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冶、西冶村名源于宋代泽州大广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泽州人文 Author 刘国亮
东冶镇月院村
在谈到古代泽州冶炼史时,人们总会谈到泽州大广冶。宋代史料中也多处出现“大广冶”。《宋会要辑稿·食货》:“泽州大广冶,旧置。”《宋史·陈尧佐传》:“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可见大广冶在我国冶炼史上,尤其是在泽州冶炼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但大广冶究竟在何处?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谜。因为不知“大广冶”所在,人们就有了多种猜测。山西本省的研究者中,有人提出“大广冶”就在凤台县(今晋城城区和泽州县)。外省研究者中甚至有人认为,大广的“广”字为“庇”字之误,大广冶为福建汀州宁化县大庇银坑。
但据笔者考证,宋代“泽州大广冶”即在今阳城县东冶镇。东冶、西冶两村的村名即源于宋代泽州大广冶。
东冶村,曾名“大广冶村”
阳城县东冶镇东冶村汤王庙内的一块碑刻,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考据史料。这是一块金代进士吉天祐,于金大定二十三年撰写的《汤王庙记》碑。碑文开篇即告诉我们:“邑之东南三十里,大广冶村也。”紧接着写道:“村有鼓铸之利,材木之饶,土地宽旷,故居民恒足于衣食。”文中所谓“鼓铸”,意思就是鼓风扇火,冶炼金属、铸造钱币或器物。
碑文不仅记载了村名叫“大广冶”,而且告诉我们确实在历史上长期进行冶炼生产,村民以冶铸为业,丰衣足食。
民国时,阳城文化名人杨兰阶、田九德,曾多方寻访拓印古碑刻,撰写了《阳城金石记》。他们考证《汤王庙记》碑后认为:“大广冶村即今东冶村,可考金代地名。”
如果东冶村即是大广冶之所在,又在那里采矿?
“大广坪”,一座中型铁矿矿床
晋城一中老教师赵专正先生,对阳城县东冶镇一带十分熟悉,他告诉笔者,东冶镇有“大广坪”。“大广坪”与“大广冶”一字之差,是否有某种联系?于是我与赵老师一同前往东冶镇“大广坪”进行了实地调查。
“大广坪”在东冶镇东南部,古河、蔡节、三联、郎庄四村交界处,是一块面积约2000亩,较为开阔的坪地。在1988年出版的《晋城市地图》上,标作“大矿坪”。在阳城方言中,“矿”也读作guǎng(广)。常用词:“挖矿”、“拉矿”中的“矿”,都读作guǎng(广)。
赵专正老师(右四)与友人在阳城
“大矿坪”确实名不虚传,是一个蕴藏着大量铁矿的地方。据有关部门勘探,这里是一座中型铁矿矿床。我们驾车绕着大矿坪查看,但见坪周围的山体,多处有历史上挖矿遗留下的痕迹,山体被挖掘得千疮百孔。一些地方因常年挖掘不止,还出现了滑坡和裂缝,当地群众说,政府已禁止在该地挖矿。所有的铁矿企业已全部关闭。
历史上,周边的村庄,靠山吃山,靠矿吃矿。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户户挖矿,村村开矿。先后开采的有东冶镇矿山村铁矿,郎庄村西坡铁矿、东坡铁矿,古河村北庄铁矿、红岭贝铁矿、岭前铁矿、土沟铁矿,神树岭铁矿、蔡节村大广坪铁矿、黑掌土沟铁矿,三联村一铁矿、二铁矿,马山铁矿,果岭东坪盈艮铁矿等十多座铁矿。仅古河一个村,最多时就有上千名工人在大矿坪淘金,每日里车辆川流不息。
毋庸置疑,北宋时期,大广坪即是大广冶采矿之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那时众多的工人在大广坪采矿的情景。
东冶、西冶,为大广冶所辖两处冶铁所
据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宋祁撰写的《范阳张公神道碑铭》,宋代有个名叫张蕴的官员,曾被任命为大广冶监。“以三班借职,召监大广冶。大中祥符四年夏六月卒于官。”由朝廷专门任命大广冶监,可见大广冶的生产活动具有相当的规模。
北宋时期,设在山西专管冶炼的官府曾有“大通监”。故治在今山西省交城县西北八十里西冶村。《太平寰宇记》称:“大通监管东、西二冶。”同样,泽州大广冶,在当时也应当是辖有东、西二冶,后来演变为东冶镇的东冶和西冶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