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陈刚:英语标识译写规范谈——以译写队伍培训为实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院翻译分会 Author 外院翻译分会
编者按:陈刚教授“双线”参加第19届亚运会和第四届亚残会的译审专家工作。几年下来,深知全国翻译专业设立后的众多翻译讲座主要涉及理论维度,高校翻译教学及科研跟一线和行业实践迄今仍然严重脱节,师生们缺乏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他们的实操能力和实践研究能力依然薄弱,故解决实战问题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但却不知该如何有效着手。上周,陈教授特为翻译专业课程进行了专题授课、互动及交流。我们在此转发浙大外院翻译分会的有关报道,并做了适量补充,以飨读者。
2022年5月18日上午,陈刚教授应邀为浙大学子作了题为“英语标识译写规范谈——以译写队伍培训为实例”的学术讲座。陈刚教授为浙江大学翻译学教授,同时也是国家特级导游、英文译审,从事专职业口笔译40余年,80年代起就以英文导译形式向欧美访客讲述中国故事,拥有丰富的国内外口笔译实践经验,尤其深耕于旅游口笔译,出书80多本,旅游翻译及导译研究成果全国领先。该讲座由卢巧丹老师主持。
陈刚教授首先抛出几个热身问题,与同学们积极互动。他从“国际化”的角度解释了公示语翻译的大目标,城市公共标识语是形象工程和城市名片,是把一个城市最终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首要条件之一。陈老师特别指出:杭州城区和大杭州的标示语翻译水平还有待提高,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做好涉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适时正式出版首编《杭州市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导则》。要上下一心,以提升杭州及大杭州公共标示语的规范性、准确性、实用性、得体性及国际范。接着,陈刚教授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从四方面介绍了英语标示译写规范:公示语翻译简况回顾、英文译写者的基本要求、《译写导则》规范外词条使用原则和《译写导则》词条/篇章译写原则与方法。
陈刚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公示语翻译的历史及发源。他指出杭州的公示语翻译实践及研究远早于国内很多地方。他本人在1983年就主笔完成了英文版《杭州之旅》,跟前辈合作于1986年完成英文版《杭州旅游指南》,1992年完成An Incomplete Guide to Hangzhou;1996年独立完成英文版《西湖诗赞》(内地及香港发行);其本人时常向涉外单位(如各地宾馆、景区、医院、学校、参观单位等)提出英文翻译问题。他从90年代起应市园文局之邀对西湖景区及其周边的公示语和景点介绍进行大规模的重译、修正和改进,并在地方报纸发表专题系列文章,为杭州公示语翻译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为亚运会和亚残会菜品译文把关,发现并修改了约四千项“official translation”词条中百分之三四十的“问题词条”。
就英文译写者的基本要求而言,陈刚教授指出专业译者的“专业化上岗要求”有证书要求,更有功底和学养,重点包括实践能力和实践研究能力,双语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同时还有双文化、杂学、博学、视野等,了解、熟悉、借鉴、批判性参考一线、准一线城市的译写规范等。陈刚教授着重指出了《杭州译写导则》的地方特色,即“浙标”或“杭标”与“国标”的差异之处,并强调了英文译写要遵循国际规约以及经理论总结提升的“照搬,模仿,自创”的实操原则。在这方面,陈刚教授对“高速公路”、“辅路”、“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疗养院”等做了个案分析,图文并茂,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
谈及《译写导则》规范外词条使用原则,陈刚教授指出“译无定法,规范例外”,他特别强调要牢记国家形象这一准则。例如,20世纪80年代,北京人民大会堂有汉英公示语“禁止吸烟(No Smoking)”和 “禁止吐痰(No Spitting)”,译文本身没问题,但要考虑到其特殊场合与国家形象,“禁止吐痰”的公示语中文及译文不应该出现。又比如,要防止分类错误原则,公共场所中“厕所”的翻译有若干个英文对应词,最终选词要跟该厕所的具体情况,如硬件设备等相吻合,防止使用“高档”词汇翻译“低档”厕所。
在《译写导则》词条/篇章译写原则与方法等方面,陈刚教授则通过案例的分析与同学分享。以“调节书库”、“社会科学”、“龙井古泉”、“葱包桧儿”和“莫邪塘”等为例,讨论了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涉及专业词汇、名词术语、词义喻义、习语搭配、句型文法、话语运用、逻辑思维、地方民俗及文化、历史背景及故事等。虽然公示语总体属于应用翻译,但在杭州如此诗情画意的天堂城市,不乏文学性较强的翻译情形出现,如楹联、诗词、软性广告、标语口号等诸多体裁。因时间原因,这些内容还需另择时间进行深入探讨。
陈刚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内容极其丰富,富有启发性。他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讲授了英语标示译写规范,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通过翻译建设城市名片、构建中国话语权的重要性。
文/图:夏佳龙
浙江大学翻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