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与管理》“组织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专辑征稿启事
图1 钻石公主号邮轮(图片来自网络)
2020年伊始,人类就遭遇了一个“多事之春”,澳洲大火未灭,非洲蝗灾蔓延,非洲猪瘟、中东禽流感、美国新型流感、中国新冠病毒交迭爆发;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网络连通万物,颠覆式创新此起彼伏,新场景、新物种、新生态不断重塑商业版图……一幕幕“黑天鹅”事件,把我们带入变幻莫测的VUCA时代。
在万物互联的一体化世界中,任何一次突发的“黑天鹅”事件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今天的企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倍重视培养组织韧性(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无论是创业企业、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概莫能外。只有在组织中植入“韧性”的基因,才能产生组织抗体,使企业做到百毒不侵,逢凶化吉。
韧性概念源自物理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被引入生态学、工程学、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自卡尔•维克(Weick,1993)关于美国蒙大拿州曼恩峡谷火灾的著名研究以来,组织韧性逐渐受到管理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从前提条件、能力、过程、后果等角度刻画、描述和界定组织韧性的内涵,并提出不同的要素、路径和测量模型。例如,Sutcliffe和Weick(2001)将高稳定性视为韧性组织的核心特征;Hamel和Valikangus(2003)则将组织韧性视为动态地重建战略和业务模式以应对不可避免之变化的能力;Mcdonalds等(2006)认为,组织韧性是组织适应不同外部环境需求的能力; Vogus和Sutcliffe(2007)也将组织韧性看作是组织从威胁和干扰中得以恢复的能力;Neal等(2008)认为,组织韧性是组织适应环境的高度变化并消除疏漏的能力;Seville等(2008)将组织韧性定义为组织在危急时刻仍然能够保持生存和发展的潜在能力;Willams等(2017)将组织韧性定义为个体、组织、社区利用其能力禀赋建立和维护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并在逆境之前、期间和之后积极调整和发挥功能的过程;Denyer(2017)将组织韧性定义为组织在预见、准备、应对、适应一般变化或重大突变方面的能力,以便存活下去或繁荣发展。韧性也引起了许多跨学科的学术争鸣。例如,Hurst (2012) 引入生态循环图以揭示组织的演化,Gunderson和Holling(2002)提出了相对于“层级制”的“无政府状态” (panarchy)的思想,Bhamra等(2011) 则对韧性进行了跨学科的文献回顾。
组织韧性概念与东方文化中“水”的意象颇为契合。水的灵活变通、刚柔并济、以柔克刚等特性正是组织韧性的绝妙刻画。陆亚东和符正平(2016)、李平等人(2017)、陈春花和刘祯(2017)、胡国栋和李苗(2019)等海内外华人学者运用隐喻式手法,探讨了水样组织和水式管理的内涵,罗肖依和孙黎从《易经》出发,提出生生不息的观点,刻画组织韧性的跃龙—亢龙—潜龙—惕龙演化轨道,为理解组织韧性提供了独特的本土文化视角。
总的来看,组织韧性对于当下和未来时代的企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已得到东西方管理学界的重视。然而,无论是理论框架、概念界定与测量,还是跨层级因果机制、过程视角和情境研究,大多仍处于描述性和定性研究的阶段,亟待新的探索和突破。
一、选题内容
为了促进管理研究与实践的融合,以及东西方学术的对话,《外国经济与管理》特发起“组织韧性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征稿活动。征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1. 究竟什么是组织韧性?如何界定和测量其内涵和特征?只是涉及在逆境与危机中存活,还是越活越好?到底是能力,或是行为、过程,还是结果?2. 组织韧性受到哪些组织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组织韧性对企业的资源、能力、战略和组织架构提出了哪些不同的要求?3. 逆境与危机的特征和维度有哪些(例如严重程度及是否可以预期)?如何界定和测量?4. 个体、团队、组织层面的因素怎样配合才能形成组织韧性?5. 在经历内外部逆境与危机冲击时,组织韧性如何应对?6. 组织韧性与企业绩效怎样相互影响?通过哪些关键机制?7. 组织韧性与企业创新、企业转型、组织学习、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怎样相互影响? 8. 组织韧性怎样影响企业的生命周期?在不同阶段是否有不同特征?通过哪些关键机制?9. 长寿企业具有怎样的组织韧性?10. 组织韧性与敏捷组织、数字化、商业生态系统稳健性有何关系?11. 创业企业、中小企业、大型企业、跨国企业怎样培育组织韧性?12. 除了危机管理、资源保存、可持续发展等视角之外,如何拓展组织韧性研究的理论基础?13. 哪些优秀实践可以提升组织韧性?14. 东西方文化和制度情境下组织韧性的比较研究。15.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探讨构建有关组织韧性的中国本土原创理论。二、投稿要求
1. 稿件类别包括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经验研究论文可以采用定性、定量、QCA、大数据等方法,尤其欢迎跨学科的交叉研究。由于组织韧性本身既是一个绩效表现,也是一个组织动态过程或战略导向,定量研究尤其要将内生性考虑在内,从而获得方法论上的创新;我们也尤其欢迎过程的研究,将短期或长期的时间变量考虑在内。
3. 稿件格式体例请参考《外国经济与管理》近期刊文格式。
4. 时间要求:2020年4月10日之前提交论文选题和写作纲要,2020年7月31日为定稿论文投稿截止日,进入快速审稿通道。
5. 投稿邮箱:wjgl@sufe.edu.cn,邮件主题请标明“组织韧性征稿”。
相关链接
2.“管理哲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管理实践”学术研讨会通知(更新II)
4.“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论坛——中国企业家的知与行”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关于我们 |
《外国经济与管理》1979年创刊,以跟踪国外管理学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为特色。设有“创业研究”、“创新研究”、“组织研究”、“人力资源管理”、“营销”、“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跨国经营”等栏目。本刊影响因子在CSSCI管理类期刊中始终位居前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率在管理类期刊中连续九年位列全国第一,入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是国内三大核心期刊检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入选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在保留原有风格和优势的同时,近来还拓展了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内容。自2016年第7期起推出“东方管理”栏目,推动管理学的本土化研究。 |
外国经济与管理 |