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欢迎来到过劳时代:劳动时间越来越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01


过劳社会,遍布欧美日韩中


马云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说,未来二十年,每天工作四小时,每周只上三天班。


但马爸爸在“996”这事上,却说这是“福报”。



预言工作时间会大幅度减少这事,其实早已有之。


1967年,几位美国议员规划过一张蓝图。按照他们的设想,到了90年代,人们只需要每天工作4小时,或者继续工作8小时,但是把退休时间提前到38岁。


更早的时候,1930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写过一篇文章,说21世纪,人们将进入闲暇时代,会因为太闲、无事可做而烦恼。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大家是更闲了,还是更忙了?


我们并没有进入凯恩斯设想的闲暇时代,我们进入了过劳时代。



什么叫过劳?


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1947年,日本颁布了《劳动基准法》,规定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


假如实际工作时间超过了规定的一半,也就是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就可以定义为过度劳动。


当一个社会普遍存在过度劳动,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社会进入了过劳时代。



按照这个标准,其实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还有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已经进入到了过劳时代。


唯一没有过劳的,估计也就是中东的石油富国了吧。



一个国家的繁荣,只要是靠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而不是靠卖自然资源,必然是过劳社会。


哪怕福利高的欧洲国家也是如此,那么高的福利哪里来?还不是大家多干活,多缴税,高福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




02


20世纪80年代,世界普遍进入过劳时代


那么,过劳时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太大,工作太拼,或者是一些企业用人过度。


比如有的公司推出“996”工作制,也就是从早9点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


更有甚者,还施行“724”,也就是每周7天,24小时随时待命。


换句话说,过劳好像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个人太拼,二是企业用人太狠。



但是,当我们用更大的时空尺度去审视过劳,你会发现,这些解释都有点站不住脚。


首先,过劳其实是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


有人统计过,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力,普遍提高了两倍以上。


按理说,生产效率提高,劳动时间应该缩短才对。


自从20世纪40年代起,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劳动时间缩短的趋势。



但奇怪的是,就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趋势却发生了逆转。


原本持续减少的劳动时间,突然出现了拐点,开始一路走高。


注意,这个转变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个案。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英国劳动时间的拐点出现在1982年。


美国和加拿大都是1983年,意大利是1985年,挪威和瑞典是1988年。


换句话说,在1980到1990的十年间,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员工的劳动时间都突然开始增加。



你说是由于个人的上进心太强?显然不对。


是企业压榨员工?总不可能全世界的企业,都商量好一起开始压榨员工了吧。


过劳时代的形成,一定有什么更深层、更普遍、更强大的原因。




03


全球化时代,改变了人与人的竞争模式


很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进入过劳时代,是因为从那时起,世界出现了三个不可逆的大趋势,分别是贸易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盛行。


其中,贸易全球化,打破了分工协作的空间壁垒,把全世界的劳动力,拉到了同一个竞争界面。


信息化消除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时间界限,并且模糊了人们对事件的感知。


而消费主义的盛行,启动了人的定位本能,把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到了过度劳动的循环里。



我们先来说说全球化。


全球化,简单地说,就是贸易协作突破了国家的界线。


以前只能在国内做的生意,现在可以做到全世界。


比如,咱们中国的义乌,全世界2/3的圣诞树,都是在这里生产,然后卖到世界各地。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正好提供了更多的商机。


赚钱变得更容易,人们应该工作得更轻松啊。



但是,你别忘了,全球化打造的,不仅是一套贸易网络。


同时它也打造了一张全球化的分工协作网络。


不光是买卖双方不受国界的限制,雇主和员工之间,也同样不受国界的限制。


任何雇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聘用员工。


显然,假如你是雇主,在能力同等的情况下,肯定会优先考虑工资低的人。降低成本,是商业的基本原则。


比如全世界最大的家居用品制造商,瑞典的宜家公司。


它的工厂普遍都建在了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其他国家。


再比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一共有40多万员工,其中只有17万是德国人。



这就意味着,你的就业竞争对手,不仅仅是身边的人,还有世界各地的人。


你1万块肯做的工作,没准另一个国家,一个学历年龄跟你相当的人,5千块钱就肯做。


你能接受每天工作8小时,别人能接受每天工作12小时。


换句话说,企业不怕招不到物美价廉的员工。


这时,出于竞争压力,员工普遍会接受高强度的劳动。



同时,全球化的分工协作网络,还降低了很多行业的就业门槛。


以前一个员工需要掌握一整套技能,但现在,他只要精通一件事就行了。


比如餐饮业。过去,我们都觉得,饭馆生意好不好,主要看厨师的手艺。


但现在,在一套发达的协作网络里,开饭馆,甚至都不需要厨师。


比如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店,根本没有厨师。


原料在工厂里生产好,再配送到全世界的店面,只需要油炸加热,就能上桌了。


员工需要做的,只是为客人提供标准化的微笑和服务。


一旦招人的门槛降低,就意味着可以压低薪水,延长劳动时间。



这是造成劳动时间延长的第一个原因,全球化的协作网络,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工资水平截然不同的人,拉到了同一个竞争界面。


机遇和压力并存,导致劳动时间延长。


换句话说,全球化,打破了工作的空间界限。




04


信息化,让工作无处不在


现在,不管你是做金融、IT还是媒体,电脑和网络,都是必备工具。


这些工具最大的特点就是快。


比如,过去要想分析一只股票,需要做大量的人工运算。


现在,只需要敲几下键盘,机器马上就能给你结果。


再比如,以前传递信息,要一个一个地写信,打电话。


现在,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云端实时共享。


当然,快,意味着效率高,但是,它也在无形中延长了工作时间。



比如,信息技术消除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屏障。


以前,大多数人只有在单位才能办公。


但现在,你可以通过云办公软件,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上,随时随地办公。



再比如,信息技术,还模糊了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能力。


你看,你在一个劲打字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直到你站起身的时候,才发现,天已经黑了。


这是因为,我们在操作电脑时,往往会获得快速的反馈。


在这种及时迅速的反馈状态下,你觉得驾轻就熟,对时间的敏感程度会大幅降低,一不小心就容易工作过了头。


在心理学上,管这种现象叫作熟路效应。


它说的是,当你第一次走一条陌生的路,会觉得这条路很长。


但是,当你走的次数越来越多,对路边的景物越来越熟悉,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这条路变短了。


你可以回想一下当年上学报到的第一天,是不是觉得学校挺远?


但当你读完一个学期之后,就会觉得,这条路也没多长。


而信息技术的普及,让熟路效应,作用在了越来越多的人身上,很多人不自觉地延长了劳动的时间。



这是造成劳动时间延长的第二个因素,信息技术。


它消除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时间界限。


同时,也模糊了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能力。


这就让现代人,尤其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们,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




05


消费主义,让人们陷入了互相攀比的漩涡


有付出,就有回报。


马爸爸说“996”是福报,阿里巴巴的员工拿到的薪水确实挺厚道的,虽然加班苦,但收入高啊。


全世界都进入到了过劳时代,大家普遍拿到了较为体面的薪水。


有钱了,就得花。



现代人消费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


比如,有人省吃俭用,只为了买一部苹果手机。


还有人拼命加班,干兼职,为了买一个 LV 的包。


前段时间,国内不是还有人讨论“多少钱一个月,才能实现羽绒服自由”。


没有羽绒服之前,大家就过不了冬天啦?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些炫耀性消费的需求,但是,你看到别人有,自己是不是也想买一件吖。


这不是因为我们太虚伪,而是人类的生物本能决定的。


生物学家曾经做过研究,人类有一种本能,我们总想知道,自己在生存的环境中,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这既包括在自然环境中的地理位置,也包括在生活族群中的社会位置。


说白了,就是你总想知道,自己到底在哪?


我们可以管这种本能叫作定位本能。



因为只有知道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才能做出下一步的判断。


比如,原始人要知道自己在森林里的哪个地方,前面有多少猎物,才能判断下一步是继续往前走,还是返回。


同样,人们要知道自己在一个群体中的地位,到底是强势还是弱势,才能判断下一步要怎么做。


是征服族群里的其他人,成为领袖?还是依附于强者,做个随从?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之一。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弄清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呢?


最可靠的办法,当然是依靠那些直观的数据。


比如谁的饭量最大,能吃下多少肉。谁的力气最大,能举起多大的石头。


今天,我们的定位本能依然存在,只不过,饭量、力气之类的原始数据,换了一种方式出现,这就是所消费物品的价格。


人们习惯用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来衡量他的社会地位。


一旦你发现别人的消费能力比你强,你就会产生担忧,觉得自己的社会位置,会被别人低估。


这时,你就会产生攀比心。



你看,炫耀性消费的循环一旦启动,就势必会把越来越多的人卷进来。


人们要想获得更好的车子、房子、衣服,就必须得付出更多的劳动。


这就使得劳动时间进一步延长。




06


劳动时间越来越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盛行,导致了现在我们的劳动时间越来越长,那未来会不会有转机呢?


假如我们建立更大的时间尺度,用一千年,甚至一万年的视角去观察过劳。


我们会发现,劳动时间延长,其实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大趋势。



在狩猎时代,人们的工作节奏是狩猎两三天,然后再休息两三天。


到了农耕时代,人们的劳动量增加了很多,农忙时几乎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


而工业时代,人们的工作时间变得更长,每周至少要工作40小时,全年如此。


假如用一万年的尺度,绘制一张人类工作时长的曲线,你会发现,这条曲线是一路上扬的。



而造成这个趋势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类的生产技术在进步,导致我们能够获得的确定性越来越强。


农耕时代,人们之所以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么做,一定会获得确定的回报。


秋收时一定会获得大量的农作物。


而工业时代,这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你只要去上班,就肯定有工资。



假如未来,这种确定性被推到了极致,会怎么样?


比如,你的工资不是按月计算,而是按秒计算。


在你的面前,有一个计时器,你每多工作一秒,你的账上马上就会多一块钱。


假如这样,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工作到筋疲力尽。


因为你工作的反馈周期越短,获得的结果越确定,你就乐意付出更多。



别以为不可能,现在的外卖小哥,已经是这个劳动模式的雏形,你送餐越快、送得越多,你收入就越高,而这个收入是你能马上就看得见的。


我们好像在可怜外卖小哥困在系统里,但当你知道勤劳的外卖小哥能月入过万时,你看着自己那几千块工资,这到底是谁可怜谁?


说到底,劳动时间延长,其实是生产技术进步,所必须承受的代价。



日本的过劳问题虽然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也是自杀最严重的国家,但是,它的人均寿命,又是全世界最长的。


劳动时间延长,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让劳动与生活得到平衡,是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的。


这就是人类社会演进,所必须承受的代价吧。




当然,有人会说,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活都让机器人干了,人就不用干活了。


我只想说,这个设想,在一百年前也有过,但机器越来越多,人劳动时间也越来越长。



再说了,真等人工智能到来,到时候你为了不让机器人抢你的饭碗,你是不是就得降低薪资、延长劳动时间?


干活,干活,要干,才能活。


抛弃幻想,开始搬砖吧。



往期精彩文章:

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中国近代化的阵痛


大清高超的统治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统治雪域、西域、草原、中原四大板块


北宋高度繁荣的原因:把军事问题转化为财政问题,拼命发展经济交保护费


草原部落,为什么能征服中原,并建立“草原-中原”二元帝国


为什么纯汉人王朝,无法统治长城以北广阔的大草原


诸葛亮说,“要亲贤臣,远小人”,贤臣是谁,小人指的又是谁


五胡乱华,带着血与泪的民族融合史


拜登上台,中美关系走向何方


为什么现在中国国际环境看起来那么恶劣:大国成长的烦恼


理财系列:买房、股票、基金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右上点【···】分享!
为了防止封号,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谨防失联


备用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