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村基础 绘就善美天柱——天柱县农业农村工作成就综述系列报道之五
拓宽发展路径 壮大集体经济
行走在凤城街道钟鼓村,田地里油菜花飘香、家门口闲聊的老人悠然自得,农家小院里鸡鸭悠然沐浴着暖阳……一幅多彩的田园美景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钟鼓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引进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体系,打造“相约巴州”农文旅品牌,盘活沉睡资产,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通过转租闲置学校、办公楼给加工厂参与管理等,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钟鼓村还推动家庭经济进农场,通过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协作利益联结的方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同步增收。目前,钟鼓村集体经济中的生产经营性收入每年达30万元,其他累计收入达155万元。
钟鼓村探索创新“建强党组织堡垒、特色产业进农村、家庭经济进农场、政策红帆进农家的“一建三进”基层党建模式,全面推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实现从“量”到“质”的华丽“蜕变”。
同样,在蓝田镇东风村,大力推行“龙头企业+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示范带动模式,进一步增强村级发展造血功能,增加村集体经营收入。据悉,近年来,东风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达30万元。目前,村集体经济累计460余万元。
近年来,天柱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来抓,通过组织推动、产业拉动、项目带动等组织方式,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据了解,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19个村集体经济达1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双超村”有4个。
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在坌处镇三门塘刘氏古宅,张贴着一块家训,令人受益匪浅。
三门塘村历来都有“立家规、传家训”的传统,以家风家训为引领,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以“家风”促“民风”,三门塘在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合约食堂+家风”融合发展,建“家风”教育研学示范基地,重点打造家风研学馆等。推出了三门塘“家风”教育来源、祠堂文化介绍、“家风”教育实物展示等。
三门塘村是天柱县推动移风易俗建设的一个典型。近年来,天柱县结合地方文化特点,以移风易俗为抓手,以文明实践为平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合约食堂+家风”的移风易俗新模式,通过制度保障、教育引导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 夯实发展基础
党建长廊、文化舞台、服务大厅……走进瓮洞镇光明村,一股浓浓的党建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光明村坚定不移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着力探索党建引领善治,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通过不断探索和优化,对“党员中心户”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提炼,构筑“党员中心户”+“十联户”+群众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党组织战斗力,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光明村坚持围绕“党建+产业”思路布局,以“村集体经济+党员中心户+联户长”模式,充分发动带动群众入股投资工贸公司,通过组织劳务输出、犁田机租赁、承接小型水利沟渠工程、水泥沙石销售等方式狠抓经营性收入增长点,多渠道、多维度、多层次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收”,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去年,光明村共投资入股产业5个,投入资金12万元,经营性收入稳定在每年4万余元,带动农户就业70余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在党建旗帜的引领下,光明村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激活乡村新活力,基层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光明村的变化,是天柱县党建引领促乡村发展的村寨之一。近年来,天柱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推动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农村呈现出无限的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往期
推荐
天柱:手工挂面“挂”出好日子(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