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 “浙大外语学院-上外英语学院翻译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中华译学馆 浙大译学馆 2022-06-10

      为吸取兄弟院校翻译专业的办学经验,进一步加强我校国家级一流翻译本科专业建设,提升翻译专业教学水平,2021年6月1日至2日,浙江大学英语-翻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与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联合举办了“浙大外语学院-上外英语学院翻译专业建设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包含“专业讲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与“专业交流”三项活动,研讨会特别邀请到了原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冯庆华教授、英语学院副院长孙会军教授与翻译系主任肖维青教授Curtis Evans副教授以及青年教师董冀卿庄驰原博士

冯庆华教授

      6月1日上午,冯庆华教授首先以“智能时代的语料库”讲座为研讨会拉开序幕,讲座由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所长郭国良教授主持。冯教授认为,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语料库已进入到了智能时代。当今高校大学生如能使用好汉语语料库与英语语料库,就能充分提高外语学习、语言分析与翻译学习的效率与水平。为此,冯教授着重向同学们介绍了国家语委的“语料库在线”、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以及COHA(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与COCA(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等国外大型语料库各类高级功能的使用方法,还演示了通过自建语料库进行文本分析的一系列步骤。就同学们较为关心的机器翻译问题,冯教授以详实的例证为大家测试了腾讯、有道、讯飞和国外的DeepL、谷歌、微软翻译等各大翻译引擎的表现,指出了它们处理不同文体材料的优缺点。最后,冯老师还向大家演示了各类不同用途词云图的制作过程。本场讲座对于文本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以及外语课堂教学都有很大的启发。

讲座现场

肖维青教授

      6月1日下午,在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副所长徐雪英副教授的主持下,肖维青教授与Curtis Evans 副教授联袂为同学们带来了“我和我的祖国——歌词翻译入门”和“美与真——汪曾祺散文《猫》的英译”两堂“双师”翻译课。肖教授首先为歌曲翻译做了细分:以读为目的与以唱为目的,并以袁可嘉和赵照所译的《当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截然不同的翻译效果为例展示了翻译的“可唱性”。肖教授紧接着以生动活泼的案例分析为大家总结了三条歌词译配的“黄金法则”:1. 关键词句先行;2. 译文的字数应与原文音节数基本相等;3. 注意韵律和节奏。为了巩固翻译策略的学习,肖教授还现场带领同学们“边唱边译”,完成了《很久以前》(Long Long Ago)的译配。最后,肖教授留下了《我和我的祖国》的两个译本作为参考,让同学们课后改进预习作业,并鼓励大家唱出自己的译文。一旁的Curtis Evans副教授不仅即兴歌唱,还专门为肖维青教授的课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他提出,歌曲是富有乐感的诗词。歌曲译配因而要打破翻译的常规,努力以创造性的译文处理曲与词之间的关系。

Curtis Evans 副教授

      第二部分课程由Curtis 副教授担纲。Curtis老师以其为《猫》所做的不同深度的译文为课堂切入点,认为“翻译注释”实际上是一种深化译者对原文理解,促进译者反思译语文化表达的重要手段。Curtis老师强调译者对于翻译的严谨态度,他向大家介绍了翻译勘误表的价值,以及在翻译准备阶段做好专题汇编簿(case book)的重要性。肖维青老师对此则补充了专题汇编簿的两方面用途:其一是在翻译前普遍需要思考的问题,如译文所用时态、语气等;其二是原文中的具体问题,如“寸”的具体长度、猫的品种等。她同时强调专题汇编簿并不是“长篇大论”的真书,而是一些由准备材料构成的小册子,希望同学们不因其名而对之“望而生畏”。紧接着,Curtis老师首先就汉语标题翻译与《猫》文的选词方式进行了阐释。他特别指出汉译英需以符合英语作家思维方式的“一想法一段落”的原则进行合理切分。最后,肖老师和Curtis老师又一同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审校与勘误对于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作用。课后提问环节中,肖老师和Curtis老师集中回答了同学提出的问题。

示范课现场

孙会军教授

      6月2日一早,孙会军教授为翻译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过程导向’ vs. ‘结果导向’汉英翻译探微”的讲座,讲座由冯全功副教授主持。孙教授首先以王建国、何自然两位教授发表的文章《重过程,还是重结果?——译者的母语对英译文本的影响》开场,介绍了两位教授关于汉英两种语言背后存在思维方式差异的假设,即汉语使用者更倾向于“过程导向”——说话人在感知事件的过程中注重过程,而英语使用者更倾向于“结果导向”——说话人在感知事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结果,并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大量译例探讨了这一差异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一句,对应的英语译文是The new era of Chinese socialism calls for outstanding writers, artists and theorists and offers extensive space for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and academic innovation.译者没有将进入“新时代”中表示事件过程的词“进入”翻译出来,而是将其归并简化,译文在内容传达上更清晰明了,在英语读者读来也更自然,原因就在于译文遵循了英文表达中“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孙教授还以《狼图腾》、《边城》、《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的英译为例,结合项美丽、辛墨雷、杨宪益、戴乃迭、霍克斯等众多翻译家的翻译方法向大家进一步讲解了上述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汉英翻译活动的影响以及了解这一差异对提高汉英翻译实践能力的意义。

讲座现场

      讲座后,两校教师参加了翻译专业建设交流研讨会,研讨会由语言与翻译系副主任卢巧丹博士主持。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教授特地致电,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关心和支持,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郭国良教授、张慧玉教授、何文忠副教授、冯全功副教授、杜磊博士参加了研讨会,浙江外国语学院陈科芳教授也应邀参加了此次交流。双方教师就专业课程设置、慕课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口笔译课程的教授方法、学生翻译实践与理论能力提升等专业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积极互动。

交流现场

      本次研讨会成果丰硕,上外翻译教师团队带来的两场讲座与两堂“双师制”翻译思政示范课对于提高翻译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灵活的译者思维与扎实求信的译者精神具有很强的启迪价值。两校教师都表示今后将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将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实行优势互补,继续多层次地展开深入合作。

合  影

浙江大学英语-翻译基层教学组织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文字:杜磊、胡菀恬、顾若靖、胡诗婕图片:何文忠
编辑:枣彬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