖畔读大历史」读书会两周年庆。在此环节中,在场工作人员为在场参与互动的同学进行了抽奖活动,同时,为大家展示了“瑶湖读史之风采”的主题记录片,并向与会老师赠予第三、四辑《瑶湖读史》刊物纪念。最后,全体与会人员在“瑶湖读史,与君共进”的横幅上签名并进行了全体合影留念。
读书会现场精彩回顾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文 | 老肆、张欣怡、徐欣蕊
图 | 黄艳敏
本期编辑:张欣怡
瑶湖读史出品 | 欢迎分享 | 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