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利国家,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01


马尔萨斯:穷人就不应该结婚生育


自由市场经济会导致贫富分化,这是一个常识。


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总有一部分收入很低的人、失业的人、年老体弱的人,甚至还有丧失劳动力的残障人士。


问题是,一个社会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弱势群体呢?


最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福利国家。



实际上,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还没有达成建设福利国家的共识。


拿英国来说,早在1601年,英格兰就制定了《济贫法》,史称《旧济贫法》。


到1802年为止,英国总共建立了3700多个济贫院,还有很多人获得院外救济。


总的来说,这种救助相当有效。


美国名人本杰明·富兰克林到英格兰游历后,甚至这样说:“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英国这样慷慨地对待穷人。


当时,英国济贫院的主食是奶制品与面包,还经常供应鱼类和肉食。


有记录说,英国东南部城市布莱顿的一家济贫院甚至还提供啤酒。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9世纪上半叶,由于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已经成了著名的“世界工厂”。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于1834年通过了又一部《济贫法》,史称《新济贫法》。


新济贫法是一部非常严苛的济贫法。


它并不是一部支持福利国家的法律,而是一部反对福利国家的法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当时英国社会的主流观念认为,过分慷慨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政策,并不是一项好政策,反而是一项坏政策。


一种意见主要是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考虑。


有人提出来说,如果济贫院的贫民都生活得很好,工厂就无法管理那些收入微薄的工人了。


过分慷慨的救助政策,还会鼓励下层民众的懒惰行为。


另一种意见主要是出于人口质量的考虑。


鼎鼎大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说,贫民更难结婚生育,这听起来似乎并不人道,但实际上却促进了人口的优胜劣汰。


如果济贫院生活条件优厚,只会鼓励接受救助的贫民生育更多子女。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1834年的《新济贫法》所确定的一条首要原则,就是只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要尽可能把那些有能力自食其力的人排除在外。




在政策或管理上究竟怎么区分这两种人呢?


《新济贫法》采取了非常有用的两招。


第一招,不再大规模地发放院外救助金,而是以济贫院的院内救助为主。


与之配套的第二招是,济贫院只提供很差的饮食与居住条件,同时还给被救助者安排了较艰苦的劳动。


正因为如此,当时的济贫院甚至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



但这样一来,济贫院就能将那些并非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排除出去了。


但凡有可能,没有什么人愿意接受济贫院的饮食与居住条件。


这就实现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02


英国建成第一个福利国家


一个世纪之后,英国主流社会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以1946年通过《国民保险法案》为标志,英国开始迈入了全面建设福利国家的轨道,这也是全世界第一个福利国家。


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发布的《贝弗里奇报告》。


这份报告全面地评估了人生的主要风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最终设想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覆盖的社会福利方案。


该报告发布后,受到了英国公众的普遍欢迎,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随后举行的1945年大选中,英国保守党对是否全面接受《贝弗里奇报告》有些犹豫不决,因为保守党更担心英国能否承受建设福利国家的社会成本。


而工党就不同了,他们决定将《贝弗里奇报告》的主张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


结果是,尽管保守党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领导英国战胜了德国,却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



那么,为什么1834年英国通过的是条件苛刻的《新济贫法》,而1946年却启动了全面的福利国家建设呢?


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到1928年为止,英国民众已经获得了普选权。


在新增加的选民中,很多都是中低收入者,他们不同于原来拥有投票权的社会精英,他们更渴望福利国家政策。


比起国家的未来,穷人更想要眼前的蛋糕,所以他们用手里的选票来换肉吃。




03


英国陷入经济困境,撒切尔夫人打破福利政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已经导致了“英国病”。


慷慨的社会福利、过多的政府管制、庞大的公营部门以及强势的工会,已经使英国陷入了经济停滞,可以说英国已经危机重重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1979年到1990年连任三届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发起了一场改革运动,至少部分地挽救了这位“英国病人”。



为什么撒切尔夫人能够力挽狂澜、改变福利国家走向、重塑英国的竞争力呢?


要知道,这看起来非常难。


比如,她的保守党前辈丘吉尔,就是被更支持社会福利的多数选民拉下马的。


很多普通选民,通常都会基于自己的直接利益来投票,他们才不管什么国家竞争力、政府负担和政策可持续性呢。


所以,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谈到撒切尔夫人的领导力。



2002年,在BBC举办的有史以来“百名最伟大英国人”的评选中,撒切尔夫人曾高居第16名。


这种巨大的影响力,跟她非凡的领导力是分不开的。


简单地说,撒切尔的领导力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就是原则明确。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撒切尔夫人考察保守党总部时,发现政策研究人员含糊其辞,说不清楚保守党到底要干什么。


她从手提包里拿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哈耶克的书——《自由宪章》,扔在会议桌上,大声说:“这才是我们应该信奉的。”


一句话,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原则,就是要用自由市场与小政府来医治“英国病”,而非任何犹豫不决的中间道路。



她的第二个特点,是目标清晰。


正是基于自由市场与小政府的原则,撒切尔夫人确定了改革所要实现的清晰目标:减税,放松管制,削减福利,缩减公共部门,国企私有化,以及限制工会运动等。


她的第三个特点,是勇气非凡。


任何改革都会遭遇阻力,当时,很多工会组织都反对撒切尔夫人的政策。


特别是,当撒切尔夫人下决心要关闭持续亏损的国有煤矿时,就遭到了英国矿工联合会的严厉抵制,他们甚至在1984年3月发起了全国大罢工。


撒切尔夫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勇气,她一方面不惜出动上万名警察与破坏煤矿的矿工对峙。


另一方面在煤炭库存、替代性能源和运输方式上准备了充足的后备方案,以抵消罢工的负面影响。



最终,撒切尔夫人挫败了这场大罢工。


撒切尔夫人这样说:“如果你的出发点是让人喜欢你,那么你就需要随时随地在任何事情上准备做妥协,这样,你就做不成任何事情。”




04


福利发出去,就难以收回来


英国经过撒切尔夫人的改革,重新回到了高速发展之路。


但一旦经济好转,财政富裕了,大家又怀念福利政策了。



英国经济在改革之后,是发展了,但只要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贫富差距就会扩大。


当贫富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穷人就受不了了,这个时候,他们一定会用手里的选票来要求分蛋糕。


而作为左派的工党,肯定也会借助这个机会,争取穷人的选票上台,只要在竞选时许诺高福利就行。


这个时候,工党一上台,就开始掏空财政给穷人发福利。



福利国家好不好呢?


你可能会说,虽然福利政策会造成经济停滞,但也解决了贫富差距啊,如果穷人不能享受经济成果,那这样的发展有什么用呢?


人总有善良的天性,给穷人发福利,从道德上,这无法反驳。


但我们深思一层,在经济好、财政有盈余时,给穷人发福利,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影响不大。


但随着福利政策的弊端的累积,经济停滞,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哪怕人再善良,也无法维持高福利运转。


这个时候,福利就会减少,但已经习惯了享受福利的穷人,你让他们重新回到社会去找工作赚钱养家,这根本不现实。



所以,只要福利一收,社会肯定动荡,想想欧债危机爆发后,希腊政府要削减福利,民众天天上街游行。


不是这些希腊人不想工作,而是享受惯了高福利,他们已经完全没有竞争力,想找工作也找不到。


高福利会养懒汉,最致命的是,你不能养他一辈子,当福利一断,等待懒汉的就是死路一条。



你以为高福利帮了穷人,其实是在降低他的社会竞争力,最后在温水煮青蛙中社会性死亡。


福利国家,只是世外桃源,所谓的高福利,只是这一代人在掏空上几代人攒下的家底。



往期精彩文章:

移民,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大问题


民主为什么会走向暴政


国家探讨东北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伟大的改革即将开启


消失的日本制造:成也工匠精神,败也工匠精神


欢迎来到过劳时代:劳动时间越来越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太平天国的起源和影响:中国近代化的阵痛


大清高超的统治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统治雪域、西域、草原、中原四大板块


北宋高度繁荣的原因:把军事问题转化为财政问题,拼命发展经济交保护费


草原部落,为什么能征服中原,并建立“草原-中原”二元帝国


为什么纯汉人王朝,无法统治长城以北广阔的大草原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支持小狐狸请右下点,右上点【···】分享!
为了防止封号,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谨防失联


备用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