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书推荐 | 方志远教授讲述《千古一人王阳明》

瑶湖读史 2022-05-21

瑶湖读史

读史,我们是行家

关注















Copyright © 本文为推荐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志远所著《千古一人王阳明》一书,希望和喜欢瑶湖读史的各位一起分享!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书名:《千古一人王阳明》

作者:方志远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楔子

——《千古一人王阳明》


洞庭湖烟波浩渺,三湘水幽怨叹息。 


纪元前三世纪,是中国的“战国”时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日,从郢都流放到洞庭湖畔的楚国大夫屈原,带着悲愤与绝望,拥身投入日夜不息奔向洞庭湖的汨罗江中。在那“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实现了自己宁可葬身鱼腹、也不和世俗小人同流合污的誓言。


一百多年后,在“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洛阳才子贾谊以其冠绝一世的才华和通晓百家的见识,为汉文帝所器重,却因权臣忌恨,由都城长安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北望浩瀚无边、连接天际的洞庭湖,贾谊既悲自己的怀才不遇,又感屈原的洁身自好,不胜伤悼,乃作《吊屈原赋》,既吊人,也吊己: 


              ……

              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

 

几年之后,贾谊因忧郁而死,时年三十三岁。 


屈原投江一千八百年后,时值明武宗正德年间。年号虽是“正德”,但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却尽做荒唐不经之事。曾经以博大的胸怀接纳过屈原、迎送过贾谊的洞庭湖,这时又慨然却不无忧虑地迎来了另一位胸怀大志而遭受贬谪的伟人,他便是本书传主王阳明。


王阳明也来自京师,但此时的京师既非郢都,也非长安,而是比郢都和长安更为遥远的北京。


 一千多年过去了,三湘之水却一刻不停地向所有他乡游子叙述着屈原的故事,重复着屈原呼号:

 

         人生禀命兮,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

         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

         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

 

一踏上这块土地,王阳明便似乎听到了屈原的召唤,似乎见到了正向楚怀王进献谗言的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不禁为自己的命运而悲哀:

 

                 山黯惨兮江夜波,

                 风飕飕兮木落森柯,

                 泛中流兮焉泊?

                 ……

                 日西夕兮沅湘流,

                 楚山嵯峨兮无冬秋。

                 累不见兮涕泗,

                 世愈隘兮孰知我忧!

 

但是,历经千山万水来到洞庭湖的王阳明,比屈原晚了一千八百年,千年的岁月足以磨洗去前人的愚昧。举世混浊,汨罗江的水就那么清?众人皆醉,难道不可以唤醒?这时的王阳明,也比当年贬谪长沙时的贾谊整整大了十岁,十年的光阴足以使人成熟、使人刚毅。谗谀得志,哪朝哪代没有谗谀?方正倒植,难道不可以将其扶正?


王阳明既不是屈原,也不是贾谊: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为着帝王的一家一姓,而是为着普天下的百姓;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岂能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区区磨难,能奈我何?


沅江流水可曾感到身上的沉重?在这逆水而行的扁舟之上,正载着一位肩负千年嘱托、八方呼唤的伟人,他将要开创震今铄古的学问、建立名扬天下的功业!



内容简介


一代大儒王阳明以其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其学影响我国明清两代以至近现代,远播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乃至全球。本世纪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研究的持续深入,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文化大家逐渐成为学界热点。本书让“王阳明”传奇人生进入公众视野,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儒学具有积极意义。


王阳明“千古一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作者方志远教授多次受邀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王阳明及其学说拥有了学界之外的大量读者和崇拜者。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为适应不同层面的读者需求,本书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王阳明的传记做了精心编排和修订。


通过对王阳明一生廉政思想、行为及其家规理念的深入研究,挖掘了以其“知行合一”“修身明德”“秉公执守”为代表的廉政思想,将对全国读者尤其是党员干部学习研究王阳明思想,深入解读其心学智慧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方志远,史学硕士、文学博士,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多次被央视官网评为受观众欢迎的“百家讲坛”主讲人。


代表著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清江右商帮》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史学评论100余篇。



精 彩 书 摘


一天,王阳明带着弟子们在花圃除草,薛侃突然叹了口气说:天地间的事情真是不可理解。为何善者难于培育,而恶者却难于除去?


王阳明说:这是因为对善者没有好好培育,对恶者也没有真正铲除。说完后又觉得言犹未尽,加了一句:这样看善恶,一起念便错了。 


薛侃不解,问道:怎说一起念就错了?


王阳明解释说:天地之间,花草都是生命,哪里有善恶之分?只是人要看花,便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果一旦要用草,那么草又成了善者了。所以,事情的善与恶,全是因为人的好与恶所生。


薛侃不服,反问道:如先生所说,世间就没有善恶之分了?


王阳明并不正面作答,却自言自语地说: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则无善无恶,这才是至善。


薛侃这次有理了,他立即反问:佛教也是无善无恶,先生的意思岂不与佛教一样?


王阳明喜欢的就是这种弟子,他解释说:教无善无恶,便一切都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只是不以成见去裁量事物,只是一循天理,而不动气。


薛侃认为老师并没有说服自己,他重提刚才的问题:既然草不是恶,那就不应除掉。


王阳明又笑了:你这就是佛老的意思了。我常常说,天理就在我心,我心要观花,而草却有碍于观花,这便是不合天理,除去又有何妨?


薛侃有些明白,却又仍有些糊涂:这样看来,还是有善有恶。


王阳明笑了笑:虽然有善恶,但这善恶和你原来所说的善恶却不一样。善恶不在物,而在于心。心要观花,花便是善;心要用草,草便是善。所以,善恶全在于心。天理也全在于心。


兜了一个圈子,王阳明回到了自己的理论:我心就是天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泰和人杨茂又聋又哑,但好学问,往赣州见王阳明。两人通过书写和手势,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交谈。


王阳明问:“你口不能言是非,你耳不能听是非,你心还能知是非否?”


杨茂答:“知是非。”


王阳明说:“如此,你口虽不如人,你耳虽不如人,你心还与人一般。”


杨茂一面点头一面拱手相谢。


王阳明接着说:“大凡人只是此心。此心若能存天理,是个圣人的心。口虽不能言,耳虽不能听,也是个不能言不能听的圣贤。心若不存天理,是个禽兽的心。口虽能言,耳虽能听,也只是个能言能听的禽兽。”


杨茂指天扣胸,表示感谢。


王阳明又说:“你如今于父母,但尽你心的孝;于兄长,但尽你心的敬;于乡党邻里、宗族亲戚,但尽你心的谦和恭顺。见人怠慢,不要嗔怪;见人财利,不要贪图。但在里面行你那是的心,莫行你那非的心。纵使外面人说你是,也不须听;说你不是,也不须听。”


杨茂又是点头又是拜谢。


王阳明说:“你口不能言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你耳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凡说是非,便生是非、生烦恼;听是非,便添是非、添烦恼。你口不能说,你耳不能听,省了多少闲是非,省了多少闲烦恼,你比别人倒快活自在了许多。”


杨茂兴奋得连连扣胸、指天、跺地。


王阳明最后说:“我如今教你,只是终日行你的心,不消口里说;终日听你的心,不消耳里听。”




出版社编辑推荐


立意高远、视野宏阔;取材精广、富于考辨;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注重搜集有说服力的材料,对王阳明的生平做了细致的叙写,对其思想、事功、气节做了系统的考察与勾勒,并加以历史的考辨,是一部深入解读王阳明传奇人生的通俗读物 。



百家讲坛系列节目《王阳明》即将播出

1.播出频道:CCTV-10科教频道

2.播出时间:2月20日—3月3日

3.首播时间:每周一至周日中午11:53

   重播时间:每周一至周日23:04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p0839531nu7



本期编辑:张友维

瑶湖读史出品 | 欢迎分享 | 转发朋友圈


瑶湖读史

瑶湖读史

Big History Reading Club

读史讲座 | “瑶湖畔读大历史”读书会

参观江西省博物馆 | 读史论坛 | 观影活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