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024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全民关注的数字货币试点再迎新动态。近两日,建设银行上线数字人民币钱包一事引发热议,甚至被币圈机构抓住了宣传“商机”。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尽管露面仅不到一天时间,但不乏一些币圈机构借机宣传,“搭车”数字货币刺激加密货币投资热度。在分析人士看来,蹭央行数字货币热点是目前币圈推广的常用手段之一。为此,清理币圈需要有预案也要有技巧,做好消费者教育,排除币圈对法定数字货币推行的干扰。
01
数字人民币钱包短暂露面
8月29日,有消息称,中国建设银行官方App显示,建设银行数字货币个人钱包已经上线,目前该App已增加了“数字钱包充值”以及“数字货币”两个子菜单,用户可以绑定银行卡直接开通。
不过,8月29日下午,北京商报记者体验发现,建设银行已关闭该功能,目前页面已经显示“该功能暂未正式对外提供服务,敬请期待”。另有消息称,目前该功能或仅在部分试点地区开通。
一位已开通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进入“钱包管理”后,页面显示的功能项主要包括“存入钱包”、“转出钱包”、“交易明细”、“绑定账户”、“查看红包”、“信用卡还款”、“钱包注销”等。该钱包服务内容共有九项,分别为开立或注销、现金兑换、从账户兑出、兑回到账户、转款、挂失、升降级、绑定银行卡及小额免密服务。
此外,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分类包括:一类钱包、二类钱包、三类钱包和四类钱包,其中,用户通过远程渠道仅可开立数字人民币二类钱包、三类钱包和四类钱包,二类钱包余额上限为1万元,单笔支付上限为5000元,三类钱包余额上限为2000元,单笔支付上限为2000元,四类钱包余额上限为1000元,单笔支付上限为500元。
针对此事,建设银行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8月28日晚,建设银行在手机银行系统开展相关功能测试,目前本次测试已经结束。建设银行方面还指出,当前网传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行是数字货币的流通必经中介,上线数字货币是试运行,试运行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需要重新考虑的细节,因此暂停测试后再进行调试是很正常的过程。”在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君看来,建设银行上线数字人民币钱包意味着技术准备大体完成,大规模测试阶段可能会很快到来。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联储证券董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李全同样称,建设银行进行数字货币试验,不仅仅是金融科技在应用领域最前沿试验的意义,更大的意义是对金融市场的一次试水,这样的试验应该还会继续下去,为我国数字货币稳定、有序推出做出有益的尝试。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则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多家银行机构进行测试,背后充分展现了央行的谨慎程度和全面落地的决心。现在各大银行在内部和不同场景上做内部测试已经不再是秘密,但是测试时间的长短、测试场景的多寡等,或均关系到央行数字货币落地的进展和时间点。
02
试点仍在加速推进
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测试一事,也引发市场的再一次躁动。针对此事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市场既有解读称释放了数字货币即将落地的信号,也有声音称数字货币已离大众生活越来越近。
而官方数字货币研发正有序进行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8月以来,监管多次为数字货币发声。继商务部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后,深圳方面表示目前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创新应用等金融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此外,海南监管方也强调将积极争取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和穿透式监管中的应用。
此外,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还与B站、美团等机构进行接洽,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数研所正通过商户为数字货币向C端服务铺路,试点动作有望加速。
在李全看来,多家机构开启数字货币测试,对市场的影响意义深远,一方面有助于寻找数字货币应用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技术缺陷,并进行及时、准确地弥补;另一方面,机构测试也是对市场应用与变革的积极尝试,不仅仅消费者需要认同、接受数字货币,未来各家金融机构更要熟悉数字货币的来龙去脉,以便于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针对数字货币最新进展,8月25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新办政策吹风会上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所以,目前数字人民币还是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阶段,还没有正式推出。
孙国峰称,下一步央行将继续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工作,但何时推出,仍没有时间表。
03
警惕骗局“搭车”宣传
在监管机构加速开启“正门”的同时,还有一些币圈机构借机宣传,“搭车”数字货币刺激加密货币投资热度,还有不法机构打着数字货币的幌子,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论坛、路演等渠道,向大众进行金融诈骗的行为。
“我们从6、7月以来,接到了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关于比特币购置的咨询,表明他们对数字货币投资越来越有兴趣了。”一家定位为综合性加密金融服务商的币圈机构如是公开宣传道。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币圈机构宣称主要为高净值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虚拟代币借贷、资产管理和矿业金融服务,是一家创业仅两年的公司,但快速升温的虚拟代币投资市场,让其获得了快速发展。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20年6月,该机构在贷余额已经达到3.58亿美元等值虚拟代币,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亿美元等值虚拟代币,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期权交易买方。
值得一提的是,此类借数字货币炒作虚拟代币的情况并不鲜见。北京商报记者近期便频繁接到关于虚拟代币投资的宣传电话,该机构号称有“专业人士”指导,可直播教学、投资价值盘、实现资产增值……
李全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币圈机构在数字货币推出之前,也在积极宣传、推广各类虚拟代币,甚至发行所谓自己的数字货币,但这些数字货币是伪数字货币,常见的手法无外乎是发行所谓的虚拟代币,甚至单凭一份发行报告,抄袭其他代币,就完成了发行,这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赤裸裸的诈骗。”
“蹭央行数字货币热点是目前币圈推广的常用手段之一,借央行数字货币之名,诱导更多普通消费者投入币圈,为此,清理币圈的行动要有预案有技巧,做好消费者教育,排除币圈对法定数字货币推行的干扰。”陈文君进一步指出。
此外,刘峰也强调道,从技术角度而言 ,央行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不是一回事,币圈机构“搭车”宣传的所谓“数字货币”其实是加密货币,相关投资者需要谨慎过热的炒作,需相关技术和常识性的知识学习,谨防不法机构打着数字货币的幌子进行金融诈骗。
李全同样称,要防范非法虚拟代币的推广,不仅仅要加强执法力度,对相关不法机构予以取缔,同时还应对社会公众加大宣传力度,对社会普及数字货币的相关知识,由国家监管机构许可的机构进行数字货币的试验,直至社会普遍认知后再进行稳定有序的推广。
针对虚拟代币行为,监管近期再次表态。8月初,央行上海总部便强调,要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统筹做好区域金融风险研判,继续配合做好重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有关工作。持续做好ICO与虚拟货币交易、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和处置。
记者丨岳品瑜 刘四红
编辑丨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