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正创新,共促翻译专业高质量发展——“全国高校翻译专业负责人论坛”成功举办

       6月3日晚,“全国高校翻译专业负责人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浙江省翻译协会、浙江大学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20所高校翻译专业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各负责人就新时代翻译专业在国家发展大局引领下如何开展学科建设,如何应对快速变革的数字时代给翻译专业带来的挑战,以及翻译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共同推进翻译专业高质量发展。

郭国良教授致辞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常务副馆长、翻译学研究所所长郭国良教授为论坛致辞。郭教授指出,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馆长许钧教授在当日举办的“第二届新时代全国一流翻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了此次专业建设研讨会的三个重要特点:合作、探索、引领。他强调,许教授用这三个词为一流翻译专业和学科建设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针对蓬勃发展的翻译专业,学界应着力思考如何落实国家纲领,如何在大变局中守正创新。本次论坛旨在共同探索翻译专业建设的路径,引领翻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蓝红军教授重点介绍了广外翻译专业的建设情况,尤其是在认知翻译研究、翻译理论研究、法律翻译研究、口译实践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然而,在推进翻译专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学院也面临着专业方向众多、人才引进难、教师职称评审难、教学压力大等问题。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主任、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主任陶友兰教授指出,目前翻译专业发展需要思考五大问题:如何吸引并留住生源、如何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教师应该如何自我提升和发展、如何实现跨学科的双向互动、如何向翻译行业输送人才。陶教授还讲到,在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寻求跨界融合的过程中还是要聚焦翻译本身,关照自身属性和优势,进而推动翻译专业更好地发展。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曹丹红教授表示,学院过去在许钧教授的指导和带领下,已形成“翻译实践+翻译研究”的良好人才培养传统,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曹教授介绍了学院在翻译人才培养中的各项举措,包括培养方案修订、教指委项目申请、翻译工作坊设立等,并且分享了在深化翻译内涵、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相关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许多教授讲到,学院一直致力于翻译专业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但也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如由于就业导向的因素,生源更倾向于选择师范专业;学生需要大量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但学分总量有限;翻译专业教师在职称晋升、学院在专业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尽管如此,学院在学生工作、课程设置、部门沟通、职称认定上采取了诸多有利举措,因而翻译专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赵璧副教授介绍了上外本科翻译专业的建设情况。她提到,上外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指南》起草单位,在翻译专业建设上积累了很多经验,本科翻译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起就着力从课程设置、国际化培养、二专设置等方面吸引学生报考,投身于专业学习。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张易凡副教授表示华中科技大学以理工专业为优势,与上述综合性大学、外国语大学、师范类大学有所不同,因而在本科翻译专业招生中面临着学生和家长的疑问与压力。学院坚持探索专业办学特色之路,包括“2+X”双学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技术赋能开设特色课程。然而,特色培养不可避免地受到招生问题的限制。此外,翻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教师科研压力重、教学与科研之间平衡难、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院长廖开洪教授介绍了暨南大学翻译专业建设特色,同时也指出,学校在建设一流翻译专业中存在优质生源流失、人才引进难的问题。他表示,作为综合性大学,翻译专业在学校学科评估、专家认定等方面处于劣势,亟待解决。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雷静副教授对中央民族大学翻译专业的建设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展示了以民族文化传播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的翻译实践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成效。同时,她也提出目前翻译专业建设迫切需要引入优秀青年人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姜钰老师表示,虽然学校对翻译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认定日趋完善,但是社会职称评审体系和高校职称评审体系不接轨、政产学研合作发展存在问题,导致翻译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的现象。同时,他还提出需要重视青年翻译教师发展的问题。

       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翻译系主任汪淳波教授介绍了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尤其是在整合翻译师资成立外译团队,在中央文献翻译、图书外译中取得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学校存在师资流失问题,学科建设还需进一步发展。

       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主任、翻译研究所所长陆秀英教授表示,翻译专业目前已取得了江西省本科综合评价第一名的成绩,专业一共有6门省级优质课程。她重点介绍了翻译专业将交通和英语翻译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但学校目前还面临经费不足、人才引进、就业引导等方面的难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负责人王胜利教授指出,在建设翻译专业过程中,学院在生源、社会实践、学生就业、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遇到许多难题。他强调,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与专业发展的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问题亟待重视,需要解决。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叶苗教授表示学院积极申报各项实践基地,开设国际组织和跨文化交际微专业,积极开展翻译专业的传播活动,扩大翻译专业影响力,还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国际办学,尝试将海外华侨华人的办学力量凝聚起来。

       西交利物浦大学翻译系主任胡婉副教授介绍了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以及学校在翻译专业申报、生源优势、办学理念等方面采取的举措。她认为今后翻译人才的培养不能限于语言技能和翻译技能的学习,而是以翻译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思辨能力。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与翻译系副主任、翻译专业执行负责人卢巧丹老师着重介绍了浙江大学一流翻译专业建设情况,并分享了未来两年专业建设的目标与方案。她指出,今日的论坛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各校翻译专业负责人相聚一堂,共同面对专业建设中的种种难题,希望未来大家可以携手应对挑战,一起谋发展,推动翻译专业行稳致远。

       在接下来的自由交流环节,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郑连忠副教授表示学院成功申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专业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马庆凯老师也就学生翻译实践、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发表了看法。

       最后,郭国良教授总结道,建设一流翻译专业势必会遇到很多挑战,但今晚,来自20所高校的翻译专业负责人聚焦问题,群策群力,集中展现了为构建翻译专业“共同体”不懈探索的精神风貌。他表示期待在“第三届全国一流翻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再次与大家相会!


文字:万亨悦

图片:燕俊昊

排版:枣彬吉

审定:卢巧丹、杜磊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