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视管理白皮书》2.0版来啦!

佛山疾控
2024-09-01

近年来

随着近视上升为影响国民身心健康的

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


国家卫健委调研数据显示

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

总体近视率为53.6%


2019年,由行业专家撰写的《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给出了科学及有效的近视管理方法和手段。2022年,升级版的《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给予我们更先进、更科学和个性化的近视管理指引。下面赶紧来看看!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解读

孩子出生时,先天带有一双远视眼,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随之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


新生儿出生仅有光感,1岁视力一般可达4.3(标准对数视力表,下同),2岁视力一般可达4.6以上,3岁视力一般可达4.7以上,4岁视力一般可达4.8以上,5岁及以上视力一般可达4.9以上。6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伴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发生近视的概率也会增加。



6岁以上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近视阶段的划分


近视眼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环境因素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影响近视的环境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近距离工作负荷过重(距离<20 cm,单次持续时间>30 min)和户外暴露时间过少



▌0-6岁的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除了预防弱视、斜视的发生以外,也是预防近视发生、养成良好视觉习惯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医院、学校、社会等多方对其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监测及评估。


0~6 岁儿童共完成13次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其中新生儿期2次,分别在新生儿家庭访视和满月健康管理时;婴儿期4次,分别在3、6、8、12月龄时;1至3岁幼儿期4次,分别在18、24、30、36月龄时;学龄前期3次,分别在4、5、6岁时。


▌高度近视人群

高度近视指的是当调节放松时,屈光度≤-6.00 D的情况。高度近视人群中,白内障、青光眼、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近视性视神经病变等致盲性眼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视人群。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建议至少每6个月进行1次评估。



①视力检测:每学年不少于2次。


②屈光度检测:屈光检查常规以睫状肌麻痹后使用电脑验光仪进行自动验光的结果作为测量金标准。而眼健康普查时,一般采用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检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2次。


③眼轴监测:每学年不少于2次。


④眼部健康的监测:包括眼底、眼压和眼表健康等。



除了要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足够的户外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外,临床上对进展性近视的控制手段也有不少。


①角膜塑形镜(OK镜)

角膜塑形镜是一项成熟可靠的光学干预技术,也是目前临床应用于近视控制的最有效的干预方法之一。通过夜间配戴后使中央角膜变平坦、中周角膜变陡峭,从而在改善白天裸眼视力的同时通过离焦作用延缓配戴者的近视进展。


②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

科学研究表明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能有效延缓近视度数及眼轴的增长,屈光度进展减缓0.2~0.3 D/年,眼轴增长减缓0.1 mm/年。一般而已,每日配戴时间越长,近视控制效果越好。


③特殊设计框架眼镜

特殊设计框架眼镜类似传统框架眼镜,在保证中心视力清楚的同时能通过周边离焦设计和降低视网膜对比度很好地控制近视/眼轴增长。


④药物

以低浓度阿托品为主,使用前要严格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密随访用药反应以及近视控制效果,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采用以上近视控制光学策略或药物手段治疗6个月后,眼轴增长速度过快(≥0.4 mm/年)或近视屈光度进展速度过快(≥0.75 D/年)者建议采用联合应用方案,即一种光学策略+药物治疗, 而非2种及2种以上的光学控制方案的结合。



谨记!

无论是哪种控制手段

都要在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使用哦


● 3毫克可致命,这种毒无特效解毒药!

● “狂犬”知多少,千万别小瞧

 寒冬中的隐形杀手——注意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孩子抱怨书包带老是掉?慎防这种病!





佛山疾控微信团队编辑整理
参考来源:《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
供稿:学生卫生科
编辑:杜晓璇
责编:周志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佛山疾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