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ǒMén的故事,Women的故事(2022)

我们与平权 我们与平权 2022-06-27

这是我们与平权制作出品的第三本《我们的故事》,关注的问题是家庭暴力。前面的两本分别是2019年发布的性骚扰版,还有2020年的性别歧视版。三本里面都充满了我们的证言和反抗。下面的内容是2022年这本《我们的故事》的前言,如果你感兴趣收到,欢迎发邮件到weandequality@outlook.com索取,或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下你的邮箱地址。


谢谢小伙伴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文:乔伊林
封面设计:Bug


家庭暴力极其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由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2011年10月21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24.7%的女性在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1)。据世卫组织及其伙伴公布的新数据显示,暴力侵害妇女行为仍然极其普遍,而且始于很小的年纪。全球三分之一的女性(约7.36亿人)在其一生中会遭受来自亲密伴侣的身体或性暴力或非伴侣的性暴力——这一数字在过去十年中基本保持未变(2)。近几年中国的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调查数据很难取得,或者甚至根本没有;未成年人遭受的以及非婚关系中发生的家庭暴力的数据就更难找到。而在问卷收集、与家暴亲历者接触和访谈之后,我发现针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和非婚关系里面发生的暴力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加普遍与严重。


2020年1月开始,新冠疫情爆发,很快蔓延到全国。当时关注性别暴力的朋友想必都听到或读到过,疫情期间家庭暴力频发且程度升级,妇女在家庭中面临更多的危险,并因为疫情防控政策等无法获得有效干预和救助。本册《我们的故事》因而想要通过呈现大家的亲身经历来呈现家庭暴力不同表现形式,再加上对相关专业人士的访谈对法律、心理、民间支持援助等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本册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就是希望其TA遭受家庭暴力的人也能够知道这些都是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也希望施暴者知道这些行为是家庭暴力,是触犯《反家暴法》的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第二,就是让受暴者知道遭受家庭暴力不是我们(访谈人也是家暴受害者)有问题,是施暴者有问题,是TA们不应该对我们实施暴力;第三,是希望能够记录与呈现并不被重视的普通人的经历、感受和声音,向世界重申普通人的历史也很重要;最后一点,希望能够提供受暴者的经历和感受给专业人士,作为改善《反家暴法》的法条内容、司法解读跟执行的一些根据。


2020年8月,我们与平权陆续开始访谈受暴者以及专业人士。2021年11月,我们与平权在问卷星发布了收集受访人家庭暴力事实的问卷(问卷可以通过微信扫码直接填写,不需要登录、注册或下载任何软件)。由于该问卷只是对答卷人的受访意愿和家庭暴力事实的初步筛选,内容比较简单。除去个人信息及意愿询问,主要问题只有9个,包括:是否曾遭受家庭暴力、谁是施暴者、何种暴力形式、简述家暴经历、是否曾寻求机构帮助、是否向亲友寻求帮助、简述求助经历、是否了解《反家暴法》、了解《反家暴法》哪些内容。


截至2022年2月28日,我们与平权一共收到了90份问卷,其中有16份无效问卷和74份有效问卷。在74份有效问卷中,有22份填写了不愿意接受志愿者的采访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是有13份问卷留下了微信号码,14份留下了邮箱地址,其中有12份两种联系方式都留下了。其中有一份问卷讲述了一个女同性恋伴侣间的家庭暴力案例,在联系方式那一栏,填写者留言说她不希望受访者联系,但是想让别人知道“女性也会家暴女性”。


在52份表示自己有意愿接受志愿者采访的问卷中,我们联系到了其中的18位,经对方同意后对16位进行了访谈。访谈时间由访谈者直接通过微信和邮件联系受访人确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受访人意愿采取线下见面、线上视频或者电话访谈的形式。访谈者在开始即告知受访人访谈内容和目的,经受访人同意后录音。访谈问题由问卷的基本问题展开,根据受访者的回答继续提问细节,协助还原当时的经历和心理感受。如果受访人分享的经历发生在疫情期间,访谈当中会同时询问当地当时的疫情防控政策对该家庭暴力事件是否及有何种影响。


访谈及文稿的呈现程序如下:收集到问卷,初步判断并评估各方面情况以后,我会联系受访人询问受访意愿。在个人关系介绍的情况下,我也会单独询问受访人意愿。在受访人表示愿意继续接受采访的情况下,与受访人约好时间进行线下面对面、线上视频访谈,在受访人网络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电话访谈,并同时进行录音。访谈结束后,对录音进行文字转录。之后根据转录文字,以受访者口吻和语言对其经历进行文字还原,将成稿发送给受访人核实确认细节,在受访人确认好以后留存,在微信公众号发送并收录于此。


我们选取了其中16份访谈记录,尽量运用受访者使用的语言整理成以受访者讲述自己经历的形式呈现的文稿,由受访者核对确认文稿后授权发送在“我们与平权”公众号并收录在本册中。其中有一位访谈者/写作者在访谈后,发现自己的精神能量和写作能力无法将访谈整理成有逻辑的故事,只好暂时搁置。另外一位遭受典型的母亲对女儿的荡妇羞辱和肢体家暴经历的受访者在文章整理之后,经过5次联系并未回复发布意愿,由于时间关系无法收录在本册中,待受访者授权后仍会发布在“我们与平权”公众号上。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问卷的受访人中,由于受访经历的特殊性,有6位也是经过熟人介绍填写问卷,并因为熟人的关系愿意开口与我们讲述自己的创伤经历。另外有1名受访人来自反家暴科普活动,2名来自个人关系由访谈/写作者得知其家暴事实后主动联系接触。6名家庭暴力相关专业人士都由访谈者通过私人关系主动接触进行了访谈。


最终,本册《我们的故事》包含了18个亲历者的故事和1份写作者的自述,以及与6位专业人士的访谈对话。个人经历部分,我们尝试包括各种不同的身份——经济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民族文化传统、身心残障情况、性取向、性别认同、施暴者性别;施暴者与受暴者的不同关系——父母子女、亲密伴侣、已婚伴侣、其它亲属关系;不同家庭暴力形式——肢体暴力、言语暴力、精神暴力、冷暴力、性暴力、经济暴力、暴力环境等等。在专业人士访谈部分,有律师、心理咨询师、前警察-现法律工作者、反性别暴力专业人士、男性反家暴学者以及反家暴志愿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专业知识。由于个人能力及时间的限制,并不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包含到所有的家庭暴力形式和身份、文化背景的交叉作用,比如我们与平权没能访谈到身体残障在家庭暴力中有很大影响的案例,没有访谈到男性受暴者,也没能访谈到施暴者。


以往的两册《我们的故事》都对亲历者的故事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以便于阅读,因为受访者经历的复杂性,本册并未进行分类,只在排序的时候将类似关系间发生的家庭暴力故事排在了一起。


家庭暴力是性别暴力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它的根源是不平等的父权体制。刚刚离世的女权主义理论家、活动家贝尔·胡克斯在其著作《激情的政治》中将家庭暴力称作父权制暴力,认为它的根基建立在“更强有力的个人可以通过强力强迫他人服从……的信仰上”。我认为这个总结非常切中要害,并且更容易让我们意识到家庭暴力的受暴者不只是妻子,还有未成年的孩子,还可能有丈夫,同/异性伴侣,家庭中的任何其TA成员,它的逻辑是用暴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它带来的伤害是巨大且不可逆转的。


由于我们与平权的人力、时间的限制,以及不时出现及变化的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本册《我们的故事》只能呈现一小部分人的家暴故事、感受和观点。我相信这些故事总能在你心中唤起一些并不美好的记忆,或者愤怒、悲伤,或者引起你的共情和反思,但我更希望是一种力量。希望这种力量可以让你更好地抵抗暴力,面对这个世界,或许甚至可以改变它。


~完~


这是我们与平权制作出品的第三本《我们的故事》,关注的问题是家庭暴力。前面的两本分别是2019年发布的性骚扰版,还有2020年的性别歧视版。三本里面都充满了我们的证言和反抗。下面的内容是2022年这本《我们的故事》的前言,如果你感兴趣收到,欢迎发邮件到weandequality@outlook.com索取,或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下你的邮箱地址。


谢谢小伙伴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备注:
-(1) http://www.gov.cn/jrzg/2011-10/21/content_1975297.htm
-(2)https://www.who.int/zh/news/item/09-03-2021-devastatingly-pervasive-1-in-3-women-globally-experience-violence
-欢迎后台留下邮箱地址
-如果你有相关经历,欢迎留下你的评论,或者在后台联系我们,说出你的故事



请客官打赏让我们继续坚持做下去吧!

请关注“我们与平权”吧!

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